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谋生手册 >

第248章

明朝谋生手册-第248章

小说: 明朝谋生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情形,张泰徵仿佛还在言语交锋上落了下风,他登时大感兴趣,赶紧一掀被子,继而在汪二娘那嗔怒埋怨的目光下,他不敢下床,只好就这么坐在床沿边上,饶有兴致地追问了起来。等到从金宝和秋枫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听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登时哈哈大笑。

    “好。好,经此一事。谁还不知道咱们家里全都是厉害人!”

    他这话一出,金宝顿时觉得大为不好意思,秋枫却感到自己不是个单纯吃闲饭的陪读,心里大为高兴。汪小妹听不大明白,直到汪二娘大费唇舌向她解释了一番,她才喜滋滋地说道:“今天二姐也很威风呢,那个害得哥哥落水的柳如钰找上门来要赔罪,被二姐派人押去钱塘县衙了!”

    金宝和秋枫那时候已经走了,不曾想还有这事,等汪孚林笑着解说了一下,他们方才意识到他刚刚为何说家里全都是厉害人。汪二娘被金宝和秋枫那崇拜的目光看得脸色有些发红,却遮掩似的冷哼一声道:“谁让那些人当咱们好欺负?好了好了,你们也赶紧回房去,哥还要休息。”

    “我说二娘,你行行好,我今天实在是休息得已经够了。”汪孚林双手合十做了个讨饶的姿势,无可奈何地说,“下次我答应你再不冒险,这总行了吧?”

    “哼,说一套做一套,上次要不是明月姐姐说,我们还不知道你在杭州北新关做了那样老大的事情。”汪二娘哪里肯听兄长的鬼话,直接把金宝和秋枫都赶到外头去吃晚饭,这才把汪孚林重新推下躺着,脸上露出了计谋得逞的笑容:“你今天好好歇着,否则明天我就继续让你在床上躺一天!你别忘了金宝和秋枫也对外头说你正在养病,你早早在人前露面的话,岂不是给人落下话柄?”

    这小丫头怎么一下子也变得如此精明了!

    胳膊拗不过大腿,无可奈何的汪孚林只能像头猪似的继续睡。这一天他也不知道睡了多少觉,乃至于第二天公鸡还未打鸣,他就已经醒了过来。蹑手蹑脚下床披衣,见上夜的阿衡没醒,他穿戴好之后就蹑手蹑脚往外走去。才刚拨开门闩,他就听到身后传来了阿衡的声音。

    “小官人你到哪去?”

    要不要耳朵这么灵敏啊?

    汪孚林无奈回头一看,见阿衡已经坐了起来,他连忙低声吩咐道:“你继续睡,我实在没法在床上呆了,就在院子里站一会儿。”

    阿衡盯着这位少主人看了好一会儿,最终没有争辩,依言躺下。可听到人长舒一口气开门出去的声音,她仍是觉得心中好笑。真要比心眼,一万个汪二娘也未必比得上汪孚林,可还不是因为他不忍心妹妹担心,昨天方才勉强在床上捱了一整天?要说汪家也真奇怪,几个小的在家里撑门面,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父母却居然都能放心地呆在外地不回来。

    这会儿大约只是寅正二刻,也就是四点半左右,客栈之中也就只有前头店堂和厨房隐隐有些动静,后头客人谁都没起得这么早。汪孚林平日里就算准时起床,那也得是卯时过后了,这会儿见四周围的屋子全都没动静,而自己因为一整天的所谓卧床而浑身僵硬,索性就在院子中央练起了剑。尽管此刻手里没有家伙,可何心隐传授的步法以及剑招他都深深记在心里,这会儿用手比划一个剑势,却也能耍得开。

    足足练了两刻钟,中间鸡鸣声,钟鼓声,渐次响起,不少屋子里也已经有了动静。出了一身透汗的他回转屋子,却发现阿衡已经不在了,却已经有一套干净的换洗衣服已经准备好了撂在衣架上,不消一会儿,背后就传来了一个声音。

