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瓦 >

第465章

汉瓦-第465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才过了十几日的光景,成都居然就已经沦陷了。
    益州的刘璋政权灰飞烟灭,张任就如同丧失了精神支柱一般,整个人一瞬间就垮掉了,他为之效忠的对象,他为之坚持的目标没有了,张任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所有,他的生命倾刻间暗淡了下去。
    他呆呆地坐在那儿,狱吏早已不知去向,只有半掩着的牢门在风中摇晃着,发出吱吱的响声。
    走出牢门,阳光刺眼地照射过来,张任不得不用手来遮挡。成都的街巷依然还是一般的旧模样,但张任却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物似人非,物似人非呐。
    “张大哥,你终于出来了!”一个欣喜的声音在张任的背后响了起来。
    张任回过头,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正是与他有兄弟之交的冷苞和邓贤,两人都换上了崭新的靖军铠甲,胸前银质青星的军衔徽章熠熠生辉,身后的披风一看就是最上等的蜀锦材质。
    “恭喜二位贤弟,加官晋爵。”张任不动声色地道。
    邓贤本就大大咧咧,根本就没听得张任的言外之意,嘿嘿一笑道:“大哥,说实话,投到靖王麾下,还真是不错,前两日一次性就补发了拖欠了一年多的粮饷,而且俸禄比以前要翻一倍的,大哥你的职位比我们高,将来肯定拿得更多……”
    冷苞可是注意到了张任的脸色不善,暗暗地拉了一下邓贤的衣袖,陪着笑脸对张任道:“大哥,你莫要怪兄弟不讲义气,人穷志短呐,我二人家里可是有着一家老小等着养活。”
    张任淡淡地道:“人各有志,我又如何能勉强你们。”
    冷苞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道:“大哥,其实……其实你也不必太执拗了,刘益州也已经降了,蜀中诸将皆降,就连黄权刘巴也心甘情愿地归顺了靖王,以大哥你的才干,在靖王麾下,一定能搏个好前程。”
    张任目光一冷,道:“我说过,人各有志,你们如何我管不着,我做人有我自己的原则。告辞!”说罢,张任转身就走。
    “大哥,我们送你吧。”冷苞追上一步。
    张任停了一步,但却没有回头,冷冷地道:“二位将军留步吧,张某不过是一介平民,如何敢劳二位将军相送?何况,回家的路,张某还是识得的!”说罢,张任径直而去,只留下冷苞邓贤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张任的家,座落在城西锦四胡同,与那些达官贵人的深宅豪门相比,张任的家就寒酸的多,只有三间草屋,院墙更是用竹篱扎成的,院子里的一切一目了然,几垄瓜菜,十余只柴鸡,一切都别来无恙。
    长年征战在外,张任已经是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手扶在柴门之上,一种心酸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母亲年迈多病,双眼几近失明,本该是他膝前尽孝的时候,可他却不能在家侍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任选择了为国效忠,就不得不舍弃家庭,可到头来却是镜花水月,益州人都降了,唯独就剩下他张任一个,做着毫无意义的坚持。
    两手空空,家徒四壁,这就是这么多年来张任所得到的东西,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本应该让老母妻儿能够过上温饱优裕的生活,可是现实却是残酷无比,破蔽的草屋就连遮风挡雨都尚且困难。一瞬间,张任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似乎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未完待续)
    
   

