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366章

时空之门1619-第366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了自己的妻子一下,李有福开口劝说道:

    “老话不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组织上对于人家家里的事情进行参与,总是有点不好的。你就不要听风就是雨,拿根鸡毛就是令箭了。像你这样天天监视人家,没事也能找出事儿来。这可不怎么好!”

    在工厂里,机关干部的地位确实不高。工资没有同级的工人高,待遇没有同级的工人好,除了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动不动的还要接受工人代表的批评,接受工人们的提意见。有时候还要参加义务劳动,在车间里打扫卫生。可是这并不代表机关干部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就不热爱了。

    在李有福家,真要论起来,李有福的文化其实是不如赵红花的。不管怎么说,赵红花也是接受了正规的初级少年军教育,之后又上了一年的行政学院的。和李有福这样的参加同等学力考试获得文凭的人相比较起来,赵红花是学校出身。所以听到李有福非议自己的本职工作,赵红花明显的不高兴了。

    “老李你这话就不对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封建思想。在封建社会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清官,那些封建官僚都是骑在人民的头顶上拉屎拉尿反动派。他们怎么可能会真正的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呢?组织可不是封建官老爷。我们党员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关心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活。我关心小刘两口子的生活,怎么能说我是没事找事呢?”

    李有福听了自己妻子的话,心里苦笑了起来。他也是无心之失,一下子就把自己心里想的给说出来了。但是真要论起来,这已经是相当客气的话了。对于妇联的人给那些没事找事的家庭妇女撑腰,总是掺和人家家里的事情,李有福肚子里还有很多难听的话没有说出来呢。

    不过作为已经结婚了六年,两个孩子都已经参加了初级少年军的李有福来说,息事宁人,向自己的老婆认罪和投降,才是保证自己的耳根子清净,能够让自己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学习和生活的前提。

    所以听了赵红花有点较真儿的话,李有福赶紧投降。

    看着赵红花没有再追究自己,李有福松了口气,赶紧继续看起了自己的课本来。

    一夜无事。

    第二天一早,作息规律的李有福在早晨五点半左右,居民区的广播还没响起来的时候就起床了。

    把自己的妻子叫醒,两个人一起洗漱了一下之后,两人就一起出门上班去了。

    1351机械厂是郑州地区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除了郑州车辆厂和郑州发电厂之外,1351机械厂以职工人数六万人排行第三。

    和所有的工业企业一样,1351机械厂也坐落在郑州市的郊区地区。所以从住所到单位,李有福两口子必须要乘坐有轨电车。

    电车站就在李有福家不远的地方。一路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和五级工李有福主动的打招呼问好。毕竟大家都在报纸和广播上经常看到和听到李有福这个经常获奖的国家劳模的消息。因为打招呼的人太多了点,以至于当李有福两口子达到车站的时候,差点没有赶上早班车。

    李有福因为是技术工人,所以他乘坐公共交通只需要出示一下工作证,然后就能和部队的战士一样享受免费待遇。因为这种优待,每次和李有福一起坐车的时候,需要投币付钱的赵红花的嘴角都要歪上几下。这个瞬间也是从来在讲道理上都讲不过自己的妻子的李有福固定的心中暗爽的时刻。

    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因为内燃机技术在国家重点支持下的突飞猛进,现在的郑州市地区除了长途交通仍然是蒸汽机的火车为主以外,像市内的交通的公共交通,已经变成了以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为主的时代了。

    坐在电车上突然透过车窗看到一辆公共汽车突然在路上抛锚趴窝,李有福有些幸灾乐祸的对身边的赵红花说道:

    “我说什么来着?动力系统里面,还是电力机第一,内燃机第二,蒸汽机第三。我都不说工厂方面的工业动力了,光是一个交通方面,你看这两年国家推广的柴油汽车和汽油汽车吧,像车辆厂这样的国家重点项目,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怎么靠谱。”

    “那些柴油车还好点,除了噪音有点大以外,趴窝的情况倒还少见些。可是汽油机就不行了,因为很多重要部件都需要手工加工,车辆厂的那帮子一级工二级工弄出多少残次品来。”

    因为每天在坐车上都要感受到明显的差别待遇,所以赵红花对于自己丈夫的嘲讽语气非常的不满。她对李有福说道:

    “老李你也多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吧。除了捧着你的那些课本和技术教材,报纸你也不愿意看,广播你也不愿意听。你还不知道吧,前天的《人民日报》上有个科学院的大专家就发了篇文章,说是用汽油机可以造出在天上飞的机器来,叫什么飞机。”

    “你瞧瞧,你看不上的汽油机有多厉害!那是能造出在天上飞的机器来的好东西。公园里的热气球你见过吧。以后除了热气球,还有飞机也能在天上飞了。你可多学习学习吧,别再说这种丢人的话了。”

    李有福全部的自尊心都建立在自己的技术上,所以当他的妻子说出有点瞧不起他的技术素质的话来之后,他立即就冒火了。

    他生气的对赵红花说道:

    “别管是造飞鸡还是造飞鸭,造什么东西不是得靠我们这些工人的!我就不信了,难道造飞机就不用我这样的五级工啦!”

    “别说是在天上飞的机器要靠我们这些工人造,就是以后国家要造从地球飞到月亮上的机器,那也得是靠我们这些工人一手一脚的把机器造出来。我就不信你这个妇联的干部靠扯老婆舌就能把人扯上天!”

