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莫相负之愿成双 >

第5章

莫相负之愿成双-第5章

小说: 莫相负之愿成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素嘴里念着:“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将脚上的毽子往上一蹬,身体跟着一转,右脚向前一伸,那毽子稳稳落在脚背上。周围的孩子们欢呼雀跃,萧璟然嘴角扬起淡淡的笑意。

    素素喘了几口气,说:“你们想不想学!”这些小孩儿争先恐后“要学,要学!”

    素素拭拭额上的汗珠,“你们站成大圈,姐姐先背,踢给谁呢,谁接着背,然后你们再踢给旁人,让他背,谁要是背的好呢,明天我制好吃的绿豆糕和酸梅汤给他。”

    孩子们一听有好吃的,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素素淘气的一笑:“那开始咯!”她把毽子一抛,右脚向上一点开始背:“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璟然在窗前看得饶有兴味。

    素素退出圈子,看着孩子们各个积极踊跃的踢着毽子,朗声背着书。她提起食盒,走到书房前。璟然站在窗口,手里拿着一卷书,看着书院的孩子们,兴致盎然。

    素素笑意盈盈看着萧璟然,萧璟然有点不好意思,回到书桌旁。素素拿出饭菜,对璟然说:“先生,好玩吧!来吃饭!”璟然点点头。

    放下饭菜,素素转身提着食盒出去了,她朗声对孩子们说:“来吧,姐姐做了好吃的点心!”孩子们一听,呼啦围过来。

    分完了点心,素素招呼孩子们坐在树下,她说:“前朝的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嘴里嚼着点心,摇摇头。

    素素抱着膝盖:“意思就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读书的好时间。如果年少的时候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了。所以,你们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就晚咯。”

    一个孩子问:“那我们先生懂得那么多,就是读书读得多咯!”素素夸张的说:“那当然了,读书多的人自然就厉害。”素素问:“你们怕不怕他?”孩子们频频点头。

    一个孩子嘴里嚼着点心,含糊不清的道:“先生可厉害了,往手心打板子呢!”素素重重的点头:“打板子很疼吧!他为什么要打板子呢?就是让你们记得现在勤学早,莫到将来悔了当初读书迟。”孩子们点头。

    素素继续道:“想不被打板子,就要好好念书,跟先生一样懂的多,不让先生有机可乘打你们板子。现在不被先生打板子,将来才能成为先生打别人板子,明白吗?”

    璟然在屋里听她前面说的头头是道,颇有道理,听到最后,差点儿一口茶呛着,心想:这丫头,真是古灵精怪!

    素素拎着食盒看着孩子们坐成一圈讨论的热烈,想起自己读书淘气,学堂上悄悄在他的背上画了个猪脸,被师父追着逃上树,师父拿着家法指着树:“别下来了,晚上就宿在树上,不许吃饭。”她躲在树上,饿的饥肠辘辘,又怕师父责罚,趴在树杈上哭。

    他走过来,将她救下,背着她跪在师父门前,愿替自己受家法。他打来水,给她洗干净手,擦干净脸,到厨房给她炒蛋炒饭,看着她眼泪汪汪的吃。他从来不对自己生气,这些年她淘气、闯祸从来不计后果,因为她知道,她的身后站着他。现在,他却再不是她可依靠的大树了。

    素素起身拎着食盒,走出书院,璟然看着她的背影,竟觉出一丝落寞。

     

正文 第一章 江畔何人初见月—相见(五)

    这日,素素正在院里的石榻上睡午觉,听见有人叩小丘庐的门,她迷迷糊糊的去应门。一打开门,就见一人一头撞进来,差点把素素撞了个跟头。

    素素叫道:“哎哟!”定睛一看,是程俊,她恼道:“程俊哥哥,你干什么呀!”程俊笑着说:“走!钓鱼去!”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拽着素素就往外走。素素嚷道:“我的鞋!”趿上鞋,被程俊拽到了小丘庐外。

