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84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84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一章 黎阳(今日四更求收藏)

    崔秀交上来的名单有十几个之多,大多是旅帅、校尉一流,里面有李信熟悉的,也有不熟悉。李信看了之后,只是轻轻的摇摇头。

    “将军,这些人该如何处置,是不是应该将他们赶出随营军校?”崔秀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用了。”李信想了想,最后摇摇头说道:“人往高处走,这是也是人之常情,他们之所以为世家所收买,不是他们自己心性的问题,而是我不够强大。若是我本身强大,这些人岂会为世家所收买?”李信将手中的名单付之一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将军仁德。”崔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这次算是彻底的投靠了李信,但是实际上,在他的心里,也不想与世家之间的关系弄的太僵。李信这个时候若是处置这些与世家勾结的将军,那关东世家肯定会发现的,这对于崔秀乃是他的父亲崔元都是不利的。索性的是,李信烧了这些名单,这就意味着对方不会再追究。崔秀总算是放心了。

    “段齐如何?”李信忽然又问了一句,吓的崔秀面色一变,他看了看大帐之中,却是有杜如晦一人,这才放下心来。

    “段齐将军和他的父亲段宽大人实际上是当年兰陵王的亲兵,与世家关系并不好。心中十分仇恨高家。”崔秀不敢怠慢,给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答案。

    “很好,去,将段齐喊进来。”李信点了点头,若是段齐也暗中与世家接触,那真是让李信心中很是愤怒了。

    “克明,当年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曹操胜利之后,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不少的官员信件,可是曹操都将这些信件烧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李信忽然问道。

    “袁绍已死,这些人也就没有效忠对象了,因为内疚,只能是效忠曹操了,而且,曹操此举还能获得宽宏大量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杜如晦笑眯眯的说道:“将军今日的实力不如那些世家,不得不如此,而且,处罚了这一批,只能会让那些世家察觉,他们就会去培养另一批,将军发现的再多,杀的人也是如此,这对将军的大业不但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还会影响将军军中士气。”

    “克明所言甚是。”李信张开嘴巴,打了一个哈欠,对杜如晦说道:“时候也不早了,克明早些回去休息吧!”

    “是,将军。”杜如晦也没有迟疑,站起身来,朝李信拱了拱手,这才出了营帐,在营帐口却发现段齐大踏步走了进来。他一阵迟疑,最后摇摇头,还是离开了大帐。

    “将军。”段齐并没有任何的异常,仍然是板着一张脸,就好像是死人一样。

    “这是一份名单,这些人作战虽然勇猛,但是却不是当将军的料,让他们去后勤,护卫粮草吧!”李信忽然抓起毛笔,也了几个人的名字,又取了另外一张纸,说道:“这些人有些武艺,上阵杀敌极为不俗,可以用在合适的位置上。还有这个人,也很不错,慢慢的提拔他,然后让他做你的副将。记住,只是副将,不能独掌一军。”李信仔细的叮嘱道。

    段齐闻言一愣,不过没有说什么,想也不想就接过了三份名单,看着上面的名字,都是一些旅帅、校尉之流,片刻之间,李信就决定了这些人的性命,或是流放、或是击杀,或是架空。段齐没有询问理由,只知道李信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第二天一早,大军继续前进,前往黎阳仓。黎阳是黄河北边的一个军事重镇。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名声。之所以这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的缘故,黎阳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从河北地区剥削来的租米,都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运往洛阳、长安。用兵东北时,由江淮运来的军粮,也先储藏在这里,然后由此运往东北,是河北地区唯一重要粮仓。最重要的还是黎阳仓,隋朝,尤其是隋文帝的时期,对粮食有着特殊的癖好,他们喜欢收藏粮食。隋唐二代统治阶级对黎阳仓的管理一贯是很重视的。隋末几次征辽,都曾派人在此督运漕粮。后来的天朝时期,曾经对黎阳地区进行的考古,发现里面的存量可以供近十万人吃一年的了,这还只是发掘了部分,或许还有许多没有发掘出来。

