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78章

时空之门1619-第178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执行命令的士兵,就没有办法真的对这些前“战友”们下死手。而那些前起义士兵和百姓,发现自己的行为没人管束之后,越发的肆无忌惮起来。他们迅速从起义者向流氓无赖转换。

    何祖贤是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朝廷肯定不会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自己斩杀文武官员和藩王宗室,已经是犯了必死的罪过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保住自己的脑袋,就必须把部队抓到手里。

    但是,何祖贤的有见识,也只不过是相对于普通的军户和百姓的。何祖贤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必须给大家树立个新的目标,才能聚拢人心。可是呢,他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这点。

    武昌府的混乱状态,不仅让他对维持秩序这件事情疲于奔命,而且这种失序状态,正在一点儿点儿的蚕食着他已经所剩不多的军队。越来越多的失去希望的士兵,三三两两的不再到总兵衙门来点卯了。

    何祖贤看着情况一天天糟糕下去,他心里面已经认识到,都不需要太多的部队,再过几天,只要有个三四千人的地方部队领了朝廷的命令前来清缴的话。自己的这场兵变就要土崩瓦解。何祖贤已经开始计算自己被朝廷抓住之后砍头的日期了。

    就在何祖贤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一天早上,一个小旗官跑进何祖贤的房间报告说,“有江南商人仰慕何祖贤将军大名,前来相助来了。”

    事实上,别说是现代人不会相信这种演义里的桥段,就是在古代社会里,稍微有些见识和常识的人,也不会相信这种演义里的桥段。

    但是呢,这种经常能够在说书人那里听到的,某某大豪仰慕某某贤人,然后就带着粮食金钱前来投奔的桥段,往往就是像何祖贤这种有点见识的文盲以及何祖贤手下的那些纯文盲所相信和热衷的桥段。

    对于何祖贤来说,三国里有卖马的商人投奔刘皇叔的。那么在大明朝里,有个把儿的商人来投奔我何将军,这不也是很合理的么

    当然了,不仅目前来说,就是以后的李自成的起义,也没有哪个出身地主士绅阶级的商人们会去投靠和输送物资的。他们宁肯投靠满清。这是出于他们的阶级本能做出的选择。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地主阶级投靠农民起义者,这本来就是违反社会规律的事情。

    你没看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文人谋士们,不是在大明朝进了监狱的,就是自己的爹进了监狱的么。那些人都是在大明朝那个环境里没法生存了,才会投靠李自成的。

    李自成那么大的势力,都没有正经八百的封建地主和读书人投靠,何祖贤不过是占据了一个城池的乱兵头头,就更不可能有人会投靠他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江南商人,就是复兴会派遣而来的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成员。

    黄博昌是复兴军里的一个营参谋主任。他是整个复兴会武昌起义派遣小组的总负责人。他领导的十五个人,涵盖了军事指挥,军事训练,政治宣传,医疗保障,物资调配,组织生产,装备维护等各个方面。

    黄博昌出身南直隶,所以他来饰演这个慕名来头的江南商人非常的合适。

    何祖贤听说有人来投。更主要的是来投的人还是带着大量的粮食物资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根本就没有通知任何人,和几个关系亲近的下属,直接就骑着马往武昌码头跑去了。

    等见了黄博昌之后,何祖贤敏感的就发现,无论是黄博昌坐船上的那些水手还是负责搬运物资的那些黄博昌的下人,都是一种举止有度,一言一行都有规矩目标,组织程度非常高的军事化的状态。何祖贤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黄博昌,心里有了几分忌惮。

    可是呢,在和黄博昌说了几句话之后,何祖贤又放下心来了。因为黄博昌告诉何祖贤,自己和手下人,都是一年前参加过杭州兵变的士兵和基层武官。有感于杭州兵变的失败,才跑到何祖贤这里入伙的。

    真正让何祖贤放下戒心的,还不是黄博昌对自己身份的介绍,而是黄博昌给何祖贤出的主意。

    他建议何祖贤组织武昌府内的百姓和士兵,大张旗鼓的前来码头迎接黄博昌一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武昌府的百姓和士兵看到希望。有他这样的外地商人前来投靠,这不是可以很好的提搞大家的士气么。

    何祖贤听了黄博昌的这个建议之后,他心里是一方面彻底的放了心,一方面是彻底的高兴了起来。

    在何祖贤看来,投靠造反者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紧怕别人知道的。因为这种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了,那么就坐实了投靠者参加造反的名头了。所以,黄博昌这样建议自己大张旗鼓的组织人手迎接他,这就是表明他是真心的参加造反的人。

    第二呢,在何祖贤看来,黄博昌一来武昌,刚刚见了自己一面,就能给自己提出一个这么好的鼓舞士气的建议。这就说明这个老黄,是真心的想要投靠自己,实心实意的想要给自己出力的人。这种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刚刚好就是何祖贤目前最缺乏的人。

    组织民众这样的事情,真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就以何祖贤来说吧,杀光了那些在街面上作威作福能够弹压民众的衙门里的衙役白手之后,想要把老百姓组织起来,还真的费了何祖贤不少的力气。

    好在现在武昌府百业萧条,街面上各种闲人非常的多。所以,前来码头围观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的。

