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689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689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日本人决定武力进攻琉球,他们就将爆发与驻扎在琉球第二舰队的战争。

    与母国作战,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故而,他们隐藏在种子岛的港口之中,不让人看见。同样,这也意味着他们远离日本。一旦日本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就无法支援。

    “但是……只要等到我们抵达。只要撑过去,郑氏就不会有事,不会灭亡!”郑芝豹深呼吸一口气,心急如焚。

    ……

    从鹿儿岛港口上下来十天了,不知不觉,甚至连新年都过去了。

    新的一年来了。

    大明二七九年,也就是一六四七年已经抵达。

    不过,到了日本,一切都要换一下。刚刚改元两年,前年1645年的时候还是宽永年间。不过女天皇退位给了后光明天皇,年号就改成了正保。

    这些东西,平民百姓一般都是不管的。别说没有实权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天皇。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就是幕府,他们也只能仰望,仰望到了距离过于遥远而几乎没有感觉。

    对于他们而言,有感觉的是银子,是钱。

    郑森抵达了日本很快就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因为郑森有钱,给钱又很大方。抵达日本的移民非常之多,几乎都是郑氏中高层的家眷。

    日本人虽然准备了一千间屋舍,但哪怕是住宿舍也完全不够,以至于许多人依旧只能在船上飘着,好似是在大明完全没有地位的连家船民,也就是民。他们虽然与汉人同文同种,也是汉人,但几乎被打压成了劣等民族,完全没有地位。

    甚至,许多为了改变命运,也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会成为海贼,加入进了郑氏集团之中。

    郑森不愿意大家月回忆过去,一下船就大兴土木,雇佣人手修建屋舍,改善居住环境。自然,也是给钱的。

    当然,光是有钱显然还不够。

    或者说,郑森精力充沛,为了摆脱回想大明岁月的惆怅,他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郑氏集团上。很快,他就将此前三千支火铳配发了下去,留了一半封存,又迅速购置武器,打造兵甲,培训出了两千兵马。

    两千人狭小的区域里每天操练,吆喝声不断,引起了不少投诉。萨摩藩来了一名地位不低的家臣厉声呵斥。

    郑森忍着愤怒答应了下来,给了一笔不小的银子,自此以后默默训操。

    但让他心中稍稍自豪的是,自此以后,四方出去采买物资的人倒是纷纷平安回来,再也没有路遇劫匪了。

    没错,而今的日本可不比后世,治安良好闻名于世。眼下的日本,战国刚去不远。武士出产过量,供过于求,流散鱼野。

    鼎鼎大名的流浪武士能惹得天下骚动,自然也能让日本国内治安败坏。

    更别提这里是萨摩耶,作为日本第二大藩,萨摩藩偏偏是山地,物产并不丰饶。在这样的基础上,萨摩藩却一直以来维持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自然是亚历山大。治安败坏仅仅只是一个小的因果。

    年关将近,日本人也感受到了春节的气氛。

    但郑森却没有一点时间休息,他辞别了故友,拜别了长辈,整理好了身上的装备,检查了一下别在袖中的短手铳,郑森深呼吸一口气,走进了冰冷的室外。

    很快,他就感受到了火热的气氛。

    那是一个新修筑的营房,在紧凑的时间里第一时间修筑起来。在室内操练,好歹有墙壁隔着。左近倒是不怎么知晓这里练兵了。

    这年头,除了官方军队亦或者远征公司这等土豪,才会有24小时,全年无休常备的军队。

    郑氏海商集团倒是有不少得力的人手。但笼络人心之下,也不会要求人家春节值守。

    当然,这是从前了。

    现在在这里当家作主的,是郑森。

    作为郑氏少主,郑森没有多言,只是亲自宣布自己也将在元宵值守,同时呢,又准备好了好酒好肉,在营房里备着。

    其余人倒是也给假,发些粮米,也不强求。

    郑森如此举动倒是反而笼络了不少人心,都是些年轻人,有不少共同话题。最重要的是郑森做出了表率。这让不少背井离乡,实际上没什么亲人的人反而对营房多了许多牵挂。

    “大过年的,还每天拉着大家来值守,说起来,不知道外面有多少人指着我说我黑心黑肚。”郑森席地而坐,拉着操练完毕的护卫队兄弟一同坐在了外间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几个壮妇抬着烧烤架,架着牛羊肉串一盆一盆地搬了过来。

    大多数日本人不吃肉,但日本山里海里却有的是荤腥。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郑森。

    听郑森如此讲,不少护卫队的兄弟们纷纷开腔。

    “少主这是哪里话,谁家妻小不在这里。干的是正事,又不是给哪家将主做牛做马,大家伙都是心甘情愿。”说话的名作杨朝栋,本来是郑彩的部下。这会儿倒是被派遣给了郑森。知晓这是郑氏少主,十分积极。

    “少主给咱们好吃好喝,有……酒虽然没有,好菜好肉却是管够。大家知晓这一节,哪个不是心中感激?”

