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368章

时空之门1619-第368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要通过本人同意的,登记表也需要本人填写。所以才让你专门跑过来一趟。既然你已经来了,我就偷个懒,你和我一起去办公室里把登记表填写一下吧。”

    说完这话,赵冬梅找到了正在擦玻璃的工会主席和他临时请了个假,之后就带着李玉成坐电梯上楼去了。在电梯里,赵冬梅还和李玉成开着玩笑,说李玉成是借了她这个孕妇的光了才能乘坐电梯的。不然的话,专门用来运载信件和货物的电梯,他可没机会乘坐。

    李玉成对于赵大姐的印象很好,和赵大姐说话让他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可是对于赵大姐说的电梯,李玉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要给南召县的几个电讯铁塔上值班的战士们送信,李玉成早就坐过无数次的电梯了。

    进了办公室,刚准备三笔两笔的填完登记表的李玉成刚刚拿起钢笔来,他就听赵大姐说道:

    “这次给你们安排相亲的对象可是咱们南阳地区的初级和中级少年军的教员们。你不知道吧,现在这批教员可都是从师范学校里毕业的中专生,人家的眼睛可都刁的很,拿到你们这些男同志的登记表,她们第一眼看的不是你们的照片而是你们的字怎么样。小李你可上点心,把字写得漂亮一些。”

    李玉成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踌躇了起来。他是工程兵部队出身,在部队里是通过了小学同等学力考试的。虽说在文化水平上李玉成并不是处于严重的劣势,可是他也知道,即使在学习氛围最好的部队里面,中专生也是非常少见的,一般都在重要的技术岗位。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恐怕入不了中专生的眼,一方面他的一手丑字非常的拿不出手,所以一时间李玉成的活跃的心情变得有些灰暗了。

    赵冬梅在部队里工作了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她自然知道部队的战士们心里那种比较严重的等级意识。所以看到李玉成的犹豫,她笑着对他说道:

    “小李你也别太担心。中专生怎么啦,她们刚参加工作,怎么能和你这样已经为国家工作了好多年的同志比呢?说她们有些挑剔,她们也就是有些挑剔罢了。真要比较起来,她们一来没受过什么表彰和嘉奖,二来工资还没有你们高,再挑剔能挑剔到哪里去啊。”

    听了赵冬梅的劝解,李玉成心里又开朗了起来。他觉得赵大姐说的确实很对。中专生怎么了?要是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的话,说起来到底还是只有像自己这样的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才能率先提干。从前途的角度上讲,和那些中专生比较起来,还是自己更有前途呢!

    不过已经当了三十年光棍儿的李玉成还是非常的重视这次相亲的。他拿出十二万分的小心,认认真真的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填写了登记表。等到把一张纸的登记表填写完毕之后,李玉成已经顺脖子流汗了。

    几乎南阳地区的人都知道,南召县有四大特产:可以吃的猕猴桃,可以穿的柞蚕丝,可以治病的辛夷药,可以看的玉兰花。

    其中地处伏牛山区的五朵山农场,就是南召四大特产中的两大特产的主产区。

    1629年建立的五朵山农场总人数只有四千多人。可是就这四千多人,生产出来猕猴桃和柞蚕丝就能和整个南召县的总产量媲美。因为经济核算都是独立进行的,所以五朵山农场的党委书记曾经在地区会议上嘲笑过同级别的南召********是老牛拉破车,搞的南召县委和五朵山农场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

    农场和县里的关系不好,实际上对于农场来说是比较不利的。毕竟作为完全的农业生产单位,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作为工业中心的县城有力。所以从五朵山农场建立到1633年这五年的时间里,南召县和五朵山农场之间的公路都没有修通。

    直到建国后的第一次整风运动里,南召县的党委书记和五朵山农场的党委书记一起进了学习班,彻底老实了下来的南召县和五朵山农场,才用了不到半年的功夫就把两地之间的公路修通了。

    李玉成是1632年才从一线部队转到邮政系统的。所以在他到南召县邮政局工作的第一年,就是在只有两人宽的山路上渡过的。等到1632年年末五朵山农场到南阳地区的货运铁路修通之后,李玉成才摆脱了令他崩溃的山路,直接坐火车来回在两地传递信件和包裹的。

    直到1634年五朵山农场和南召县的公路修通之后,李玉成才能够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顺顺利利的在两地之间奔波。他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在五朵山和南召县之间的这段路程上的风景,是多么的优美和迷人的。

    作为县的平级单位,五朵山农场也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邮政所。不过因为农场毕竟不是县,所以五朵山的邮政所只是南召县邮政局下属的一个专门负责五朵山农场的电报和电话业务的小办事处。作为邮政工作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信件和包裹方面的业务,还是由南召县直接负责的。

    李玉成当初被分配到南召县邮政局之后第一时间里就要求负责五朵山的邮政业务,也是有着他的自己的小算盘的。

    和那些本地出身的邮政局工作人员不同,李玉成作为从部队转到地方上的人,他的眼界和眼光要比本地人高的多。

    按照邮政系统的制度,负责偏远地区的邮政路线等同于在公社和乡这些基层单位工作。也就是说,按照新中国的制度,负责偏远地区邮政线路的经历,就相当于在基层单位里积累了经验。而只有在基层单位积累了足够经验的人,才能作为培养对象被重点照顾和安排,才能在升迁和进步中先行一步。

