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瓦 >

第207章

汉瓦-第207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琰闻言脸色霎时变得惨白,身子簌簌而颤,紧抿着苍白的嘴唇,一言不发。蔡邕神色也是为之黯然,默然地长叹一声。蔡琴一言既出,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吐了吐舌头,低下头,再也不敢吭气了。
    看到现场气氛有些尴尬,刘泽便亲自给蔡邕斟了一杯酒,举杯道:“自从离了长安,一路风餐露宿,今日权且借这杯水酒,为老师压惊。”
    蔡邕大叹道:“此番若非润德舍身相救,为师早已二世为人了,大恩不敢言谢,异日定当相报之。”
    “老师言重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蒙难,弟子岂有不救之理?就算是赴汤蹈火弟子亦在所不辞!”刘泽正色地道。
    蔡邕目露嘉许之色,感既万千道:“平生得此良徒,余虽死无憾了。只叹天下纷攘,社稷离乱,邕却无能为力,悲乎叹乎!”
    刘泽正欲开口,却听临窗那边有人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众人不禁皆回头视之,这客栈之内客人廖廖,只有临窗那边桌旁跪坐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显然是一付儒士装束,背上却斜背了一口长剑,他临窗远眺黄河,方才的歌声的确出自他的口中。
    士人佩剑大多是附庸风雅,一般所佩的都是短剑,镶金嵌玉,悬在腰间,而此人的剑却是既长且阔,一看就是武士用的剑,属于杀人利器,而他孤身一人坐在窗前,对河而歌,本身就透着一股邪性。
    刘泽曾经遇刺,其后的警卫工作都十分的严密,此时赵云警惕地着了那儒士一眼,站起来,向前缓缓地走了两步,右手按在了剑柄之上,沉声道:“阁下何人?”
    那儒士回过头,看模样不过是二十出头,甚是年轻,眉宇之间英气勃勃,神情坦然从容。他看了一眼赵云,没有开口,起身冲着刘泽长辑一礼。
    “敢问尊驾便是平原太守刘泽刘润德否?”
    他直接就喊出了刘泽的名字,赵云闻言登时色变,“锵”一声,宝剑被拉出了一尺,虽未出鞘,寒芒却是大炽。
    “你究竟是何人?如何识得我家主公身份?你在此有何图谋?”
    那儒士却是气定神闲地道:“阁下想必就是赵云赵子龙将军,闻名久矣,今日始得一见,果然是盖世英雄!”
    赵云却没有为他的这几句奉承话所动,目光如炬,逼视着他。“看来你知晓得是一清二楚,想必你是别有所图了,哼,今日便饶你不得!”
    既然行踪已泄,赵云并不介意杀人灭口,刘泽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他的目光中杀机隐现,只要对方敢在踏上一步尺,必定是血溅五步。
    刘泽看了赵云的杀机,给了赵云一个眼神,让他退后。虽然这个年轻的儒士看起来很诡异,但他的笑容很真诚,并不像是刺客,再没有搞清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意图之前,刘泽并不准备动手。
    “我们素未谋面,阁下又如何识得刘某?”刘泽微微拱手道。
    那儒士呵呵一笑道:“现在朝庭画影通缉悬赏刘太守的榜文已遍贴各州郡,天下不知刘太守容貌的恐怕真没有几个人了。”
    刘泽苦笑一声道:“这恐怕得拜王允司徒所赐了。看阁下模样,似乎有意在此等候刘某,却不知有何赐教?”
    “刘太守不畏千里之险,救师长于牢狱之中,此事已传为天下佳话,当为士子楷模。只是刘太守树敌颇多,仇怨遍天下,欲东归平原,却有小人作梗,只怕是前途渺茫。不知刘太守欲行何路,方能平安回到平原郡?”
    “这……”刘泽迟疑了一下,现在还搞不清对方的身份,自己的行进路线又岂能轻易示人。
    那儒士显然没有等待刘泽的答案,很快地道:“如果在下所料不差的话,刘太守此行必定欲走荆州,转道江东、徐州、青州而回平原。”
    刘泽悚然一惊,这条线路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才定下来的,这青年儒士信口说来,竟然分毫不差,如何不令他吃惊,不过刘泽的面上却是古井无波,淡然地道:“阁下如何断定在下会走这么一条看起来很遥远的路?”
    那儒士含笑道:“刘太守的仇敌可是四世三公名门故吏遍天下的袁氏兄弟,他们视刘太守为盯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袁绍雄霸河北,袁术虎距淮南,这两个地方刘太守恐怕是无论如何也去不得的。豫州刺史周昂亦是袁绍的门生,唯命是从,此时恐怕已奉了袁绍的命令,在豫州张网以待,所以豫州一道也是行不通的。刘太守欲东归平原,只能是绕道荆州江东,辗转徐州青州,虽然路途遥远,但却可以避开袁氏势力,舍此别无他途。刘太守,在下说的是也不是?”
    刘泽沉吟了一下,他实在是没有摸清楚他的真实意图,既然他清楚而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行程,若是敌非友的话,只须向袁绍方面透露一下即可,根本不需要在此露面,看来此人是友非敌了,可他前来此处到底又有何目的呢?刘泽真得看不透这个年轻儒士,不过他还是点点头,道:“阁下所言不差,在下确实有这个打算?”

