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辛夷 >

第16章

乱世辛夷-第16章

小说: 乱世辛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主子抬爱,还有各门的姐妹们都司职得很好。桃灼门一年磨一剑才能事半功倍!”红蓼笑意融融。

“今年的帖子又比去年多了一些。”辛夷皱眉道,“可是要看好久呢。”

“还是主子曾经教导说,要了解他们到底有多少实力,看他们帖子里提到的,便可知一二了。若不是他们想拉拢主子,怎么会透露自己的家底呢?”

辛夷随意拿出一本帖子来:“帖子里真话有多少,假话又有多少?有的人隐瞒自己的实力,有的人故弄玄虚。要诚心与我合作的,怕是十分之一二都没有。只是想借助辛夷坞的地利之便,求一个人和。”

“红蓼先行告退。那六部六店的人,等红蓼清理好了再来回主子的话。”

“好。”辛夷见红蓼去了,自低了头拿了帖子看。只见那些王爷的帖子里有三个无非就是想和辛夷合作,让辛夷协助在京势力。还有一个写的是让辛夷和自己多多走动,请辛夷去封地散心,另一个写的是“慎言慎行,必有好处”,最后一个却写的是“久别甚念,犹忆扶乩之事”。辛夷看着第四张、第五张帖子,心中不由犯难,直到看了第六张帖子,才不经意地笑了出来。辛夷先将王爷的帖子放在一边,在外族帖子里找寻拓跋一族的帖子和慕容一族的帖子。

慕容翰来的帖子上说:几年前随族人移居大棘城,父亲对部众宽仁,教以农桑,法治同于上国。感念姨娘曾对慕容翰的照拂,心知姨娘也是当世豪杰,若京中变故须慕容相助,慕容愿合族相助姨娘。

辛夷看着这帖子略想了想,提笔回道:尔既远去,自不必记挂姨娘。慕容一族在大棘城须根植自己势力,先求根深本固,枝繁叶茂也并非朝夕能至。公子文武双全,自能明白姨娘之意。该忍则需忍,成大事者,不啻是天下第一忍人也。

辛夷封好帖子,心中却在想着自己写的最后一句话:慕容翰虽好,却是庶出。就算是建功立业,也少不了要在名位方面忍让了……辛夷刚把这张帖子递给桃灼门的派送出去,转而想到:现在的皇上或许是在忍,可谓是天下第一忍人。他能等,但是成不了大事,为的是他自己本就庸碌,并非智勇双全。因而,虽不致痴傻,倒也被埋没成这般了。

想毕,心中迷雾也解开了,又细看拓跋的帖子:拓跋猗迤幸而在京中与慕容见到姨娘,姨娘关怀,如沐春风。三年前至漠北,虽无洛阳美景,却也自在悠然。偶尔念及姨娘,只是未有半刻可擅离职守。常问姨娘称道汉人博学,猗迤也将部落之事委诸汉人,更未见差池,不时亦有汉人归附,实乃姨娘见识广远之故。若姨娘厌倦京中纷争,可来部落散心,猗迤定当倒履相迎。

辛夷看着拓跋的字不由叹气:“厌倦……又怎么说起呢?你虽说漠北悠然,我也知你几年间的风沙血雨,如若不拼死争斗,怎能降伏别的国家……”辛夷犯难地想着如何回帖,一滴墨落在了纸上,微微晕染了开来。

“见字如见人,亦想念公子与慕容在时。近年京中争斗不断,唯恐避之不及。只是漠北气候恶劣,望公子好生保养。人生弹指间,万万不要为了别人屈了自己。此生若能再见公子,乃毕生之大幸。想来造化弄人之事公子与我都所见甚多,求得一个安心便罢。辛夷”

辛夷在帖子的末尾用莲红的胭脂画了一朵辛夷花,不知怎的,这回她倒愿意把自己的真实名姓告诉人了。

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已然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贾后分娩之际,自有董猛、赵太妃及听雪等人替贾后将贾午和韩寿刚生的儿子偷偷运送进来。

贾后成天抱着孩子在华林园中逛着,得意的神采不由让人心惊。筹谋着废黜贾后拥立太子的大臣们见到贾后诞下嫡子,加之外戚满朝,也无必胜把握,大都偃旗息鼓了。

贾后见朝中势头也是前所未有的光明,不免又开始筹划起来:“宣太子进宫,皇上身体不适,必要让太子速来宫中视疾!”

