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反贼平天下 >

第176章

反贼平天下-第176章

小说: 反贼平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旭呵呵笑道:“不错,本王也不诛他九族了,韩菲儿罪犯大逆,斩!其父韩文元免除县令一职,永不录用。”

    “叶雄,这已经是最轻的判决,你去执行吧。”

    叶雄叹了口气,最终拱手:“诺。”退出书坊。(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三章 军政民生(4)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韩菲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终生监禁。

    新的一天,军机处。

    军机处统御六部,总管天下事,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都归贾恢管;现在这里的官员已经彻底装富了起来,除了贾恢以外,军机处不少于三十个六、七品官员,主要就是协助贾恢。

    “主公,和胡灵的交易已经完成了,四十万军粮全部存入西都粮仓,并且河西、雪域、等地也都分发了下去。”贾恢道。

    王旭微笑道:“胡灵那厮,副的流油,真让我馋的慌,如果我们将胡灵给灭了,就永远不用愁没粮食了。”

    军机处数十官员皆大惊,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看向王旭,就连贾恢都张大了嘴巴:“主公,此时万万不可开战啊!”

    王旭笑了笑,挥手示意大家安心,道:“我只是随便说说,不会真打。”

    “现在还不是时候,三王应该团结一致,才能抵御朝廷,如果此时大战,高兴的是官兵。”王旭道。

    众人点点头,好不容易才有了此时的平静日子,轻易不要再兴起战事了,否则,受苦的是百姓。

    王旭走到中间的沙盘前,正色道:“此刻我们的首要大事,是春耕!春耕直接影响我们下半年的收成、实力。以后但凡佣兵,没粮食可不行。”

    王旭此话说的透彻,粮食多少,往往代表一个势力的军事力量强弱,打仗不是比精兵,比的是粮食,谁粮食多。谁就能占据上风!

    就比如胡灵,他粮食几百万,可养活百万大军,永远不用愁没粮食,如果那天没粮食了,挥军东进将吴郡给打下来。到时更不用愁了,实力越来越强大,朝廷要剿灭胡灵,段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不过,胡灵势力也有弱点,他只在乎军事,不在乎内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百姓活不下去了,都跑了,俗话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粮食嘛,总有吃完的那一天,到那时看胡灵又怎么办。

    贾恢微笑着自信满满道:“主公请放心,我们军机处拟定了两条方案,一定能使得春耕达到最大的效果。”

    王旭点点头。示意贾恢继续说下去。

    贾恢从一旁拿起了写好的方案递给王旭,旋即道:“第一。收购世家大族所有田地,此事已经进行完了,土地何止万万倾,此刻古西郡、河西郡地界所有世家大族的土地都归我们所有。”

    “第二,凡我境内百姓,二十岁以上。三十五岁一下的壮年,都要服役一年,在官府带领下实行屯田制;此事也在实施当中,古西郡每个县都有五千至一万服役兵,这些人除了耕种以外。还要参加军事训练,修路、修城墙、等等。”

    古西郡共有二十几县,服役兵一招募,又有二十万张嘴吃饭,王旭担忧道:“如此一来,我们的粮食还能坚持到秋收么?”

    贾恢肯定道:“能!如今除了运往各地的粮食以外,我西都内还有三十万但军粮,只应到年关都行。”

    “再则,这些服役兵都有家有室,不用我们给粮食也行,我们可以给钱啊,服役一月十钱,我相信,愿意服役的人有很多。”

    “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吧,不过。。。十钱是不是有点太少了?”王旭道。

    “少么?”

    其实就算不给钱,百姓也会前来服役,因为王旭已经免除了他们所有人赋税,帮官府种地,应该没人反对;再说了,也没人敢不来!

    王旭道:“我们钱财无数,要那么多做什么,有用么?”

    “告诉服役兵,只要他们好好训练、屯田,我一月给一两银子!”

    一个士兵一月给一两,二十万人,一年才几百万两白银,这对于王旭来说,不算什么,大不鸟多卖点文王仙酿而已,如今缺少的,任然是粮食,有了粮食,一切都好说。

    “主公,那可是两百多万两白银,就这么发出去么?”贾恢睁大了双眼,这百姓服役,一人一年就是十二两银子,这都快赶上县令的俸禄了,一个县令一年才四十两银子。

    王旭神色坚毅:“想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干活,就必须要发放银两,如果搞强迫,那和胡灵有什么区别?两百万两白银多么?你自己去户部查查,看看我们有多少钱。”

    “是是是,就听主公的,主公真是贤明啊,事事都为百姓作想。”贾恢微笑道。

    房间中,拍马匹的官员一大堆,听见贾恢如此说,都跪了下去:“文王贤明!”

    “文王贤明!”

    。。。。。。。。

    王旭懒得看这些人的嘴脸,转身拂袖而去,很快便走出了军机处。

    。。。。。。。。。。。。。。。

    帝都。

    金銮殿上,皇帝已经从晶水行宫走出,不出来不行了,再不出来连江山都没有了,才短短的两年时间,南郡、清源郡、古西郡、北郡、河西郡吴郡都成了反贼的天下,帝都朝廷已然名存实亡,只剩的半壁江上,而且,这半壁江山之中,还有很多的造反队伍频繁出现,也许下一刻,又会有一个王旭冒出来,到时,帝国就真的危险了。

    金銮殿中,许多文臣武将分列两旁,傲云天出列道:“陛下,老臣请命,出兵讨贼,不浇灭各地反贼,誓不还师!”

