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103章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103章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的几个丫鬟无不皱起眉头,这当众脱鞋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味道实在是太有杀伤力了。

    康宁也已经屏住呼吸,这味道已经达到刘邦化学武器的地步了。

    良久,火舞终于从他的大鞋里找出了一封书信,递给康宁道:“这是俺娘让俺带来的。”

    周围的几个丫鬟都偷着笑了起来。有一些胆子大些的。甚至开始怂恿起来:“公子,你倒是接信啊。”

    康宁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在他们惊讶的眼神之中。如同平常一般的接过信来,从容不迫的打开来,细细的读了起来。

    半晌,康宁才从信函之中抬起头来,笑着说道:“既然三姨让表兄来投奔我,那自然没有慢待的道理。且随我到书房来,一并请诸葛先生过来参谋一下,给表哥安排个什么差事比较好。”

    随后两人就离开众人的视线,前往书房。与此同时,另一名丫鬟跑向诸葛亮和刘勰经常看书的亭子,将诸葛亮请了过去。

    火舞和诸葛亮见过礼之后,康宁说道:“表哥,这是我的心腹。幼年时是个孤儿,后被家父所救,见他聪明睿智,便以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字,为他取名。”

    康宁这话的意思,是诸葛亮与其他势力并无瓜葛,彻彻底底的属于康家一脉,完全可以信任,有事儿不必瞒着他。

    但是火舞依旧露出一副警惕的眼神。身为锦衣卫之中的精英,这点保密意识如果没有,上头也不会挑选他进入刚刚成立的夫差局。

    看到他这幅表情,康宁只好继续说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

    火舞这才放下戒心,对康宁说道:“上头的意思是,你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我是来负责验收的。现在,徐鸿儒几乎已经将他的所有秘笈都青囊传授给你。我们已经可以了解他掌握的穿越者能力。并且从中筛选出适合大明的技术,然后推广开来。上头对你的表现非常满意。毕竟你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火舞现在说话的表情,根本就不像一名锦衣卫的探子,更没有前不久他表现出来的土包子味道,而是一股子文官官僚的气息。

    康宁知道,对于这种转化身上气质的本事,乃是锦衣卫卧底的基本技能。他或许这一辈子都学不会,只能在这里静静地欣赏了。

    不过对于火舞话里的内容,康宁却不同意。

    “其实上头并不该派你来。徒惹别人怀疑。虽然你们有表哥这层掩护身份,还伪造了一封几乎想要贴的满大街都是的家书。但三姨派你来帮我的说法,不能保证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要知道,现在毕竟是特殊时期。”

    “可是,终究是需要有人来验收的。”

    “不,有个人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验收手段。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

    火舞疑惑的看着康宁,想了半天也没有得到答案,最终只好放下面子问道:“是谁?”

    康宁吐出了两个字,但这两个字作为姓名所代表的那个人,却惊讶了火舞。

    “王森。”

    “是他!”火舞惊讶的几乎跳了起来,但是旋即他就想明白了,即将和王森开战的康宁。的确有着最好的时机。

    虽然他不知道,对于一套生产关系及其匹配的生产力水平的检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推向战争的深渊。

    但是他也知道,是骡子是马,终究是要拉出去溜溜的,派他来看的确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过他来都来了,总不好什么都不带回去。

    康宁显然也不想让他难做,再加上锦衣卫内部难免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既然派来了一只眼睛,那就索性让他看一下自己的本事。

    “表哥,既然已经来了。明天我就带你私下里转一转,看看我们准备的如何了。”

    火舞满意的点点头。他没有任何附加任务,做好本该做的职司也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他只是为康宁带来了两句话。

    “对了,李副指挥使让我告诉你,琉球群岛上的事情,黄林答应得很爽快。但是他似乎急于调你过去参加下一步行动。恐怕我们原先的计划得改一下了。”

    原先的计划,是指潜伏到石子明身边去,搞清楚石子明酒精味大明朝带来了什么。但是,既然另一位穿越者更想在自己面前暴露他的能力,那就没有先难后易的道理。

    “如此也不碍事。我前些日子接到圣旨,让我服从石子明的安排。对王森一伙进行围剿。这一仗打完,我和石子明的关系就会更加拉进一步。有这层关系垫底,无论我什么时候想要成为他的学生,加入到西涯书院当中去。都不是一件难事儿。”

    火舞点点头,看来事情在康宁的谋划之下,已经变得对己方更加有利了。现在无论是进是退。都已经变得游刃有余。

    火舞现在都不得不佩服李铎的眼光,他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出这个宝贝的。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黄林想要从你这里转移一部分难民,充实他势力范围之内的人口数量。”

    这件事情,即便黄林不说,康宁也准备提出这类的要求。

    虽然很多事情都已经进入正轨,但是根据历史上的记录,本次旱灾将会持续两年之久,这第一年还没过完呢,就发生了如此之多的事情,可见,不可控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明年他将不会留在青州府,那么本地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能会因为群龙无首而下降,这就需要尽可能的减轻人口对于粮食供给等方面的压力。带走一部分人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我也有这类想法。旱灾吃吃见不到缓解的迹象,能够让一部分灾民转移安置,也能减轻本乡本土的负担。想必,黄林他也是这样想的吧。”

