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116章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116章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边的那番话出自杨得时之口,虽然在军营之中是个军汉,但他和杜福却是迥然不同的。那个杜福虽然手脚上有几分本事,但要真动起手来,却远不是杨得时的对手,而拼起脑细胞来,杜福就只能搞些类似暗杀的小动作,比起杨得时对于大局的掌控来说。俨然是蚂蚁与大象之别。

    让他把这一些话说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再做声。不同于鳕鱼经常和王森想到一起去,杨得时更愿意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将那个老狐狸的图谋一一解析出来。

    尤其是曾经未能成功的夺权时间发生之后。杨得时对于王教主的一切都带有抵触情绪。好在杜福和刘大银经常劝导于他,才没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在王森面前告上一状。

    不过现在,形势已经危及到了这种地步,他也不在乎那些可能的危险。直接将老狐狸的心机揭发出来。

    众人疑惑的眼神看向鳕鱼,却惊讶的发现鳕鱼的脸上出现了尴尬的神情。所有人都恍然大悟,杨得时说的事情看来是真的。要不然鳕鱼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神情。要知道在他的那张脸上,平时可时间不到累死表情的。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鳕鱼只不过是抓住了一个好机会,不露声色的将王森的会印象输入进了他们的脑海里。这对于一名锦衣卫密探来说,其实并不算难事儿。

    冯士勉轻轻的咳嗽了两声,打破了周围的尴尬与宁静,他继续说道:“康宁叛离我教之后,受到山东巡抚石子明的赏识,命令他组织的团练出兵剿灭我教。”

    “哎,这小子是真的投靠了官府啊。”

    “我怎么觉得他一开始就想这么做,而教主是被他坑了呢?”

    “恐怕教主也已经猜到一二,只是为了贸易能够顺利进行,买才勉强冒险试探。当时我们能够在青州府恢复控制力的手段,可是缺乏得很。”

    周围的几个人讨论一番之后,已经十分接近于当时的真相,但他们都只不过是一群事后诸葛亮。想要在当时就看破两只狐狸的诡诈伎俩,就连坐在他们身前的鳕鱼都没能做到,就不要说他们了。

    冯士勉听着他们的对话,也觉得可能性非常之大,不过他没有时间发表什么观点,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对于在场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诸位,请你们不要在讨论了。我们现在可没有时间讨论康宁和王教主的恩怨。要知道康宁手下的团练,已经在济南府击败了传头张赐和王大春的十数万教众。”

    哗啦一阵更剧烈的说话声淹没了整个大帐。数十万教众怎么会被一支区区团练击败?团练能有什么战斗力?无非是一群武装农民而已,最多有几个泼皮无赖。他们怎么能战胜网教众?

    当即就有人怀疑起团练们的战斗力,然儿冯士勉接下来的话,让他们都闭上了嘴。

    “根据最新消息,他们已经据我们这里不足百里。宝坻县因为是王福的地盘,而王福如今已经投靠了康宁,所以他们没有抵抗,反而加入了团练。”

    又是一声嗡的炸响,虽然没有上次那么强烈,但教内出现带路党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意味着河北一带的基本情况都已经被团练们获知。

    “现在看来,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我们了。”

    杨得时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整个帐篷之中都恢复了平静。

    鳕鱼也道:“现在对手和我们一样了解本地局势。加上宝坻县的教众之后,他们甚至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别的不说,我们至少应该把人数上的差距扳回来。”

    众人对这话并没有异议,人手多了哪怕是在声势上也可以震慑对手,但问题是现在还能从哪里找到人手呢?

    冯士勉寻思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看来只能求二公子帮忙了。他正在使用往年积攒的粮食招揽人手,除了教主那里,恐怕已经没有别的地方能够找出更多的合用人手了。”

    鳕鱼的视线慢慢的看向冯士勉,忽然问了一个大家都不曾想到的问题:“时间,还来得及吗?”

    冯士勉咬咬牙,道:“二公子就在迁安,时间上肯定来得及,只不过二公子对于手底下的一兵一卒都视如生命一般,恐怕……”

    鳕鱼叹息一声:“临时召集起来的乌合之众,也被他当做最后的护身符。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武装农民,还是一群刚刚吃饱饭的农民,就算数量上占据优势,又能定什么用呢?对方只要给饭吃,难道他们还会继续效忠他王好义?”

    杨得时也道:“近日他可以用粮食招揽百姓,明天敌人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他的手下招揽走。这些个百姓,其实都现实着呢。”

    冯士勉问道:“那我还要不要去借兵。”

    “要去。”杨得时拍案道,“同样是乌合之众,在我们这里的用处还要大一些。”

    鳕鱼也同意道:“毕竟是一脉相连的两个团体。如今我们有难,向他求援,他难不成还有不帮助的道理?他不是叫王好义吗?难道这点义气都没有?”

