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77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77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汉卿府第虽说只被锁了一年,孟殊却犹如进入了鬼屋。锈迹斑斑的铁锁上满是蛛丝,刚把钥匙伸到锁口,小小的锁孔里探头探脑地出来一只黄色的蜘蛛,有气无力地看了孟殊一眼,便飞快地向上溜走。院门在“嘎、嘎”声中被打开,成群的老鼠有恃无恐地看着这一群不速之客,孟殊等人跺跺脚,老鼠们才四散奔逃,隐入半人高的杂草丛中。

身旁一名亲卫道:“听说这个院子主人是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一年前还门庭若市,想不到一年时间,院子就荒成这样。”

孟汉卿府第如此模样,让孟殊不由想起自己家世,父亲过世之时,自己年龄还小,撑不起家业,祖上的产业迅速在孟殊手上败落,孟殊叹道:“孟汉卿一死百了,万事皆休,他的家人定是为数不少,那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知流落到何处,真是可怜啊。”

孟殊刚说完,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每年大梁都有官员获罪,这一年来,这种事看多了,也就无所谓了。”

“孟校尉好难寻,让我等跑了一个大圈。”

几位军官从屋外走了进来,孟殊定睛一看,却是苏文森、胡继和王青水等几名原黑雕军校尉。中午时分,苏文森、胡继和王青水等人拉着孟殊到摘星楼一聚。

苏文森未等菜上齐,猛地喝了一大杯酒,道:“今日一别,不知几时才能够见面。孟校尉现在是财大气粗,我们要痛快吃一顿。”

禁军近日来调动频繁,孟殊早就看到眼里,而且大军出征淮南的小道消息在大梁城内四处流传,孟殊也有耳闻。听苏文森如此一说,孟殊便知道这几位都要出征。

“老子吃军粮十多年了,只有在黑雕军里,干得最是痛快。在禁卫军,我们黑雕军这些兄弟都是后娘养的,装备最差,补给最次,他娘的,是骡子是马,在战场上比比就知道了。” 胡继在黑雕军里是熊营校尉,来到禁卫军里,一千黑雕军被编成两个营,苏文森和王青水分任指挥使,胡继只能当副指挥使。负责整顿禁军的赵匡胤倒没有歧视出自黑雕军的两个营,平日里还颇为友善。但是,一年来,和苏文森、王青水、胡继同时担任指挥使或者职级比他们低的人,如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王政忠、刘庆义、刘守忠、刘延让、韩重赟等人,全都升了官,而黑雕军系统出来之人,一个没动,还在原地踏步。

王青水为人最为持重,他见胡继发牢骚,劝道:“喝酒吧,莫谈这些事,小心隔壁有耳。唉,说来真是让人丧气。”

………………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小道消息也有甚高的可信度,大梁城内的传言基本没错,大周朝频繁调兵,正是准备南征淮南。柴荣对王朴的《平边策》大为赞赏,大周朝的对外战略,基本上按照《平边策》里的思路在进行。

西征军全胜蜀军后,柴荣便立刻着手征战淮南,柴荣在使用哪一支部队南征的问题上,很费了些脑筋。王朴曾提议调黑雕军随行,柴荣左思右想后,否决了此提议,最后决定南征淮南全部使用禁军。

高平大战后,柴荣大力整顿了禁军。禁军军士全是从各地边军中挑选出的精悍之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是在征西战役中,侍卫司禁军表现得中规中距,和节度使王景的凤翔军相比,没有多大优势,而和战功卓著的黑雕军相比,却相形见拙。侍卫司是柴荣的嫡系部队,有部众八万多人,柴荣对禁军寄予了厚望,侍卫司禁军如此表现,柴荣当然极为不满,于是想借南征淮南之际,在实战中锻炼禁军。

八月中旬,柴荣以宰臣李穀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以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殿前司都指挥使赵匡胤等十二员亲信大将,带着各自精税人马奔赴淮南战场。同时把庐、寿等州的政务大权全权授予了李穀,以确保南征大军的粮草供应,

