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谋生手册 >

第2章

明朝谋生手册-第2章

小说: 明朝谋生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主人家的儿女为大哥大姐。当然,那些士绅官宦人家就不会这么随便了。

    既然明白了这一点,对于金宝,松了一口气的汪孚林刻意亲近,没别的,只因为他和金宝从前交集甚少,不容易被窥破后降妖除魔了,而且小家伙到底还嫩,容易被他套出话来。然而,尽管为了讨他欢心,金宝有什么就说什么,但年纪太小,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以至于他对自己生活的松明山村,迄今为止也所知甚少。唯一值得欣喜的是,他终于能下地走几步,不再如同废人一般只能卧床。

    这会儿,金宝因为汪孚林一直都只是不置可否地听着,渐渐轻松了许多,不知不觉便把话扯开了:“这些天爹卧床不起,我照料的时候听大娘和二娘悄悄说起,因为老员外病了,老安人不顾路途遥远亲自去侍疾,爹却因为这次道试是在府城,就留在了家备考,有人在外头散布流言说爹只顾自己的功名,不侍父疾,大失孝道,还说爹当初县试的时候就作弊了,这才县试名次很高,府试平平,道试就落了末尾,所以要告去提学大宗师那儿,革了爹的功名……”

    他一下子顿住了,慌忙解释道:“爹,我说错了话,大娘说过不许对爹提的,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汪孚林心头大震,但同时暗自庆幸这小家伙老实,什么话都往外说,可也亏得如此,他方才知道眼下的处境。在这种科举为尊的年代,别看只是一个秀才,却已经进入了士这个阶层,能够享有免税免役等种种特权。不管将来是否打算继续科场,这个功名一定得保住!

    可是,还不等他继续想方设法,从金宝口中探出更多里里外外的底细来,突然只听砰地一声,紧跟着,就只见大门被人一把推开,却是那之前印象深刻的泼辣妹子汪二娘风风火火冲了进来。

    “哥,怎么外头又送来一个!”

    被汪二娘喷了一脸唾沫星子的汪孚林不禁一愣:“什么又送来一个?”

    “你还问我?好,我带你去看!金宝,还愣着干什么,给你爹穿鞋!”

    汪孚林不由自主地被二娘直接从床上拽了起来,而金宝眼疾手快,半跪下来三两下就为汪孚林穿好了鞋子。等到汪孚林高一脚低一脚被硬拉出了门,他就只见院子里长姐和小妹都在,小妹只是好奇,长姐的面色却很微妙。

    而在她们的面前,正站着一个面上脂粉极厚的中年妇人,旁边赫然是一个年纪大约比金宝大两三岁的童子,唇红齿白,清秀脱俗,此时低眉顺眼,嘴唇却抿得紧紧的,脸上说不清是紧张还是畏惧。

    “小官人这是身体大好了?”

    中年妇人显然是个自来熟的,立刻撇下那童子上前,双手搭在左腰边深深道了个万福,起身后这才殷勤地笑着低语道:“小官人几次进城应试,一向和程公子最好。程公子得知你从县城回千秋里的路上,被两个大胆轿夫给害得不轻,想着是他中午留你吃酒才让你走得晚了,心里内疚得很。所以,听说小官人在同乡族侄那买了一个小童伺候,就让小妇人也挑了个好孩子,专程送来给小官人赔礼。”

    说唱俱佳的中年妇人觑见汪孚林面色茫然,她便满脸堆笑地从怀里拿出一张契书双手呈上,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程公子特意嘱咐过,所以小妇人专程找了十几家出卖自家儿郎的人,选的是那一等一细皮嫩肉,身量又纤长合度的,只要自己调教一阵子,必定千依百顺。”

    不等汪孚林回答,她便回头扫了一眼那年方十一二的童子,眼神中厉芒一闪:“秋枫,还不过来拜见你爹?”

