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第5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5章

小说: 黄沙百战穿金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了。既然来到了古代,不去中原就终老山林毕竟心有不甘,现在正是乱世,到中原后,自己的军事素质,或许更有用武之地。

当侯大勇提出要南下时,突地稽等族人极力挽留。侯大勇来到部族以来,深受部族所有人喜爱,经过与辽人之役,族人都把他视为部族的英雄,但侯大勇毕竟不是本族人,要走也理所当然。

当夜,所有部族成员都聚在一起狂欢,为他们的英雄送行。此时粟末靺鞨已能制米酒,度数不高,但当侯大勇连喝十几碗后,就大醉不醒,如何回到帐篷也不知道。侯大勇在睡梦中又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妻子还是那么漂亮,侯大勇搂着妻子光滑细腻的身体,极尽温存,在自己精心爱抚下,妻子的呻吟让人销魂,侯大勇在兴奋中达到了幸福的巅峰。

侯大勇醒来时,头痛欲裂,随之却吓了一跳,自己光着身体,一名同样光着身体的妙龄少女正和自己紧紧搂在一起。少女盯着侯大勇,眼睛清亮,正是那名送羊肉的少女阿济格。侯大勇来到突地稽族里,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熟悉这个世界,练习各种生存技能,承担打猎等繁重的劳动,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男女之事,加上侯大勇和另一世界妻女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对阿济格的示好,他装作不知。粟末靺鞨部族的少女和宋以后中原少女不一样,示爱大胆,没有那么多的男女之妨,相反,增添人口反而是部族的喜事。少女知道侯大勇要离开,见侯大勇喝醉,就扶着侯大勇就来到帐篷内,侍候他睡下。

阿济格见侯大勇醒来,很是高兴,在侯大勇额头亲了亲,然后未着寸缕站起身来,为侯大勇取来准备好的马奶。长期打猎劳作,使阿济格身材匀称健美,散发着青春活力。侯大勇正值壮年,也非古板之人,见阿济格敢爱敢做,不禁生出莫名好感,热流在全身乱窜。

当侯大勇喝马奶时,阿济格挨着侯大勇坐下,把头靠在侯大勇肩上。少女特有的幽香、发尖的轻微刺激,深深地激起了侯大勇封闭已久的欲望。侯大勇把阿济格抱过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让阿济格仰着。阿济格略显羞涩,脸微红,长长睫毛忽闪忽闪,鼻梁挺直,侯大勇心想:“阿济格长得还很漂亮,和现代人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侯大勇深深地亲吻阿济格,抚摸着阿济格极具弹性、光滑的皮肤,阿济格用劲搂着侯大勇,热烈回应着,帐篷内一时春色无边。

…………

侯大勇拟定了一条较为安全、便捷的路线,沿辽河南下,越山海关,再沿渤海湾而下,在沧州附近进入周境。侯大勇结合历史和了解到的中原现在的情况,知道此时郭威已称帝建立大周,但是在山西太原还有北汉政权,辽国占北方,南方有西蜀和南唐,郭威的日子并不好过,面临四面楚歌的危境。

侯大勇决定去投奔柴荣,他知道柴荣就是以后的周世宗,是中原的强者。

柴荣是我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有作为的君主,欧阳修曾这样评价周世宗:“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只可惜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侯大勇对柴荣颇为敬佩,希望能凭着对战争、历史的了解,争取在柴荣军中取得一席之地。侯大勇不知道,他的决定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历史巨著《新汉史》中,对此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

“向北,到大兴安岭,可在那里安家,群山、森林和黑土地会保佑所有族人。”

“辽人会盛极而衰,但现在兵锋正盛,你们不可硬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根木棍易断,十根木棍可阻挡恶狼。”

分手之时,侯大勇恨不得把东北这块热土上所上演的一出出历史大戏都告诉突地稽,可是这些事实没有人会相信。侯大勇给突地稽留下了忠告,也算尽到一个朋友的心意。十年后的某一天,当突地稽接受了侯大勇的任命,突然回想起很多很多年以前侯大勇留给他的忠告,才真正体会这些忠告的真实内涵。

突地稽坚持不接受辽人送来的长刀,因为辽人送刀是给打败他们的英雄,而这个英雄是侯大勇而非突地稽,几番推辞,直到突地稽红了脸,侯大勇才接受了这把长刀。同时,突地稽还把最心爱的战马送给了侯大勇。战马的名字在粟末靺鞨语中意为“风”,意思是跑得象风一样快,在多次与辽兵的战斗中,“风”都将敌骑手扔得远远的。“风”全身长着浓密的黑毛,体高约一米六,头大额宽,胸廓深长,四肢坚实有力,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是十分优秀的战马,最值得称道的是“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当侯大勇在众族人依依不舍中,上马南行。当穿过一片树林时,侯大勇已走出了众人的视线。

阿济格骑着马在路旁等候已久。

“阿济格,我要走了。”

“我知道,你是草原上的雄鹰,天空才是你的家。”

侯大勇拿出了一张信用卡,送给阿济格,说:“这是我心爱之物,上面有我的名字。”

阿济格接过信用卡,这从未见过的东西异常精美,上面有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图案随着光线和角度不同发生变化,阿济格心想这肯定是侯大勇家传宝物,隐约还带着侯大勇的气息。阿济格在心中叹了口气,递给侯大勇一小袋物品,“这是我采的野山参,在中原可换粮食。”

两匹战马亲热地喷着热气,打着响鼻,互相摩擦。

当侯大勇一人一马孤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时,一滴眼泪落在了信用卡上,摔成很多碎片,就象阿济格的心。

第五章 遇到商队

侯大勇知道阿济格在注视着自己,他强忍着没有回头。

让阿济格伤心欲绝,实非侯大勇所愿,可是没有其它选择,除非愿意一辈子在大兴安岭打猎。“风”欢快地一阵小跑,阿济格的目光追随着侯大勇,宽厚的背影慢慢变小,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

南行路上,天高云淡,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见底,侯大勇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并不急于赶路,一人一马在草原上不紧不慢地行走,以前许多没有想过的问题纷至沓来。

“现在中原形势怎样?如何找到柴荣?能否在其帐前效力?”

