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264章

时空之门1619-第264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如说刚刚作为炮灰的那些被张献忠裹挟而来的,向复兴军的阵地方向狂跑的那近万的流民吧。

    他们一开始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之后,就马上恐惧和绝望的向前狂奔。可是在他们发现一直压在自己身后的张献忠骑兵崩溃逃跑之后,他们慢慢的就停下了脚步。

    爆炸后的现场那也是非常的血腥的。这近万的流民在发现压阵的骑兵崩溃,又目睹了复兴军可怕的炮击效果之后,表现的非常的呆滞。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被裹挟了几百里地的距离,吃不饱睡不着,生命不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完全绝望的生活在张献忠的核心部队的镇压中的流民们,在距离复兴党阵地的第一道壕沟的不远处,愣在了那里。

    他们像一群行将就木的木头人一样,面面相觑的站在那里。不少人更是像松了口气一样,仰倒躺在了地上。

    当复兴军的阵地上响起了高音喇叭的声音的时候,在听到了高音喇叭里要求的“蹲在地上不许动,违抗者杀头”命令之后,这近万的流民里,除了百十来个张献忠安排在流民中带队的小头目偷偷逃跑了之外,剩余的近万流民,都听天由命的蹲在了地上,等着从阵地里列队而出的复兴军的处理。

    王书辉没有到现场来添乱。他正在指挥部里和第一军团政委冯新民商量,怎么利用这批新的流民,把张献忠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对复兴党上下进行思想教育呢。

    。。。

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

    复兴军其实已经打过不少的仗了。【】

    实际上,几乎每个复兴军的战士都参加过很多治安维护性质的剿匪作战。虽然这种级别的军事行动在复兴军看来似乎应该是由地方警察部门来承担的工作,可是如果把同样的事情放到大明朝这个环境里来说的话,这就是最正规的国家军事行动。

    除了维护治安的剿匪作战之外,复兴军也进行过很多针对于明王朝正规军的军事行动。虽然因为明朝的军卫系统早就彻底的没落了,所以大明朝的卫所兵军事水平普遍低下,可是整个湖广地区二十万人上下的纸面军队,还是复兴军方面解决的。

    当然了,对于复兴军来说,作为明王朝正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湖广地方军卫的军事实力甚至不如他们处理过的原本遍地都是的占山为王的土匪山贼们。

    复兴军内部从上到下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比较奇怪的感觉,他们觉得似乎复兴军自己搞的军事演习要比真正的实战更难,更复杂,更真实。

    毕竟在军事演习中,因为作为敌方的作战对象,就是复兴军自己。使用着相同的装备,贯彻着一样的战术思想,接受着一样的军事训练的复兴军之间,在军事演习的过程中,双方为了赢得军演的胜利,都是需要使出全身解数的。

    实际上,在复兴军自己内部的军演中,士兵们还经常会出现一定量的小规模的伤亡状况。但是,在复兴军对外开展的正规作战中,复兴军自己的战士,反倒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伤亡情况。

    很多时候,复兴军相应的战术动作还没有完成呢,敌人就全面的崩溃和失败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复兴军对外的作战过程中,复兴军的参谋部门在沙盘上的军棋推演往往都是刚刚进行了一个开头,然后战斗就结束了。

    复兴军的指挥员都觉得,对于复兴军来说,在针对外部敌人的正规军事行动中,似乎政治任务要比军事任务重,政工干部要比业务干部的工作多,担子重。

    就比如说,在复兴军和农民造反军的第一次的正面作战,即在复兴军和张献忠部的军事冲突中,复兴军在战场上展开的正规战术动作,只有一个单次的炮击。在正面战场上的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主力队伍,甚至就仅仅开了一次炮。一千多个步兵甚至连枪都没捞着开,之后就是把刺刀安装到步枪上,开始展开处理俘虏的工作了。

    对于复兴军的基层士兵和绝大多数的业务干部指挥员来说,和张献忠部的这次军事冲突相当的无聊。

    毕竟要是在他们看来,以流贼马匪为核心的张献忠部的作战意识相当的薄弱。和那些坐地炮出身,身家性命都藏在山寨上的本地山贼土匪相比较起来,反倒那些山贼土匪的意志要强韧的多。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面对复兴军打上门来的情况,那些山贼土匪都会拼死的进行反抗的。

    虽然这些山贼土匪面对着使用先进武器和先进的军事思想的复兴军进行的反抗就像蚂蚁挑战大象一样滑稽,可是作为比较纯粹的军人,复兴军的官兵还是比较欣赏这种敢于反抗,热衷于战斗的意志坚韧的对手的。

    对于张献忠的那些崩溃速度快,逃跑速度也快的流贼马匪出身的部队,复兴军的指战员们在心里是非常鄙视的。

    从流民的角度讲,馒头稀粥和午餐头罐头是比大炮和机枪要得力的多的武器。

    虽然在分发食物之初发生了一定的混乱状况,可是在一千多名复兴军闪亮的刺刀下,近万的流民还是很快就建立起了秩序概念。

    流民本身确实挺可怜的。他们本身对于复兴军确实也没有什么敌意。按理说复兴党方面是不应该对他们进行追究的。

    可是不管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他们在战场上是不是被迫的,他们的这些被迫的举动有没有对复兴军产生什么危害,他们在事实上都是对复兴军做出了敌对性的行为。