    虽说没有留下几分过去的记忆,可汪孚林现如今皮囊是十四岁的初进学秀才汪孚林,骨子里却是那个在大千世界中厮混打拼多年的汪孚林。通过那中年妇人有意卖弄的那一番低语,他隐隐觉得所谓的程公子送人赔礼,仿佛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送个奴仆,强调人如何能干,如何精通才艺也就行了,用得着强调什么细皮嫩肉,身量纤弱?

    该死,这具皮囊的旧主人不是小小年纪就不学好吧!要真是那样,他宁可立刻抹脖子再死一回!

    在中年妇人严厉的眼神下,秋枫终于一步步挪上前来,到汪孚林面前后跪下磕了个头,小声说道:“秋枫拜见爹。”

    “别忘了你那亲老子收了程公子十二两身价银,回头要是小官人说你一声不好,你自己知道下场!”

    中年妇人厉声吓唬了秋枫一番,见汪孚林面上看不出喜怒,既不叫起,也不接过自己手中的契书,她有些尴尬,突然又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来,笑容可掬地说道:“看我的记性,程公子还有书信一并让我带给小官人。”

    汪孚林仍不接那契书,却先将书信抢了在手,一手撕开封口取出信笺,一目十行扫了一遍。信上开头先是一通客套,然后方才隐晦点出,送人不但是为了他从城里回来的路上受伤一事,也是为了上次饮宴未尽欢的赔礼,最后更是一句有些暧昧的话。

    “墨香乃祖母赐予,未得尊命,不敢以其侍人,今使牙婆觅佳儿代之。”

    虽然汪孚林只从金宝那里得到了寥寥几条信息,但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原来的汪孚林从小在松明山读书,连县城都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去的。

    于是,仅仅瞬息间,他就自行脑补出了上次所谓饮宴的大概情形。初见大千世界,某初哥在觥筹交错的应酬时,见那个程公子带着个俊秀书童显摆,当即就心动了!不过既然信上说是“不敢以其侍人”,大概……也许……应该……绝对没做什么真正出格的事!

    诸天神佛保佑,希望他没猜错!

    心里盘算着这些关系,汪孚林有些心不在焉地接过了那中年妇人手中的契书。有前一份金宝的卖身契在,见这张格式和之前金宝那张仿佛,也是卖养男契,变的只是中间媒人以及出卖人,该是自己这个定约人之一的地方却是空白,他少不得抬头又瞥了那中年妇人一眼。

    “这是小妇人特意到衙门里,花了四钱心红银,请户房刘司吏亲自办下来的。”

    中年妇人知道汪孚林见定约人之一是空白,定然会有狐疑,少不得卖弄了一句,想到对方不过是个刚进学的小秀才,不懂那些门道,她又解释道:“只要肯出两钱心红银,户房刘司吏就会在契书上加盖官印,而多给了两钱,小官人这个定约人空着也不打紧,官印照盖,回头小官人补上自己这署名指印就行了。这死契有官府认,旁人质疑不得!”

    这些旁门左道汪孚林还是第一次听说,姑且记在了心里。可他眼下更在意的是自己很可能会丢掉秀才功名,这份“大礼”他压根不愿意沾手,当下便摇摇头道:“无功不受禄,程公子的信我收了,这契书和人你带回去。”

    中年妇人身为资深牙婆,也不是第一回办这种事了,却还是头一次碰到有人回绝,连忙强笑道:“小官人,程公子一片赤诚之心,您若不收,岂不是说不肯原谅程公子?”

    “我受伤是我自己一时不察,中了贼人暗算,和程公子毫无关系,哪有受他赔情的道理。传扬出去,还以为是我不明是非!”

    见汪孚林如此不领情,中年妇人想到自己揽下此事时,程公子许下的酬劳,登时有些急了。欺负汪孚林只是个乡下雏儿,她声音虽然更低,话里却带了刺:“小官人虽是刚进学的相公,可这一养伤就是半个月,外头的事情恐怕不知道。县城里对小官人不利的传闻可是沸沸扬扬。程公子家大业大,你若交好了他,他定能求求长辈替你说情;可你若是拂逆了他的好意,他一恼上来,那可是雪上加霜!小官人,还请三思,士林之间互赠佳仆是美谈,又非坏事!”

