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77章

时空之门1619-第77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有这样一个习惯,无论学生们说出的话有多么浅薄和幼稚,只要是学生们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肯定。在这之后,他会很认真的分析这些想法产生的可能原因。最后,才会一点点的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结论上去。

    王书辉是个很认真的人。他不仅喜欢观察而且善于学习。他对自己初中的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一直非常的赞赏。等到他走上大学老师的岗位之后,他就毫不犹豫的学习了这位老先生的智慧。

    不过,很可惜的是,王书辉发现,无论是自己作为学生的二十几年里,还是作为老师的几年里。无论是自己的同学,还是自己的学生。具备思考问题的习惯,或者更直白的说,大脑具有思考问题能力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极端稀少的。大部分人,都好像是经常陷入死机状态中的电脑一样,脑袋里一片黑暗。大脑使用的频率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听到被自己视为父兄的王师尊,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郑千里和他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一样,心中仍然充满了满足和愉快。不过,这次出乎他的预料,王书辉没有指出更好的,更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对傍边今天轮值的书记处书记下达了“按照郑千里同志的想法整理出一份通知,下达各相关部门”的命令。

    作为工业委员会第一代表,王铁锤现在心里非常的紧张。和郑千里不一样,王铁锤这次来到王书辉的办公室,就是想和他抱怨一下在钢铁厂建设过程中死伤人数太多的事情。

    可是,郑千里在前面的表现,那种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处理问题的态度。一下子,让满心压抑和愁苦的王铁锤清醒了过来。作为王书辉的第一批手下,一直在王书辉身边干活的王铁锤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最讨厌的就是,把解决问题放到第二位,单纯的抱怨活难干,困难多的情况。

    无论好,还是不好。无论行得通,还是行不通。无论哪种情况,一定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你要是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去做任何研究,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一张嘴就是抱怨的话。那你就等着王大老爷的雷霆怒火吧。

    王书辉在同志们面前一向都是风轻云淡的和煦态度。不过,那些在王书辉身边工作的人知道,王书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是经常的大发雷霆的。甚至于,他还有打学生的习惯。凡是学生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犯了那种不实事求是,想当然,应该记牢的知识没有记牢,马虎等主观性的错误的时候。王书辉经常会当场就打耳光,踹人。

    这也是王书辉初中的班主任喜欢做的事情。不过他在现代社会当老师的时候,这种手段他是完全用不上的。他当老师的时候,社会环境已经不予许他这么做了。而且大学生爱学不学,又不是他的事情,他可不在乎。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三十多岁的王铁锤面对王书辉的时候,有一种面对自己小时候学艺的师傅一样的畏惧。一想到自己又是主观上犯错误,不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满心的想要向师傅抱怨工作的困难的时候,王铁锤这个魁梧的大汉就浑身发抖,捋脸淌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工业委员会的最后一个代表赵三才的年纪不大。今年才二十一岁的赵三才,是整个复兴会工业系统里唯一的一个四级工。他七岁开始跟自己的父亲学木匠,十五岁出徒,手艺非常的好。甚至还参加过西安秦王府的建筑工程。本来这次到王书辉这里来反应问题,并没有他的事情。可是,他为了能够在人力资源上给自己的部门争取更多的倾斜,所以才把农委会的三个代表也忽悠了过来给自己加分。

    作为一个手艺人。赵三才最在意的就是手艺。在沦为流民之前,他觉得练好自己的手艺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觉得,只要手艺好,全家吃得饱。直到在自然灾害和官府盘剥驱赶的双重打击下,赵三才先是成为流民,之后又在流浪中失去了双亲、妻子和孩子。这才让赵三才开始思考手艺之外的事情。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来还过得好好的他,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凄惨。

    他浑浑噩噩的被王书辉招纳,之后开始接受教育。学了知识,学了文化,接受了政治教育的赵三才才发现,不是自己的手艺不好,不是老天不想让自己过好日子,而是这个世道出了问题。就这样,赵三才人生的中心,从锻炼好自己的手艺,转变成了复兴会宣传的,建设一个人人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新世道。

    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接受了基本教育的赵三才体现出一个干实事的人的风格来。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只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怎么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在他看来,目前工业建设过程中,大量人员的伤亡是有点严重。但是,作为一个很纯粹的干活的人,赵三才觉得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干木匠活,都会从房顶上栽下来摔死,现在用那些全是铁做的家伙干活,用蒸汽机这样的超越一切自然力的器械提供的动力,死人那还是不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他之所以带着人和郑千里和王铁锤凑热闹,就是想从王师尊这里争取更多的工人。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对王书辉表达了想多要人的态度。

    王书辉一开始听赵三才喋喋不休的说钢铁小组的问题,心里很不高兴。赵三才领导的机械加工部门的人员伤亡,也不比钢铁组那边少多少。等听到后来,王书辉才搞清楚,原来这个混账东西是趁机给钢铁组上眼药来了。他的目的,根本就是想让人力部门,给他更多的人手。

    王书辉听明白了他的话,就立即打断了赵三才的忽悠,对他说到,“你小子现在学会滑头了。什么钢铁小组的工作问题很多,对钢铁联合体的工人配备要慎重点。我看你就是给机械加工部门来挖人来了。”