八月下旬,柴荣重赏了参加西征作战的将士,凤翔节度使王景加兼侍中,南院使向训兼镇安军节度使,升凤州为节镇,以郑州防御使侯大勇为雄胜军节度使,辖成、阶、凤三州,原秦州判官赵砒为秦州刺史,归凤翔节度使王景节制。

诏命到达凤州后,众人皆是一片欢喜,侯大勇则是又喜又愁又忧,

喜的是从广顺三年以来,年年在升官,现在成为节度使,掌握了一方军、政大权。另外,柴荣在下诏同时,还来了密旨,要求侯大勇牢牢守住三州,不让吐蕃人、党项人和蜀军对大周侧翼的形成威胁,得到当令陛下的重视,当然也值得高兴。

愁的是到了大周后,每一次都是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调到另一个地方。刚把沧州侯府建好,就调到大名府;眼看郑州侯府已经象模象样了,又被任命为雄胜军节度使,来到了凤州。

侯大勇到了郑州后,施行了很多措施,比如难民垦荒、中牟县的淤田工程,真正要有明显效果还需一到两年的时间,“不知谁是继任者,凭白捡了一个落地桃子,这两年的考绩肯定是优。”

忧的是虽说升到节度使高位,但是离权力中枢却越来越远。在侯大勇不太清晰的记忆中,柴荣收回关中故地后,紧接着就发起了征伐南唐的战役。赵弘殷、赵匡胤和赵匡义父子三人都在南征队伍中,赵家父子都立了功劳,南征战役结束后,赵匡胤好像就当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并兼任节度使。

“难道,赵匡胤夺权真的是历史必然,我无法阻止。”凤州战事激烈的时候,侯大勇没有时间来想这些问题,现在战事结束,面对如此形势,这些问题自然又跳出来,并且盘踞在侯大勇的大脑里,让侯大勇不得安宁。

凤州扼秦陇要冲,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与其说是个城市,不如说是军事重镇。城市破烂,较之中原腹地的郑州、大名府,从城市规模、人口、繁华程度等诸方面来说,都差得太远。街上的行人,多穿粗布衣服,男人身上都带着刀子,相貌气质和郑州全然不同,很有几分粗豪和悍勇,间或还有穿着吐蕃、党项等异族服饰的汉子在街上上穿行。

侯大勇当上了雄胜军节度使,原蜀朝凤州节度使王汾的府第,自然就作为侯大勇在凤州的暂居之地。王汾是个会享受的人,虽说凤州城破败不堪,但丝毫不影响王汾把他的府弟建得规模巨大,气派非凡。

雄胜军节度使辖凤、成,阶三州,为增强三州军力,更有效护卫西部边陲,根据柴荣命令,护国节度使、永兴节度使、静难节度使和凤翔节度使各调边军二千人,划归侯大勇指挥。

最先到达的是二千凤翔军。侯大勇知道各节镇不会傻到挑选自己精兵强将给自己,但看到二千人队伍之时,仍然吃了一惊。这二千凤翔步军,从年龄上来说,全都可归于老兵行列,无数花白胡子在队伍前出现;从武器上来看,只有少量军士有弓箭,更别提手弩、床弩,军士有的跨着腰刀,有的手持长枪,还有的拿着大棍子,更有甚者,一名军士竟然手持农家所用的四齿钉耙。侯大勇看了哭笑不得,本想问那名军士看过《西游记》没有,但看到军士花白的胡子,一脸忠厚的相貌,也就没有说出口。

十几天后,另外六千步军也到了凤州,情况和凤翔军相差不多。看到这八千军士,侯大勇暗暗叫苦,“天啊,就让我用这八千老兵,对付吐蕃人、党项人和蜀军。”

侯大勇当上节度使之后,石虎被任命为阶州刺史,镇守郑州的山宗元被任命为成州刺史,钱向南被任命为成州刺史,郭烔被任命为都指挥使,何五郎被任命为副都指挥使,统领黑雕军三千人马,王江、陈仁义则分别被任命为步军都指挥使,各领二千五百人的步军。