    “小官人,我去要了些热水来,您擦身过后换一身吧,别再着凉。我去看看二位姑娘可起了。”

    汪孚林回头时,只看到阿衡放下手中铜盆,人已经匆匆出去,还带上了门。他试了试那铜盆的水温,觉得正好,赶紧擦洗之后换了一套衣裳。这一身透汗一出,仿佛那最后一丝病气此时此刻也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神清气爽。然而,这一天叶明月和小北约好了要去史家拜访张泰徵那两位表妹,他毕竟不好随便在人前露面,少不得和金宝秋枫一起,听方先生和柯先生就杭州当地一些优秀生员的时文进行评点。

    尽管这应该是极其枯燥的,但在两位先生的妙语连珠评点下,倒也并不算难捱,可接下来的破题接龙,那就大费周折了。这种远比脑筋急转弯更加考验各种综合能力,又不能犯上,又不能犯下,他在冥思苦想之中须臾就忘了时间,直到外间传来了小北那招牌的嚷嚷声。

    “竟然把人给说服了!姐你真的是太厉害了,史桂芳那么古板的大儒,他居然同意让女儿和咱们一块做生意!”

    汪孚林差点想站起身出去问是怎么回事,总算还想起先对方先生和柯先生赔笑告个罪。这时候,柯先生却笑吟吟站起身来:“这样吧,大家都休息一下!”

    见柯先生第一个出门去了,分明也很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汪孚林不禁哑然失笑,赶紧跟了出去。院子里,小北见人全都出来了,顿时眉开眼笑,赶紧将今天去史家的经过娓娓道来。

    尽管两浙盐运使的重要性比不上两淮盐运使,史桂芳这样的大儒担任这样的职司,最初也让人跌破眼镜,但史桂芳上任以来秉公无私,却也赢得了不少赞誉,盐商们哪怕知道他油盐不进,也只能捏着鼻子应了。他本来不想妻女随任,可妻子张氏很知道江南某些混蛋习气,哪怕丈夫立身持正,她仍然放着老家那偌大的宅子不住,硬是带着两个女儿跟了过来。

    这次娘家的侄儿张泰徵过来,张氏故意放任张泰徵带着她们去游湖,心里其实动了联姻之意。毕竟张家乃是晋商豪门,张四维又很可能起复,张泰徵身为长子,不但能够继承偌大的家业,而且读书有成,将来十有**能中进士。结果两个女儿回来,史桂芳却对她大发了一顿脾气,**撂下一句话,道是齐大非偶,把她噎了个半死。因此,这一天听说之前游湖结识的两位小姐登门来见两个女儿,她忍不住埋怨了起来。

    “真是的,人家千金大老远从徽州都能到杭州来游玩,我家三娘四娘跟着表兄去游一次西湖,老爷就发这么大火!”

    “哪家千金从徽州到杭州来游玩?”

    张氏看到史桂芳陡然之间推门进来,登时大吃一惊。她有些讪讪的站起身,等看到史桂芳满面阴霾地瞪着自己,她只能赶紧祸水东引,将歙县令叶家两位小姐来拜访女儿们的事情说了。下一刻,她就只见史桂芳扭头就走,长舒一口气后,她立刻又提心吊胆追了出去。

    虽说人家官卑职小,可又不相统属,老爷千万别把人家女儿当自己女儿那般训,万一闹出事情来,可就着实麻烦大了!

    PS:为新的一周提前求个推荐票,还有月票!加更实在是力不从心,最近有点忙过头了~~~~(》_

第三零二章 初会排毒散

    对于年轻俊逸,家境优越,而且又诗文无不精通的表哥张泰徵,他的两个表妹,也就是史家两位小姐,因为母亲都那样暗示了,她们心中当然不可能没有想法。按照年龄来说,长姊史元春自然更有希望,妹妹史鉴春对表哥只是纯粹的崇拜。可一趟西湖游下来,到西泠桥畔的那家林记小馆吃过饭后,她们对于张泰徵那完美无缺的印象就比之前差了很多。

