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380章

时空之门1619-第380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而然的,在这个计划下,倭国的德川幕府作为一个封建主义的,对自由贸易有着极大抵触的,妄图抗拒“中华帝国带给倭国人民文明和先进”的反动政府,就成了复兴党的一个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在天津苦等了一个多月,强忍下健康检查和卫生检疫“屈辱”的井伊直孝到达新京特区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份中华帝国外交委员会准备的,充满了丧权辱国味道的条约。

    中华帝国外交委员会给倭国德川政府准备的条约规定:

    第一条:承认岛原地区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确认岛原地区的独立。

    第二条:因为倭国政府对萨摩藩侵犯中华帝国属国琉球犯罪行为的默许,倭国政府必须向中华帝国赔偿白银一千九百万两(按照现在的倭国人口每人一两)。

    第三条:倭国割让北海道岛(中华帝国已经在事实上占据六七年的时间了)、九州岛和四国岛给中华帝国。

    第四条:倭国向中华帝国开放江户、横滨、大阪、神户、下关五地为通商口岸。

    第五条:为发展倭国商业,倭国海关交由中华帝国控制。

    第六条:支持和帮助中华帝国在倭国(本州岛)建立四个海军基地和七个驻军基地,维护倭国各地治安和秩序。

    第七条:倭国伪皇因为冒犯中华帝国权威,必须举族押往中国,接受中华帝国的惩罚。

    第八条:……

    …………

    第二十一条:倭国政府全面放开中华帝国公民在倭国各地区的传教和布教。

    井伊直孝在新京特区刚建成不久的外交宾馆刚刚住了一天,还没等他对新中国的一切,包括他从天津到新京特区坐的火车,以及他在沿途看到的连绵不绝的工厂等等各种奇景消化过来了呢,在到达新京特区的第二天,他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份像一块板砖直面而来的巨大打击。

    作为倭国的贵族,井伊直孝的汉学修养是相当不错的。可是当他看到这份用汉语和倭语双语写成的条约文件的时候,他根本就无暇去探究这份条约里的汉语和倭语中他发现的很多细微的问题,而是双眼无神的看着坐在桌子对面的中华帝国外交委员会的干部,脑袋里一片空白。

    要知道,一直以为自己把着中国这个天·朝上国的脉搏的井伊直孝,根本就想不到中华帝国会提出这种完全无法想象,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对于倭国完全是亡国灭种意义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想要求得中华帝国对幕府的帮助了,德川幕府现在面临的就是一个很可能灭亡的下场。

    看着条约里割地赔款之类的文字,再看到倭国伪皇全族迁至中国服刑之类的条约要求,井伊直孝的脑袋根本就转不过弯来。还是在中华帝国的外交干部提出结束第一天的谈判,让工作人员把井伊直孝送回外交宾馆的时候,井伊直孝才愤怒的用颤抖的声音说出了一句:

    “各位上国大人,各位还记不记得上国史书里有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因为井伊直孝的汉语本来口音就很重,再加上他哆哆嗦嗦的声音,他的话就更让参加谈判的几个外交委员会的干部搞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了。

    因为几个人听了井伊直孝的话之后立即凑在一起分析他在说什么,以至于这句话里本身的悲愤和诅咒的味道被消解的非常的严重。最后还是最先搞清楚井伊直孝说什么的外交委员会副主任郑建秋说道:

    “你这位老先生要搞搞清楚历史再引经据典。不管是你这句话里的秦还是楚,都是已经灭亡了千年以上的封建政权。而且不管是秦还是楚,那也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和政权。你一个倭国人,难道还想以中国自居不成?”

    郑建秋的话引起了几个参加谈判的外交委员会的干部的轻笑。井伊直孝不能理解帝国主义者对于落后国家和政权的轻蔑,根本就不明白他自己的这句话的笑点在哪里,所以他只能单纯的认为,会场上的笑声是中国人对于倭国的轻视和嘲笑。

    井伊直孝作为倭国的精英人士,当然能够客观的判断倭国和中国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不说别的吧,就是那艘在海上救了他的中国商船,在整个倭国就没有任何的战舰和船只能够和它媲美的。而这样的巨舰巨炮,在中国的天津港里居然是最普遍最常见的小型船只。

    但是即使是井伊直孝这样的倭国精英也有一种严重的认识局限。在他看来,自古以来的中国都是整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富饶最先进的国家。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关系就像一个富翁和一群乞丐一样,只有乞丐骚扰富翁求利的事情,哪有富翁剥削乞丐的道理呢?

    而且从历史上看中倭关系,从来都是倭国站在主动的一方的。无论是唐王朝时代的倭国侵朝,还是万历时代的倭国侵朝,甚至就是几十年前的萨摩藩入侵琉球,从来都是倭国主动骚扰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然而不到比较严重的情况,中国根本就不会对倭国进行理会。

    所以现在井伊直孝面对这种完全颠覆常识的情况根本就不能形成什么有效的理解。

    当然了,作为倭国人,井伊直孝就是真的对中国的强大有着理性的认知,但是他对于倭国本身的认知却是非常的非理性的。

    对于他来说,他面对中华帝国提出的条约虽然感到愤怒和不解,面对中华帝国的实力虽然畏惧和惊恐,可是他却从个别特例出发,觉得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元朝都不能登陆神风保佑下的倭国,那么现如今的中华帝国就是再强大,肯定没不会真的威胁到一直被神风保佑着的倭国的。

    井伊直孝这个倭国人就从来也没想过一个问题,既然萨摩藩能够被中国舰队消灭了,既然各地大名能够和中国展开走私贸易了,既然岛原的倭国人民的抵抗运动都能得到中华帝国的大力支持了,既然他本人都能从倭国达到中国了,那么那个所谓的神风,还有个毛的用处呢?

