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北宋崛起 >

第189章

北宋崛起-第189章

小说: 北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金娘对于茶道尤其热衷,对于茶树种植,茶叶烘焙,茶具制作都是自己亲自试验。甚至炭材须用果木,茶几的造型,火候的把控,水质的要求,无不精益求精。

    有时候韩望觉得她为了自己太过于劳神劳力,便有意劝阻她不用太辛苦。

    李金娘笑笑说“原来除了歌舞琴棋,其他一概不知。还不如小红桂儿,她们都能做一些事。难得夫君说起喜欢茶道,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好,妾身可真是了无生趣了呢!”

    韩望笑着握住她的手说“这就了无生趣啊,你倒是能狠心撇下我一个人?”

    李金娘对于大庭广众之下,韩望肆无忌惮的亲昵行为还是有一些不习惯。

    但是心中甚是欢喜,脸色飞起微微的红晕,娇羞之态引人入胜。

    韩望刹那间也有些意动,如此角色的佳人,只因为一句话就无怨无悔的跟定自己,自己又怎么能舍得让她整日担忧呢?

    丁佩,童贯,赵楷,甚至赵佶,又算的什么?

    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大丈夫当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韩望三个月后,就能让你们这些蠹虫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

    韩望喝完茶,将茶盏交还妻子,伸手刮了一下她的鼻尖。

    “大有长进啊,对了,据说西湖龙井边上有一些茶树不错,你看看什么时候,派人过去把那块地买下来吧。”

    后世真正的十八颗龙井茶树出产的茶,万金难求,如今还没有多少人懂得龙井的价值,等于是捡漏。

    估计那一片茶树现在少说会有百十棵,应该够一年的量,自己终于可以过上龙井蛋炒饭的尊贵生活。

    李金娘多精明的人,夫君平日里难得看上什么物件,如今点名要西湖边上的龙井茶树,必定不凡。回到真定就派人去落实。

    既然决定三个月后一鸣惊人,那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巨量的钱财,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强大的军队和武器,绝妙的机会。

    钱财,来钱最快的就是汴梁和燕京,老钱在汴梁不知道筹备的怎么样了?

    如果丐帮和船帮不出意外的话,可以配合自己实施大胆的经济掠夺战,一次性吸纳一千万贯不成问题。

    人才,目前需要的武将人才应该可以满足了,但是文官类型的就差的比较多,明德,无心,胡闳休。

    至于唐恪,目前被丁佩软禁着的,秦桧又在易州勉强自保,着实缺人手。

    估计只能拜托明德、赵四尽快物色一些人手,当然军官学校里面,也能培养出一批临时救急的士官。不行的话还是老办法,张榜募贤!

    军队方面,首先六联特训营,汤阴训练营,必须尽快将新兵集中到真定。

    按照新的编组,组建韩家军,韩望亲自抓训练。三个地方新兵合在一起至少有六千人。

    韩望打算两千骑兵,两千步军,一千神机营,两百特种营,其他作为后勤人员,这就是韩家军的底子。

    武器方面,大力度投放到手雷火箭火炮方面,火箭改良不复杂,但是作为远距离攻击武器火炮的制作,可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欧非和唐修的全程参与与合作。

    随着欧非对与炼钢的技术了解的越来越深入,因此两个月来,钢的质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如今冯庄钢铁厂应该可以炼制特种钢管,可以让欧非反复试验。还可以利用青铜做前装式火炮,等到钢材技术过关,就可以造火枪用以替代火箭。

    火炮,火枪,手雷,正好是远程、中程,近程的三种武器,韩家军势必成为首个火器武装的军队,热武器时代就会来临。

    而对于冷兵器和热武器之间的较量,早就有了定论。无论是攻是守,冷兵器一方除了投降就只有被剿灭。

    至于绝妙的机会,那就要看女真和萧干给不给力了。

    三个月时间,希望萧干和童贯打的难解难分,燕京几易其手,最终童贯还是功亏一篑。就在契丹人高兴的时候,女真人突然杀进来,攻占了大半个燕京城。

    这个时候就是绝妙的机会,契丹大获全胜,童贯仓皇北顾,女真趁虚而入。

    没有比这个时候更绝妙的。三国四方混战,自己要笑到最后。

    第一步先把契丹灭了,再腾出功夫,击败女真东路军。最后摆平朝野上下,拿到赵佶的御批,必须留在燕京,进而控制整个燕地。

    无论如何拿下燕地,韩望就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更何况,一仗下来,郡王不敢说,但国公是少不了的。

    若真的能够成功,从白身到国公,半年时间,唯有韩望一个。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未完待续。)

三一六章 退而结网九

    一副巨大沙盘,标示着东、北以辽中京为界、南至真定,西到大同,正中就是燕京。沙盘上各国,各关隘,各军队兵种数量,均清晰地标明。

    黄色旗为宋朝,蓝色旗为辽国,红色旗为女真。其中大旗五千,中旗三千,小旗一千。步军旗上是一个人像剪影,马军就是一个马头剪影,名将的旗尖上配上红缨。

    张叔夜虽然五十有七,但是神清目明,身体坚朗,面色红润,加之仪容端正威严,深得赵佶的信任。

    如此巨大的沙盘费工费时,张叔夜禁不住心疼起来,可是这个沙盘也真的很实用。所有地形,敌我兵力部署,比之前自己绘制的地图要精准也直观得多。难得能来这里观摩,得好好看看。

    十日内敌我兵力变化图,正是奉圣三国混战的开始,一路路兵力演绎下来,张叔夜暗自心惊。

    女真人真是悍勇之极,若非提前发现辽军的计谋,必定大获成功。

    连胜军短短两日做的事情和战果,远大于书面上看到的。能在数万大军攻击面前,保持完整建制,还能予敌重大杀伤,堪称奇迹。

    了不起!韩望竟有如此韬略,大宋幸甚!

