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瓦 >

第447章

汉瓦-第447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获可顾不得什么,紧张兮兮地瞧祝融春到那里去了。
    也许是祝融春的驾驭技巧高超,也许是她的平衡能力不错,在癫狂的象背上,居然没有掉下去。但她骑乘的这头大象,没有折身跑回本阵,却直楞楞地冲向了靖军的阵地。
    靖军的阵地前面,布满了既深且阔的无数壕坑,这些壕坑星罗棋布却井然有序,无论步兵或骑兵,只要小心翼翼一些,完全就可以绕得过这些壕坑。但对于大象而言,身躯庞大,正常的时候就算有象兵驾驭,也不一定能绕得过这些壕坑,更何况此时发狂的大象脑筋根本不会急转弯,冲到壕坑前的大象毫无例外地掉了下去。坑底则布满了无数的尖刺,大象一旦落坑,连同背上的象兵,立即就被尖刺刺穿,当场气绝。
    祝融春看到了前面宽达数丈的壕坑,也看到了坑底泛着金属光泽的尖刺,她很清楚一旦落坑,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可她座下的战象此刻四脚狂奔,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义无反顾地向着壕坑冲去。
    危急关头,祝融春一咬牙,毅然从数丈高的象背上跳了下来,她身子轻盈,落地的瞬间在地上轻轻地一滚,才算是没有摔断腿。祝融春刚一落地,那头战象已是轰隆地一声撞到了壕坑里,接着传来向声惨烈闷哼的叫声,显然那头战象已被尖刺所刺中,就大象的体重,一旦落坑,坑底就算没有尖刺而是圆头木棍,一样也能刺穿它的身躯。
    祝融春偷拭了一把额头上的泠汗,暗叫了一声侥幸,可没等她站起来,另一头发狂的大象已经是呼啸而至,毫不留情地抬起堪比大柱的象腿,朝着祝融春的脑袋就跺了下来。祝融春躲闪不及,两眼一闭,暗叫一声:“我命休矣!”
    就在此时,斜刺里冲出一匹雪白的战马,如疾风一般,马上一员白袍银甲的大将大喝一声,手中银枪如白虹贯日,一枪便扎中了大象的脚掌心。那战象负痛,一声嘶鸣,心有不甘地将全身的力气都压在了那只受伤的脚掌上。这可是相当恐怖的重量,那条银枪在重压之下,也呈现出弯曲的状态,白袍将满脸涨得通红,暴喝一声,气贯双臂,生生地那头大象掀翻在地。
    大象轰然倒地,激起尘烟无数。
    祝融春看得是目瞪口呆,一枪掀翻大象,这的需要多大的天生神力啊,再看那白袍将,丰神如玉,俊采飘逸,帅得是无以回复。一瞬间,祝融春似乎忘了身在何处,忘了自己的使命,她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从地上爬了起来,向那白袍将投去感激的一瞥,朱唇轻启,正想出言相谢。
    白袍将却是一脸冷若冰霜,沉声吩咐手下:“来人,给我绑起来!”(未完待续。。)
    
   