    李玉成在部队里虽然没有当上干部,可是他在部队里通过了同等学力考试,获得了小学文凭。而且在部队的时候,他还获得了两次业务评比的一级奖章,立过一次个人三等功和一次集体二等功。

    这样算下来,只要李玉成的基层经验积累到位之后,他就会直接获得提拔。按照他的了解,只要再过一年的时间,南召县邮政局的一个副科长或者南召县邮政局的一个副主任的职务,就一定是他的了。

    想到这里,奋力的在上坡路上蹬着自行车的李玉成的精神头就更加的充足了。

    说起来,这倒不是说李玉成这个人是个官儿迷。同样是工作,当干部的工资又不一定有当普通职工高,而且在地方上工作又不像在部队里,军事干部或者政治干部能在自己的一摊一块里说一不二。和部队里的士兵委员会只有财务监督的权力不同,在地方工作,每个单位里的人民代表都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即使当上了副科长或者副主任,李玉成也不见得真的就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了。

    但是就和大部分刚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的人一样,李玉成的头脑里还有些封建主义的思想在产生着影响。他总觉得,人生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昭显,总是和人的官位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即使当上了副科长或者副主任也不见的真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甚至有可能工作会变得更加的困难和辛苦,但是李玉成还是固执己见的在这条道路上努力着。

    五朵山邮政所的负责人叫苏萍。苏萍是个女同志,今年也才二十六七的年纪。

    和李玉成不同,苏萍是地方出身的干部,而且当这个干部苏萍觉得非常的委屈,非常的无奈。

    南召县邮政局原本一共有三十六个职工。这里面获得了小学文凭的人只有六个人,其他的三十个职工都是只有扫盲证的工人。

    苏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只是通过了识字考试获得了扫盲证而已。不过原本在邮政局里工作的好好的苏萍突然被家里逼着结婚,为了逃避她不喜欢的婚姻,苏萍才以学习为借口一直在单位的宿舍里生活。

    原本是想着不过是找个借口躲婚的苏萍,后来被邮政局的教导员发现。为了树立典型,提高本单位的学习氛围,教导员开始亲自为苏萍辅导,每天监督苏萍的学习。结果就在教导员的监督和辅导下,苏萍还就真的通过了同等学力考试获得了小学的文凭。

    就这样,原本不过是为了找个借口躲婚的苏萍成了一个干部,之后又被分配到了五朵山邮政所担任主任。

    现年已经二十六七岁的苏萍已经不再想躲避婚姻了。但是在五朵山邮政所这个只有一个主任的地方,想要找个结婚的对象实在也太难了一点儿。她只能寄希望于组织上快点想到自己,给自己安排个结婚的对象。和李玉成一样,苏萍也是在这次地区邮政局组织的相亲活动中报了名的。

    事情就是这么有趣,苏萍和李玉成都在一个单位工作,可是两个人的交集却不深,两者互相之间只把对方当成工作上的同事。

    一个一心想着进步,一个一心想着安稳的生活;一个已经当上了干部,一个努力的想要当上干部。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两个同事,会不会在即将开始的相亲大会上擦出什么火花来呢?

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

    对于当初自己一时头脑发昏回到龙王沟当这个生产队长,现在的陈新民是非常的后悔的。

    1635年,在莱州地区生产建设兵团服役了五年的陈新民,面对的是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不退役,直接转到铁路生产建设兵团服役。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上进心,而且觉得当了五年的兵已经当够了的陈新民并不喜欢。

    第二个选择是直接转业到一个农场的武装部上班。对于这一点,深知所谓农场的武装部其实就是民兵部队,这个工作其实和在部队里当兵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的陈新民也不怎么喜欢。

    和大部分的生产建设兵不同,在部队里只是通过了扫盲教育和算术考核的陈新民,觉得自己在部队这个环境里已经毫无出路了,所以陈新民也不想去。

    最后一个选择,则是直接从部队完全转业,彻底的从士兵变成百姓。而且这个选择还可以让转业后回到原籍的陈新民当一个基层干部。对于这一点,盘算了一下自己五年来攒下的工资和津贴之后,陈新民觉得很好。

    按照他的想法,回到家乡的自己靠着三万多块钱的存款,再加上个基层干部的身份,可以娶到一个很好的媳妇,过上相当舒服的日子。所以即使在老家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了的陈新民,最终做出了这个选择。

    陈新民的想法是好的。陈新民的目标也是容易达成的。

    因为陈新民的老家属于地形环境较差的丘陵地带,所以复兴党并没有把这个区域变成国营农场,而是根据当地的情况在当地建立了人民公社。

    陈新民的老家莱州府招远县阜山镇龙王沟村,在陈新民回去的时候,已经变成了莱州地区招远县阜山人民公社第七生产队了。

    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地形条件较差,农业生产落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的非重点区域,所以除了多了一条从阜山人民公社机关驻地阜山镇到龙王沟村的一条两米宽的三合土小路以外,龙王沟村和当年陈新民离家参军的时候相比较,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任何的变化。

    当陈新民回到龙王沟也就是现在的阜山人民公社第七生产队的时候,他发现整个村子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他这样十几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