    火舞点点头,表示的确如此。

    “那我这就派人去着手准备。表哥先回去休息,明天我们再出去参观一下,按照徐鸿儒的意思设计的农庄和工坊。”

    火舞满意的休息去了。而康宁还要悄悄的进行点计划。

    诸葛亮将火舞送了出去,而后走回来摊摊手说道:“俺们正聊得开心呢,把俺叫过来豆什么(干什么,有抱怨之意)?这不一句话也木说,就走了。”

    “叫你来自然是有用的。别看什么话都没说,以后我不在青州府了,你也不至于没有锦衣卫方面的联络人。不过这是后话了,我现在急需一批将领,那种混在人群之中也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那种。你这些日子不是一直在翻史书吗?给我开个单子吧。”

    诸葛亮点点头。他近些日子以来和刘勰看了不少史书,不过他们都不是这一方向的顶尖人物。倒是谈以训听说他们最近在研读史书,经常过来和他们切磋一下。期间还有很多次给他们指点迷津,倒是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开个单子好办。”诸葛亮很有信心的说道,“可是不能保证我们已经有了他的基因。”

    康宁闻言,索性掏出大箱子,说道:“就在这儿弄,明天晚上以前收工,晚上我回来转生他们。”

    现在,康宁的转生者大军之中,除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一线人物以外。还有几个也很重要的,二线人物组成的小团体。

    比如,京城里的御医众,掌柜众,南下的盗贼皇帝众,还有在不同地方挖坟子的盗墓众,培训结束刚刚回到青州府的传教众,还有前不久刚刚打着海外专家名义请来的工业众,

    如今,康宁终于要动用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武将们了。只是他这次需要的是一群貌不惊人的家伙。

    这群人,康宁的唯一安排就是,让他们混进难民之中,并和他们一起,登上黄林的船,成为充实黄林属地人口的一部分。

    这是康宁埋下的伏笔,一时半会儿还用不着他们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天,康宁带着精神饱满的火舞走进了一个个工坊。

    走在人前的火舞,依旧是那副陕西大汉的模样。见了谁都傻傻的呵呵直笑。

    为了不让人看轻他,康宁在一路上都摆出一副讲解员的样子,也好让手下人知道,这人是需要认真接待的。

    “我朝在建国之初。大部分都是官营冶铁作坊。不过这样的作坊多半经营不善,其实一开始选址就有点问题。比如遵化铁冶,矿山炉场分散在蓟州、遵化、丰润、玉田、滦州、迁安六个州县。再加上匠人待遇低下,所的基本都是官产。相关军匠、民夫、军夫等人口流失严重。永乐年间还有两千五百人之多,到了嘉靖年间,就只剩下一千五了。后来。到了万历九年,已经到了不得不将山场封闭的地步了。”

    火舞一边听康宁解说着,一边假装漫不经心地点着头,实际上却把这些东西都撞进了心里。他知道秦道长所说的那些穿越者所带来的技术,很多都建立在对现有技术的改造之上。

    康宁刚才所说的,是大明朝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要听一下康宁的解决方案了。

    只是康宁没有那么心急,他唯恐说的自己没话说了,一直用一种低缓的节奏叙述着。

    “其实我朝的冶铁能力并不差。比起两宋来,可以说是进步了不少。就拿我们刚才说的遵化铁冶来说,他们使用的一种叫做大鉴炉的高炉,半年之内产铁97200斤。须知这只不过是一座高炉。而正德四年到正德六年,这样的高炉被建了十座。也就是说,只需要六个这样的遵化铁冶,就可以达到宋神宗在位期间留下的540万斤北宋产铁最高纪录。”

    (作者按:此纪录来源于当时的记录,虽然俺铁牛对当时的统计能力抱有强烈的怀疑,但依旧采用此数据。另,后世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郝若贝推算北宋元丰元年铁产量为十五万吨,诸位知之则可)

    火舞本来还想有一搭没一搭的继续听着,但康宁迟迟未能进入正题,让他颇为不爽。最后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俺们的铁冶怎么开不下去了呢?你有啥好办法不?”

    “我们铁冶的问题,在于工匠不受重视,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没有流入市场,给官府带来收入。这其实是一种死循环,官府没有得到收入,就无法给工匠们提高待遇。但这个死循环还不好解开。因为大部分的铁器都成为军工用品。军费开支,一直都是朝廷重点控制的对象,自然不愿意在工匠身上多花钱。而我,只是略微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水平,并把富余的产能用来制作各种农具,四下贩卖。所获不菲。要知道,大明境内有不少‘矿贼’私自开采铁矿冶炼售卖,盈利也是不同凡响。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做这个。”

    “当然,我之所以能够让产能有所富余,还是考了徐鸿儒的启示。他说创新才是工业的源泉。工业这个词我还听不太习惯,”康宁一副土著的表情继续说道,“但听他的话,似乎是说一些新技术应该被用在这上面。既然他主张推陈出新,那我们就索性试试。这不,就有了这玩意儿。”

    康宁指着远处的高炉说道:“我们使用了更大的,充气量更足的熔炉。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水排的水利鼓风机。后来,我们从海外招来了一些人。弗朗机人什么的。他们设计了这种东西,好像称之为……”康宁装作思考的模样,良久才腔调怪异的继续说道。“斯蒂克芬熔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