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380章

宋阀-第380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大徐九两兄弟坐定,徐严陪着末座。徐原取下幞头,往桌上一扔,问道:“九弟啊,你这一回来龙去脉,给为兄说说?听说甚么‘铁浮屠’让你干得一骑不剩?哎,那‘铁浮屠’跟党项人‘铁鹞子’有区别么?”

徐卫刚跟姚平仲说完,不想翻老黄历,岔开话题道:“这有的是时间讲,大哥,去过三叔府上了?”

提起这个,徐原脸色微变,他来没说什么。徐严就从一旁插话道:“九叔,侄儿多嘴问一句,九叔到叔祖府上之时,宣抚相公可说了什么?”

徐卫心里猜到**分,但揣着明白装糊涂,皱眉道:“什么说什么?咋回事?”

“嘿嘿,九叔何必明知故问?自然是关于整顿那一档事。”徐严笑道。

徐卫见徐原神情之中有几分不悦,哦了一声:“这事啊,宣抚相公倒是提过。说是打算撤销经略安抚司,设立招讨司。其中,泾原环庆两路,合并为陕西北路招讨司。这招讨使人选,虽未言明,但除了大哥,还有旁人么?”

徐严又插话:“陕西南路,除了九叔,还有谁敢挑这个担子?”

徐卫看他一眼,轻笑一声,没作回应。此时,徐大道:“九弟,这事都好说,还有另外一条。”

“哥哥可是说,要组建宣抚处置司直属部队一事?”徐卫问道。

“就是这事三叔那意思,摆明了就是说他自己手里要有兵我就不明白了,这部队在我们弟兄手里他还担心什么?他是我俩亲亲的叔父,我们还能不向着他吗?搞这些有甚用?我泾原一路此前折了不少兵马,现在又接手环庆那个烂摊子,我上哪儿分兵给他?”徐原忿忿不平。

徐卫刚要说话,徐大又道:“老六也是就跟那儿敲边鼓,打起板”

徐卫心里一惊,立即问道:“大哥,你跟三叔怎么表的态?”

徐原还没说,徐严又一次插话:“九叔,你怎么表的态?”

徐卫终于火了这厮怎么这德性?我跟你爹说话,你老插什么嘴?你是你爹发言人啊?自以为是一个娘生的,差别怎么这么大?

但看到徐大面子,徐卫也没直接训斥他,而是说道:“对了,徐成此番也随我来了秦州,就在馆驿里。你们兄弟多时不见,去看看他吧,让军士带你去。”

徐严显然是个不知趣的人,根本没有要动的意思,还在那儿喋喋不休地说道:“也不急于一时。九叔,这回咱们可得……”

徐原估计是发觉了堂弟有些恼火,立马训斥儿子道:“你懂不懂规矩?我和你九叔说话有你插嘴的份么?你兄弟既来了秦州,你如何不去见?去去去少聒噪”

徐严吃这一顿训,这才起身行了个礼,出门而去。他一走,徐原陪了个笑:“九弟,莫跟晚辈一般见识,这厮打小在军营里长大,没个体统,见笑了。”

徐卫说声无妨,又问起他如何表的态。

徐原先没回答,而是诉起苦来:“唉,环庆那摊事着实棘手得紧。全是他娘的曲端旧部,个顶个的花花肠子搞得我是焦头烂额这种时候,三叔要来抽兵,这不是让我为难么?不过有啥法?在公,他是宣抚处置使,在私,又是我叔父。我也不能当面回绝了他,只说是情况实在复杂,请宣抚相公体谅。”

“那三叔是怎么说的?”徐卫又问道。

“三叔当时倒也没说什么,只说是让我先去馆驿歇息,事情等到正式商议的时候再说。”徐原回答道。

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刀阔斧

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刀阔斧

徐卫不禁有些郁闷,大哥也真是的,你怎么连这话的弦外之音都听不出来?因为我俩是三叔的侄子,所以事先跟咱们俩通通气。真把事情弄到宣抚处置司去说,还有跟你商量的余地么?不要忘了,你我两个和宣抚相公虽说是叔侄,但居家才是亲戚,遇事那就是上下级他是军政一把手,用得着跟你商量?直接下死命令,你能怎么办?

