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谋生手册 >

第395章

明朝谋生手册-第395章

小说: 明朝谋生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种莫名其妙的突袭,汪孚林又诧异又警醒,右手一扣一抬,腰中宝剑已经连鞘上抬,正好将斗笠磕飞。可就在这时候,那潘二爷竟已经朝小北攻了上去,拳脚虎虎生风,乍一看去好不威猛。大吃一惊的他本想上去帮忙,可看到小北应付地轻松自如,再一细看,那些攻势怎么看怎么有些奇怪,他便一把拦住了打算冲上去的碧竹,瞅准空子喝了一句:“潘二爷,你可以停手了吧?这种猴子戏还需要继续演下去?”

    话音刚落,小北已经一个旋身落在了汪孚林身侧。而潘二爷收手而立,眼睛却依旧往小北那边瞟了几眼,这才不动声色拱了拱手:“得罪了。”

    汪孚林深深吸了一口气,心想今天出城给人送行还真是见鬼了,先被耿定向拦住说了一通话,现在竟然又多出了这样一个不速之客?心头既然不痛快,他说话的口气自然就不那么好了:“潘二爷应该不是特意在这里巧遇我们吧?”

    “当然是自从汪小官人夫妇从城里出发送人出来的时候,我就一直跟上了。却没想到竟然会被今科乡试主考官耿大人捷足先登,我不好靠近,只能在这里守株待兔。”潘二爷毫不讳言自己跟踪了一路,随即淡淡地说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东城兵马司出了何四这样一个败类,如今压力很不小。我只是奇怪,何四此人早不败露晚不败露,却偏偏是搜查了新安会馆之后他请假的次日,就被人扭送去了出首,这是不是巧合了一点。”

    先头小北说,潘二爷竟然曾经亲自到新安会馆查访,汪孚林那时候就有些警惕,却没想到此人竟然会锲而不舍追了这条线,甚至还那么准地盯上了自己夫妻!他有些庆幸最近没有让严妈妈和小北同进同出,又看到暂时没生意的茶摊上,那主人正在打盹,这条耿定向特意令随从车夫带过来的官道岔路上,暂时也不见行人,他便丢给碧竹一个眼色,让她看好小北,自己则是径直走上前去。

    “潘二爷究竟想说什么?”

    “那两个杖责充军的犯人,押送北上的人是我挑选的。虽说他们都很硬气,三木之下都不曾吐露什么,但却被我问出了一点东西。他们说,是在与何四密谈的时候被人闯入的,而且闯入的人轻轻巧巧就探出了何四的纰漏,由此撕开了真相。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来人是浙军旧部。可是,他们是直肠子没脑筋的人,我却不是,浙军旧部为什么会刚巧跟到了他们密会的地方?为什么会想到授意他们用这样闹大的方式保命?难道不是因为何四此人,曾经是胡部堂亲兵,于是很巧地被人认了出来?可他在南京早已不是一天两天,此事也不是隐秘,为何无巧不巧就在那天被人认出且识破了?”

    PS:一个包裹到了上海派送点四天了都一动不动,双十一的物流啊……求月票安慰…(未完待续……)

第四七四章 夺回主动

    终于遇上嗅觉特别灵敏,脑子也特别好使的家伙了!

    汪孚林很清楚,小北和严妈妈主仆俩当初跟上胡宗宪曾经的亲兵何四,由此揭开了一场大风波的序幕,乍一看去,仿佛并没有露出任何行迹,现身的时候也是男装假声,可问题就在于,她们为什么会这么巧地撞破,又为什么会指点别人采用那样的策略?所以,真正聪明的有心人会在追查时把矛头指向新安会馆,这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直接盯上自己夫妻,这就显得有些没有道理了。

    “这里虽说没有人,但不是说话的地方,如果汪小官人和娘子不在意,回城说话如何?”