    杨得时看了一眼鳕鱼,却没有把想说的说出来。王好义的义气能否对得起他们的期待,其实冯士勉不用去,他杨得时心中也有数。

    为今之计,只能做最坏的打算,考虑一下如何单凭受创的建昌营兵马,抵抗斛律光的青州府团练。(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冯士勉挖的是谁家墙脚

    怀揣着渺茫的希望,冯士勉带着几个弟兄,向着王好义所在的地方赶了过去。再怎么说,王森当年来建昌营拉拢关系的时候,也是他和杜福率先俯身下拜,才建立起了白莲教和建昌营之间的联系。如今,白莲教已经要倒台了,而且必将连累到建昌营,他如果不到处奔走又怎么对得起麾下的弟兄。

    其实没几个人会怨恨他们,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从王森那里拿到的好处绝对不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买卖,单反还是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去抱怨当年的中间人。

    杨得时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只是暗暗祈祷它能够平安归来。这些年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甚至比冯士勉得到的都还多。

    其实他更担心的是,如果冯士勉回不来,那就意味着建昌营和王森势力的决裂。因为他回不来的最可能原因,就是被王好义害死。

    一旦那种状况出现,建昌营的士兵和某些军官,很可能会选择直接投向朝廷派来的青州府团练。

    虽然这也不失为一个上佳的选择,但风险就在那里摆着,别人不清楚,难道杨得时还不知道等待他们命运的很可能就是生不如死的劳役。

    对于这种民间大规模结社,并准备图谋不轨的事情,朝廷最为妥当的处理方式就是只诛首恶,胁从不问。不处理是肯定不行的,但处理的规模大了,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息事宁人虽然是无奈之举,但眼下朝廷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都看在眼里。老皇帝是决计不敢轻举妄动的。

    所以很多人肯定会认为临阵头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杨得时再清楚不过,所谓的胁从不问,可以包括流氓地痞、普通百姓。但是绝对不会包括他们这些正规武装。

    朝廷每年的军费支出已经不像是建国初年那样轻松了,卫所制度的败坏,意味着可用的战斗力必须来自使用募兵制的军队。但是募兵制就意味着大把的花销,而明朝初年的财政设计之中,自以为是的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块。

    于是所有的军事开销都需要另行征收,几年之后的辽饷,就是典型的证明。

    背负着如此庞大的经济压力,拼死累活养起来的军队,如果一夜之间举起了反叛的大旗,想必没有哪个上位者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所以说。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唯独王森和他们建昌营不行。

    就算投降之后不会被杀,但这件事情结束之后,终究是要被清算的。所以最好的结局,也只不过是被送到偏远之地,每日惨无人道的进行劳役。

    既然不想自己的下半生落入此等悲惨的境地,剩下的那条路,就是与敌人决一死战了。

    大明的局势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回光返照,其攻击力恐怕不是轻易能够承受的。

    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那么现在的问题也就简单了。

    无非是要大家做出一个选择,是苟且偷生。还是慷慨赴死。

    虽然他们做的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买卖,但是,踏上这条贼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预见到会有这么一天。

    所以当死神的微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表现的恐惧。即便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这样的,也会在群体的影响下,多多少少出现慷慨赴死的情怀。

    冯士勉不知道杨得时已经做好了死战的准备。如果他知道,也就不会再跑到这里来寻求生的希望。

    王好义知道建昌营在父亲的体系当中占据这多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冯士勉更是和杜福一样深受器重的人。虽然他的职位远远不如另外两个总掌三乘杨得时和刘大银,但是,那两个人最为军中有威望的人不得不用一个特殊的名头予以拉拢。

    而冯士勉就不需要那么虚伪的对待了,至于杜福,那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自然也学要一个总掌三乘的称呼,而且还可以用来对抗另外两个可能叛变的巨头。

    但冯士勉一直都是心腹中的心腹。属于那种不得不李靖有家的人。

    于是,冯士勉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王好义的接见。但当他说出自己来意的时候,王好义原本挂满脸上的热情,一瞬之间一无所剩。

    冯士勉就知道,想要从王好义这里拿到充足的人手是不太可能的。王好义的想法,杨得时早就说得明白,他是指望这一群乌合之众给他保命的。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借给他人。

    冯士勉做了最后的努力。

    “我们建昌营虽然前次受创,但依然保有战力,对付你哥泥腿子还不是难事儿。二公子现在的位置和我建昌营如此之近,我们之间已成犄角之势,也可以相互照应一二。”

    王好义虽然不懂得和军汉打交道,但是他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这话里的意思他还是能听明白的。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利益交换,如果答应冯士勉的要求,那就意味着自己有难的时候,还可以有一路援军作为指望。

    但是这路援军如今的处境,王好义却是极端不看好的。他深深地知道,战斗力属于明朝正规军级别,但已经走受重创的建昌营,已经不能指望。

    他觉得这笔买卖无论怎么做,都是赔本的。所以在冯士勉做出最后努力的时候,依旧保持着一开始的决定。

    他王好义一个兵也不会借的。

    冯士勉只好灰溜溜的离开,更让他恼火的是,王好义为了不让众人看出他们两个已经闹翻,竟然笑呵呵的在后面相送。

    冯士勉心中的怒火,就快将他给吞噬了。

    送到迁安县城门口的时候,冯士勉却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

    这里,是大多数饥民领取粮食的地方。也是王好义维持统治的地方。

    本该被严格控制的地方,此时却出现了十分不和谐的声音。

    一群看起来五大三粗,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