徐原见堂弟不说话,又问道:“九弟啊,你到底是怎么表的态?”

“哦,我原本分了三个军给四哥驻守秦凤,等于早就交兵了,到时划归宣抚处置司节制便是。”徐卫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劝劝这家中老大。

“唉,还是你底子厚啊。三个军,快两万人马,眼睛都不眨一下,哥哥没法跟你比。”徐原叹道。

徐卫不知道说什么好。泾原经略安抚司本来就是陕西诸路中兵强马壮的一路,更何况现在接手了环庆的兵马,我保守估计,你手里至少有六万兵力。而且,泾原环庆两路,都是沟沟坎坎,军寨堡垒一个挨一个,易守难攻,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可以图存。而且宣抚处置司重新划分陕西以后,你陕北是主守,我陕南才是主攻,你跟我哭穷?

“大哥,既然环庆的部队你使着不顺手,那何不将曲端的旧部交给宣抚处置司节制?”徐卫旁敲侧击地建议道。

“那怎么行?”徐原一下子就急了。“把环庆的部队交上去,我拿什么守环庆?下回金军再延着洛水来攻,我不能拿脑袋去撞女真人吧?”

“既然环庆兵要守土,那泾原兵呢?”徐卫看来是成心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徐原拉长着脸,沉声道:“泾原兵自然更不能动哎,我说九弟,你怎么……”后头的话他自己可能也觉着不太合适,所以没说出来。

徐卫倒也不在意,劝道:“哥哥,说句不该说的话,三叔到陕西主持军政,对你我弟兄本来就是好事一件。区区些许兵马算个甚?三叔他想手里有兵,心里才踏实,咱们就分些给他,反正又不是让你交兵权。”

徐原牙疼似的咂巴着嘴:“道理为兄也懂,只是,情况实在是复杂,我没兵。”

“大哥,你怎么就不明白?三叔提前跟我们通气,就因为我俩是自家人。我们如果不支持他,旁人怎么看?而且他首先是陕西军政长官,然后才是你我的叔父。如果大哥执意如此,你认为三叔会把这事当温开水喝下去?”徐卫把话挑明了。

徐原从他话里听出些意思,正色道:“怎地?难不成三叔还要处置我是怎样?”

“那或许不至于,大哥,我且问你,现在如今环庆那一摊子事是你主持么?”徐卫没来由地问道。

“刚把金贼击退,还没工夫去管。环庆的日常事务都是刘光世在主持,怎么?”徐原反问道。

“刘光世现在挂的是环庆副帅,大哥若执意不支持,宣抚处置司下令你退回泾原,环庆事务由刘光世接手,你怎么办?”徐卫道。

“他?刘光世?他算得老几?连败之将,他有什么资格主持环庆?”徐原冷笑道。

“有没有资格不打紧,他爹刘延庆如今被启用了。我听说镇江行在那边,主持御营司军事的就是姚古,刘延庆,还有折可求等人。大哥难道没发现姚平仲刘光世两个都被委以重任么?说句难听的,陕西不是离了你我就不转的。”徐卫说道。

徐原不说话了。在他看来,于公于私,这件事只要他不点头,谁也拿他没办法。但听堂弟这么一说,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还有,大哥,原环庆帅王似,当初是为了安抚曲端,才被法办。到现在还没有个结论,万一把他也启用了怎么办?”徐卫见堂兄迟疑,遂打铁趁热。

徐原深吸一口气,显得有些急躁。一双手不住地在膝盖上来回搓着。

“我的哥哥哎,你还在犹豫什么?三叔主持陕西军政,对你我大有好处你要跟他对着干,值当么?他要是直接下令,你能怎么样?你敢公开反对么?提前通气已经是抬举了,三叔对你说此事等正式商议的时候再说,其实到时候会跟你商量么?直接下命令”徐卫发出最后一击。

徐原坐不住了,试探着问道:“难不成我把三叔给得罪了?那,那现在……”

“趁事情还没有公开,再去见三叔一面,把话说开了。他到底是咱们叔父,不会怎样的。”徐卫道。

徐原有些为难:“为兄当时大倒苦水,现在又回去说有兵可交,这怎么好?要不,你替我走一趟?”