第618章 兵抵三江
    大象战队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刘泽立即下令诸军立刻出击,向滇池城下的孟获军队发动全面攻击。靖军气势如虹,如潮水般地向前冲去。
    孟获的蛮兵在发狂的大象冲击下,已经是伤亡累累七零八落,原本就没有什么纪律性的蛮兵此刻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想要阻挡队形森严气势如虹的靖军,完全是痴人说梦。孟获已心知今日兵败如山倒,再想挽回败势试比登天。于是孟获不敢恋战,收拢败兵向滇池城退去。
    但走到滇池城下的时候,孟获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原本应该大敞的城门此刻却是紧闭的严丝合缝。今日出战,孟获特别地留董荼那和阿会喃来守城,前两日孟获一气之下分别赏了二人一百军棍,此时二人背上有伤,不便出战,故而留二人来守城。此是城门紧闭,孟获不禁是暗叫不好。
    果然,当孟获遣人上去叫门的时候,城门没开,到是董荼那和阿会喃出现了城楼之上,喝道:“孟获,你抗拒天命自寻死活,我二人已是归降了靖王,这滇池城,你就别想再进来了!”
    孟获狂怒,喝骂道:“好你两个叛贼,本王平日待你们不薄,今日却如此大逆不道,背叛本王!本王誓必擒之,将你二人千刀万剐!”
    董荼那沉声道:“稍不如意,就棍棒加身,跟着你我们的脑袋随时就别在裤腰带上,这也算是不薄?孟获,我劝你一句,识时务的话就赶紧投降,否则性命难保!”
    孟获怒不可遏,下令蛮兵攻城。董荼那哈哈大笑,吩咐手下蛮兵开弓放箭,城上箭如雨下,孟获就连墙根也把挨不上。
    而后面靖军的攻势甚急,蛮兵抵挡不住,纷纷溃败。孟优眼看形势不妙。倘若再在滇池城下盘桓,只怕汉军叛军前后夹击,想走也走不成了。他急劝孟获:“大王,此地不可久留,先突出重围再说。”
    孟获盛怒之下,倒也没有昏了头,滇池城城垣坚固,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攻下来的可能,汉军步步紧逼。形势已是迫在眉捷,孟获虽然心有不甘,但此时也是无可奈何,只得与孟优和妻弟带来洞主祝融亮拼力死战,向西北方向突围而去。
    身后的追兵已不见了踪影,厮杀声呐喊声也渐行渐远,孟获看看身边廖廖无几的护卫,心中一片凄惶。长长地叹了一声道:“当初悔不听二弟之言,方有今日之败。如今滇池城没了,人马也所剩无已,我们将何去何从?”
    孟优也是黯然神伤,当初他就力劝孟获不要和刘泽硬拼,可孟获就是不听,如此一败涂地。就算再想和刘泽讲和,恐怕谈判的资格也没了,唯今之计,也只有寻一个栖身安身之地才行。
    祝融亮道:“此去西北八百里,有一要险要之地。泸水、甘南水、西城水环绕其间,名曰三江城。城主名叫朵思大王,深通法术,可以驱虎吞狼,手下三万蛮兵,神勇无敌,更兼有藤甲神兵,刀枪不入。大王如得朵思大王相助,何愁汉兵不破?”
    孟获道:“这朵思大王的名头,我也曾听闻过,只是未曾有交情,贸然前去,未必他肯接受。”南中地区,蛮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族数不胜数,不过这些部族之间大多没有什么来往,往往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的控制权而大打出手,搞得水火不容,相互吞并的事时有发生。孟获就是西南蛮夷昆明族部落的一支,趁着汉朝政权对西南蛮夷影响力渐式衰微之际,孟获倚仗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不少部落,占据了益州郡郡治滇池,坐地而称王,成为西南蛮夷之中首屈一指的蛮王。不过孟获作为新晋蛮王,与老牌的蛮王相比,在底蕴上还是欠缺的很多,兴旺时众部落如群星拱月,败落之时却是墙倒众人推,董荼那和阿会喃敢于落井下石,就很说明孟获的根基尚浅。
    祝融亮道:“我父亲生前与朵思大王相交甚厚,此番我们前去,只要提我父亲的名字,朵思大王必定以礼相待。”祝融姐弟的父亲带来大王在西南蛮夷之中实力虽然不是最强横的,但人缘却是最好的,最善于和周边的各路大王洞主搞好关系,这不看到孟获这只绩优股,立刻就下手了,把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了孟获。只可惜带来大王几个月前刚刚病死了,孟获又少了一份助力。
    提到带来大王,孟获自然就想到了生死未卜的祝融春,方才一片混乱,孟获拼死才杀出重围,祝融春深陷象阵之中,想来也是凶多吉少了。孟获想想昨夜的似水柔情,现在却是人鬼殊途,纵然是孟获这样的铮铮铁汉,也不禁是潸然泪下。
    孟优劝慰道:“大王不必悲伤,待到了三江城搬得救兵,再为夫人报仇不迟。”
    孟获攥紧了拳头,目视着滇池城方向,双目似乎可以喷出火来。“刘泽,我孟获誓与你不共戴天!”
    ┄┄┄┄┄┄┄┄┄┄┄┄┄┄┄┄┄┄┄┄┄┄┄┄┄┄┄┄┄┄┄┄┄┄┄┄┄┄┄
    滇池城下的战斗呈现一边倒的形势,蛮兵的单兵作战力虽然不错,但在腹背受敌孟获已率先逃亡的情况下,再悍勇的蛮兵也无力支撑靖军一波强似一波的攻击波,除了个别顽抗到底的死硬分子之外,大多数的蛮兵还是丢掉了兵器,举手投降了,尽管他们听不懂汉兵要他们缴械投降的喊话。
    刘泽率兵直抵滇池城下,董荼那和阿会喃立即是弃城而降,打开城门,出城投降。当初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何要轻易地放掉生擒到的董荼那和阿会喃,方才几日光景,刘泽的这一举动就得到了回报,所有的人都不禁对刘泽大为钦佩,直叹刘泽手段高深,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拿下了滇池城。
    只是这一战被孟获逃掉了,多多少少有些让人感到遗憾,不过擒住了祝融春,倒也算是小有收获。刘泽下令斥侯兵打探孟获的下落,毕竟孟获是这片土地的王者,不解决孟获,南中地区就谈不上平定。
    滇池城原本就是汉人的城池,刘泽进入滇池城后,恢复了城中的旧制,将益州郡改名为昆明郡,任命了昆明郡的新任太守,重组了昆明郡的官署。至于董荼那和阿会喃,他们原本就是昆明郡周边蛮族的洞主,刘泽加封了他们的官爵,任令他们回原处部落栖身,并郑重地承诺,只要他们永不相叛,就可以世袭罔替,世镇南中了。
    董荼那和阿会喃叩首谢恩,引领旧部,回归本部的山洞去了。
    斥侯兵在土人的帮助下,终于探明了孟获已经逃往了三江城。而刘泽此次欲兵渡泸水,攻打巴蜀,三江城便是必经之地。于是刘泽在滇池城稍做停留,立即是挥军北上,直指三江城。
    从滇池城望西北而行,山险岭恶,道路崎岖,烟瘴大起,毒蛇出没,靖军虽然清瘴丹药,但面对如此恶瘴疫毒,仍旧不敢掉以轻心,故而行军极为缓慢。刘泽仍以陈到为前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续的大部队开辟道路。
    如此行了十余日,忽然地势豁然开阔,从山顶之上望去,三条大河蜿蜒曲折,在崇山峻岭之中冲积出一大片的平原所在,就在三江的交汇之处,一座城池巍然而立。陈到唤过土人向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就是三江城!(未完待续。。)
    