    复兴党治下采取的是一个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体系。不管是什么人,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身份,别人对于这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没有办法真真正正的了解的。所以,复兴党判断问题的根据只能是事实。

    复兴党在面对流民的时候,采取的也是这样的态度。如果流民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而是自发的进入到复兴党的治下的话,他们会被复兴党视为普通的人民群众对待。那些流民会被复兴党安排接受专门的培训,然后在他们通过相应的考核之后,就会被复兴党安排他们可以承担的工作,成为复兴党治下的一个职工。从此过上安全平静有前途有希望的生活。

    可是这些被张献忠裹挟过来作为炮灰冲击复兴党阵地的流民,就不会受到复兴党这样的待遇了。虽然复兴党上下并不认为这些在客观上确实做出了针对复兴军的敌对性举动的流民真的是复兴军的敌人,但是复兴党又必须针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他们进行处理。

    复兴党党内的法律部门是一个和政府机关平级的,受到复兴党党委直接领导的**体系。这次和王书辉一起到西平镇的随行人员中就有法律口的干部。不过在军事行动中的所有审判都是由复兴军军事法律部门承担的工作,处理流民的事情是用不上他的。

    复兴军军事审判厅是复兴党法律体系内,极少数不适用人民代表制度的机构。作为接受复兴军总政治部直接领导的单位,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军事审判厅很快就对这次被卷进张献忠和西北第一军团的军事冲突中的近万流民进行了审判。

    这近万流民被迫参与了针对复兴军的军事行动,考虑到他们的举动并非出自自愿,所以他们被判处在战俘营里承担两年的劳动改造的惩罚。

    对于绝大多数的流民来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两年的劳改惩罚。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复兴军组织的这场审判是什么意思。在明确了他们必须在复兴党的组织下干两年活的现实之后,他们也不是非常在意这样的事情。

    能吃饱饭,能穿暖衣,这就是封建农业社会里的普通百姓最理想的生活了。

    和在那种健康的,土地分布均匀的小农社会不同。在土地高度集中,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封建末世里,只要能够吃饱饭和穿暖衣,能够安安稳稳的生存下去,这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所以,在得知今后的两年中自己还可以享受这种吃饭管够的生活之后,绝大多数的流民不是感到苦恼和愤怒,反而感到安慰和喜悦。

    毕竟对于这些劳动人民出身的流民来说,给谁干活都是干活,更何况给复兴党干活是可以吃饱饭的呢。

    。。。

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

    实际上,和复兴党的正式职工相比较起来,张献忠裹挟而来的流民们享受的待遇和普通的复兴党的职工是一样的。【全文字阅读】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复兴党的正式职工是有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的。但是接受劳改的这些流民就没有任何的工资和奖金了。

    复兴军内部的原则是政治挂帅。也就是说,在复兴军内部,各级指挥官和参谋等指挥员参谋员都是作为业务干部存在的。

    在复兴军内部担任领导工作的主要是政治干部。比如说,在复兴军的各级单位里,政治干部比业务干部的地位要高。通俗的讲,就是说教导员班教导长排教导主任连总教导营政委营组成的军团才是各级军事单位的一把手。

    除了不能在作战过程中干涉指挥员和参谋员的业务工作以外。复兴军上下的各项工作,都是在各级政治干部的领导下开展的。复兴军的最高领导就是复兴军总政委王书辉。

    一般来说,战后总结的工作应该是主要围绕着业务干部展开的。可是因为复兴军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敌人都非常的弱小,所以在复兴军的战后总结中,很难总结出针对复兴军自己的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大部分战后总结里,反倒是政治工作经常会被拿出来讨论。

    比如说这一次和张献忠部战斗后的作战总结里,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个别干部就提出,针对张献忠裹挟而来的流民进行法律宣判,是不是有点儿过于形式主义了。

    在现代社会里,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王书辉最不耐烦的就是很多人动不动就把屎盆子尿罐子扣到制度上面。对于那些动不动的就像个文青**一样把事情怨到制度的头上的人,王书辉是相当的鄙视的。

    他一直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起到主要作用的。没有好的人,就不会有好的制度。没有好的干部,就没有好的政府。没有好的党员,就没有好的政党。是人决定了制度的好坏,而不是制度决定了人的好坏。只要不存在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那么社会生产关系的人为变动,就是非科学非理性的。

    说起来,王书辉这么想问题的时候,主要还是因为王书辉本身并没有接触过实实在在的政治工作。他在现代社会承担的是业务工作。缺乏相关实践的王书辉对于制度这个东西的认识其实是非常浮于表面的。

    穿越到明末的王书辉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之后发现,制度这个东西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虽然他仍旧坚定不移的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王书辉也发现,相比较机械死板的制度来说,其实具体的人,具体的干部,要比这些制度不可靠的多。

    在明朝末年这个全面落后的环境里,王书辉才发现,无论是制度决定论的思想还是官僚主义体系这些东西,虽然它们都有无法回避的错误性,可是这些错误思想的产生有它的合理性根源。

    王书辉在复兴党成立和发展的这九年里,通过大量的实践和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硬性的制度的约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