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70章

时空之门1619-第170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表人民的利益不变质,就必须把整肃工作作风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永远伴随着我们复兴会的,制度性的工作。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我们必须永远的保持警惕,不停的把变质的反革命分子从我们的队伍中揪出来,扫出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保证我们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工业建设和我们党的自我建设,这两者之间是一个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过程。不存在说,搞整肃、搞整风就会耽误我们的工业建设,也不存在搞工业建设,就会打断我们进行自我整肃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最聪明的了。种地的农民知道,要不停的把庄稼地里的杂草拔出去,才能保证庄稼的健康成长。做工的工人知道,只有不断的把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工厂的利润才能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才能增长。”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了。你以为我们不停的搞整肃,不断的搞整风,会伤害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而实际上,所有的人民群众都知道。复兴会这么不停的把杂草和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正是复兴会是个值得信任的领导者,是个值得信任的利益代言人的证据呢。”

    “大明王朝和大明王朝以前的一切封建王朝,都是我们的反面教材。我们这些革命者如果不能保持警惕性,如果不能一直的持续不断的把变质了的干部和党员剔除我们的队伍,我们复兴会就会堕落下去,走上那些封建王朝的老路,最终走向灭亡。”

    “所以,同志们。你们不要以为搞整风搞整肃是个麻烦的,危害你们利益的事情。我们不停的搞整风,搞整肃,不停的把整风和整肃工作制度化,恰恰是在维护我们复兴会自身,健康我们复兴会自身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最聪明的,我们这些革命者往往后知后觉懵懂无知的。我们一定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杂草,是不合格产品的复兴会党员,必须被不断的清除出去。这个过程永远不能停止的。因为一旦这个过程停止了,我们复兴会也就走向像大明王朝一样的,被人民群众抛弃的不归路了。”

    “这个问题,我们全党上下必须要有个明确的认识这是关系着我们复兴会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根本性的事情”

    1624年王书辉在复兴会工作作风整肃委员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任何一个人见到王清泉,都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坏人。这是陈立见到王清泉之后的第一印象。

    王清泉三十多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里,他算是个年纪很大的人了。不过,他的表现像个年轻人一样灵活和敏捷。

    他穿了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灰色帆布工作服。两个胳膊上,戴着和所有的纺织类的企业工人都一样的蓝色帆布套袖。当然了,从他干干净净的白色衬衣领子和干干净净的双手,整整齐齐的衣服上,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个经常在第一线参加劳动的人。

    但是,王清泉真的给人一种清澈的泉水潺潺流过的感觉。他的话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用他那轻轻的语调,说的都是些非常的贴心的关心话和奉承话。他的动作虽然很多,但是,他的那些动作却像行云流水一样,给人一种一个步骤一个动作都不多余的感觉。

    比如说,他管喜欢端架子的李来运叫李领导。他管看起来很面嫩,但是却是肃委会干部之一的陈立,叫做小陈兄弟。再比如说,他自己说自己不会吸烟,但是口袋里却带着香烟。而且他能够非常麻利的给李来运送上香烟,然后又能熟练无比的用火柴,快速的给刚刚把香烟叼在嘴上的李来运点好香烟。

    王清泉就是给人这样一种热情体贴周到无比的感觉。很明显,来过麻袋厂好几次的李来运,觉得自己作为肃委会的干部,享受王清泉这样无微不至的侍候,是个很正常,很习惯的事情。

    麻袋厂的党委书记魏鸣鹤的年纪,看起来和陈立差不多大。陈立已经看过魏鸣鹤的档案材料了。他知道,魏鸣鹤虽然年纪和他一样,却比陈立早一年从初级少年营毕业。他是在去年被分配到麻袋厂和王清泉搭班子的。

    魏鸣鹤给陈立的感觉比较奇特。很明显,手上有油污,衣服皱皱巴巴的魏鸣鹤刚刚从生产线上赶过来。他看到来的是李来运,表情中表现出一种不耐烦和不屑的表情。虽然这个表情隐藏在一张木然的脸上,但是同为少年营一员的陈立知道,魏鸣鹤的这种表情,是少年营那种一心学习的学兵们,最常见的鄙视脸。

    王清泉不停地说些,“麻袋厂给上级带来麻烦了,他很不好意思”。“劳动肃委会的同志一个劲儿的来调查,他感到很惭愧之类的话”。

    目前,复兴会内部的工作作风还比较纯粹。复兴会的绝大多数会员,还真的没怎么接触过这种类型的奉承。所以,李来运这个家伙被王清泉忽悠的有点脑瘸了。说了很多,“没办法,这都是工作嘛”。“听王老师的话,要为人民服务嘛”之类的官腔。

    陈立因为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他在小的时候,经常能够接触到像王清泉这样,说话很妥帖的掌柜的和伙计。所以,他对于王清泉的那些话,有着天然的免疫力。

    王清泉这边和李来运说着废话,那边魏鸣鹤已经非常的不耐烦了。他对大家说道:“要事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还要到生产线上参加劳动,我这里就不陪着你们了。”

    说完了这种冷场的话,魏鸣鹤直接就一转身,朝工厂里走去了。

    李来运的感觉肯定是相当不好的。如果麻袋厂的所有人都是魏鸣鹤这种风格,李来运还不会有什么不爽。关键是,这边有王清泉的努力奉承,这样一对比,魏鸣鹤的行为,好像就像往李来运身上泼了一盆凉水一样刺激人了。

