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尸凶 >

第839章

尸凶-第839章

小说: 尸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是否要为了铸造一把宝剑,而和这二皇之一的天皇开战,我还有待斟酌。

    毕竟我“一帝”的名头,那是建立在主体的基础上,现在主体下落未知,而副体的战斗力,按照我的估计,充其量在“三圣”那个级别。

    而这段时间看下来,“天机榜”的排名,其实还是比较公正的,那二皇我虽然没有见过,但能够凌驾于无量谷的“剑圣”之上,其本领,必然已经是人类的极限。

    我的主体,因为天劫的缘故,其实有点作弊的意思,不算是人类的极限。

    但又因为魑尸就是“人”,所以才能够排在人类的第一。

    当然了,如果这个天皇太一,真的是东瀛人,那不用说,不管用什么手段,我都得杀了他。

    不为别的,就为陆文龙正率军进攻高丽,我就要拦住太一。

    毕竟,陆文龙一旦打下高丽,下一个目标,就是东瀛了。

    而在太一这种高手的面前,即便陆文龙的双枪马战无敌,那也架不住太一这种武林高手。

    而且,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东瀛人后世对于中原入侵的这件事情,其行为之可耻,如果能够将其扼杀在摇篮里,那我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但正如之前我在大草原上,遇到的那个老狼妖所说的,没有龙脉加身的国君,不被“天地”认可,所以其国中,必然会内乱。

    现在,大明国就出现了内乱。

    几天的时间里,我收到了九阴宫的好几封书信,都是张邦昌加急送来的。

    信中说,中原区域最大的两个帮派,黄河金龙会,以及长江十二连环坞,同时宣布,投降于冥教。

    这两大帮派,本是之前中原区域最大的两大帮派,只是后来九阴宫兴起,借助大明国之力,这才将他们分别挤到第二、第三,而九阴宫则一跃成为江湖第一门派。

    现在,冥教有着这两大帮派的加入,别的别说,九阴宫江湖第一门派的地位,只怕是保不住了。

    正如我所料,很快,张邦昌又传来书信,我们九阴宫分布在各地的分舵,都受到冥教的攻击,弟子伤亡无数。

    好吧。

    看来,冥教是要正式现身江湖,向九阴宫开战了。

    我当即决定,返回终南山。

    因为我感觉,冥教既然开始对九阴宫宣战,这背后,必然有人支持。

    天下是谁的,百姓可不管,他们只管自己有吃的有穿的,能够安居乐业就行。

    而真正反对天下易主的,除了前朝的权贵,因为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之外,还有最大的反对声,就是来自于“江湖”。

    江湖人士,虽然身不在朝廷,却个个都有一种特殊的“忠诚”,就好比当初大宋被大金击败,当时的第一高手王重阳,也组织了许多的抗金义士,和大金国的士兵决战。

    这些江湖人,生性散漫,不愿意在朝为官,却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打着“除暴安良”、“赏善罚恶”的旗号,做各种自认为正义的事情。

    故古时候才有“侠以武犯禁”这种说法。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大明国建成之后,我特意以我在江湖中的地位,建立了九阴宫,想着以江湖人的身份,去解决江湖事。

    但现在看来,这些江湖中人,对于我的这个手段,似乎并不买账啊。

    显然,这一次冥教带头而起,是有备而来,只怕整个大明国,有大半的江湖人士,都会参与其中。

    我不由得苦笑:难道,对付这些江湖中人,唯一的办法,只有杀?

    ……

    快马加鞭,在一天后,我就回到了九阴宫。

    刚一坐下,就见到张邦昌火急火燎的赶来,一脸焦急:“陛下,大事不好啊!”

    “怎么回事?”我问。

    张邦昌从袖中拿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拿起一看,上面写着:英雄帖,三个大字,末尾写着,冥教拜上。

    没有落款。

    “日帝,这是冥教这几日里,在江湖中广发的英雄帖,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原武林。”

    哦?

    我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什么江湖同道亲启之类的。

    然后下面,就是九阴宫名为江湖门派,实则为朝廷鹰犬,暗行残害江湖同道之事,所作所为,有悖江湖道义。

    故冥教广发英雄帖,约定于七月十五,和江湖同道一起,共上终南山,找九阴宫,讨个说法,比一比,切磋一下,谁是这江湖第一门派。

    七月十五?

    那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这是要打上门来啊。”我挥了挥手中的信:“那些江湖门派,同意九阴宫的要求?”

    张邦昌点点头:“陛下有所不知,目前,整个中原武林中,大部分江湖门派,都落入了冥教的掌控之中。你看,要不要我让长安府的大军准备,等他们来了,一举拿下?”

    “不。”我摇了摇头:“这个冥教,倒是好手段,他明明是来砸场子的,却打着切磋的旗号,如果九阴宫调兵帮忙,那以后江湖中,只怕九阴宫也就真没什么地位了。

    而且我估计,这一次,就算冥教前来,也不会派遣本部势力,最多是拉着之前投靠他们的江湖门派,来挑事,抓这些人,动摇不了冥教的根本。”

    “那咱们,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想了想,告诉张邦昌:“你立即汇集门下弟子,至于那些九阴宫的分舵,能解散就解散吧,把精英弟子,全都召回总部。”

    我觉得,之前我的决策,似乎有些问题。

    江湖中人,确实应该用江湖的手段去解决,九阴宫如果按照我的设定去发展,岂不是变成了后世类似于“东厂”、“锦衣卫”这样的衙门?