    潘二爷突然如此相邀,汪孚林虽说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也罢,潘二爷你有这么多疑问,正好我也很想知道答案,不妨请为我答疑解惑。”

    小北只恨自己当初首尾收拾得不够干净,策马回城的一路上,她那一张脸一直绷得紧紧的。碧竹看出了小姐心情不好,自然有意和小北一块落在后面。见人咬牙切齿拿着缰绳在那泄愤,她只能小声劝解道:“小姐,你要相信小官人,他又不是没经过大风大浪,这点事情他一定会解决的。”

    “我知道他厉害!”小北低声咕哝了一句,可眼睛死死盯着潘二爷的背影,恨不能扎出两个洞来,剩下的一句话却没说出来。

    问题这次人家才是有备而来,不会真的出大纰漏吧?

    如今礼教大防比唐宋严格了不知道多少倍,尽管并没有明文说大家女眷出门一定得坐轿坐车,但去近点儿的地方也就算了,骑马出城却绝对少有,哪怕汪孚林找来了及身长幂离。被人瞧见依旧不免说三道四。所以,他特意拐到了新安会馆后门,正要嘱咐碧竹带着小北先回去休息,却不防潘二爷回头说道:“汪小官人,在下其实是有事和贤伉俪一同商量,能否请少夫人一同赏光?我也知道陋室不足以迎贵客。特意定下了一处清雅地方。”

    这下子,小北也好,汪孚林也好,全都提起了全副精神。事到如今,他们也只能见招拆招,汪孚林当下打手势让小北上前与自己并行,随即做了个手势说:“那好,潘二爷带路!”

    尽管设想过各种密谈的场所,但当真正到了地头。发现那赫然是一条秦淮河上的灯船,汪孚林在诧异的同时,却也知道秦淮河上白天不开灯船,又不像运河上络绎不绝满是舟船,等闲人若要泛舟,必定会去玄武湖,这里确实最适合谈话。

    作为东城兵马司的副指挥,潘二爷的面子非同小可。船边等候的人满脸堆笑交割了船之后,就帮忙解开缆绳。放一帮人上了船。这一艘船上茶水饮食全都齐备,人却没有留下一个。潘二爷亲自操舟,就只见他熟练地用撑船的竹篙把控了方向,等船逐渐行稳之后,他一路撑船前行,看上去就仿佛是个老练的船家。就连站在船头的汪孚林也忍不住赞了一声:“没想到潘二爷还是舟楫高手。”

    “我曾经是海上渔民。更熟悉的是海上操舟。”这条单层的小灯船在潘二爷的操控下,左右摇摆,缓缓前进,耳畔除却水声之外,便是不远处道路上的人声叫卖声。但船行水上,自然别有一番静谧。他仿佛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船舱,见碧竹正在小北身边小声说什么,而小北则是按着脑袋,显然坐着这一摇一晃的船有些头晕,他的嘴角便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于是,在介绍了自己的出身后,他便又继续说道:“十多年前东南倭寇肆虐的时候,我那时候是秀才,却应募从军,在舟师上呆过一段时间。胡部堂诱捕汪直,而后毛海峰占据岑港负隅顽抗,我曾打过那一仗。因为那时候斩了毛海峰麾下三名巨寇,小有军功,再加上又有功名,战后叙功,得进七品。但在那时候,胡部堂已经获罪免官,我还是因缘巧合,这才得以面见了胡部堂一次。他那时候闲游林下,抱着幼女悠闲自在泛舟练水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

    尽管汪孚林开玩笑似的说过,晕船的话多坐坐就好了,但这么多年了,小北始终没法适应坐船这种事,尤其是越小的船在水面上颠簸得越厉害,她就越觉得晕,大船倒是渐渐习惯了。因此,潘二爷说了些什么,迷迷糊糊的她竟是过了好一阵子方才意识到,一下子支撑着坐直了身子看了过去。

    而在潘二爷身边的汪孚林,那就完完全全是无语了。他算是明白了自己那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的正牌子岳父胡宗宪究竟有多么大的影响力,然而,他更担心的是小北这张脸难道就这么像胡宗宪,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人认出来?若真的是那样,她之前在徽州也算是抛头露面很久,怎么就除却戚良这样极少数的一两个人,旁人都不曾认出她?

