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847章

宋阀-第847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在,机密要紧要。”

王氏听了,也不多问,当即去了。秦桧这才坐下,眼珠子四处乱转,心中暗想。这最恨徐六的,非刘皇后莫属。本来就已经不待见他,那厮却还鼓捣着要皇帝充实了后宫,选了好几个女子,刘皇后只怕恨不能杀了他!若能走皇后这条路子,兴许能够保住自己。可自己一直是徐良这一派的人,皇后能帮忙么?

也管不了那么多,病急乱投医吧,郑仲熊受过自己的恩惠。他跟宫里的都知沈择有交情,沈择又极得皇后信任,能搭上沈择这关系,事情总有些指望。倘若皇后能在官家面前进言,留下自己,也未可知,只是如此一来,就等于跟徐六撕破脸破了。罢!管这些!他都要撵我出朝了,自然是恩断义绝!但凡让我过了这关,站稳了脚,咱们来日好亲近!

这半日,秦桧都闷在书斋里,绞尽脑汁想办法。好容易挨到晚些时分,便盼着郑仲熊来,一面又亲自去查看了酒席,真个坐立不安。估摸着时间差不离了,便跑到前堂等候,以便客人来时,可以亲自出门去迎接。

“相公!郑学士来拜!”门子先前得到了招呼,此时一见郑仲熊下轿,便飞奔过来。

秦桧二话不说,撩起袍摆就快步外出,方走到大门后,郑仲熊就正好跨进门槛,见他来,拱手便拜:“谢参政厚意,下官又来叨扰了。”郑学士一身便服,头上一顶方巾,腰里扎条丝绦,挂个玉环,颌下半把胡须,也梳理得整整齐齐,手里拿把西川折纸扇,模样倒也风流。

倒是秦桧因为这半日度日如年的,也没顾及着形容,郑仲熊看在眼里,倒觉得奇怪。

“客气客气,郑学士,里面请。”秦桧执住对方的手,亲切地招呼道。

郑仲熊越发狐疑,这是怎么个情况?请我过府赴宴也就罢了,还亲自来迎?又如此亲切?莫不是有事相求?但你堂堂副相,又有什么事求得我一个学士侍郎?显然,郑学士还没看懂今天朝堂上的一幕。

这还不算,秦桧居然跟门子打招呼:“郑学士的随从伴当们,也引去吃酒,不可怠慢。”

郑仲熊受宠若惊,再三不好意思道:“秦参政如此客气,叫下官怎生是好?”

“休说这等见外的话,花厅奉茶!”秦桧扯着他便往里去。到厅上,两杯茶端来,至多抿了两口,便请客人入席。郑学士本以为这酒席嘛,摆在厅上,却见秦桧将他往后堂请,心中七上八下。等到了那阁楼上,竟不敢坐了,这不是鸿门宴吧?何必搞得如此神秘?

秦桧殷勤相请,他方才坐下,屁股刚沾椅子,便见帮桧提着酒壶给他倒酒,又赶紧站起来,苦笑道:“参政,你再如此,下官可真承受不起。但有话,请参政先说明了,这酒,方才敢吃!”

“这是什么话?你我向来亲近,我请学士吃个酒罢了,又有什么说的?”秦桧笑道。

郑仲熊将信将疑,忐忑不安地把那杯酒吃了,又问,秦桧只是不理,殷勤相劝。一连吃了三杯,郑学士再忍耐不住,把酒杯捂了,再三道:“参政,你既如此待我,我也必不见外,但有话,你直说无妨!”

秦桧看他半晌,这才将酒壶一放,坐倒下去,长叹道:“实不相瞒,秦某此番,恐要被撵出朝了。”

郑仲熊一听,拿起桌面上扇子一拍:“这还了得?谁能撵参政出朝?怎么?莫非是官家的意思?”