“上天即然让我回到五代十国,就应有他的道理。”

“我回到这个时代,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时代?按照蝴蝶效应,即然事情已经发生改变,那么未来的变化是否越来越大。”

“记得在军校时,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人造卫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同学们给出许多答案。最后教授的答案却出人意表,卫星的大小是由马屁股决定,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最初卫星及其生产工具是由火车来运输,所以卫星大小要和火车相匹配,火车大小由轨道决定,轨道大小是根据当时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来制造,所以,卫星大小是由马屁股决定。荒谬吧,却是真实的。这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那中华民族选择那条道路是由什么来决定,由一笑倾城的妲己来决定?由孔子和学生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那一次次交谈来决定?还是秦始皇横扫六合来决定?而让一个现代军人回到这个时代,又能决定什么?”

问题如乱麻,越理越多越理越乱。

穿过大辽河后,景色为之一变,出现了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想来这里应是渤海国故地,辽国攻灭渤海国后,连年征战,原来开垦的土地大多被抛荒了。侯大勇原来还担心遇到辽国骠骑,但是走了两天竟未遇到一人。侯大勇暗自感叹:从辽河南下,在现代社会实际是环渤海经济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现在却几成无人区。

又行一日,空气中已带有丝丝咸味,侯大勇猜测到可能要辽东湾了。到达海边时已近黄昏,一望无际的大海出现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隐去,只有潮起潮落激起的浪声,深邃而遥远,令人心生敬畏。

经过三天行程,人疲马倦,侯大勇决定休整一天再行。三天行程,侯大勇没有遇到一个人,虽说隐士需要无人的环境才能清修,可是侯大勇不是隐士,一天无人还可以,数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却让他感到颇为不安,入夜,侯大勇烧起一堆篝火,借着火光驱走寂寞。

人是群居动物,聚在一起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一个人长期单独面对大自然,心灵将会受到更大的考验。侯大勇在火光中取出手机,妻子还在温柔地嘱咐:“老公,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少喝点酒,要想我和妹妹。”这一段话是侯大勇参加军演时妻子特地录在手机里的,侯大勇当时还笑妻子年纪不大已开始啰嗦,谁知妻子的嘱咐成为绝版。手机虽然没有信号,侯大勇仍不停地拨打家中的号码,可是奇迹仍然没在发生。

经过一天休整,侯大勇在第五天又开始出发。走着走着,“风”突然兴奋起来,不停地打着响鼻,侯大勇猜想“风”可能有什么发现,便任由它跑。果然,“风”带着侯大勇来到一个营地。

听到马嘶叫,营地里出来两人,身上都挂着刀。两人相貌相近,一人40岁左右,另一人不足20岁,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两人出来时,神色有些紧张,手自然地放在刀柄上,中年人见只有一骑,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侯大勇没见过这个时代的古代汉族人,两人也没有特殊之处,侯大勇却凭直觉判断这两人应是汉人,互相打量一会,中年人问道:“你是渤海人?”

侯大勇没有听得太明白,现代各地方言差异很大,特别是福建、广东、上海这些方言,外地人就象听外语一样,想来古代交通不便,不同地域交流更少,方言差距应同样存在或者更大。侯大勇虽跟着粟末靺鞨人学过一些当时语音,仍然没有听懂。有上次笔书的经验,侯大勇立刻下马,抽出匕首在地上书写:“我是幽州人,侯大勇。”

中年人见侯大勇拿出一把黑沉沉匕首,手指习惯性地触到大刀刀柄。见其在地上所写汉字,放下心来,也写道:“我是何褔贵。为何侯郎一人在此?”

侯大勇见此人所写,称对方“郎”,想来这是相互间的称呼,学着写道:“我是北地汉人,契丹人占了幽州后,我随靺鞨部族北上,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到中原,幸遇各位。”

何福贵又写道:“北地强盗马贼甚多,我们要到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我愿意和你们同行,感谢。”侯大勇写道。南下之时,听靺鞨部人曾说,过渝关(山海关)要有关防文书,侯大勇正在为过渝关而发愁,听何福贵相邀请,立刻答应下来,并对何福贵再三表示感谢。

何福贵带着侯大勇进入营地,见过商队主人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白头山、兴安岭一带收购关外特产,又把中原的生活用品贩到关外。当时,中原与东北交往密切,虽然政权不段变化,民间的交易却一直频繁活跃。

何福贵、侯大勇进入刘三帐中之时,刘三正舒服地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把事情经过说完,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大勇一眼,精光一闪而逝。侯大勇也没有说话,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刘三见侯大勇身材魁梧,相貌堂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