    或许,我应该学习灵鹫的逍遥派。

第1456章 决战前

    第1456章决战前

    灵鹫的逍遥派,门下弟子不过百人,却能够轻松统御西辽国的江湖,甚至连西辽国的朝廷,都能够掌控。

    除了其利用“生死符”之外,最大的一点,就是走“精英路线”。

    与此同时,无量剑主的无量剑派,似乎也是这个原理。

    反正看起来越神秘越好。

    而之前的九阴宫,就是因为人太杂了。

    ……

    在我的命令下,九阴宫的弟子,开始成批的从各处分舵返回。

    距离决战之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之后,基本上大明国境内的所有九阴宫分舵,都已尽数撤离。

    至于那些返回的弟子,我当即让姜一进行筛选,将其按武力值境界,进行简单的划分。

    然后武力低的弟子,尽数遣到官府中当差。

    这一试,我才赫然发现,短短一年的时间,九阴宫就已经变得极度臃肿,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经过姜一的统计,九阴宫中,勉强会点武功的弟子,足足占了九成之多。

    而九阴宫的诸多分舵,少则近千人,多则数千人,算算下来,整个九阴宫的门下弟子,竟然有近五万人!

    这是何其庞大的一个数字!

    要知道,有时候,一个府的兵力,或许还不到五万。

    也就是说,有四万多人,都仅仅只是略通皮毛武艺,就加入了九阴宫。

    人,自然不是越多越好。

    人,都得吃饭。

    别说在这个缺衣少粮的时代,就算是在后世,也不可能白白养活四五万人的。

    而这四万人,加入九阴宫,只怕大多数,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我这才觉得,自己之前建立九阴宫,似乎是犯了个很严重的错误。

    张邦昌之前就是大宋国的丞相,对于分配人手,自然很在行,所以很快就条理有序的将四万多人给打散。

    其中有万人,打入各地衙门官府中,而余下的三万多人,则尽数调往西夏嘉峪关,去筑城。

    “筑城?”我觉得张邦昌的这个建议,有些不妥:“这些人,可不比普通的苦力,如果让他们去筑城,十有八。九,不会真心实意去。”

    “他们如果不愿意的话,陛下觉得,他们会怎么办?”

    “怎么办?”我想了想:“跑路?”

    “没错,如果不愿意筑城,这些弟子,很可能会趁机逃脱。而陛下身为大明国之主,他们想要逃跑的话,只有一个选择。”

    “什么选择?”

    “投靠冥教。”

    “你这是……逼这些弟子前去投靠冥教?”

    “是。”张邦昌看着我,低声开口:“如果陛下派他们去筑城,他们答应了,就还是大明国的子民,还是九阴宫的弟子,筑城还是需要给俸禄的。

    但如果他们,投靠了冥教,那就是和我大明国为敌,到时候如果冥教战败,那他们,就是俘虏,就是苦力和奴隶。”

    我去!

    我倒是没想到,原来,张邦昌居然是抱着这么个念头!

    这个策略,确实够阴险的,甚至还有点“钓鱼执法”的味道。

    不过在这乱世中,确实,张邦昌的这个手段,是最佳的一条选择之路。

    ……

    经过张邦昌的这么一处理,五万九阴宫弟子,就只剩五千不到了。

    而这五千弟子中,又因为种种原因,诸如不愿意留在九阴宫总部等,在赶来之前,就请辞了一批,最终留在九阴宫的,只剩下三千人。

    我想了想,索性召集剩下的三千人,明确告诉他们,十天后,在这终南山,我们九阴宫,要和冥教决一死战。

    到时候,生死不论,是肯定不会出动大明**队的,如果留下的,就要做好死战的准备,而不愿意留下的,在三天之内,自行离开,我不追究任何责任。

    听到我的话之后,果然,后面的两天时间里,人又陆陆续续的悄悄离开。

    直到最后,又走了两千人,九阴宫中,刚好还剩千人。

    这千人,大多以当初全真教的弟子为主,以及部分江湖中走投无路、不得不加入九阴宫的人。

    剩下的,就是等待决战之日了。

    同时,我将麒麟血军,尽数调来长安府,随时准备围山。

    虽然说了是江湖争斗,但如果正如张邦昌说的,冥教将我发往嘉峪关的三万人收了,然后带着那三万人来终南山,这就必须动用士兵了。

    按照张邦昌的说法,这叫“师出有名”。

    ……

    在距离决战之日,还剩三天的时候,灵鹫也到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灵鹫宫近百名武功高强的弟子,以及华筝。

    “你怎么……”见到灵鹫,我有些意外。

    “我就不能来了么?”灵鹫笑了笑,低声说:“别忘了,咱俩可是双煞呢。”

    她之前说过,华筝的小无相功,刚好在入门阶段,需要时刻教导,所以没办法抽身离开,但没想到,她居然把华筝带来了。

    灵鹫上午到,下午的时候,易竹心也到了。

    同时,易竹心还带来了一个令我没想到的人。

    正是我当初在大漠收下的弟子,九阳神功第四重的张远山。

    一见到我,张远山就跪伏在地,口称“师尊”。

    “你爷爷让你来的?”我看着张远山,只觉得,这事情,只怕是老鱼出的主意。

    “是,师尊。”张远山对我恭恭敬敬:“爷爷说了,三天后的一战,必将旷古烁今,流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