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875章

宋阀-第875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徐卫本请辞,大臣们异口同声,都说徐卫在要挟朝廷。他对这位军事统帅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但现在,徐卫连三本求去,他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徐卫真是个忠臣?

可他相信没用,大臣们都还在揣测,直到刘光世的本子不失时机地来到。

刘光世当日去徐卫府探望,乍一听对方有辞职的意向时,他就想奏。但又怕拿不准,贸然报朝廷不合适。因此一直在观察,徐卫一连几个月都不怎么管宣抚司的事,连例行的防秋检阅,也请他代劳。而且,宣抚司一众幕僚,对他都没有暗中掣肘,合作得还不错。刘光世前思后想,认定徐卫确实想辞职,这才报了朝廷。

有了刘太尉的奏,赵谨确信无疑,两天里,就两次在闲谈时对沈择说,徐卫这人不错,难怪先帝在时时常称赞他。而且两次说的话,都一般无二,几乎只字不差。

便连折彦质也信了七分,心想,若换成是我,能这么不恋权位么?秦桧虽然不完全信,却有了另一种思路。你不是极力求去么?我不管你是真是假,先准了你,看你怎么办!你若是假心,就让你骑虎难下!

最终,行在君臣形成共识,批准徐卫辞职。秦桧也不知对徐家哪来那么大的仇恨,都到这步田地了,还动着歪心思。向皇帝建议说,若徐卫是真心辞职,便调他回中枢来,委个闲职,让他养病就是。至少,杭州的条件也好些不是?

其实,他是想把徐卫弄到江南控制住,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可赵谨却没同意,人家都病成那模样了,还怎么来江南?若强迫于他,岂不寒了忠臣之心?若有个好歹,传出去,天下只怕议论汹汹,还是别打这主意。除皇帝外,折彦质也不同意,秦桧只好作罢。

准徐卫辞职这事算是定下来了,可还不算完。他的功劳、声望、级别在那儿摆着,你不可能当对待普通官员辞职一样,皇帝可能是因为心中有些不好意思,打算复徐卫王爵,仍给全俸,等于是让他休病假。另外,徐卫何去何从,听其自便。

所有人都没意见,独秦桧反对。现在说徐卫是真心,还为时尚早,日久才见人心,不宜复其王爵。徐卫离任之后,也不能听其自便,只要他在,就是一个隐患。所以,绝对不能让他迁居陕西!如果朝廷要表示优待,让他仍领全俸,再赐些钱财就是了。

赵谨觉得秦桧有些太过于小心和固执,但考虑到他也是为朝廷着想,遂从其言。准徐卫辞职,仍以正二品太尉待遇领全俸,并赐钱二十万贯,又赏了许多珍贵药材。皇帝还另外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徐卫,大意是让他安心静养,朕和朝廷早早晚晚还要倚仗你的。

十月,兴元府,两兴安抚司衙门。

两兴安抚司一直是宣抚司直辖,长官王彦也是徐卫的老部下。这日,徐卫拖着“病躯”来到安抚司,对外只说是跟这个离得最近的老部将叙叙旧。

王彦亲自把徐卫迎进衙门,坐了他的签房。看徐宣抚走路那吃力的模样,王彦很是揪心,亲手将老长官扶坐到椅子后,他道:“宣抚相公,卑职早就想去探望,现在当下时机不对,恐惹闲言,因此一直没去。看相公这架势,卑职心里不安。”

徐卫笑笑,拍着老部下的肩膀道:“没事,旧伤而已,多少年了。倒是你,春秋已高,平时多注意才是。我听说,你军务之余仍好狩猎,年纪来了,多注意才是。”

“谢相公关怀,卑职虽然有些年岁,还身体一向康健。”王彦笑道。颌下胡须,已经白了一半。徐卫看在眼里,竟有些感怀,当年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如今老的老,死的死,时间过得还真他娘的快啊。

说了一会儿闲话,徐卫对王彦道:“子才兄,想是本月之内,我就要走了。”

王彦听了这话,关切道:“朝廷批下来了?”

