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北宋崛起 >

第275章

北宋崛起-第275章

小说: 北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宋军战船,大多都靠在岸边无所事事,陡然间发现如此巨大的钢铁怪兽,吓得一个个弃船登岸,直到韩望号走远了,才胆战心惊的报告上司。

    张邦昌一路过来,见到水军荒废如斯,饶是脸皮再厚也面红耳赤。都不用韩军开火,成百上千的水军官兵干脆直接就逃跑了,这仗还能打吗?

    王时雍新晋内阁常委,是真正的实力派,有意无意对张邦昌说“子能兄,贵朝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久矣,若非我大燕国入驻燕云,倘若女真铁蹄南下,只怕社稷早已倾覆了吧?”

    张邦昌咳嗽一声,“圣人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王时雍笑笑,说了句“谨受教。陛下多年来求贤若渴,励精图治。如今燕国如新日初升,崛起于诸国,高下立判,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还望子能兄斟酌。”

    张邦昌不由得心中一动,王时雍是东京时期就熟识的好友,原来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六品闲官。仅仅五年时间,居然在燕国爬到了内阁常委,十足的三品大员!如果此番能敲定黄河以北的土地,想必能更进一步吧。

    “允化兄,如今贵国陛下人才济济,哪里会看得上我等老朽,何况在下深受君恩,其能说走就走,再说吧!”

    王时雍心中一乐,我还当你不想归顺呢,机会给了,想再看看就随你。

    随着河面上船只增多,大家知道宋朝都城汴梁就在眼前。(未完待续。。)

四六九章 一对二十

    赵佶接见王时雍、追风、周俊一行人等,并设宴款待,美其名曰答谢燕国护送特使张邦昌。

    追风的手原本在冯庄保卫战的时候就严重手受伤,拿捏物品都比较费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船只、河流、水战的擅长,尤其对于新式火炮战法、蒸汽机提速、机动力等都下共苦功,加上之前一直在操办航运的事,可以说是燕国有名的水战专家。

    本来吃顿饭,是个礼仪,但是同样是宋朝水军统制赵颌看见追风其貌不扬,身有残疾,便有心取笑他。冲着追风一举杯,“统制大人,有请!”

    追风不提防他,费劲的捧起酒杯,正要浅尝即止,就听到对面一边吃吃笑一边说“莫非燕国没人了吗?怎么连个残废都能为相为将?”

    王时雍正要发作,追风淡然一笑,站起身来,冲着那名统制说“燕国和宋国比,确实人要少,但是燕国有一个规矩,我想可以解释你的疑惑。”

    赵颌本是禁军水师,当年亦曾扫荡过方腊的水军,不完全是熊包式的纨绔子弟。见追风起身接话,便傲然站起身,说“你们燕国都有哪些规矩啊?”

    “我国有个规矩,对待强国们就会派出优秀完美的使者,对待弱国就会派出像我一样的残废!”

    赵颌没想到他搬出典故嘲笑自己,不仅勃然大怒,指点着追风,说“乱臣贼子,竟敢羞辱天朝上国!不怕死吗?”

    王时雍当即把脸一沉,“赵将军,休要信口开河?若是惹出事端,你可担待不起!”

    赵颌冷笑道“荒蛮之地,做得出船算有那么点本事,不过若是在战场上见着了,可就是你死我活。别以为大就厉害,只怕是样子货!”

    张邦昌一见要糟糕,便劝和“赵统制,国宴之上,勿伤了两家和气。”

    赵颌作为军中翘楚,说话自然不客气,“他们欺人太甚,居然敢觊觎黄河以北,孰不可忍!若是战场上见了定叫他们好看!”

    追风见他一直喋喋不休,想起韩望说的“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便大声说“既然想较量,我们随时奉陪!不过光你一艘战船可不够,就韩望号一艘战舰,打你们二十艘战船吧!”