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 4

    马老人家反对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的信徒们信奉的是“牺牲别国而致富本国”,“牺牲一个阶级而致富另一个阶级”的理念。

    而与此同时,站在让革命加速到来,加速人类整体意义上的阶级分化和对立,特别是因为自由贸易本身对于封建制度和****政权的破坏性,所以马老人家才会说:“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当工资随着面包的价格而下降的时候,工人阶级肯定是反对自由贸易的。

    但是如果在一个国家里,在一个无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的国家里,在一个无产阶级通过人民代表制度直接参与工业企业和农场的管理运营和利润分配的国家里,在一个因为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工资会随着工厂的盈利而增加,福利会随着工厂的盈利而增加,工厂赚的钱越多,工人们的工资就越高的国家里,工人们会反对自由贸易吗?

    当民族主义的理念作为一种帝国主义者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的歪理邪说的时候,马老人家的信徒们是反对民族主义的。但是当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国家权利的人民,认为民族主义很有道理,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时候,王书辉这个马老人家的再再再传弟子,就不得不正视民族主义的合理性方面了。

    在王书辉离开新京特区到东北地区考察和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宣传机器的宣传下,自由贸易的大旗已经被陈封他们挥舞了起来了。在东北期间,王书辉发现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广播里,铺天盖地的都是宣传和鼓吹自由贸易的内容。

    虽然王书辉的形象如今已经被全中国的人所熟知了,但是在简单的化妆之后,能够认出王书辉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在王书辉的考察中,他可以实实在在的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就目前而言,缺乏经验的人民群众对于宣传机器没有什么太大的抵抗力。除了一小部分年纪较大,先天的就认为一切朝廷,甚至就是复兴党这样的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的朝廷也必须防备着点儿的老年人以外,大部分中青年人对于政府方面的宣传还是比较认同的。

    当然了,个别比较了解制度,对于复兴党的体制有着认识的基层干部们也非常敏锐的认识到,整个宣传都是政府方面主导的,无论是在宣传层面还是在实际工作层面,现如今也是一种政府方面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但是作为真正的当家人,复兴党的党委方面,现在还是一副稳坐钓鱼台不表态的状况。

    王书辉没有管理过一个国家。其实别说一个国家,连一个学校他都没管理过。最多也就是他刚入职那年当辅导员的时候,管理过一个班级。

    所以王书辉在政治上的态度是一种允许大家实验,允许大家通过大量实验积累经验成长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实验只能在那些还没有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怀抱里的外国和外族人民的土地上进行。

    所以,王书辉允许复兴党在朝鲜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比较小农生产和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之间的差距。那么王书辉也同样会允许复兴党在倭国的土地上,通过实践检验自由贸易到底是不是一个能够给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带来文明和进步,获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欢迎和拥护的政策了。

    现在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其中最不同的就是,过去议论国事的人都是地主阶级精英人物们,老百姓议论政治,就是犯上,就是犯罪的。

    新中国和旧社会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议论政治的人物变了。那些曾经的地主阶级和精英人物们不是在土改的过程中被消灭了,就是剩下的他们中的很少一部分,也都正在新中国新开拓的甘肃地区种树呢。

    新中国议论政治的人,也是国家的统治阶级,那就是拥有人民代表权力的老百姓。

    新中国建立起来之后,小酒馆开始在各地兴盛了起来。这种小酒馆不同于过去的那种小酒馆儿,有一种类似于各单位工人自发形成的俱乐部的特点。

    往往因为一个单位的工人们都住在同一个区域里,更因为新中国的最小化压缩和分化家族的制度,所以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工人,会以单位为区别,在各自的小区里形成一些小酒馆儿。

    在这些小酒馆里,这些常年在一起工作的工人们会像家人一样,喝着廉价的啤酒、米酒、烧酒和果酒,吃着炸鸡烤串和各种凉菜小菜,惬意的聊天打屁。

    在这里,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这些工人们讨论的主要内容。

    王书辉就是在考察的过程中进了一家这样的小酒馆儿,听了一大段很有意思的谈话的。

    “老赵啊,这两天总听着广播里说什么自由贸易的事情,还一直把倭国人拿出来讲,你说这倭国和咱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啊?”

    说话的人是一个年纪最多也就在三十来岁的青年人。这名青年的酒量明显不是很好,从他朦胧的双眼上看,刚刚喝了一杯啤酒的他已经有几分醉意了。

    他问话的对象“老赵”年纪也并不大,看样子他也就比问话的青年大上那么几岁。只不过身材高大的老赵没有急着回答问话,反而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