    门外停了一辆马车,车上的珠帘一挑,素素叫道:“珞小姐,”车内坐的正是珞云珠。云珠笑意盈盈,看着披头散发的素素,素素一下跳上车,“好久不见,络小姐!”云珠点点头。

    素素睡的还有点懵,云珠笑着指指她的头发,素素忙一摸,发髻都松了,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正睡呢!”她用手拢好了头发,云珠正细细的打量她,素素被看得有点脸红,云珠扑哧笑了:“那天我就说,长的那么清秀,像个姑娘,果然,还是个漂亮姑娘!”

    素素低头一笑,冲着赶车的程俊说:“去哪里钓鱼啊?”程俊说:“碧兰溪!”马车一路小跑,来到绊云山后的碧兰溪。

    虽是盛夏,这亲水的地方果然凉快得多,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静静流淌,潺潺的流水声,和着阵阵婉转鸟鸣,让人心旷神怡。小溪边是大片的竹林,清凉惬意。

    马车停住,素素跳下车,又将云珠扶下来。她夸张的伸了伸懒腰,转眼看见萧璟然立在溪边正打量他们,僵了一下。她小声问程俊:“先生怎么来了?”程俊笑着说:“他的主意。”素素心想,这个先生平日里那么闷,怎会有这样的闲情雅致。

    素素牵着云珠,走到溪边,云珠对萧璟然一施礼:“萧先生你好,小女子珞云珠”。璟然一回礼:“久仰!”这两人一句话就一个礼,礼来礼去,素素看着都觉得繁琐。那边,程俊已经拖了一个竹筏过来。

    素素一看竹筏,眼睛一亮,两步就跑到竹筏上,拿起竹篙,对那两个礼来礼去的人说:“别行礼了,看得我都腰酸了,上来!”云珠和璟然上了竹筏,坐在竹凳上。程俊跳了上来,对素素说:“你会吗?”素素得意的一笑:“那是自然!”

    只见她篙一点岸,竹筏稳稳的漂在溪上。程俊笑道:“素素,这个你都会,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素素稳稳的撑着竹篙:“撑竹筏也是有方法的,往前要往后撑,往左要往右撑,往右要往左撑…”竹筏一路随着溪流稳稳前进。

    程俊也不坐,跟素素一起站在筏头,悠然自得。程俊说:“看你弄的简单,来让我试试!”说着就从素素手里接过竹篙。

    在素素手里很听话的竹篙和竹筏,到了程俊这里,闹起了脾气,只原地打转,程俊撑得满头大汗,也没能让竹筏前进半步。

    素素笑的捂着肚子:“哈哈,程俊哥哥你在这是写字还画符呢?这溪里的鱼都让你画晕了!”素素去夺他手里的竹篙,程俊不给,素素猛的一夺,程俊突然一松手,素素一个趔趄,竹篙往后一甩,好悬没打在璟然和云珠身上。

    云珠嗔道:“素素,你这是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呢!”说的筏子上的人都笑起来。

    对面划来一叶扁舟,一个渔夫撒下渔网,正唱山歌:

    “心头情事意重重

    问天问地问神灵

    东山月儿可曾见

    我恋佳人绝代容”

    曲调随谈不上优美,词也直白,但飘荡在溪水之上,颇有一番情趣。素素撑着篙,略一思忖,莞尔一笑,跟着和:

    “青山绿水云匆匆

    思慕思量思无用

    莫问佳人居何处

    碧兰溪上觅芳踪”

    那渔夫听见了,回头,冲着素素一挥手。云珠和程俊抚掌大笑:“唱的好!”素素回头冲他们得意的一笑,璟然用探究的眼神看着素素。

     

正文 第一章 江畔何人初见月—相见(六)