    他这么一说,吃宴席的一帮武将可就坐不住了。什么,就你那艘怪莫怪样的铁家伙,打二十艘四百料的战船?开玩笑就是我耗也把你耗死!

    一个水军统制也站起来,怒道“你们说话可是当真?凭着一艘船打我们二十艘?!”

    “不信你们可以试试!”追风悠闲自得地说,“我们的战舰就在汴水河上,即便我不在,也一样可以打败你们!”

    既然他们不服气,说再多有什么用?最简单直接的就打到他们服气。本来这次就是临之以威,不是说什么礼尚往来么?那就战个痛,让你们看看科技的力量!

    赵颌阴恻恻一笑,这个残废居然如此托大,不如趁机把他这艘旗舰击沉,看他还敢嚣张,还敢逼着我们要黄河以北的土地不。

    于是一众水师将领转身向赵佶请命,要和韩军水师试试深浅。

    赵佶本就不想交出黄河以北,虽然听张邦昌说的玄乎,但是毕竟眼见为实,便假意问询王时雍,“王特使,贵军远来是客,这么做怕是不妥吧?”

    王时雍心里明镜似的,这个官家还在做梦,以为我们是纸煳的么?我们在张邦昌面前亲自演示过了,既然你们不信自己找死,那就不怪我们不厚道了。

    “官家在上,其实这没什么不妥。我们陛下常说,军队时刻做好打仗的准备,要以战代训,时刻保持警惕。只是枪炮无眼,万一贵国参战水师全军覆灭,怕是脸上不好看吧!”

    “不劳阁下费心”赵颌怒冲冲地说,又向赵佶半蹲行礼,“官家,您就等着听捷报吧!”说完带着一众水师将领气势汹汹的离开了。

    王时雍说“官家,既然两军比试,可否去到城头现场观摩,以壮声色?”

    赵佶也不放心皇家水师,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那是最好。“就依着王特使的意思!”

    众人各怀心事,无心酒宴,全部登上北门楼。

    城外就是汴水,远远望去,韩望号犹如一座山停靠在岸边。左右两边已经悄悄聚集起二十只战船,咚咚咚的战鼓敲响起来,呜呜呜的号角也吹响了。

    韩望号上的执勤舰副楚天骄,是军校和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佼佼者,被追风特意选拔来做自己的副手。其实不用对方敲锣打鼓提醒,韩望号早就在望远镜里发现对方战船不规矩的动作了。

    按照燕国皇家水军手册第二条规定,发现疑似敌军舰艇在无故接近一千米范围之内,经警告而拒不撤离者,可以不经请示直接开火。

    看看左右两方的战船聚拢过来,接近了一千米,楚天骄向两边都发射了警告火箭,两支哨箭分别在宋国水师上空炸开。

    没想到,这两声警告反而激起宋国战船一窝蜂的冲刺过来。

    楚天骄心中一喜,这是给老子送功勋啊!当即拉响战斗警报,蒸汽机勐然加速,庞大的舰体缓缓离开岸边,左右两侧数十扇舷窗推开,露出了后膛火炮。

    见到这一熟悉的场景,张邦昌心勐地揪了起来。这种狂风暴雨是的打击让人印象太深刻了。

    赵颌等宋军水师将领也将床弩、投石器整装齐备向韩望号开进,等着接近五百步的时候淬然发难。

    赵颌年轻气盛,自然一船当先,当他看到韩望号孤零零的向自己驶来,还笑着说,“就算你是勐虎,我们是蚂蚁,今天也要把你咬的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船在水面上前进五百米需要花费一刻钟左右,而这一刻钟时间,韩望号可以发射至少二十波打击。

    于是韩望号前后甲板上的两门主炮开火了,咻!咻!轰轰!两发炮弹飞了过去。

    由于宋军队形密集,这种距离,韩望号闭着眼睛也能击中。不可避免的宋军两艘战船被高爆弹炸了个正着,宋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随后烟灰弥漫。

