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177章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177章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康宁却非常欣赏这样的移动栅栏,如果织田信长看到武刚车组成的阵型,想必会嗤笑自己在长篠之战的时候,费尽心机的勾引武田胜赖,才使得他来到自己选定的战场。

    如果当时有武刚车这种早就存在的东西,那么也就没必要非得精心准备。将卫青使用的“自环为营”战术直接改成一字长蛇,便如同栅栏一样,而且这还是带了轮子的。

    织田信长当时用的是栅栏加铁炮,如今康宁要用的则是战车加弓弩。

    被车永章笑称为“未来弩”的******,在日后也就是巷战的辅助工具,但是在现在,它的射程比起车永章改造的滑轮弓也不遑多让,而精准度犹有过之,更是让士卒们非常满意。

    不过比起前不久赶工出来的一批仿宋版神臂弓,“未来弩”在射程上还是逊色不少,至于腰开弩乃至八牛弩,那更是小巫见大巫。

    负责指挥弓弩兵的,是和荔非元礼、王舜臣一起转生的那一批籍籍无名之辈中的两人,张环和周文质。

    这两人都是宋朝将领,文化鼎盛的宋朝,对于当兵的人来说,是物质上极为享受的时代,却也是精神上最为卑微的时代。两宋三百年,上百万进军的薪俸,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当中,最高的。

    但在另一个方面,他们却也是最被看不起的一群人,虽然谈不上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但他们的政治地位,比起具有赫赫武功的隋唐两朝,那是远远不如的,就算是后来政治晦暗的明清两代,军人们在制度上得到的礼遇,也比宋朝更加优厚。

    狄青、郭逵、王德用,是北宋年间为数不多的,可以出入枢密院的军人。而他们当中,狄青军功卓著,但最终被猜忌致死。王德用威望素著,但也曾经多次被不怀好意的指责“貌类艺祖”——也就是长得像宋太祖赵匡胤,言外之意,是说他有反叛的野心,毕竟大宋的江山,就是靠着赵匡胤陈桥兵变才得来的。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怀疑他们的,并不是当权的皇帝。宋仁宗赵祯,虽然谈不上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但他对待臣下,一向是极为宽容,甚至是有些放纵的。怀疑他们的,乃是大宋王朝之中,掌握着绝对权力,要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阶层。

    他们排斥与他们竞争权利的任何一个机场,其中包括,宦官后宫,外戚,以及在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之中,为士大夫阶层带来深重苦难的武人阶层。

    于是,在开国定鼎之后,这些人就受到了士大夫们的排挤,郁郁而终的人,绝对不只是狄青一个,后来,岳飞被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可以说是继承了北宋的这一政治传统。

    一群不受待见的武将,自然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显赫的名字,因为不会有文人为他们著书立说,于是,当我们翻开史书的时候,发现在大宋王朝之中,还是有些比较能打的将军的,但是,他们的赫赫声名,却远远不如隋唐时期的那些同行那样出彩。

    反过来看,后期弃武从文的某些将军后裔,却因为这一层文人的关系,而被碰上了文学作品的制高点。其中很有那么一些人,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人物,而那些真正在历史上拼杀过的证据,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往往以反面的角色出现,这其中最为让人愤怒的,便是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的狄青。而最为让人不齿的,便是所谓的杨家将。

    杨业固然是个敢于舍生取义的人物,可是他既没有那么多的儿子,也不曾有天波府这样的宅子,而他的后代之中,只有杨文广能够勉强拿得出手,当然,除了一个考上进士的旁系后裔,也就是他弟弟杨重勋的曾孙杨畋。

    此人的战斗力有没有杨家将的风采呢?答案是,他在湖南平叛期间,掉到沟里,差点摔死。没错,就是差点摔死,史书上便有了“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的记载。

    这就是如今耳熟能详的杨家将。

    他们可以没有丰功伟绩,只要有一群善于卖弄文字的同年、同僚就可以了。而张环这样的人,就算有澶州城头射死萧挞凛的功绩,没有一句慰问士大夫们帮他们宣传,到最后,也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于是,他们被当作是一群籍籍无名之辈,和那位中唐历史上有名的北庭节度使荔非元礼一起,被当成了农夫一样的人物,塞进了难民队伍之中。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抱怨的情绪。用荔非元礼的话说:“斗死有名,无庸受戮。”身为一名武将,功劳和待遇,都是战场上挣出来的,他们所希望的,只不过是朝廷能够给他们一个公平合理的待遇。

    只要不像宋朝那样,真是傻逼,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半辈子之后,却在那些朱门狗肉臭的士大夫那里,得到一句“赤佬”的贬称。

    “八牛弩!放!”张环大声下令,周文质带人操作着八牛弩,经过简单的调整之后,对准带头冲锋的森忠盛就放出了致命一箭。

    由于车永章为他们量身制作了基于滑轮原理的上弦机,使得原来显得笨重的八牛弩,变得容易操作起来,至少,他们不必用上七八十个人。

    这个人数其实不算什么,张环更是曾经见过,需要100多个人来操作的八牛弩。

    当然,森忠盛可就不曾见过如此强大的弓弩了。虽然倭国自诩为宋朝粉丝,对于这种被称作八牛弩的三弓床弩,也是如雷贯耳的。中原民间更是有传闻说,蒙哥汗就是死于钓鱼城上的类似武器。但森忠盛决计不会想到,他自己竟然也能得到蒙哥汗一样的待遇。