    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溪岸的峭壁上立着两个人,正是那日跟璟然在一起的两人。那个年长是晋王,开封尹柴荣。这柴荣,幼年父母皆亡,被姑父也就是当今皇上郭威收为养子。他生性敦厚,善于理财,曾随商人贩茶,往来于南北各地。

    乾祐三年,郭威留在京都开封的亲属全被汉隐帝诛杀,郭威起兵,代汉建周,登基称帝。柴荣以皇子的身份任澶州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

    柴荣问:“那个年轻人是谁?”“枢密使李悟的义子程俊,”答话的人是禁军军官,名叫赵匡胤。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乾佑元年,投郭威幕下,屡立战功。广顺元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早在乾祐三年,赵匡胤结识了柴荣,在一系列的并肩作战中,建立了手足情谊。

    柴荣又问:“那个后面穿粉衣裳的女子是谁?”“有名的美人,门下省侍中珞仲其的掌上明珠珞云珠。”“前面撑篙穿绿衣裳的女子呢?”柴荣又问,赵匡胤仔细看看,看不真切,他摇摇头:“不认识,一会儿问问璟然就知道了!”柴荣点了点头。

    竹筏上,程俊和素素打打闹闹,云珠在后面看得咯咯直笑。璟然看见峭壁上的柴荣和赵匡胤,三人目光一聚,柴荣和赵匡胤转头离开了。

    璟然说:“你们别闹了,等下筏子翻了,没衣裳换。”程俊听了,做了一个休战的手势。

    璟然继续道:“素素,先靠边吧,我要上趟山借本书,你们钓鱼等我吧!”素素伸了伸舌头,乖乖靠了岸,璟然上岸,沿着台阶拾阶而上。

    上了石阶,拐两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正是一座不大的寺庙,上书三个字“云相寺”。这“云相寺”是个很小的山寺,平日里香火也不旺。柴荣他们经常在这里相会。

    推开山门来到后禅房,柴荣和赵匡胤正在饮茶。璟然一拱手:“久等!”赵匡胤问:“那个穿绿衣裳的女子是谁?”萧璟然撩袍坐下,轻描淡写道:“珞家小姐的朋友,名字叫什么,我还真没记住。”

    柴荣两人深知萧璟然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对平常女子也没兴趣,听他这么一说,也就没再追问。

    柴荣道:“刚才这一路上来,看到有百姓骂娘呢!”璟然喝口茶:“为什么?”赵匡胤道:“还不是为牛皮和牛租的事。”

    璟然一笑:“牛皮是护甲和盾主要材料。李嗣源时收牛皮,拿盐草草的打发哄弄百姓。到了石敬瑭,强行“收购”牛皮。刘知远刘承佑时,官府严禁民间私自买卖牛皮,且将民间所有牛皮都征入官,付给百姓的价格又低,老百姓苦不堪言。这种没来头的事情,当官嘴一张,老百姓就揭不开锅了。”

    柴荣道:“是啊,最近皇上正为这件事情头疼呢。”赵匡胤道:“当年朱温打淮南,抢来几十万头耕牛分给百姓,每年给官府交租子。到了刘承佑,牛子牛孙多少代了,牛租还收呢,能不气嘛。”

    璟然摇着头:“刘氏的法律确实过于残暴严苛,贩卖私盐、酒曲者一律处死,私自贩卖牛皮一寸即判死刑。”柴荣点头:“是啊,皇上也在想办法呢!”他没说话,看着萧璟然。

    璟然也没说话,端着茶杯,想了很久。他放下茶杯道:“若废免“牛租”如何?”柴荣:“哦?”了一声,璟然继续道:“民间牛皮以原先一律官收的办法,改为按田亩多少分摊怎样?”

    柴荣点头:“只是…按多少田亩分摊合适?”萧璟然一脸茫然:“我一介书生,没种过田。”柴荣一笑,看了他一眼,心中跟明镜似的,萧璟然也不言声,只低头喝茶。

    三人作别,柴荣和赵匡胤一路回到京城。第二天早朝,柴荣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