    随后韩望号勐然再次加速,一边开火,一边恶狠狠的撞向宋船。(未完待续。。)

四七零章 大获全胜

    又击沉了两艘战船之后,韩望号和赵颌一方的宋船距离三百米。宋船也纷纷开火,巨弩和投石器纷纷开始投掷起来。

    漫天的石头和弩箭,声势倒是很壮观,但是铁甲舰的优势就是防御极强。哪怕正面被击中,也无伤大雅,于是韩望毫不减速直接就碾压过去了。

    嘭!加上河水的流速,韩望号快到离谱,一下就从赵颌的战船上碾压过去了。

    赵颌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指挥投石机、床弩发射,但是看看韩望号越来越近,简直就是奔着自己来的。

    赶忙下令偏转,但是由于动作太慢,正好横过来的时候被韩望号从中碾压成两截。船上一百多个水手在惊唿声中纷纷跳下汴水逃命。

    但是赵颌傻了,自己不会游泳啊,撞击之后浑浑噩噩的掉到水里,被冰水惊醒,才惊叫起来“救命,我不会水!救命!”。

    而水面上,韩望号修长的恻舷数十门火炮,早就等的心急火燎了。随着火炮三轮齐射,当场击毁了三艘战船,不到两刻钟时间,韩望号已经击毁了八艘战船。

    当韩望号拉响长长的汽笛,潇洒的在汴河上调转船头,再次面对宋军皇家水师的时候,那些船长心中再也没有半点侥幸。

    而城头之上面无人色的赵佶和诸位宋朝大臣,只得派张邦昌前来认输,提前终止这一场比试。

    追风笑了笑,现在你们总算知道害怕了,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了,看来明天的谈判会比较顺利和愉快。

    第二天,双方进行正式的谈判缔约,经过双方最终决议,宋朝割让代州、太原、真定、辽州、邢州、冀州、沧州等二十多个州作为战争赔偿。

    因为燕国做出让步,所以宋朝每年向燕国提供价值一百万贯作为岁币,可以用原材料或等值物品冲抵。这一让步是基于内阁会议提出的适度扩张的原则,将燕云接壤的地盘拿过来,可以有效就近管理。

    随着双方草签协议,赵佶和宋朝朝堂之上都大大的舒了一口气,庆幸燕国只是要一些土地和钱财。本来北方就是荒僻,给就给了吧,省的整天闹灾荒、发生流民暴乱之类的烦心事。

    不过张邦昌作为签约代表专程赶赴燕京后,借故身体不适,长期滞留燕京,更是向宋国朝廷提出辞呈。

    三个月后,张邦昌成为八府巡检使,相当于内阁直属的纪律检查部门。这一段时间,随同张邦昌陆续投奔燕京的相当数量官员,都不同程度的获得燕国重用。

    这些新加盟的官员我一例外先带职培训,然后依据各自擅长的岗位重新安排。哪怕你什么都不懂,仅仅能说会写,也能安排进入宣传部,到各处给各行各界讲解朝廷的政策。

    这一措施快速稳定了投靠官员的忐忑心情,加上韩望高薪养廉的策略,所以这些官员马上向宋朝的亲朋好友传递去了,燕国这一难得的机遇。

    由于几十人的现身说法,在宋朝引起不小的轰动。千里做官只为钱,在宋朝三冗问题不解决,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升职是难上加难。

    如今燕国也是同源同种,语言和习俗不会有问题,于是一大波有文化的闲官、落第的秀才纷纷赶往燕京。

    前前后后,三年间,燕国共计吸纳了近千名宋朝中下层官吏。再通过燕国政府特有的入职培训和考核奖励制度,使得官员的业绩和责任心大幅度提升。

    百姓们安居乐业,每个人都能从国家领到十亩地,前三年不用交赋税。这可比原来在宋朝治理下好了太多,所以人口、教育医疗、农工商、治政外交、军事等方面均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强劲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