太子遹听闻惠帝生了重病,如闻惊雷。忙整理衣冠,进宫来见。贾后故作欢笑,将太子遹引到别的宫苑去:“太医正在看视,不便打扰。因本后还要照看你皇弟,皇上这势必不能尽心,故而宣你进宫。皇上念你至孝,赏你三升美酒,一盘红枣,并请歌舞助兴,望你喝下后能竭力侍奉皇上,并繁荣子嗣,让我大晋朝千秋万代!”

“若酒醉侍奉父皇,岂不失仪?”太子遹道,“请母后免了吧。”

“皇上赐酒,谁敢不喝?敢违抗君命,岂不是罪该万死!”贾后变了颜色怒斥道。

见贾后发怒,太子遹忙叩首求饶:“母后宽恕,是儿臣失言,儿臣领命就是,母后切莫生气!”说着,忙端过盛满酒的酒樽,急急忙忙地灌下去。直到迷迷糊糊地看见贾后又拿了什么东西进来了。

“儿臣实在是不能再喝了……”太子遹挣扎着翻身跪在地上,又歪在一边。

贾后轻轻将他扶起,拿起案上的毛笔让他握住:“刚刚去太庙里求了签,说是要至亲骨肉写经书为皇上祈福。本宫想着太子素来孝心可昭日月,又是皇上嫡亲骨肉。就拿来拓本,让太子照着抄一遍吧。”

贾后一挥手,果然有一个黄门侍郎托着一张黄绫放到太子遹面前:“臣潘岳叩见太子,太子只需按着臣的指点写下经书便可。”

太子遹头疼欲裂,只好应允,他支撑着按着潘岳的指点写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刻期两发,勿疑犹豫,以致后患。茹毛饮血至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氏为内主。愿成,当以三牲祀北君。”

潘岳拿着太子誊写的字卷给贾后看,贾后皱眉道:“这歪歪扭扭的,成什么样?你去改改,补写好再给本宫看。”

潘岳答应了声“是。”忙将那拓本烧了,把那些不成形的字补写完全,才呈给贾后。

贾后看后点头道:“不错,亏得贾谧举荐你!你先去吧,自然有好处的。”

这边贾后忙忙回宫卸了妆,取下几根金簪,只命宫女松松地挽了一个髻,便拿着这黄绫,朝着式乾殿奔去。

“诶哟,反了反了!本宫辛辛苦苦抚养了太子到这么大,他非但不感激尊敬,竟要杀了本宫,还要杀了他父皇哪!堂堂太子竟要弑父,不但是大不敬,而且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啊!本宫日夜忧心操劳,想要太子他日登基为皇能匡扶朝政,光明我大晋王朝,怎么居然有这种孽障!这让我以后如何面对司马家的列祖列宗,还不如此刻就把我废黜了,免得碍了别人的眼!”贾后哭哭啼啼,将脸哭得蜡黄蜡黄,身上一袭素白色的衣衫,更将贾后显得臃肿不堪“不不不……本宫还是早早死了,免得遭受这种逆子的屠戮吧!这……用黄绫写谋反的内容,不是要逼死本宫和皇上吗?”贾南风跌跌撞撞地跑进式乾殿,却被大殿高高的门槛绊倒,另一众大臣侧目。那张写着悖逆内容的帛书也落到那些大臣的脚边。贾后随即被随后跟来的婢女们搀起,那些大臣慌忙跪下:“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臣等拜见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宜回宫静养,臣等定会勘明事情真相!”关内侯索靖见无人制止贾后上殿,立刻趋近贾后身前三步处,跪地叩首,字字铿锵。

朝臣们见索靖如此,才纷纷表态,太子司马遹谋逆一事,事态严重,定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贾南风绕过索靖,推开婢女们,朝前扑倒在地,口中仍是高喊:“陛下还是不要让臣妾活在这个世上了吧,任这些大臣们和太子串通一气来谋逆!这黄绫帛书还不算是有根有据吗?众位大臣,若不是都要等着太子把刀架在皇上和本宫脖子上的时候,才知道太子要篡位么!你们是不是正等着呢?等谢淑妃那贱人做了太后,都好好地赏你们是不是!”