黑雕军也进行了重新编队,三千人分为六营,五百人为一营,仍沿用以前黑雕军虎、豹、狼、营、熊的编制,侯大勇从黑雕军军士中提拔一批年轻军士担任各级指挥官,王敬业被任命为虎营校尉,陈猛被任命为狮营校尉,朱伟被任命为豹营校尉,刘世绪被任狼营校尉,铁川源被任命为熊营校尉,神箭手刘黑狗在守卫张家关时作战勇敢,立了功,当了队正,手下也有五十个军士了,这让他神气得不行。

刚刚把军队重新编队,还没有开始训练,阶州就传来了紧急军情,一股吐蕃盗贼,从白龙江南下,进入了阶州境内,已经横扫了好几个村子,村子里的人、财、物全部都抢,老百姓叫苦不迭。

石虎当上了刺史,还没有来得及过官瘾,便遇到紧急军情。他对吐蕃并不了解,只是略知一二。石虎听说只有数百吐蕃人,便有些轻敌,没有动用五百黑雕骑兵,而是让副将杨义深带着二千步军,去围剿这一伙吐蕃盗贼。

因为阶州直接面对吐蕃和蜀国,侯大勇便把三千军步军全部交给石虎,石虎是黑雕军创始人之一,在黑雕军中威信仅仅次于侯大勇。石虎见了这三千步军,直摇脑袋,好说歹说,侯大勇才同意让石虎以一千步军换五百黑雕军骑兵。

吐蕃的兴起在朗日论赞时,年代相当于唐高祖,在公元七百五十年左右,达到了极强期,曾进攻入了当时唐都长安,还占领了唐朝本部的一些土地,但是到了五代时期,吐蕃已经不复是一个完整的强盛国家,曾经称雄一时的吐蕃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呈现出国土分裂、贵族割据称雄的局面,党项诸羌夷渐渐分侵了吐蕃故地。但是,吐蕃人强悍善战,一些小部族的武装,也常能和强敌相抗。所以,吐蕃虽说四分五裂,项等族也没有能够完全占领吐蕃本部。这一股吐蕃人,是被党项族骑兵击败的浑末部落残兵,他们败于党项族骑兵后,从凉州南下,一路抢杀来到了阶州境内。

根据掌握的情报,杨义深带着二千步军去打吐蕃人的埋伏。不久以后,吐蕃人出现在视野里,有六百多人。杨义深仗着人多,突然把穿村过镇如入无人之境的吐蕃人包围。令杨义深大吃一惊的是,吐蕃人虽说是小股部队,但人手一面小盾,一把腰刀,一张弓,全身软甲,胸前还有护心镜,头戴十二页铁盔,兵甲之利,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二千步军武备不整,虽说围住了吐蕃人,但吐蕃人扬起古达腰刀一阵乱砍,阶州步军当场折损了四百多人,军士们见势不对,纷纷败退,杨义深弹压不住,也只好跟着败军逃回了阶州城。所幸吐蕃人一心只想到抢掠,没有追杀四处溃散的阶州军,否则,这两千阶州军难逃覆灭的命远。吐蕃人击破步军后,便冲入村子,把村子洗劫一空,

杨义深带着败军狼狈地退回阶州城,石虎这才意识到吐蕃人的历害,连忙把军情向侯大勇报告,同时,派出黑雕军侦骑,侦察吐蕃人的动向。侯大勇接报后,让郭炯带着一千黑雕军骑兵,增援阶州。

第三十八章 节度三州

太阳落山的时候,余晖把白龙江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染上一片金黄,白龙江水即浅且清,水流平缓,水底是一块块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块。

达布把脚伸进了江水,踩住一块光滑的石块,冰凉的江水使达布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左脚火辣辣的疼痛却稍微减轻了一点。达布和哲蚌坐在河边,两人在夕阳下坐了很久了,贪婪地把所有景色尽收眼底。

天渐渐黑了,哲蚌回头对身边的达布发出感叹:“白龙水真清啊!蜀人不堪一击,却占着这么好的地方,干脆我们占了阶州,把部族全部搬过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