   

第619章 藤甲奇兵
    陈到顿感一身的轻松,在丛林之中摸爬滚打了半个多月,今天总算是苦尽甘来。
    “儿郎们!三江城就在眼前,一鼓作气地攻进去,今夜便到三江城喝庆功酒!”陈到高声喝道。
    靖军将士一阵欢呼雀跃,这半个月的行军,简直就是炼狱般的行程,如今胜利在望,如何不喜?迈着轻快的步伐,靖军向着三江城快速地挺进而去。
    三江城三面临水,只有正南面有一条旱路直通城中,陈到引军从旱路而行,直指三江城。还未攻到三江城下,就见前面一彪甲士拦住去路。这些甲士好生怪异,无论是汉兵蛮兵,皆是身着或布衣或皮铠或铁甲,而这些甲士,全身无一布帛之料,穿戴的都是用藤条编织而成的甲衣,除了眼睛嘴巴之外,全身都覆盖在了这种藤甲之内,手中执着钢刀利刃,怎么看怎么的滑稽无比。
    第一排的士兵忍俊不禁,笑得前仰后合。
    “这些蛮子也太搞笑了,纵然穿不起布帛,扯几块兽皮也可以遮遮羞吧,居然把藤条穿在身上,真是笑死了!哈哈哈……”
    “你们看,这些蛮兵象不象装在笼子里的人?真是一郡没有见过世面的土鳖,以为拿几根藤条就能挡得住刀箭,真是好笑,哈哈哈……”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穿着藤条的蛮人,真的好奇葩!”
    “……”
    陈到不禁是大皱眉头,虽然他也认为这群身穿藤甲的蛮兵不过是些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