“倒还没有,但想来不会有什么意外。陕西我呆不了,打算去四川。临走之前,来看看你,有一桩要紧的事,你心里有个底。”徐卫道。

“相公请示下。”王彦道。

“我离职以后,十有刘光世要主持川陕事务,朝廷不会派别人来。他有几斤几两,我多少知道一些,旁的都不担心,只一件。前些时候,他曾到我府来,说是想裁撤环庆经略安抚司,将所属部队,划归宣抚司直辖。你司本就直属于宣抚司,环庆军一来,刘光世不可能让你控制他的嫡系人马。”

王彦听到这里,脸色一变,顿时站起身来:“他敢……”

“坐下。”徐卫招招手。“急什么?听我说完。”王彦这才坐下去,仍旧一脸怒意。

“我就是知道你的脾气,所以才来提醒你。倘若刘光世整编两兴安抚司,你切不可与他置气,更不可使性子要挟。你是我的老部下,军中又素有威望,我料想他不敢免你的职,多半还是会将你留在军中。你记住一点,不管再难,只要你在军中,就如同我在。你要是意气用事,撂了挑子才正中他下怀。你是根钉子,给我钉在军中!”徐卫严肃地说道。

王彦虽不敢抗命,但还是问道:“那卑职得钉到几时?”

“这还用问么?”徐卫笑道。

垂了头想了片刻,王子才道:“卑职遵命就是,他纵然让我去养马,我也认了!”

“我离职以后,你若有事,可找张庆等人。行了,多的我也不说了,让你叫的人来了么?”徐卫问道。

“回相公,一早就叫来了,此刻正在右厢里。要召他们来么?”王彦道。见徐卫点头,他便起身出去吩咐。

不多时,便瞧见几个铁塔也似的人物踏入签房。这几人年纪相差较大,老的怕有五十开外,少的也却二十出头,而且一打眼就知道不是汉人。汉人有谁结辫子的?但他们也绝对不是女真人、契丹人,党项人。因为他们虽然结着两条辫子,头却没有剃。而且这几人看着身份都不太低,他们虽然穿着本民族服装,但腰里却都扎着大宋武官的制式带子。一进来,也不敢去看徐卫,全都跪在地,也不像汉官那样唱诺说敬语,只伏拜着等候训示。

“都起来!”王彦朗声道。

几人起身后,仍不抬头,个个盯着脚尖。徐卫显得很和气:“罢了,都别拘谨,我今天找你们来,是叙叙旧,怕以后没这机会了,都坐。”

那几人也是悄无声息地落坐下来,徐卫目光落在那最年老的身,问道:“刚铎厮,你到我军中几年了?”

那人年过五旬,极其雄壮,他身穿的乃是吐蕃人的服色,但腰里却扎着一条大宋武官常见的御仙花带,显示级别不低。听徐卫问起,他就想站起来,却被对方制止,遂坐着回答道:“小人有幸效命太尉麾下,已十年有余。”

你道他是谁?当年,王庶和徐卫同为宣抚副使,分理川陕,徐卫因西凉吐蕃侵扰边境,甚至攻城城池,杀死地方首长,震怒之下,发动熙河军镇压反击。先后攻破仁多泉城,济桑城,俘其酋长,收抚羌众数万帐,拓边三百余里。为了保持地方安定,徐卫仍旧委任西凉吐蕃诸部的酋长为官,但却将他们儿子带到西军中来作为人质。

这个刚铎厮,就是当年最大一支吐蕃武装首领,彝生者龙的长子。他有个妹妹,年纪不大,本事不小,在战场把徐卫的汗血宝马都夺了去。刚铎厮被带回陕西以后,先是委以各种空衔,后来徐卫将秦凤境内的番兵编了几营纳入正规军序列,便任命他作了指挥使。

跟他同来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是西凉吐蕃以及边境其他少数民族势力首领的儿子。有的是被迫为质,更多的,却是自愿被送到徐卫麾下来,以示忠诚。

第三卷第八百四十八章

第八百四十八章

“十年?倒不觉得啊。”徐卫看向王彦笑道。

“是啊,一转眼的工夫。”王彦也点头道。

徐卫嗟叹一番,对刚铎厮道:“你想家么?”