第284章 瞒天过海
    那儒士哈哈大笑道:“刘太守,你若走此路,必定是飞蛾扑火,有去无回!”
    “此话怎讲?”
    “刘太守的行程既然在下可以判断出来,袁绍手下谋臣名士如云,又焉能不知?袁绍断定刘太守欲走荆州,必下密书予刘表,请他半路截杀之。刘太守若是以为刘表会故念同宗同姓之谊而网开一面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刘表其人,趋炎附势,畏袁绍势大,必听从其密令,前番袁绍命其截杀孙坚,刘表就不顾荆州与江东唇齿之谊而半路设伏截杀过孙坚,以致双方交恶,此番刘表又如何能轻易让刘太守过境?刘太守若是执意前往荆州的话,危矣!”
    走荆州的风险刘泽不是没有想过,但相对于冀州和豫州,这条路还算安全一些,但将希望寄托在刘表的仁慈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现实,听了那儒士的话,刘泽也不禁沉吟起来。“冀州、豫州皆不能行,若荆州再不能走的话,岂不是我要胁生双翅,飞回平原不成?”
    那儒士微笑道:“某有一计,可保刘太守安然返回平原。”
    “愿闻其详。”
    “东去平原,除了旱路之外,尚有黄河水路可行,从此由东,不过三五日行程,必可直抵平原。”那儒士指着窗外滔滔东去的黄河说道。
    走水路?刘泽眼前为之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他转念一想,既然这青年儒士能想到,袁绍手下的谋士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只需要派几艘船封锁黄河航道就完全可以堵死刘泽的归途。
    “阁下可以想得到,袁绍又怎能想不到。黄河航道就那么窄,封死很简单。”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所有人都可想到的。反而会让人产生错觉。刘太守绝不会走那里。何况想走水路,必须还得做些文章。刘太守可令手下随从假扮自己,大张旗鼓地继续南下荆州,摆出一付转道荆州回平原的姿态,此一路必定有袁绍派出的密探。袁绍一旦得到刘太守大队人马南下荆州的消息,黄河水道这边必定不再做防备,到那时,刘太守只须轻舟简从,悄悄地沿河而下,必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平原。”那儒士始终保持着自信而从容的笑容。
    “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妙哉妙哉!”刘泽大笑着。这个儒士的计策当真是妙极,让手下假扮自己摆出一付南下荆州的模样,让所有人信以为真要转道荆州之际,秘密地从黄河水道乘船返回平原。瞒天过海。
    不过刘泽的头脑还算是清醒的,此计虽妙,却也有凶险之处,一旦被识破,完全等同于自投罗网。这儒士从何而来,为何要帮自己?刘泽不得而知,而且自己将身边的亲卫完全调走,一旦有事,那必定是束手就擒,万一这儒士是袁绍或者其他仇家派来的,故意引自己上钩,那可就不是什么瞒天过海,而是被人家瓮中抓鳖了。想到此节,刘泽的后背不禁是冷汗涔涔,一旦有诈,自己必将是死无葬身之地。看来要想辨明真伪,当务之急还是确定来人的身份和意图才行。
    刘泽把脸一沉,低叱道:“好贼子!差点就被你蒙敝了!什么瞒天过海,分明就是请君入瓮!说,你到底受何人唆使,意图何在?”
    赵云“呛啷”地将青钢剑拨了出来,直接就横在了那儒士的脖子上,冷沉地道:“贼子!竟敢诓骗于我家主公,赵某今天倒要看看,你长几个脑袋!”
    那儒士依旧是从容镇定,仰天大笑道:“世上传言刘润德是智勇双全、大仁大义的英雄豪杰,闻名不如见面,今日视之,也不过尔尔,什么盖世英豪,不过是一个生性多疑之徒罢了,真是天大的笑话,这样的人也配成就一番霸业?哈哈哈,就当我徐庶瞎了眼,明珠暗投,要杀便杀,何须再费口舌!”
    赵云大怒,道:“大胆狂徒,竟敢辱及我家主公,看我不先割了你的饶舌!”说着,便欲动手。
    刘泽心头却是一震,徐庶?不就是三国时的顶尖谋士之一的徐元直吗?历史上的徐庶出道比较晚,刘备逃亡荆州屯驻新野的时候才投奔的帐下,不过出道之后却是名声大震,破掉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大败曹军。后来因为母亲被曹操擒获的缘故,不得以才弃刘归曹,不过归曹之后,恪守誓言,终身未给曹操设一谋一计,以致后世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除了事母至孝外,最大的功劳来自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最终成就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如果他真的是徐庶,那就说明他并不是袁绍或者袁术派来的奸细。但还有一个疑问,徐庶曾在家乡颖川杀过人,后来潜逃到了荆州,与诸葛亮、石韬、孟公威、崔州平等人为友,潜心研学,至建安六年的时候才投奔的刘备。按时间推算,此时的徐庶不过才刚刚客居荆州不久,为何要匆匆北上,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泽制止住了赵云,对徐庶道:“你当真是徐元直?”
    徐庶略为一怔,人家刘泽威名赫赫声名中天,自己却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刘泽居然一口就道出了他的表字,这也委实太让人奇怪了,不过那时代的士人大多都有傲骨,视权贵如粪土,既然敢出言辱骂刘泽,自然没打算屈服。
    “不错,正是徐某,不过刘太守缘何而知?”
    刘泽微微一笑道:“在下不光知道你表字元直,还知道你原本不叫徐庶,而叫做徐福,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只因在中平六年的时候杀过人,畏罪潜逃,才改的名字。按理此时你应该客居在荆州,为何会出现在河内郡,这倒是一件奇怪的事。”
    徐庶冷哼一声,道:“有何奇怪?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某在荆州之时,便闻刘润德之名,破黄巾斩张角,兴兵讨董,义字当先,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平原郡在其治下更是户有余粮、路不拾遗,百姓甚为拥戴之,如此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之豪杰,正是徐某想要投效的明主,是以才不远千里而来,未曾想却是瞎了双眼,错看于人。”
    刘泽不动声色地道:“荆州刘景升名称八俊,礼贤下士,你欲求明主,为何舍近而求远?”
    徐庶一听刘表之名,一脸的不屑,道:“刘表虽名称汉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