    “行了,行了,后面马上要开展锅驼机的生产了,对于锅驼机的生产上,现在机械加工厂有什么问题没有。”

    一听王书辉说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赵三才立即就变成了一个老成的手艺人,他谨慎的对王书辉说,“师尊,现在加工厂的铆工,对于技术的掌握还不太到位,我觉得他们还得再练一练。”

    王书辉摆了摆手,回答到,“我说了,要在实践中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铆接技术的掌握和一切技术一样,都是要有个从生到熟的过程。所以,该练的是要练,但是要在干中练,在练中干。你总说工人素质差的事情,可是你赵木匠能够通过四级工考试,还不是从小开始就干活的原因。现在他们手把还不熟,这不是问题,干起来,干的多了,生手就变成熟手了。”

    “说起来,加工厂里的那些车床,还是我交给你们怎用的吧。可是现在加工厂的工人,每一个水平都比我高,原因还不是干的活比我多,把经验积累出来了么。”

    王书辉说的这种话,干活的人是没办法反驳的。干活就是这样,从生到熟,就是纯粹的下功夫干出来的。生手就是在底下用模拟设备练习的再多,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该掉链子照样掉链子。

    农委会的三个代表本来就是被赵三才忽悠过来凑数的。现在一看正主儿都没得到什么便宜,三个人就更不敢开口了。他们不敢开口,不代表他们就没事儿了,王书辉还要找他们的麻烦呢。

    王书辉解决了工委会的事情,转头看着农委会的三个代表,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面无表情的盯着他们看。才过了一分种左右的功夫,就把三人看的汗出如浆了。

    王书辉用冷冰冰的语调对他们说到,“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春耕了,农委会下属职工的文化考核和军事技能考核,就在几天之后。你们不在下面看着职工的学习和训练,跑到这里瞎凑什么热闹。我现在也不管你们的狗屁心思,等到考核结果出来了,我再找你们算账。”

    听了这话,农委会的三个代表就立即站起来给王书辉行了个礼,之后他们就匆匆的离开了办公室。赵三才也想跟着出去,却被叫王书辉叫住了。

    “你们三个留一下,在我这里吃顿饭,我还要和你们说锅驼机生产的事情。”

    郑千里、王铁锤和赵三才一听这话,心里就立即开始叫苦。在他们看来,天底下没有比和王师尊一起吃饭更煎熬的事情了。

    。。。

第97章 王书辉下乡记1

    王书辉到明末之后仍然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习惯之一,就是喜欢请自己认可的学生和自己一起吃饭。【阅】樂文小說|在他看来,这样的在吃饭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的模式,既有亲密感,又有轻松感。他在现代当大学老师的时候,就经常这么做。

    王书辉的想法,是想当然了。现代社会里平等意识根深蒂固的年轻大学生,和古代社会里等级意识分明的年轻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能够在和王书辉吃饭的过程中感到亲切和轻松,但是,这些复兴会的成员们,则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他们除了感到紧张之外,还是感到紧张。

    郑千里、王铁锤和赵三才为什么会对王书辉的请客感到苦恼呢。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王书辉一般都是和大家一样,平常是在食堂里吃饭的。他的住所,就是办公室后面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所以,他的住所里是没有厨房用具的,而且只能把饭桌子摆在办公室里。这样一来,一旦他要请大家吃饭,那就只好劳动他们的师母朱微妏郡主了。

    做饭的是朱微妏,端菜的是朱微妏,使用的餐具是朱微妏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现代人的王书辉肯定是要把朱微妏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吃饭的。

    朱微妏是正经八百的明王朝的郡王的女儿,天子亲封的郡主。在复兴会泥腿子出身的成员们,王书辉的弟子们看来,那是天一样尊贵的人。如此尊贵的人,又是他们的师母。不仅给他们做饭,还给他们端菜,更主要的是,还陪着大家一起吃饭。这就让大家觉得非常的拘谨。

    第二,王书辉吃饭的习惯,也让和他一起吃饭的人感到很不舒服。王书辉在现代是个比较孤僻的人,无论是早上打拳锻炼,还是外出进行野外的运动,或者是呆在家里。没有父母,没有妻子的王书辉都是一个进行的常年来的单身生活,让他在吃饭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旁如无人的,一个人狼吞虎咽,速度极快的特点来。

    这边刚刚把菜上上来,他那边就用一个不锈钢的小盆儿,装好了菜和饭。然后,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小盆儿的饭菜吃光了。他的吃饭速度,就是那些出身社会底层的复兴会成员们,也比不上他。

    而且王书辉吃饭,是从来不会讲究客套的。比如向大家让让菜,给大家夹一夹菜之类的客套,他是一点儿也不讲的。要不是旁边的朱微妏向大家客气客气的话。这顿饭不要五分钟就结束了。

    对于复兴会的成员们,这些王书辉的弟子来说,即使没受过什么教育,他们也知道,饭桌上礼仪之一就是,辈分最长的人一旦放下筷子,那就是说这顿饭已经结束了。不管大家吃没吃饱,大家都要遵循礼节,停住筷子。所以,和王书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