想也不想,刚铎厮回答道:“有幸效命太尉麾下,早晚听王安抚教诲,小人不想家。”

徐卫闻言摇头道:“你到我麾下十年,旁的没学会,倒把这场面话学得一套一套。我本是河北人氏,在这川陕二十年,风土人情相差也无几,且河北至今让女真人占着,我都还时常思念,你怎么就不想家?”

刚铎厮无言以对,因为他们这些人是怕极了徐卫。对他们来说,大宋皇帝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好比天上的神仙一样,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存在。而徐太尉却是实实在在操纵着局势的大人物,是沿边各族的共主,不管你党项、吐蕃、回鹘等等诸羌,如今谁不慑服?谁敢捋他虎须?自从当年自己父子兄弟被弹压下去之后,徐太尉就一手委任官职,一手多方控制,已经十几年没人敢生事了。

王彦此时道:“相公问你话,你就照实回答,不必有什么顾忌。”

刚铎厮仍旧不敢随便开口,只是沉默,徐卫见状:“罢了,你不想说,我也不勉强。我听说你父年初时去了,你身为长子,没什么想法么?”

“回太尉,小人……一切但听太尉安排。”刚铎厮俯首道。

“你父亲当年虽然跟我有什么冲突,但十几年来也是因为他,西凉吐蕃十几年一直保持安定,功劳还是有的。他如今故去,有司自会按照制度,所有抚恤追赠之事一切从优。但是,他留下来这都巡检使的位置,我考虑再三,还是你回去接任的好。现在虽说有熙河经略司管着,但番汉毕竟有别,你们吐蕃人的事还是由吐蕃人管。”徐卫道。

刚铎厮万没料到今日太尉召见,竟是为了这事?心下由紧张转为狂喜!如果此事能成,非但脱了这牢宠,自己更成为者龙两族的首领,数千帐部众的领袖!

心头一喜,当即起身下拜:“小人谢太尉栽培!”

“别急着谢,我这个人向来喜欢把丑话说在前头。你们父子当年犯边,本是死罪。我从番汉大局出发,不但免了你们的罪过,还委以重任。我图的是什么,你心里清楚。回去以后,但敢违我号令,我容不了你!”徐卫指着他告诫道。

刚铎厮又拜一次:“者龙两族自是唯太尉马首是瞻,绝不敢有二心!”

徐卫手一抬,示意他起来,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苏尾族、揭家族、悖家族、归娘族四家,多年来遵守节制教化,我很满意。你们四人也可以回去,告诉你们的父兄,有我徐卫在,我定会照拂你们族人,大家都相安。尤其是苏尾九族,李显忠跟我有些渊源,如今又是神武左军的大将,你回去告诉你兄长,边境上番民之事,我很少插手,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叫他好自为之。”

李显忠,原名李世辅,他们家从唐代起,就一直世袭“苏尾九族巡检使”,苏尾是党项大族,当年他父子二年逼不得已,随时任鄜延帅的张深降了金。但他李家父子心系故国,一直图谋回归。事泄,李家几遭灭门之祸,只有李显忠率二十余骑逃亡西夏,得夏主重用,后来在徐卫协助下,回归大宋。

那四人都喜出望外,纷纷感谢徐卫恩德,拜辞太尉之后,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回去准备,返回故乡。

十月下旬,皇帝的御札,亲笔信,以及政府的省札先后送到兴元府。准徐卫辞去一切实职,并送来了丰厚的赏赐。紫金虎照单全收,跟刘光世象征性地交割了公务,一切妥当之后,正式卸任。

刘光世虽然心头暗爽,但表面上还是对徐卫十分尊敬推崇,当徐卫最后一次出现在宣抚司,临别之际,他亲自送出门,又亲手把徐卫扶上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