“今日朝会上,徐相奏请复立河东宣抚司,学士难道没听见?”秦桧问道。

“这自然听见的,合情合理,也是当务之急,有什么稀奇?”郑仲熊道。

“我且问你,这河东宣抚司一立,是不是得有大臣出外宣抚?掌那宣抚使的大印?”秦桧道。

“这也是自然的,与参政何干?”郑仲熊还是不解其意。

秦桧闭口不语,只叫郑学士自己去想,片刻之后,郑仲熊如说书人一般,又拿起扇子一拍:“他想让参政你去!”

“正是这话!”秦桧道。“我也不瞒学士,只因当日我替学士等几位同僚遮掩,触了徐相,他便一直有些间隙在。近来,我与你们走得密切些,也招他厌恶。最要命的,官家赐了开府仪同三司,这更是犯他忌讳。所以,想着法要撵我出朝。”

郑仲熊听了这话,却不言语了。想秦参政当初即是受老徐相公的青睐,方得以位列宰执,后来,又是受小徐相公的提携,重返中枢。关系自然就不用说了,能走到这一步,岂是如此简单的?

见他不说话,秦桧又道:“徐相明着暗着都与皇后为敌,充实后宫,便是出自他的主意。这没说的,就是针对皇后。学士几次为刘家进言,他岂能不怀恨?他虽奈何不得皇后,但……”

郑仲熊听到这里,笑道:“怕没有那么容易吧?”

“切莫小看了他,如今虽不比往日风光,但以他在朝中的势力,要整治学士,想必不是难事。”秦桧威胁道。

郑仲熊倒有些信了,只是口中仍道:“参政也不必拿这话来吓我,当日参政替我遮掩,如今但凡有我使得上力的,只管说来,没有不尽心的。”

“好!既如此,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秦桧朗声道。语至此处,他又给对方满上,对饮一杯,这才道出本意。

“麟王虽为首相,但一时也奈何不得徐良,况且,他也未必帮我。这事,只能拜托在学士手里。禁中沈都知,乃学士同乡,又有旧,倘若他能帮我遮掩,此事便还有余地。”

郑仲熊捧杯不饮,若有所思。不错,他跟沈择有交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所以他成了皇后在朝中的发声筒,也成了刘家在朝中的代言人之一。秦桧如今有难,帮还是不帮,这得仔细商量。

一来,他本是徐良的人,如果帮了他,那他就必须改换门庭。刚想到这儿,秦桧似乎知他心思,郑重道:“学士放心,秦某是个实诚人,但凡帮我过了这一关,一定知恩图报!”

听了这话,郑学士动了心思。秦桧好歹是位副相,在朝中也有声望,如果能拉他入伙,那肯定是有好处的。想到此处,松口道:“这话,下官倒是可以替参政去传,至于沈都知是否肯帮忙,皇后又愿不愿援手,下官不敢保证。”

“只要学士肯传话,肯美言,便没有不成的道理!”秦桧喜道。

郑仲熊却没这般乐观,直言道:“参政啊,恕我多嘴。便如你所愿,留了下来,你在中书,日子只怕也不好过。见天地仰人鼻息,也不是办法。”

这一点,秦桧自然清楚,无奈道:“没办法,总得先留下来是正理。至于以后,走一步算一步。”

见他如此落寞,郑学士倒不忍心,宽慰道:“或许是我言重了,中书如今已不是徐良的一言堂,不还有麟王在么?”

提起“麟王”,秦桧心头一跳,吸了口气,小声道:“你倒提醒了我,今日我向麟王告假时,他再三关切。又说甚么,但凡不是公事,能帮上忙,叫我一定言语。当时,我琢磨这话没甚特别,如今想来,倒是话中有话了。”

郑仲熊一揣摩,也觉得不寻常,道:“想必如此!折相素来和徐相不对路,这朝野尽知,想必他是看出来徐相要撵你出朝,所以拿这话点拨参政。”

“若果真如此,那倒是好了,只怕是会错了意。”秦桧道。

“会错意又怎地?参政只管试一试,倘若成了,自然好,不成,也无妨!左右沈都知和皇后那里,我替你去说就是,这双方都使力,还怕斗不过徐良么?”郑仲熊道。

秦桧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赶紧道:“那这样,沈都知那里,就仰仗学士了。至于折相那里,我再想想,看有没有办法通融。”

“好,不过有一节,沈都知此人不好旁的,只是喜欢……”郑仲熊正要说些实在的。

秦桧却已经心知肚明,利索道:“但请放心,我已备下一份心意,请学士代为转交。倘若事成,必有重谢。”语毕,起身,从旁边案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个包袱来,双手提着,交到郑仲熊面前。

后者伸手接过,一感觉分量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放在旁边,道:“好,此事我替参政办了!只盼日后参政不要忘了下官这番情意才好!”