“皇后娘娘先行回宫,皇上自有圣断。皇后娘娘现站在这大殿上,让大臣们看着也不像。反倒增了他人的口舌。皇后娘娘的声名可是要紧的?”贾谧忙凑到贾后耳畔道。

“贾大人真是万分好笑,本宫的命都没了,还要这名做什么,皇上连自己皇后的性命都保不住,岂不是让祖宗耻笑?”贾后红着眼,一下把贾谧推开。贾谧低着头踉跄了一下,随即回班站好。

“皇后娘娘请速速回宫!”索靖此时的声音已经很是严峻,他的眼神扫过一众大臣。司空张华也只得和一些大臣跪地请求道,“请皇后娘娘移驾回宫,太子之事,臣等和皇上商议后一定给皇后娘娘一个满意的交代!”

贾后听到此处心知再难施展下去,只好作罢。在众人的山呼千岁中起驾回宫。

“传递这封帛书到皇后娘娘手里的是何人并无人知晓,皇上仔细看这黄绫上的字迹,应核对太子的笔迹再作打算!”裴頠跪秉道。

“臣认为,自古废黜长子不免导致祸乱,皇上应三思而后行。”张华也奏道。

贾谧道:“两位大人岔了,现在这证据就摆在眼前,太子有违祖制,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各位大人却帮太子辩解,纵容太子。难道真要如皇后娘娘所说,有一日皇后和皇上在宫中有不测,才开始追悔吗!”

“退朝!”惠帝听得朝下一片混乱,心中分外不自在起来。刚走到后宫,便见贾后匆匆迎上来道:“臣妾也怕大臣认为臣妾容不下太子,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太子既然作出这种事来,就只请皇上把太子贬为平民,和他的家人一起关押在金墉城便是,这样便不成祸患了。”

“好,依你。”惠帝不想再听贾后絮絮叨叨又略带刺儿的言语,又拉了小宦官往华林园去玩了。贾后心中虽未称心,却算是又拔去了一根眼中钉。

太子妃王惠风听到太子被废的消息如闻焦雷,霎时间变成了一个没脚蟹。趁圣旨还没下来的时候赶紧飞跑到父亲王衍的府上求父亲的主意。

王衍见女儿泪眼朦胧,心下也十分不忍。只得劝道:“平日里让你规劝着太子不可行差踏错,你当了耳旁风,皇后娘娘的势力之大朝中可是无人能及。太子却不以为然,总要在老虎头上扑苍蝇,那也怪不得谁!”

“那女儿这一生就这么葬送了?”王惠风泣涕如雨,瘫软在地上,任凭王衍也跪在地上安慰也不肯起来。

“父亲,你究竟是想想办法救救女儿和太子吧。太子为人,虽近年来不大通,却是知道轻重缓急,万万不是那种谋逆之人啊。”

“父亲也知道!只是现在那证据所迫,百口莫辩啊!”

“什么证据,有谁对证!”王惠风一抹眼泪,红着眼眶冷笑道,“一切都是杜撰,始作俑者又是谁!”

“女儿!”王衍忙捂住王惠风的嘴,“若再说下去,任凭谁也救不得了。说话时,万万要提上心……女儿,爹爹尽己所能,若能救得你们中一人性命,也算是王家祖上积德。”

王惠风呜呜咽咽,自然是被她母亲和一众媳妇侍女搀扶了下去。

王衍冥思苦想了一宿,终于想到了给女儿的一条退路:去上奏,请皇上准许太子休掉女儿。

“以什么名义休,又是一个大难题了。若说不顺父母,那是逆德,何况这“父母”是指皇上皇后,那是万万不可;若说无子,为其绝世;淫,更是乱其族,若说是恶疾,被旁人知晓,以后再要嫁人也是难了;口多言、盗窃也万万要不得,这不止关系到女儿,更系我治家之法……若说妒忌……唉,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