    她们又不是轻浮的女孩子,出身书香门第,针黹之外,书也没少读,人情世故也懂,明明是表哥下的邀约,吃到最后却是自己先匆匆跑路,这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于是,张泰徵和许二老爷在船上谈话的时候,她们便差了个丫头去打探,尽管具体情形不知道,可表哥在那位年纪不过十四五的汪小官人面前铩羽而归,而且似乎被人算计了,她们还是觉察到了。再加上叶明月给她们留下了无所不知的形象,那边帖子一送过来,她们立刻就磨着母亲答应了。

    此时此刻,听到叶明月将林记小馆那对店主夫妻的窘境原原本本解说了一遍,姐妹俩全都醒悟到陈老爷想营业的那是什么去处,登时气红了脸。今年刚刚十四岁的史鉴春更是眉头倒竖,怒声骂道:“好不要脸的东西,西湖边上少了一家好吃的馆子,原本也不算什么,可怎么能……怎么能开那种腌臜地方!”

    “妹妹。”史元春一口叫住了妹妹,见她还是气鼓鼓的,她方才笑道。“不过。那位汪小官人还真是想得出来。明明是表哥带他去的地方,他竟然主动管闲事,还把表哥和那位许二老爷一块给捎带上了。”

    “我爹对他的评价向来就是急公好义。”叶明月眼睛也不眨,直接说了一句瞎话,这才目视小北。

    “结果倒好,那天林老爹来客栈找他,去了府衙把契书办好,当天晚上陈老爷就邀了他去浮香坊。结果那个见鬼的头牌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手段都用了出来。”照顾到两位史家小姐可不像自己二人那样老在外头乱跑,色诱下药这种细节,小北就不说了,将汪二娘亲自出面把人捆了送去衙门的事一说,见史家姊妹全都是一脸赞同,她方才继续说道,“不过虽说那个陈老爷不至于再逼林老爹卖地,可毕竟是地在三个人手里,就怕张公子和许二老爷……”

    “许二老爷是斗山街许老太爷的儿子,许家九小姐和我们也算是手帕交。所以我们今天来,也是想请二位史小姐和张公子说一说。对了。这是地契。”

    叶明月接上小北的话,继而从怀里拿出了一份地契,递给了史元春。见她接过去之后,和史鉴春凑在一块看,她便对小北笑了笑。果然,看完地契内容之后,这位史家大小姐立刻答应道:“回头我就和表哥说,让他把东西留在我这儿。横竖还不到二十两,我们姊妹拿体己还给他就行了!”

    “姐姐说的是!”史鉴春也连连点头,心里对之前还非常崇拜的表哥那就更加有些不满了。这分明是你带着人家汪小官人去的,那边店主夫妻的窘境也是你告诉人家的,只不过区区五十两银子的小事,怎就还要汪孚林起头来帮忙?

    虽说那次在林记小馆中一同吃过饭,隐约能够感觉到史家姊妹俩的性格,可叶明月本来答应汪孚林来当说客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她们俩不好说话。此刻,发现史元春和史鉴春竟是这样爽利而天真侠义的性子,她觉得接下来就不能只用机心,否则也太对不起人家的信任。

    “你们既是这么说,那我和妹妹这趟就来对了。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想和你们商量。林记小馆既然改名为楼外楼,只是纯粹的平房,倒也无所谓,但那店堂实在是太小。林家夫妻俩的手艺,我们都是吃过的,何不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们凑一点私房钱,也不用多,几十两就够了,让他们把店面稍稍翻修一下,然后置办一些原木桌椅,帮他们稍稍宣扬两句,那西林桥畔的好市口,又不用担心人捣乱,他们如此好手艺,生意一定会好的。”

    见史家姊妹对此全都有些错愕,叶明月这才接着说道:“我知道,史运使乃是饱学鸿儒,史家更是几代书香门第,对于商贾之事恐怕有顾虑,但这楼外楼只是小生意,帮衬的意味居多,另外就是,免得那陈老爷嘴上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届时林家夫妇把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