第646章 张母知义
    “娘,饭快好了。今天我拿两匹绢换回了一斛米,今天可以吃米饭了。”陈氏声音很是轻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欣喜。张任已经是大半年没有发过俸禄了,张家的日子过得很是艰辛,常常是野菜果腹,婆婆的身子不好,陈氏却做不出好的饭菜来侍奉,常常暗自饮泣。今天锦官署收蜀锦,陈氏排了好长的队才卖掉了自己织的两匹绢,同时在米铺买了一斛米回来,要知道平日里那几十贯钱一斛的米陈氏连想都不敢想。
    张任的两个孩子大约只有七八岁的模样,早早就围在了锅台边,闻着诱人的米香,欢呼雀跃:“有米吃了!有米吃了!”
    “两个小馋猫!快去,扶祖母出来吃饭!”陈氏笑骂道。两个孩子吱溜地就跑到了里屋,陈氏笑了笑,将锅里的米饭盛到碗里。
    这个时候,她似乎感到背后似乎有个阴影,一回头,瞬间就呆住了,如见鬼魅,手中的碗摔在了地上。德阳之战结束后,有消息传回成都,说张任和刘璝都战死在了德阳,那时候张家的天似乎塌了,全家终日以泪洗面,成都沦陷了,蜀中的大官小吏都投降了,陈氏也没有看到丈夫回还,直以为丈夫真的战死了。现如今张任就活生生地站在她的身后,如何不让她惊得是目瞪口呆。
    “夫君,真的是你吗?”陈氏恍如梦中,满面泪流。
    看到相孺以沫的妻子,张任的心隐隐地在作痛,他努力着不让自己的泪水掉下来。“是我!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给你盛饭——”陈氏激动地有些手足无措,想回身盛饭,这才想到刚才的碗已经连同米饭摔在了地上碎了,她急忙蹲下身。想捡起来。
    张任紧紧地捉住她的手,不让她蹲下去,长年的辛苦劳作,陈氏的手极为的粗糙,掌心之中还生着老蛮。张任想起十年前自己结婚的时候,这双纤纤玉手是何等的白皙玉润。陈氏虽非名门贵媛,却也是小家碧玉,她父亲在成都也是一个中层官吏,算得上小康之家,可陈氏嫁给了自己,却似乎连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上。张任心底中涌起无限的愧疚和酸楚,哽咽地道:“娘子,这些年,苦了你了。”
    外屋的动静似乎惊动了里屋的张母。她在两个孙儿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驻着拐杖走了出来,边走边道:“任儿回来了?任儿在哪儿?”
    张任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抢步扑到母亲身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道:“娘,孩儿不孝。孩儿不孝啊……”
    张母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张任的脸庞,呵呵地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张任抬起头。正想再说些什么,猛然间发现了母亲的异样,双眼空洞泛白,似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他失声叫道:“娘,您的眼睛……”母亲的眼睛虽然不太好。但张任走的时候她还是可以看得见东西的
    陈氏在身后饮泣不止:“娘听说你在战场上战死了,终日以泪洗面,日夜哭号,把眼睛哭瞎了。”
    张任心中悲愤不已,泪水夺眶而出。用颤抖的嗓声道:“娘,孩儿对不起您,孩儿该死!孩儿不孝呐!”
    张母露出慈详的笑容,欣慰地道:“我的傻孩子,你活着回来,对为娘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陈氏已将饭菜盛好放在桌上,道:“娘,夫君,先吃饭吧,有话吃完饭再说。”
    张任搀了母亲,到小桌边坐定,张母虽然眼盲,倒也似乎习惯了,一碗白米饭,一盘青菜,倒也吃得很是惬意,或许是许多日还都不曾吃到米饭的缘何,又或许是儿子归来的缘故,张母今天的胃口不错。
    张任却是食不甘味,如此粗鄙的饭菜母亲妻子对是甘之若饴,他的心拨凉拨凉的。
    “夫君这次回来,能小住几日还是马上要走?”陈氏低声地问道,前几次张任回家几乎是匆匆过客,连夜都未过就又走了。
    张任道:“这次回来,我就不走了。”
    陈氏一脸茫然地看着张任,以前的张任,既是从事,要署理府衙的公事,又是领兵的将军,一天到晚忙得头晕眼花,这次他居然说不走了,这又是什么情况。
    张任简单地说了一下当前的状况,自己在战场上侥幸未死,失败被擒,但他拒绝投降,拒绝为刘泽效命,现在的自己已是平民百姓了,无官一身轻,以后就可以留在家里侍奉母亲了,种上几亩田,也不必再让家里的人忍饥挨饿了。
    听到这里,张母的脸色阴沉了下来,重重地哼了一声。
    “娘,孩儿留在家里侍奉您老不好吗?”张任不解地道。
    张母道:“任儿,张家在蜀中也曾是显赫一族,你祖父曾做过健为太守,你爹也曾举过孝廉,只是你爹去世的早,家道才为之中落。为娘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供你读书,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希望你可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重振家声吗?可你却想家回家种地,这么多年的书你算是白读了!”
    从小张母对张任就很严厉,张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张母在对张任的教育上从来就没有吝啬过,上的是成都最好的私塾,请的是蜀郡最好的老师,在张母的心中,一直期冀着儿子可以鱼跃龙门,光宗耀祖。
    张任一声苦笑,封候拜相,恐怕是任何一个士子心中都有的梦想,但对于张任而言,益州的沦陷,已经是抿灭了他所有的希望。“娘,您自幼教导孩儿做人当以信义为本,刘益州对我有知遇之恩,纵然是死,也不能背主另投。”
    张母道:“任儿,为娘眼瞎了,但心没瞎。刘益州统领蜀中二十年,给蜀中百姓带来了什么?饿殍遍野,人竞相食!为娘不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奸,只知道能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的官才是好官,在你的心目中,靖王是敌人,可在成都百姓的心中,靖王却是他们的大恩人,救民水火,为民造福,他才配得上是真正的仁德君主。儿啊,你首先是大汉的子民,然而后才是某人臣子,娘从小给你讲忠孝节义,并不是要你死心塌地地为某一个人卖命,能为天下百姓尽一点心,能为江山社稷出一点力,娘才算是没有白生你这一回。”
    张任默然了,一瞬间,他似乎懂了许多……
    ┄┄┄┄┄┄┄┄┄┄┄┄┄┄┄┄┄┄┄┄┄┄┄┄┄┄┄┄┄┄┄┄┄┄┄┄┄┄
    在城西招兵点负责招兵的是典军校尉宋章,靖军除了对已经归降的川军进行大幅度地整编,选优汰劣之外,在城东和城西还增设了两个新的征兵点。由于靖军的军饷比先前川军要高不少,所以吸了大批的青壮前来投军,当然靖军招兵也不是什么人都收,选择的条件还是相当的苛刻,除了体魄健壮孔武有力的,能够识文断字也是比较容易被招募。
    宋章的任务就是考核新兵的能力,看他有没有资格进入靖军的队伍。一天下来,宋章招收到的新兵并不多,大概只占报名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此高的淘汰率让许多有志参军的青年被挡在了军营外,望洋兴叹,怨声载道。
    不过宋章并没有理会这些抱怨,宁缺勿滥一直是靖军招兵的原则。他揉了揉发麻的手腕,看了看了后面排的不多的几个人,便催促了一下,准备要结束这一天的工作。
    “叫什么名字?”宋章头都没有抬。
    “张重。”(未完待续。。)
    
   

第647章 新兵招募
    宋章这回到是抬起了头,不过他依然是漠无表情。“籍贯?”
    “成都人。”
    “年龄?”
    “三十一。”
    汉代的征兵不同于后世,由于人口匮乏的缘故,年龄在十五岁到四十岁都可以被列入征兵的范围,相对十几岁的青年,三十岁左右的壮年男子年富力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反倒是受青睐的对象。
    宋章点点头,一指旁边的一把长弓和一具石锁,道:“这两样,你可以任选一样。”新兵的试练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拉得开长弓或举得起石锁,就算是合格了。新兵考核主要考的就是体能,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