    傲云天去年一战打的不错,连东郡杨家都被剿灭了,此刻说话更有份量,皇帝点头道:“大将军稍安勿躁,讨贼之事暂且不提。”

    皇帝转性了,以前王旭刚刚造反时,他是整天吵着要平定天下,如今反贼四起,他倒是不忙了,一时间,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杨丞相何在?”换挡杆i威严的声音传来。

    杨明岳出列道:“微臣在。”

    “你把昨晚给朕说的方案说一遍,朕觉得,不妨一试。”皇帝道。

    杨明岳扫视了一眼殿中所有人,尤其是看向傲云天时,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缓缓道:“当今天下,战乱四起,帝国国土就犹如人头上的虱子,是怎么抓也抓不完的。”

    “故此,就不抓了!改平叛为招抚!”

    杨明岳话音刚落,傲云天便大吼了起来:“老家伙,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何为招抚?”(未完待续。。)

第两百九十四章 军政民生(5)

    杨明岳话音刚落,傲云天便大吼了起来:“老家伙,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何为招抚?”

    “招抚的意思就是,收降,允许贼军们投降帝国!”

    杨明岳毫不示弱道:“南、北、西皆有强大的贼军出没,王旭、胡灵、朱环三家反王拥兵数百万,短时间内根本不易剿灭,故此,我们要先稳固自己的力量,将吴郡、东郡、宝安郡、帝都各地的反贼全部收降,他们愿意降的,我们就收,不愿意的,就已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扑灭,如此,不出数月,我东面三郡将彻底牢固,也好抵御三王。”

    对于这种言论,皇帝以往是绝对不会赞同的,但是此刻,他被杨明岳说服了,而且非常后悔,当初是不该那么固执,如果同意陆阳投降,恐怕如今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此刻,金殿之中议论之声大起,有反对的,有支持的,几乎快要吵起来。

    “万万不成,这些贼军们败坏纲常伦理,祸国殃民。。。。”

    “就是,一日为贼,则终身是贼,死有余辜,朝廷剿还剿不尽呢,怎么还招抚!招抚就等于向贼兵们认输!”

    。。。。。。。。。。。。。。

    杨明岳脸色微沉,大声道:“正是因为剿不过来,才要招抚的嘛,微服之余,加以恩扶。”

    傲云天道:“不可,招抚等于养虎为患,如此下去,我帝国江山将毁于一旦!”

    “陛下,老臣请战,率兵出击。臣保证,两年内消灭三王!除此大患。”说到最后,傲云天朝皇帝跪了下去。

    皇帝轻微笑了笑:“老将军起来吧,你虽信心满满,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三王岂是那么好剿灭的;昔日余渊老将军率五十万精兵西征。不也损兵折将而回吗,那时贼军还不算强大,可是如今。。。。”

    皇帝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大殿中所有人都知道。

    胡灵,可以说在三王之中实力最大,拥兵百万,战将千员,粮食更是用之不竭,而且。随时都图谋攻取东边的吴郡。

    接下来是王旭,虽然兵力不如胡灵,但是招降了雪域人,骑兵数不胜数,整体兵力五十万上下,都是常年征战的精兵,不可小觑。

    最后一个朱环,原本兰关一侯爷。如今占据北郡,佣兵三十余万。和王旭、胡灵同气连枝;如果要真的打起来,朝廷和三王之战,不一定能占据上风。

    杨明岳出列道:“陛下,老臣议,如今不但要招抚各地反贼,更要在吴郡派兵驻防。否则数月内,胡灵必定东进,届时,吴郡危矣。”

    杨明岳如此一说,皇帝也反应了过来。当即断喝道:“此事就不用再议了,就按丞相所说,改剿贼,为招抚!给天下的所有反王都宣一道旨意,让他们归顺朝廷。”

    “吴郡、宝安郡、东郡、帝都各地敢有不遵旨者,就地剿灭,此外,传旨余渊,整军二十万驻守吴郡边界,防止胡灵来犯!”

    皇帝说完,众臣拜服,傲云天犹豫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接受了这个现实。

    如今的朝廷,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国威军威具丧,能保住剩下的一某三分地已属不易,想要彻底剿除反王,难啊。朝中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过傲云天还有少数的武将却是极力主张出征,就包括余渊,他也是想一雪前耻,可是如今,皇帝不答应,如之奈何。

    。。。。。。。。。。。。。

    半月后,西都。

    接到朝廷的招抚圣旨,王旭高兴的哈哈大笑,他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承乾殿议事。

    等所有人都都到齐了,王旭从香月手中接过朝廷的圣旨,打开道:“这是朝廷今早来的圣旨,我给大家说一下他的大概意思。”

    “皇帝老儿说,封我为,平西王,任然保留文王爵位,世袭罔替,镇守西面三郡。而且,我还有可靠情报,朝廷也给胡灵和朱环下了一道圣旨,分别封两人为镇南王、扫北王。”

    王旭呵呵笑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韩书画出列道:“这代表朝廷开始怕了,终于向我们低头了,料想,数年内、乃至十年内都不会轻易像我们用兵,我们可以安心发展内政,等时机成熟了,再和朝廷决一死战!”

    王旭哈哈笑道:“不错,朝廷开始像我们挤眉弄眼了,还招抚呢,本王答应他,不过,不上朝、不见架、不受任何调遣、不上缴任何钱粮。”

    贾恢道:“主公,你还少说了一句,朝廷兵马不许来西都驻扎,否则是为宣战,将一战到底。”

    “不错,正是此意。”王旭笑道。

    其实就是接受朝廷的封赏,换取短暂的太平,这对于朝廷和王旭乃至三王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可以安心的发展,不用担心受到对方的攻伐。

    当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