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北宋崛起 >

第278章

北宋崛起-第278章

小说: 北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随之而来。

    敦目亲王执掌西辽东路军团,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基于贪婪和侥幸,数次骚扰西夏和燕国西疆。

    而东边高丽也趁着女真败落的时机,大肆向西向北扩张了大片的领土,并且把当地百姓全部掳掠到高丽内地,再用高丽流民填充。虽经燕国多次警告,高丽人贼心不改,依然我行我素。

    韩望对高丽这种小人恶行深恶痛绝,遂命追风和高宠水陆并进,闪击开京。追风自天津港出发,高宠自辽阳出发,半个月之内从边境连破十二城。

    燕国水陆两军协同作战,剿尽高丽军队二十万,将高丽王王构“请”到燕京做客。半年后,王构“自愿”将高丽并入燕国,并且将自己的身份降为高丽郡王。

    由此开始,所有高丽户籍全部转为大燕国民,从小接受民族大一统的理论。优秀的人可以到燕京求学,有才华的学子可以在燕国的土地上做官。

    放开土地和鼓励工商业,高丽的百姓也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混上温饱的生活。许多各行各业的代表,被推选出来,组成宣讲团,到各个村寨、街道进行忆苦思甜。

    这一段时间。云门大师和许多高僧在燕国政府的支持下,在高丽和东北等地巡回讲经论禅,宣扬众生平等和各自修行与世无争的佛家主张。

    同时,隐含宣扬大一统内容的诗词、歌舞、美食、娱乐、评书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参观访问的形式走遍了高丽的城乡,在不经意其间拉近了高丽人的心,此项工程被列入政府绝密的“感恩”计划,持续时间为五十年不动摇。

    种种措施,加上高丽建国时间不长,而且高丽官民素来敬畏汉家文明,总是以小国事大国自居。如今燕国超级科技、强大的经济和细腻的操作手法,一下就击碎了高丽人的心理防线。

    时隔三十年后,新一代的高丽族青年,都以身为中华燕国国民而自豪。昔日的高丽王朝,早就停留在遥远的神话传说之中,于是,中华民族又增加了一个高丽族。

    摆平了高丽,韩望重新把目光盯向西辽,这个敦目是没把自己的忠告加警告放在心上。如果不把他们打醒,他们肯定不会自己去欧洲出国旅游的,看来还得派人去送一送。

    岳飞攻伐女真,高宠殖民高丽,这一次借着打击西辽的名义,转道西夏是符合三十六计中的顺手牵羊。到底派谁去呢?

    韩世忠要留着南下攻宋,牛皋定位在东南亚,追风要登录东瀛,南下澳大利亚,甚至还要发现新大陆。

    有了,就派李庆去吧,这么多年甘当绿叶,从不违背韩望的意愿,这个封王的荣誉就交给他吧。李庆来了,当韩望将自己想法和盘托出时,却被李庆婉拒。

    李庆说他只能待在军营里,当王爷这事根本不会,让给别人去吧。现在韩军更改为燕军,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军,很多有才华的军官都崭露头角,正好借此发现并提拔一批智勇双全的将帅充实军队骨干。

    这种知道自己长处短处的老友,更让韩望欣慰。不过由于李庆资格老,能镇得住那些新将军,所以韩望还是任命他为西征总指挥,收他当机立断的权限。

    随着征西军团的开拔,驻扎东北和高丽的军团,不断怂恿追风提出东瀛征讨方略。

    按照参谋本部的计划,征讨东瀛三到四个月时间,出动海军两支主力舰队上下包抄,全歼东瀛大大小小的战船。再运输一个机械化师登陆,就能荡平东瀛全部武装力量。

    追风实在挨不过众多将领苦苦哀求,只好提出平瀛方略。没想到当月就批复下来,“自处”。这不就是打或者不打,随自己吗!