    李有福的声音有些大。以至于他的话被周围一些乘客也听到了。因为这话里透着些荒诞的味道,所以有几个听到了他说话声的年轻人立即就发出了压抑的笑声。

    赵红花一方面被李有福话里的讽刺气得半死,一方面又因为不想在公共场所里出洋相,所以只能用力的忍耐。

    偷偷的使劲掐了自己的丈夫一下之后,赵红花把头一扭假装自己不认识李有福。

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

    披着外衣,端着搪瓷茶杯,看着报纸。对于黄湖农场的人民总代表周玉兴来说,这就是他所知道的最有派头的样子了。

    从场部回到家里,周玉兴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享受这个派头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

    端着老婆给自己准备好的半热不热的茶水小口的抿着,披着外衣盘腿坐在床边上,看着昨天的《农业日报》,每天里的这一时刻,是周玉兴最满足最舒服最惬意的时刻了。

    周玉兴今年46岁。他是黄湖农场罐头厂的会计。他的老伴范秀兰是黄湖农场饲料厂的工人。

    当然了,和新中国的大部分妇女一样,过去的范秀兰一直都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周范氏的名字。还是在黄湖农场建立之后,因为户口登记和办理身份证的需要,周范氏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起了范秀兰这个名字的。

    一般情况下,饲料厂的同事要是喊范秀兰这个名字,哪怕是发工资的时候,范秀兰也会有三五分钟才能反应过来这是在叫自己。可是一旦大家喊出周范氏或者周家大娘的时候,范秀兰却能在第一时间回应。

    就像所有的人都需要适应完全不同以往的新生活一样,周家大娘也需要对自己的名字有个适应的过程。

    不过同样的事情,好像对周玉兴并不是问题。这个四十六岁的中老(在这个时代来说)年人好像有种处变不惊的特质。

    当初复兴军冲进固始县的刘家大院儿的时候,几乎刘家大院儿里所有的人都好像遭遇了世界末日一样惶恐和绝望。只有在刘老爷家担任账房的周玉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抱头鼠窜或者绝望的哭号。

    他在一片混乱中认认真真的整理好了固始县第一大户刘老爷家的所有账册。当复兴军的干部进了房间那一刻,看到的是十七本字迹整洁,出入明确的账本。

    面对刺刀闪亮气势如虹的复兴军,周玉兴也没有表现出慌乱和绝望来。他用一口河南口音极重的凤阳官话,吐字清晰的向复兴军的干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在复兴军干部的要求下,周玉兴神色平静的帮助复兴军指认了整个刘家大院儿里的所有人。

    当事后的时候,复兴军干部核对完了周玉兴提供的账册,确定了他指认的所有人员,又通过群众的报告确定了周玉兴和刘家大院儿里的所有管家管事都不同,丝毫没有仗势欺人的狗腿子行径,完全是在刘家大院儿里靠本事吃饭的被雇佣人员之后,复兴军的干部也对周玉兴的表现叹为观止了。

    直到经过了四天的时间对刘家大院儿的所有问题都处理完了之后,周玉兴才波澜不惊的告诉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复兴军干部,他的四个儿子,都在复兴军的手下工作。

    两年前的时候汝宁府遭遇大灾,还是在作为一家之主的周玉兴本人的要求下,他的老伴儿和他的四个儿子才一起从固始县逃到了南阳府投了复兴党的。

    不得不承认,当复兴军的干部从老神在在的周玉兴手里接过他的长子,南阳地区物资储备局干部周大勇的信件和南阳物资储备局开出的证明的时候,在那一瞬间,他都有点觉得这个老头子真的有那么一点儿评书里说的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诸葛孔明的味道了。

    用那个复兴军干部的话讲,老周同志的那份淡定,真是不少复兴党的干部都不具备的素质呢。

    见识广,眼光准,这说的就是现年四十六岁的黄湖农场罐头厂会计周玉兴。早在复兴党开到信阳地区以前,凭借着口耳相传的消息,周玉兴就判断复兴党是个可以依靠的势力。

    在进入新组建的黄湖农场工作以后,老周同志勇于进取,用了一年的时间,凭借着在数学和文字上的基础,先是通过了同等学力考试获得了小学文凭,之后又通过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获得了初等会计证书。

    在总人数三万四千人的黄湖农场里面,老周同志周玉兴,绝对是个不输给年轻人上进心的要求进步的好同志。

    正是因为他见识广,眼光准,有学问,有能力,所以在1634年黄湖农场四个分场、七家场办企业三万四千人中进行的人民代表选举中,他才高票当选的了黄湖农场人民代表委员会总代表的。

    在周玉兴总代表面前,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年轻场长和党委书记都要退让三分。毕竟这个老同志在农场里面的人气实在是太足了一点儿。更何况他打的那一手的好算盘,也是让农场会计处的年轻会计们都肝儿颤的。

    更主要的是,作为黄湖农场的人民总代表,周玉兴在王书辉到信阳地区调研的时候是和王书辉聊过天说过话的人。当时在王书辉面前也表现的恰到好处,在一群诚惶诚恐的人民代表中鹤立鸡群的周玉兴,可是被王书辉亲口称赞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

    不过和大家的看法不同,周玉兴本人一辈子就坚持三个字:守本分!

    过去在地主大户家当账房的时候,周玉兴从来都只关注手头上的差事,从来也不会仗势欺人。现在他当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