    好在潘二爷显然不是卖关子的人,淡淡一笑就开口说道:“我那时候发现何四一案的端倪,暗地里跟踪过你们夫妇。我潜踪匿迹的本事是和军中斥候学的,又只是远远吊着,虽则贤伉俪都是耳目灵敏的人,想来也没有察觉,有些话自然就落在了我耳中。而在清凉山崇正书院的那场风波,耿大人既然和你们打了照面,今日又亲自相见,想来我的猜测自然是不会错的。”

    好吧……原来不是我们不够小心,而是对手心思细腻太有经验!

    汪孚林忍不住觉得,这次南京之行除却考中一个举人,别的真是诸多不顺,乱七八糟的事情接踵而来了,小北那点子秘密在有心人眼里根本就犹如没有秘密。然而,潘二爷今天愿意用这样坦荡的态度揭穿这一点,而且又是在这种不虞被外人听见的船上,他也就痛痛快快地承认道:“不错,之前何四被揭破,是因为内子认出了他,只没想到会正好点穿他受人指使,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处置方式,当然是因为幕后指使者居心叵测却又不知根底,只能如此。”

    “看来我没有白白细究。”潘二爷看着在碧竹搀扶下缓缓走出船舱的小北,素来阴郁的他,眉宇间竟是流露出了几许疏阔,“我原本以为,胡部堂在世的二子均是庸碌之辈,只怕绩溪龙川胡家几十年内都难有能够继承胡公胆色谋勇的人才,却没有想到他的幼女尚在,而不像传闻之中……汪小官人好眼光好福气,竟能迎娶胡部堂流落在外的掌上明珠,竟能在仓促之中想出那样的应对之策。”

    “能娶到内子,那是因为家父和胡部堂当年曾经定过婚约。”汪孚林今天被耿定向和潘二爷给一前一后吓得不轻,尤其是后一个虽不比耿定向在朝中在文坛的地位,可洞悉的东西更多,所以他也决定拿点东西吓唬一下人。见潘二爷果然愣了一愣,他当然不会提胡宗宪之后还退了婚,自己那位父亲则是纠结多年想要重续前缘这种乱七八糟的名堂,继而气定神闲地说道,“而胡部堂当年功业,我自然不敢企及并肩,却也不希望此生庸碌平凡!”

    小北目瞪口呆地看着汪孚林,那眼神在旁人看来,却像极了妻子对丈夫的钦慕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汪孚林根本就不是这种喜欢说豪言壮语的人,这家伙更喜欢的是装傻藏拙,然后在关键时刻来一下狠的,而且没多少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今天这是吃错什么药了?

    然而,潘二爷却完全不认为汪孚林是在放狂言。之前那风波连场,卷进去的是南直隶乡试主考官耿定向、守备太监孟芳、应天巡抚张佳胤,甚至还有南京守备临淮侯李庭竹这样的勋贵,相形之下,汪孚林最初还只是个秀才,如今也不过区区举人,甚至没有动用其伯父汪道昆的名声,就搅动起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惊涛骇浪,此番言语又岂是言过其实?

    在豪言壮语之后,汪孚林用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的目光注视着潘二爷,一字一句地说道:“潘二爷昔日也曾经是一时风云人物,就甘心只在东城兵马司中蛰伏吗?汪某人虽不才,却愿意为岳父昔年旧部做一点事情,不希望今后还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了这些人做之前那种无稽之事。希望潘二爷能够体察我这份心意,帮我这个忙,也算是帮一帮那些昔年曾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袍泽!”

    听到这里,小北终于明白了汪孚林的心意何在。她完全不会怀疑汪孚林是在空口说白话,他在杭州帮那些打行的人找到了一条出路;在镇江帮牛四这样的机霸以及不少失业机工找到了一条出路;而现在于南京,他应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