    康宁并没有来到阵前观战,但是这种伤却一直在第一线,观察自己设计和改良的武器,在实战之中,有没有暴露出什么短板来?这本来也是他来到这里的主要目的,虽然这个目的是被强行赋予的,但他还是耐下性子,认真地落实康宁的安排。

    八牛弩发射这种令人瞩目的事情,自然会第一时间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种复杂弓弩的制作方法,并没有流传下来。虽然有很多军事历史爱好者,以及很多的专家,当然其中主要是史学方面的专家,对它的性能参数——比如射程——做出了很多评估。但车永章却是从来不西安新那玩意儿的。

    他所相信的,只有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这一副八牛弩。当然,仅凭后世带来的知识,他是不可能复原这样一件复杂弓弩的,不过,张环和周文质显然对这东西很是熟悉,来到倭国之后,就私下里搜集材料准备复原一具出来。车永章辗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得七七八八。再加上车永章从后世带来的力学知识,稍加改造之后,他们用更加优良的零部件,和更短的组装时间,完成了这一副八牛弩。

    如今,他终于派上用场了,这不能不让车永章聚精会神地关注它的表现。

    在被举起的千里镜之中,森忠盛这位目标人物,正带着狰狞的面目,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咆哮着迎面冲过来。

    车永章手中的千里镜,随着他跑动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变换着角度,你是他的投影,可以保持在目镜之中。

    但在接下来的一转瞬间,那个面目狰狞的家伙,却突然在目镜中消失了。

    车永章不得不往回调整了一下角度,这才重新捕捉到了他的影响,不过,此时的森忠盛,已经被一片飞起的尘土所包围,当尘土慢慢散去的时候,车永章才愕然的发现,森忠盛的身体已经被粗大的箭支穿透了身体。而箭头已经插进了地面之中。他整个人则与地面呈四十五度角,斜斜的挂在弩箭上,像是因为过度沉重而垂地的旗帜。(未完待续。)

第196章 八国联军祸害倭国·黑船事件…1

    森忠盛战死的消息,很快就在部下们当中传播开来,由于双方还没有接战,而且敌人眼瞅着就会用更加密集的箭雨来招呼他们。所以他们原本还想拼个鱼死网破的想法,一下子就淡了很多。

    等到他们一起循着消息传来的方向,将观察的目光投射过去,便不由自主的齐齐一惊。偌大的一个深坑里,主帅的尸体斜斜的躺在里头。脚后跟还留在地面上,而脑袋距离地面,却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

    至于那根粗大的箭支,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力,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尤其是当它还在慢慢悠悠晃动的时候,足轻们更是感觉到惊惶不安,似乎晃动的箭尾,就像是死神正在向他们挥舞的双手。

    第一时间,竟然有些人双手开始颤抖,继而手中的武器开始脱落,叮叮当当的摔在山坡的石头上。

    就连张环和周文质的手下,都有点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的敌人。在他们刚来到倭国的时候,见到铁炮足轻手中的火铳,一个个吓得不行。毕竟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那种震耳欲聋的场面,远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不过现在,他们也可以做到让对方饱受压力。只不过他们所用的,不是明朝军队装备的三眼火铳之类的玩意儿,而是他们手中的强弓硬弩。

    原本,无论是踏张弩还是腰开弩,都需要激荡的力量才能够上弦,在古代的军队之中,能拉开多少石的弓弩,是衡量一个士兵军事素养的基本标准。而现在,基于滑轮原理的上弦机,让很多普通的士兵,都可以像一代名将那样,轻轻松松的玩转强弓硬弩。

    森忠盛的士兵们,在得知主帅已经阵亡的时候,大部分都已经停止了进攻,但还有一少部分,兴许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还是冲到了两军阵前。

    虽然人数少了些,但还是足够本方的士兵们,打开自己的人头账户。

    一开始的时候或许会有些紧张,即便望山被调整的十分精确,或者干脆使用“未来弩”配备的红外瞄准镜,都出现了一定数量上的偏靶。好在,他们射出的弓箭数量足够多。于是在第一轮箭雨过后,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敌人倒了下去。

    那一小股敌人却没有因为这个挫折而停止脚步,对于已经经受过战国诸多战斗洗礼的他们来说,这一点小小的损失,并不足以动摇他们的军心。

    但是他们显然不会想到,没有多久时间,另一波弓箭又冲他们飞了过来,而他们现在的距离,已经足够能看清楚对方设计的细节。这群来自明国的武士,显然不知道三段击的射击方法,竟然所有人一次性的射出了手中的弓箭。这又怎么能够形成连续的火力打击呢?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其实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采用三段击的射击方式。因为他们借助了一种奇怪的工具,在这种工具的帮助之下,他们可以用更省力的方式,更短的时间,拉弓上弦,对敌人展开射杀。

    足轻们无不例外的惊讶于对方奇特的工具。而刚刚脱离农民身份没有多久的康宁部属,更是惊讶于手中的上弦机。

    这种利用杠杆和滑轮组的工具,是车永章还在山东时期的“作品”。此次,他只不过是略作改良,就将它们发放到了前线士兵的手中。

    王舜臣拿到上弦机的时候,甚至有些失落。有了它的辅助,就算是普通的士兵,在射箭速度上,也不再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水平了。

    不过,多数士兵的弓箭准头有待提高。就算时配备了后代弩机的士兵,也有时会出现射丢目标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