    随着事件的演化发展,韩望奉命回到蔚州的次日,居然将连胜军交给韩世忠,自己抽身离去。

    而此时,燕京周边风云聚会,童贯采取了咄咄逼人之势,萧干采取的是诱敌深入,斜也采取的坐山观虎斗。

    兵力上来说,宋军十万,辽军三万,女真一万。其中辽军古北口防线还有两万人,松亭防线还有两万人。

    看着兵力变化的沙盘,张叔夜直觉,童贯此次还要吃亏。

    韩望在这个时候上本请辞休养,不简单,难道他真的要放弃辛苦打拼来的连胜军?难道他还有别的想法?

    至于丁佩翻身当家作主也就不奇怪了,墙倒众人推嘛!他这么个小角色如今一朝权在手,自然把令行。

    韩望一夕之间仿佛输光了所有筹码,清溜溜的回真定去了。

    但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韩世忠能否续写韩望的连胜纪录,但愿顺顺利利的打下燕京就阿米豆腐了。

    张叔夜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辽军是不是看到的这么弱呢?萧干会不会隐藏一些兵力,诱使童贯上当。第二个问题,即便击败辽军,打下燕京,如何面对女真?

    这会不会是另一场奉圣混战?

    如今这个沙盘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局势,都深深印在张叔夜的心中。这才面向上座的赵佶躬身施礼“燕京局势微臣已经明了,官家但有询问,知无不言”

    张叔夜是青州知府,难得回京述职,对于这个战略级剿贼高手,赵佶巴巴的请来研判燕京局势。看张叔夜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问道“卿以为,北伐胜算,几何?”

    “五五之数,若是步步谨小慎微,可望六成赢面。”张叔夜指着辽中京说“女真虎视眈眈,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存坐收渔翁之利之心,势必难以乐观”

    这个局势不难看明白,但赵佶显然并不要听这个,他要的是北伐获胜,平辽复燕盖世之功。已经是第三次北伐,前两次把精锐和粮秣军备全部葬送干净,这一次必须成功!

    赵楷和童贯把手伸到韩望的地盘,赵佶并不高兴,但是他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因为他也想看看韩望怎么应对?

    韩望撤退了,放弃了他引以为傲的连胜军,将蔚州拱手让给丁佩。

    丁佩,一个投机取巧,谄媚势利的小人,以赵佶的眼光,韩望不可能畏惧他。于童贯的威压,韩望有爵位在身,也不需要仓皇逃避到这种地步。

    只有一种解释,韩望在以退为进。也就是说,韩望并不看好这次北伐。所以他以为童贯战败后,朝廷和官家会想起他,再次重新启用他。

    至于萧干的谋略和战术,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在宋金挤压之下,燕京无论如何支撑不下去的。

    张叔夜坦言之,“官家圣明,若是想要确保北伐成功,建议持续增兵五万以上,否则很有可能遭遇溃败”

    还要增兵五万人?即便钱财没问题,时间上还能来得及吗?五万兵马谁来带呢?

    赵佶换了一个话题“卿言之有理,种师道如今攻击涿州,如何?”

    “以老种的资历,涿州必取。然萧干此举却是分化北伐军的实力,西军强,太师新兵较多。故此,辽军极有可能在涿州战后,对太师所部进行奇袭!”

    这就是点明了,童贯,西军不合,即便辽军奇袭童贯,西军也很难及时援助。一旦童贯兵败,西军处境也会堪忧,面临辽军机动兵团得肆意打击。

    赵佶看了看沙盘,确认了燕京战役第二阶段的情势,指着连胜军说“此战,连胜军又如何?”

    张叔夜对韩望和连胜军不太熟悉,除了战报上提到的功绩,还有关于韩望的各种传闻。尤其是官家的赏识已经公开化了,这时候该怎么说他一手创建的连胜军呢?

    “连胜军短小精悍,刚刚在奉圣重创辽军,虽然有所伤亡,但是大部还在。夜战、破袭皆是其拿手好戏,拿下燕京十有九八。不过之后的事能否坚守,还要看北伐军内部的调配和援助。”

    赵佶明白,这是说拿下燕京不难,难的是坚守。燕京千年古城,各种城防设施齐全,要是守肯定能守得住。但是连胜军人数太少,必须得到童贯的支持才能成功。

    可是,童贯会这么做吗?

    对这个宠信得宦官,赵佶心里没底,当初对阵西夏那会,可是战功卓著。

    目前看来,他自江南平乱后,调到北方面对辽军后就不太适应,逢辽必败。这一次是童贯的最后机会,如果他再次失败,就能将他革职查办,撤了回来。

    想着童贯,不由得想到蔡攸。

    这个大活宝也是有自知之明,战败之后,连滚带爬的逃了回来。被御史台参了一本,如今赋闲在家,想来也是憋闷坏了吧。

    “卿所言,燕地之战尚需五万之兵,谁人带管比较合适?”(未完待续。)

三一七章 退而结网十

    张叔夜几次浮沉,官场之道早已谙熟于心。赵佶如此问询绝非是想征求自己的意见,而是借自己的口提拔心仪的人选。故此探探口风才能举荐对人。

    “臣以为朝中…”他的语速缓慢,看看赵佶皱眉,便说“臣以为朝中将帅久不在边军,难以胜任,可于河北河东路择一良将任都统制”

    赵佶这才展开眉头,“卿所言甚是,朝堂诸公,禁军诸将,疲糜久矣,自然不能担当如此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