“放心,绝不相忘!来,吃酒!”秦桧劝道。

这郑仲熊倒还算是个靠谱的人,第二日,便把东西送了去,又传了信。沈择得知此事后,一合计,觉得很合算,遂将此事禀报了刘凤娘,极力劝说皇后,借此机会,拉拢秦桧,让他为己所用。

刘凤娘想得很简单,秦桧大小是个副相,朝中有声望,也有一定人脉,我若拉他一把,他必知恩图报,以后在朝廷里,便又多一分力量。而且这忙也不难帮,只向皇帝说说他的好处,想必官家是愿意留下他的。

秦桧战战兢兢在三省都堂过了一日,发现徐良越发露了丑恶的嘴脸来,觉得他说话又夹枪带棒了,表情也不阴不阳了,反正横竖浑身都不舒服。

当日散值后,徐良先走了。秦桧也满怀心事出了门,打算回家,派个人再去郑仲熊府上相邀,问问情况。正低头朝外走时,忽听背后一个声音:“会之。”

回头看去,却是麟王,他转身一揖:“大王。”

折彦质走上前来,腆着个肚子笑道:“我怎么觉着你这一天失魂落魄的?京东帅司岳飞上的本子,人家说是要招抚流民,再迁两淮百姓,你批个转兵部,这事与兵部有甚相干?”

秦桧暗叫一声不好,想是自己走了神,没看仔细,因此告罪道:“下官失职。”

折彦质倒也没责怪,而是关切道:“怎么?身体仍是不好?”

“这,谢大王关心。”秦桧也只能这么说。

折彦质瞄他一眼,似笑非笑道:“我看你不是身上有病,你是心头不安。”

秦桧除了低头,也没什么好说的。

折彦质又看他一眼,抛出一句话来:“怎么?不想去河东?”

这一句不啻惊雷!震得秦会之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才结结巴巴道:“大王何以知晓?”

折彦质笑了起来:“我本不知,见你这模样,方知猜对了。徐相真打算让你宣抚河东?”

秦桧叹了一口气,满脸晦相道:“多半是如此,徐相话里话外,只差没有挑明了。”

“这倒是怪了,你一向倾力襄助,徐相怎么舍得把你往外撵?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开罪了他?”折彦质问道。

秦桧环顾左右,虽已无人,仍小声道:“这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大王移步?”

折彦质也不多说,转身回了自己办公堂,秦桧跟了进去,虚掩房门,麟王一见,笑道:“你怎如此小心?我为首相,你为副相,一处说话,何须遮掩?”

秦桧也觉得有些丢份,又折身开了门,回来坐在跟前,隔了案桌,未语先叹,无奈道:“不敢相瞒大王,想是日前我奔走于大王与徐相之间,犯了他忌讳,又因圣上封了开府仪同三司,让徐相不快,因此……”

“好没道理!我虽与他有些政见不合,但终究还是敬他亮辅良弼,一代贤相,怎如此气量?多大点事,何至于压迫如此?”折彦质这话,大有替秦桧打抱不平的意思。

“谁说不是?想我多年以来,尽心尽力,这自然首先是替主上凡间忠,其次也是与他分忧,纵无功劳,也有苦功,何必这么绝。只是他为朝廷次相,手握大权,又深得朝臣拥戴,除陛下,他只把也没把旁人放在眼里,因此敢于这般。”秦桧苦笑道。这话大有挑拨的意味在,可折彦质听了,却没作什么反应,口中还道“徐相贤则贤矣,只是在朝中久了,功劳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