    五天之后东海、北海水师联袂出击,经过十天时间的围歼,基本上荡平了东瀛各个势力的战船。作为高丽总督,孙六率先进入东瀛本土,带着第一批三千人,就急不可耐的横扫每一个日本低矮的城池。

    据后来孙六有些郁闷的说,这样的碾压式作战一点快感也没有。打到后来,几十个燕军士兵,到日本各大庄园门口放上两枪,日本领主就乖乖的打开城门交出金银财宝。

    至于平安京的天皇在战乱之中溺死于很小的小溪里,后来东瀛爆发独立运动时,这一事件被踹侧为燕国殖民军下的黑手。天皇溺亡以后,由于没有后代,所以孙六摄取了代理天皇的特权。

    三年后,正是大权在握的孙六因身体不适,暴卒于平安京皇宫。时人多猜测,因孙六难以割舍皇权,有意加速东瀛高度自治,更是妄图和中央分权,被特勤处的内线秘密毒杀。

    李庆率领三个机械化师和两个骑兵师,长途奔袭西辽国,长达四十余天。在接近区域,通过胡商商队的掩护和侦测,突如其来的对敦目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三万西辽东集团的主力骑兵被彻底歼灭。

    也正是因此战,耶律大石最终下定决心远征欧罗巴。(未完待续。。)

四七五章 西夏吐蕃悉归汉

    歼灭了西辽国敦目军团,李庆在仲云集结好兵力部属,随即自西北向东南杀入西夏。

    史上西夏皇帝李干顺,在1086年即位一直到1039年,前期经过了母党、奸相、太后专权等非执政时期。直到1099年,小梁太后惹怒了女真被女真特使下毒处死,才得以真正坐稳了皇位。

    这个三岁即位经坎坷的皇帝,超越常任的隐忍和机智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嚣张跋扈的权臣还是专横泼辣的太后,都没能奈何得了他,笑到最后的还是他李干顺。

    不过由于梁乞逋高调对宋作战多年,后来又有童贯远征党项,搞得宋夏两败俱伤,双双国力大损。

    尤其对于荒僻的西夏国来说,处境更为恶劣,若非是西域必经商道,加上矿盐和兵器马匹作为生财之道,可能早就被黄沙掩埋了。

    此次面对燕国的精锐机械化部队,更加难以招架,千里国土势如破竹,沙、瓜、肃、甘、凉、威、灵统统被燕军碾压了一遍。

    当兴庆府坦露在燕国西路军团面前时,西夏国已无兵可战,李干顺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皇位保不住了。于是自戴枷锁,带着文武百官开门献城。

    李庆当特务首脑多年,自然把场面做足,亲自解开李干顺的枷锁,携手言欢。

    当着西夏各位大臣的面,李庆信誓旦旦给予西夏加盟共和国的地位。

    同时声明保留西夏皇室以及各大官员的待遇,唯一需要的是李干顺需要在燕京居住上一段时间,以便增进和陛下的感情。

    西夏文武百官都面露难色,但是李干顺却满口答应下来。

    “元帅所言甚是,能得到陛下的召见朕也深感荣幸,明日就赶赴燕京。兴庆府这边的事务,就全权交给元帅了。”

    李庆收下李干顺的兵符和印信,更是笑脸盈盈。这下抓住了西夏的财权兵权,基本上就代表西夏的主权已经被燕国掌控了。

    李干顺走了以后,西夏政坛立即分成两派,本土派和知燕派。两派力量几乎旗鼓相当,经常明里暗里针锋相对。

    知燕派大多是商贸、边军、外交等部门人员,他们对燕国实力最为清晰,打心眼里不愿意在起战火。就这么跟着燕国混也挺好的,至少官位还在,银子更多,何乐而不为?。

    但是本土派迂腐顽固,尤其是一些倔老头子,看见李干顺被当做人质押走了,就非常不痛快。死亡事小,节气骨气不可少,你想扣留夏皇当人质,我就要拼这老命不要也要请命。

    于是发动百姓请愿,联络一些西夏军官、豪强,并不时结交一些燕国的将佐都头之类打探消息。

    李庆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些老家伙真是不开眼。当初兵临城下的时候,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如今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在私底下搞串连。