    看来那些传言还真邪乎,一个区区牙婆都知道,还敢拿来威胁自己!

    “身正不怕影子斜,请你回去告诉程公子,好意心领,人却万不敢收下。我伤势未愈,手腕无力,不便写信,只能口头拜谢他的好意了。”

    那中年妇人用眼睛打量汪孚林,见其就是不松口,她方才意识到这次来见的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小秀才,自己刚刚话又说得重,恐怕事情真办不成了,心里不禁悻悻。勉强又道了个万福后,她对长姐二娘小妹笑了笑,上前一把揪起地上的秋枫,就这么扬长而去。

    她这一走,刚刚被长姐死死拉住的二娘方才使劲一跺脚,气咻咻地说道:“哥,这到底怎么回事!”

    “你问我,我问谁?”汪孚林意兴阑珊地挑了挑眉,随即自言自语地说,“太坑爹了!”

    本以为重活一世,能当个有功名的清闲小地主,没想到面对的又是功名危机,又是送疑似娈童的僮仆,太坑爹了!

    见汪孚林转过身回屋,金宝赶紧在旁边搀扶,长姐只觉异常头疼。想起刚刚那中年妇人独独和汪孚林低声密谈的情景,她那种不安就更强烈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小弟今天虽说没收下人,可那程公子到底是何用心!

    二娘则是苦苦琢磨了好一阵子,这才疑惑地问道:“什么叫坑爹?”

    小妹莫名地眨巴着眼睛,一本正经地说:“二姐真笨,金宝不是叫哥一声爹吗?坑爹就是爹被人坑了!”

    PS:继续求推荐票啊,大家!关于爹娘这种称呼,参见金/瓶/梅……^_^

第三章 日记和梦话

    以伤势未愈为借口,直接用口信打发了那个显然是牙婆的中年妇人,眼见已到傍晚,汪孚林回屋之后,胡乱吃了点东西垫饥,只觉身心疲惫,索性直接上床躺倒就睡。迷迷糊糊之间,他隐约听到外头传来女人的说话声,却懒得分神去倾听她们都在八卦些什么。

    事情真落到自己头上他才发觉,哪怕是当初自己曾经在论坛上大骂的雾霾,有毒食品,水土污染,也好过突然被丢在这样一个陌生时代!

    这一觉睡得很安稳,当汪孚林再次醒来,看到头顶上那纱帐,身下那杉木床,伏在床头睡着了的金宝,以及外头复又大亮的天色,他不得不接受现实,同时认认真真地考虑,接下来他该怎么办。

    毕竟,这具皮囊的原主仿佛魂飞魄散得很彻底,竟是没有留下任何人情世故的记忆。直到现在,他也只不过是根据服饰和对话,初步断定眼下大多是明朝,当然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异时空。

    他四处扫了一眼,突然发现身下这张床靠墙的角落搁着一本书。之前他心烦意乱,只顾得上套金宝的话了,这会儿连忙小心挪动了一下身体,伸手一抄够着了那本书。翻开一看,见封皮上赫然是《论语集注》,作者是朱熹,他登时有些心烦。

    他对朱熹这家伙一直都没什么好感!

    这本《论语集注》虽说封皮另用桑皮纸包过,但已经显得很旧了,显然常常翻阅,甚至时时刻刻带在身边。可等他略扫了一眼,他便发现脑海中竟然对其中的内容有记忆,好似过目能诵。他本还以为这是老天爷对自己的补偿,可等闭眼努力回忆整理,发现不止这些,还能想起很多杂乱无章的四书五经八股破题等等,他就意识到,这只怕是原来那汪孚林诵读多了,如同本能一般镌刻到骨子里的东西,竟能在其他记忆全都烟消云散时,乱糟糟地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