    “少主可别多想,大家都念着少主的好呢……”另一旁,林凤也跟着开腔。

    有人起头,众人纷纷劝慰。

    郑森见此,心道士气可用,心中莫名地松了口气,顿了顿,道:“这几日说到底是春节。也该休息休息。只不过,我想了想,身子应该休息,但脑袋不能休息。我在大明时,也听说过官军如何练兵。其中一条,说起来极有意思。大家说不定有听说过,一点很感兴趣。”

    杨朝栋心中一动,很激动地想着是不是要发双俸。

    从前官军是出了名的寒酸,士兵靠着军饷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但现在的官军却一下子逆转了印象,人人都晓得贫寒子弟当兵从军就有希望改变命运。至少,年底一到,人人都拿着军饷回乡。当兵在军营,吃喝衣食住行都有军队负责,军饷几乎都是没动过,自然显出豪富的景象。

    林凤倒是脑筋活跃,他明白军旅的残酷。当兵打仗固然可以立功升迁,当军官,光宗耀祖。但大部分人终究是只能领着一笔不算少数的退伍金回家。

    但大部分的退伍兵却是结局不错,不仅大多数都有安排不错的工作,就算不接受安排,也能找到好的工作。

    除了纪律严明,听话肯干这些优点以外,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一点就是:识字。

    “少主……不会是要来带我们念书吧?”林凤目光一亮。

    杨朝栋却是一脸头大的表情:“少主……不会也跟着官军折腾咱们吧?要我老杨跑圈操练,我都能使得。可要我去识字,去拿……拿笔,可真是要了我老命了。”

    郑森大笑,却是一脸好笑地看着杨朝栋脸色越来越苦。

    显然,林凤猜对了。

    大家一下子都叽叽喳喳地议论纷纷起来,有人十分认同杨朝栋,但也有不少人嘴上不错,眼睛却是巴巴地看着郑森。

    杨朝栋是心怯,但并不妨碍大家明白识字的重要性。

    “好了好了,都别忘了,我来日本之前是干什么的?南京师范学校教师,教的是学生们如何当老师。给兄弟们讲讲课,还不是手到擒来?这几天,我看大家也不用跑操了,就跟着在军营里一同跟我识字吧!”郑森正色地说着。

    林凤欢呼雀跃:“少主英明!”

    “少主英明……”杨朝栋怯生生地说着,却是听闻过不少明军退伍兵关于识字文化课的传言。为了督促士兵学习,不少法子都在军中使出过。比名词,定奖惩。学不好,有的是丢脸的时候……

    郑森看着大家的表情,心中悄然松了口气。

    他倒不是真的很在乎识字会有多大的进度,虽然他很有自信,但主要的并不是这一点。他想将人留住,聚齐。

    春节每日操练总不是个事,读书学习反而是一种福利,也能将人一直聚起来。至于操练,三五日来一回也不会手生。

    与此同时,中国城的远处里,多了两个日本人,静静地看着这里,仿佛在看一头大肥羊。

第十六章:创造历史

    “哎呀……不知不觉,又到晚上了。”乾清宫里,朱慈伸了个懒腰。一旁,皇后端着一个餐盘,上面摆着三五碟的东西,散发着清香,在深夜之中格外醒目。

    听着朱慈的抱怨,皇后轻声道:“圣上,臣妾准备了清心莲子羹,小心着急上火便对身子不好了。”

    “身子还没调养好呢,怎么还亲自端着东西过来了。这些事情,交给宫女就行,你使唤着,朕也能感受到这一番心意。”朱慈笑着接过,又满是埋怨半是关心地说了几句。

    皇后只是浅笑,不接朱慈这个话题。

    对于国事,朱慈倒是没有秉持着曾经在后宫里流传百年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许多故事,朱慈也不瞒着皇后。

    不过,出身名门,作为打破了大明皇后一惯从普通人家里选出皇后的赵诗瑶十分清楚自己的位置,只是静静地听,轻柔地安慰着朱慈焦躁的心境,对于国事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陛下还是忧烦还是琉球的事情么?”皇后说着,收拾着桌子上的餐盘。朱慈当然不会再让皇后自己动手,挥手招来了几个宫女,牵着皇后在院子里走了走。

    朱慈说:“本来,琉球的事情也差不多能解决了。王夫之想出了个主意,挺不错的,颇为刁钻,也很管用。但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十全十美的计策。这一回也不例外,到了紧要关头,还是出了岔子。”

    “什么法子和岔子呢?”

    “王夫之想的法子是拿重开中日贸易作为砝码,换取琉球上的日本人撤离。”

    “这可是个妙法,可谓是一举两得。既是解决了中日贸易不知如何开局的僵持,又解决了琉球为日人所侵占之事。”

    “妙法是妙法,王夫之与顾炎武想出这个办法以后,更是做了不少完善。远征公司那边也表态,已经联络了诸多大报,一讲大明重新打开了日本市场的利处,二将日人为我大明忝为所震慑,主动退出琉球。宣传的事情都已经平定,可没想到……这个时候,又出了郑氏这么一档子事。岔子,在郑氏身上。”朱慈感慨不已。

    “陛下已经做得足够多了……”皇后轻声宽慰。

    “但失算就是失算,郑氏这一个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没有被考虑进来。说到底是我们的问题。底下人也不是没给朕打过预防针,是朕自己大意了。”朱慈对郑氏的好感还是不少的。

    虽然这些好感主要源于名字还叫郑森的郑成功,但因为这一层关系,朝廷迟迟没有料理郑氏,让其一直在福建经营。

    由于朱慈这些年的所有精力与重心都在北方,哪怕短暂监国江南,也是在湖广活动,并不触碰福建。故而,也是迟迟没有机会碰撞郑氏。

    当然,要说朝堂对于郑氏没有堤防与探查,那是绝对小瞧了大明的人才。

    至少,锦衣卫就探查过几次郑氏曾经试图与建奴打交道,更是做了不少小手脚。只不过朱慈想到海外战略人手匮乏,也不忍这一支主要的海上力量就这么分崩离析,是以又给了郑氏一个机会,劝说郑氏开拓海外。为朱慈的殖民战略添砖加瓦。

    却不料,这一个信号却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