    当真以为我十年特工白干的啊,没说的,收拾掉,免得耽搁我去西藏旅游。

    找来知燕派的兴庆府捕头,告知他具体地点,具体人物,并且约定好细节。那名捕头点点头,退出去不找人布置去了。

    第二天一早,西关大街的僻静宅院发生了命案,当朝太傅、祭酒、御史、兴庆府大财主、大商人,还有几名掌握兵权的年青一代,九个人全部死于非命。

    依据两位幸存歌姬的说法,昨天奉命前来歌舞助兴,谁知道中途来了伙强盗,把这些人的钱财统统抢走。临走时有位官人因为舍不得钱财,威胁盗贼们要报官,所以激怒贼人,返回身把他们全部杀掉了。

    尽管漏洞百出,但是没有一个人质疑,因为本土派的精英已经基本上丧命贼手。过了七天,终于将杀害本土派的那一伙盗贼几部归案。

    砍了几个死刑犯,暂时解决了本土派的麻烦实在是时间紧迫,不然还能玩的更嗨一点。

    对于经常这样操作的李庆来说,只要掌控局势就好,目前扶持知燕派,彻底打压本土派。然后再找两个本土派后裔干掉知燕派的老大,让他们自相残杀,很快就会把兴庆府搞得怨声载道。

    那时候再由燕国出面协调解决,各打五十大板,利用金钱攻势推行民意代表,再将改良版的高丽模式复制一遍,西夏就妥妥的良民。

    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西征军团重新补齐病原和装备,同时武装了西夏两万步军。李庆率先派出小股西夏军骚扰吐蕃和西夏边境的藏民,抢夺人口、粮食和牲畜,一见到部落头人的部队就逃之夭夭。

    几次下来,这种无赖战术把十几个部落的头人气得牙痒痒,于是他们暗中聚集了三千骑兵,终于趁着西夏军袭扰的当口深入西夏境内,准备彻底铲除这股流氓军队。

    结果,李庆自然围歼了大部,留下小部分作为证据,开始大规模南下进入多康地区。

    沿途所过之处,摧城破寨,宣扬燕国的科技和文明,同时给藏民发放粮食、土地和种子,更免费为藏民诊治疾病。

    对于少部分暗中袭击燕军的倔强藏民,李庆没有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悄悄通过特种部队统统将其抓获,秘密处决。

    一个民族的血性是有弹性的,除了大棒够狠够准之外。如果胡萝卜够大,诱惑的人更多,几茬新人换过以后,也就不知不觉的同化了。

    何况,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分左中右,以夷制夷来是就是征服者的不二法门。再说了,如今的吐蕃已经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如何能集中全力和燕国一战?

    拿下多康,李庆更是马不停蹄直奔朵思麻,拿下了朵思麻,基本上就从战略上抄了大宋的后路,说不定就连大理也能一并解决。

    有了西夏军的协助,李庆的推进速度很快,一个月就杀到朵思麻腹地。

    朵思麻地形复杂,久经战乱,民风彪悍,而且十里八乡各自为政,一旦深陷其中,非常头痛。

    好在有云门禅寺坐镇,所以佛家、医术、粮食三管齐下,把朵思麻的头人搅得昏头涨脑。虽然其间也暴发过两次大规模反抗,但是在藏奸的帮助下,仅有的一点抵抗力量被消耗的所剩无几。

    至于高原上的卫臧地区,因为地势和高原反应,韩望指示李庆暂时放一放,先集中精力处理好大宋的问题再说。

    于是,赵佶又一次收到了韩望的国书。(未完待续。。)

四七六章 中华原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