“我也不合适,到时人家说你徐九还真管得宽,都管到泾原去了?这不是惹人议论吗?”徐卫可不愿出这个头。他现在风头本来就旺,要是在这些事上也去上窜下跳,没有好处。

“实在不行,让徐严去”徐原道。

徐严?他那德性,油嘴滑舌,奸巧卖乖,反而坏事。徐卫略一思索,一拍桌子:“有了,让徐成去。他不是还没拜望过叔祖么?就趁这个机会去,顺便再事情说说。你放心,就算三叔不提,六哥也会说。”

徐原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不过转念一想:“不对啊,徐成是你的部将啊。”

“哥哥当我此番为何带他来?还不是想着哥哥你接手环庆后须有得力干将,我这才把儿子给你送回来了。他可是我帅司一员干将,同统制的级别,大哥可莫把他再当浪荡子了。”徐卫笑道。

徐原着实感动了一把,拍着弟弟肩膀道:“老九,多的为兄不说了我欠你这份情”他欠徐卫的情可不止这一码。当初徐严领头带着兵去环庆的时候,如果不是徐卫派人活动,撬曲端墙角,把康随拉拢过来,事情能这么顺利?

九月三十,陕西宣抚处置使徐绍,召集诸路帅守于宣抚处置司商讨军事。徐原、徐洪、徐胜、徐卫、王倚、姚平仲、刘光世等大将悉数出席,西军高级将领云集一堂。

徐卫刻意去得晚一些,他到宣抚处置司门前下马的时候,居然碰到一个熟人。曲端

对于这个老上级,徐卫没什么好感,只是场面上大家还是要过得去。遂点了个头,也没说什么,曲端脸上没丝毫表情,匆匆抱个拳,便算是还礼了。

他被罢去帅位,削去兵权后,一直被安置在秦州城,没有正式结论。却不知为何,今天议事将他也召来了。

徐卫踏进议事堂的时候,只见里面一片人影,还没来得及分辨谁是谁,就听一片呼声。这个叫“徐大帅”,那个唤“徐经略”,纷纷起身跟他打招呼。徐卫作个四方揖,唱个大肥诺,客气地应酬着。

等坐定下来仔细一看,除了熙河帅王倚以外,其他的居然都有些来往。其中徐原、徐胜、徐洪三个都是他的兄长。只是可惜了徐良是文阶,要不然徐家五兄弟齐集陕西,凑个“徐门五虎将”也算是件美谈。

“徐大帅,这两年数你打得最凶听你的捷报,都快让咱耳朵听出茧子来了。”刘光世哈哈大笑道。他起个头,旁边的将帅们都跟着起哄。

徐卫摆摆手:“微末之功,不足挂齿,不过奉命行事罢了。谁叫咱跟女真人脸贴脸?挨得近,我不打他,他就得打我,没办法的事。”

“谦虚了不是?我看呐,现如今这西军里,也只有你敢跟金军正面对决。”有人说道。

徐卫盯他一眼,笑道:“兄弟我可不是苦不堪言呐,光我在前头顶着不行,往后,咱们还得同心戮力,光我一个人唱,这戏也不好看,再说我也唱不下去啊。”

在座的人,来自陕西各处,表面上虽都是同袍同僚,大家嘻嘻哈哈,但心里都有一个打米碗。知道徐九是徐宣抚的侄儿,他说这恐怕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吧?从今往后?要同心戮力?嘿嘿,这话还真值得细细品味才是。

正说着,一人从堂后出来。年约而立,身长七尺有余,站那儿一戳,气宇轩昂说的就是这种人。面皮白净,蓄两撇短须,顾盼之间,神采奕奕,正是徐良。徐六原本有个差遣,唤作陕西抚谕使,但那是临时性。其父正式走马上任后,他的新差遣是宣抚处置司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