    一千两百来吨的蒸汽铁肋木壳的明轮船,是复兴会江北造船厂目前最成熟的产品。这种轮船现在在长江上跑着大约有将近一百五十艘了。其中江南地区的客商,就订购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有不少跑到江北造船厂买船的所谓“江南”商人一口地道的福建官话,出身非常的可疑。

    不过,即使在长江上已经不算怎么太稀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武昌府的百姓来说,这么大的,冒着烟的,外面有轮子的蒸汽和风帆两用船,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

第198章 武昌起义8

    何祖贤现在缺什么呢

    说起来,这位新出炉的何大将军什么都缺。【】。しw0。

    武昌府内的粮食和物资本来就不算多。现在更是被那些积极主动的参加起义活动的百姓和士兵都搬回家去了。

    而且武昌府作为湖广省会,湖广地区军事力量最高统帅衙门的所在地。湖广总兵衙门里,居然没有多少能够使用的武器。

    何祖贤领着士兵打开湖广总兵衙门的库房之后才发现,几座库房中的兵器大部分都不知去向了。剩下来的,只有些生了锈的,坏了的长枪、弓箭和谁也不敢用的鸟铳。不少东西上面都标着永乐的年号呢。

    何祖贤现在掌握在手里的东西,粮食极少。也就能够让两千人吃个七八天的。武器极少,勉强能给目前剩下的一千四百多个士兵补齐兵器。倒是银子不少。

    巡抚衙门、总兵衙门等各级各类的衙门中的库银的三分之一,都落到何祖贤的手里了。不过呢,目前武昌府里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停止了。商人们不是被杀掉就是藏起来了。有银子也没处买东西去。

    黄博昌这次从复兴会运来的物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民生物资,就是大量的粮食、成衣、布匹、食盐以及各种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第二个则是军事物资。

    军事物资就相当的丰富了,主要有复兴会的外销产品,仿制“褐贝斯”的步枪一千五百条。黑火药手榴弹五千枚复兴军已经淘汰了这种产品。小拿破仑钢炮二十门,开花弹两千枚。这是热武器部分。

    而冷兵器部分则是锁子甲五千套有了近现代的钢铁和机械工业,生产这玩意容易着呢,长枪五千杆,连发长程钢弩两千具主要部件使用钢制品,主体还是木头的,弩箭两万发。

    这一堆堆的粮食物资让一千多个起义士兵运送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没有运完。不少人看到大量的粮食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不少人看到那些闪亮的其实不怎么亮锁子甲,成捆成捆的长枪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而最后运出的那二十门拿破仑小钢炮,则是让不少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里面就包括正在和黄博昌聊着天的何祖贤。

    在何祖贤问黄博昌这些物资的来源的时候,黄博昌非常坦然的告诉何祖贤,这些东西他都是通过洋和尚买来的。并且,黄博昌还向何祖贤强调了:只要银子足够,那么这样的物资,他可以要多少就能买到多少。而这首批物资,则是黄博昌向何祖贤赠送的。

    何祖贤现在哪管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啊。就是黄博昌说这些东西是从皇帝老儿的坟墓里刨出来的,你以为何祖贤不敢攻打离武昌不远的承天府么。

    何祖贤真的是惊喜的不得了。黄博昌不仅一来就给他解决了巨大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黄博昌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物资的渠道。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渠道,不缺钱的何祖贤就可以保证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了。

    在经过一天的热络交流之后,黄博昌就开始向何祖贤进言。黄博昌告诉何祖贤,想要保证这些物资的有效使用,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目前起义士兵的管理模式是非常的混乱的,必须要在起义士兵中建立起有效的指挥体系,才能把这些武器充分的使用起来。

    何祖贤现在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黄博昌。他立即就接受了黄博昌的建议,使用黄博昌带来的人手,对军队开始整顿。

    八个复兴军的军事干部也没有在起义军中搞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他们没有改动最基层的那些十人队的小队长的职务,而是开始完善只有一个总指挥和无数个小队长的两级体系的起义军。

    复兴军的干部采取的是最公正的选拔方式。在一百多个小队长中,谁能够举最多的石锁,谁能够使用长枪击中最多的目标,谁能带领队伍保证队伍不散的情况下跑完两里地的,谁就会被提拔成中队长,成为五个小队的领导者。

    复兴军干部采取的选拔方式公开透明。一千四百个坚定的起义士兵,没有一个反对的。很快,二十八个中队长就产生了。而在中队长的基础上,复兴军干部又用同样的办法选出了七个大队长。

    就这样,每十人一个小队,设小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每五个小队有一个中队长,一个副中队长。每四个中队有一个大队长,一个副大队长。只用了两天时间,复兴军的干部,就帮助一千四百个起义士兵,建立了一套简单的三级指挥体系。

    总的来说,目前的起义士兵是以每两百人组成一个基本作战单位的。而七个作战单位的负责人即七个大队长,直接对何祖贤负责。经过了五天的适应,这一千四百个起义士兵,终于形成了体系。何祖贤也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实实在在的掌握住了军队。

    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派遣小组的八个干部,开始帮助起义士兵进行换装。每个起义士兵都分到了两套帆布衣服和相应的藤鞋。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套锁子甲。每个士兵都领到了一杆崭新的褐贝斯步枪。从此开始,整个起义士兵实现了整体的火器化。

    起义军的军事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化的同时。武昌城的社会秩序也开始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