    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王清泉没有说些暖场的话来救场。而是就那样无声的站在那里,客观上延续着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况,让李来运的尴尬感和失落感,在这个环境中被不停的放大。

    果然,沉默了几分钟之久的李来运,一下子把手中的香烟摔在地上。然后他用一种恼羞成怒的语气对王清泉说道:“要我说,你们麻袋厂的问题,就出在这个魏鸣鹤身上。在部队里就有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喜欢自行其是,到哪里都是个刺头。从来不知道要和同志们团结。老王,你们麻袋厂有问题,我看问题就出在魏鸣鹤这个人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来运的话还真不能说算是错的。确实,作为麻袋厂的党委书记,魏鸣鹤的组织工作做的非常的差。整个麻袋厂党委会里,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愿意跑到第一线劳动,但是从来不喜欢和同志们交流,劳动完就一心想要回到少年兵营里学习的书呆子。

    目前来说,整个麻袋厂的党委会里,除了被王清泉腐蚀拉拢的干部,就是和魏鸣鹤关系不好的干部。很多干部又是同时具备了被王清泉拉拢和讨厌清高的魏鸣鹤两个条件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党委会里王清泉的支持者众多,而魏鸣鹤变成了一个摆设。

    钱钟书先生说,拍马屁和谈恋爱一样,是容不得第三者存在的。这个道理确实是个铁道理。一直听着王清泉运用着高超的手段拍着李来运的马屁,让陈立浑身难受,甚至到了汗毛竖立的状况了。

    很快,陈立就要求要到工厂第一线去看一看。

    李来运正在被王清泉的马屁慰藉他被魏鸣鹤伤害了的心灵呢。听到陈立的话,李来运非常不以为然的说道:“生产线里有什么好看的,哄哄乱响,闹哄的很”

    陈立这个时候真的很生气了。毕竟对于他来说,任何调查研究,都不是站在上面的调查研究,而是走到下面的调查研究。和一个明显没怎么在第一线劳动的干部,能够谈出些什么呢。更何况谈的又不是工作,而是没滋没味,没有任何用处的马屁话。

    王清泉很敏锐的发现了陈立的不满,他笑着对李来运说:“李领导,小陈兄弟和您不一样。您到我们厂已经好几次了,已经多次到第一线走访过了,所以您觉得没必要。但是小陈兄弟是第一次来,必要的调查走访还是要做一做的。我看这样,我派个干部陪着小陈兄弟下工厂。您已经去过很多次了,就不要去了。我们到办公室里做调查。您看这样好不好。”

    要不怎么说,坏人奸臣总是非常会讨人喜欢呢。李来运这个夯货,是从来没进过车间,没走访过工人的。但是,王清泉却能把他说的像是一个不辞辛苦的称职干部一样。

    陈立不相信这个李来运会是那样的人,他心里对于王清泉和李来运的看法已经彻底的糟糕了。所以,他也不管会不会引起王清泉和李来运的不快,直接就和一个干部离开了这里。

    看到陈立离开了,李来运好像一下子松活了起来。他不屑的对王清泉说道:“这个陈立啊,和那个魏鸣鹤一样。以为读了几本书,自己就如何了不起了。实际上呢,他和那个魏鸣鹤一样,都是泥腿子出身,怎么能和王兄和我一样,是受过大明官场的熏陶,最知道规矩进退的人呢”

    王清泉立即接口道:“小弟怎么敢和李兄相比呢。我过去不过是个看守仓库的污浊小官儿。李兄过去可是在县衙里和县尊大人参与机要的文人呢。”

    确实,李来运的来历也不一般。在成为流民之前,他曾经是一个县衙中的书吏。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士绅大户,所以才被从县衙里革职了。革职回家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一场大灾,全家成了流民。他的家人和大多数灾民一样,在饥荒中病饿而死。他却有条好狗命,活到了复兴会的到来。

    凭借着本来就有的数学和语文底子,李来运在复兴会里的进步是非常快的。不过他知道复兴会对于衙门中人是个什么态度,所以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往麻袋厂和王清泉接触之后,他才在金钱的腐蚀下和王清泉勾搭了起来,漏出自己的真面孔。

    。。。

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

    “我们从革命实践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し全文字反动派和人民群众比起来,总是处于少数派的地位上的。但是,反动派好像杀之不绝除之不尽。它们好像总是会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一样。”

    “同志们不要觉得灰心丧气。我们学习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认同唯物主义的理论。那么,我们就要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不断的发展和前进的。”

    “过去的一千年,推动社会发展的是阶级矛盾。今后一千年,推动社会发展的还是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可能被缓和,但是不会被消除。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没什么好灰心丧气的。”

    “我们复兴会要做的,从最终理想上讲,当然是最终消除阶级矛盾了。但是,从现实的角度上讲,我们目前的任务还不是消灭阶级矛盾,而是要在阶级矛盾中,努力的转变人民群众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

    “我们是要用一切手段,实现和推动人民群众在阶级矛盾中占上风,使人民群众成为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一切现在的剥削者、压迫者变成被统治阶级的。”

    “只有这样,阶级矛盾仍然存在,阶级斗争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