    由此可见黎阳仓的重要性。

    杨玄感能够在这里举兵起义,靠的就是黎阳仓的缘故。以及后来的李密、窦建德等等,都依靠黎阳仓做出了一番事业。

    黎阳仓虽然是叫黎阳仓,但是并不是在黎阳城内,而是在黎阳城外,黎阳仓是依山而建,是一个城池,只是这个城池住的并不是百姓,而是储存粮食的,不但有城墙,还有护城河,还有各种防御器材等等。加上所在的位置,易守难攻,在这里布上数千人马,就能抵挡数万大军的进攻。

    黎阳城池高大,杨玄感刚开始起兵的时候,手中并没有多少兵力,所以只是留下元务本坚守黎阳仓,对于黎阳城并没有攻打。而驻守黎阳的乃是虎贲郎将陈棱,手下也有数千兵马,面对这种情况有只能是坚守黎阳城,不敢挑衅元务本,甚至连杨玄感的粮道都没有截断。索性的是,元务本也没有那个能力夺取黎阳,大家干脆相安无事,各自玩各自的。

    但李信赶到黎阳的时候,陈棱虽然官位上和李信相同,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城门迎接李信的到来,这双方的后台不一样,李信半年之内,从白身直接上升到虎贲郎将,这样的圣眷不是陈棱可以比拟的。

    “陈将军,现在临清关的情况如何?南阳公主可安全?”李信一见陈棱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将军放心,临清关安然无恙,临清关易守难攻,想要攻下临清关,杨恭道麾下的数千人马还没有那个实力。”陈棱想也不想的说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群造反的官二代

    杨恭道是谁?他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因为他是宗室,正儿八经的宗室,他的父亲是观王杨雄,在宗室之中是一个相当有名的人物,当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杨雄是一个英雄,生的儿子自然也不一样了,杨雄有子杨恭仁,在士林中名声很不错,为政也很宽仁,文皇帝很喜欢他,经常夸赞他。可是杨恭道就不一样了,仗着有点武力,经常胡作非为。杨玄感起兵,是推翻杨家的统治,这个家伙居然跑去参军,后来主动去进攻临清关,准备捉拿南阳公主,这也算是杨家的一个奇葩了。

    他虽然名声不怎么样,可是他的投靠,使得天下人都有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皇室之中也是有人反对杨广的。于是乎,这个影响就大发了,不但是那些世家都参与了这次起兵造反,连朝中大臣也参与了。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萼、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光禄大夫虞世基的儿子虞柔、大将来护儿的儿子来渊、御史大夫裴蕴的儿子裴爽、大理卿郑善果的儿子郑俨等等都一些官二代、世二代纷纷紧随其后,投靠了杨玄感。

    更为奇葩的是虞世基在杨广面前很得宠,他的儿子居然反对皇帝,大将来护儿更是有意思了,杨玄感起兵造反一开始宣扬的并不是反对杨广,而是说来护儿因为耽误了军期而造反,杨玄感是奉命讨伐来护儿的,所以招收了不少的兵马,最后时机到了,才说起兵反对杨广。至于其他的韩世萼等等,都是朝中大臣的儿子,这一群人都是活在杨广的恩宠之中,最后却起兵反他。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都说杨玄感起兵造反虽然很快就被平息,可是造成的影响却是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的失败和隋朝的灭亡。连统治阶级内部都是如此,更不要其他的反王了。

    坐在大堂之上,李信总算是得到了最近整个河南的战事情报了,不得不说,杨玄感是一个猛人,他的战略虽然是错误的,可是打仗却很是厉害,难怪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麾下拥有十万人的规模。

    起兵造反之后,几天之后,驻兵于上春门,人数达到十几万。樊子盖命令河南赞治裴弘策抵抗,裴弘策战败。整个河洛的士族、老百姓纷纷前来慰劳杨玄感,也能看的出杨玄感起兵造反是很得民心的。

    杨玄感也不负所望,刑部尚书卫玄,率众几万,从关中来援救洛阳。卫玄用步兵、骑兵二万,卫老头虽然懂得一些战略,可还是杨玄感和李密的对手,杨玄感假装失败。卫玄追赶他,这时杨玄感的伏兵冲了出来,卫玄的前军全被消灭。几天后,卫玄又与杨玄感交战,两军刚交战,杨玄感就让人大呼道:“官军已经捉住了杨玄感了!”卫玄军稍稍松懈下来,杨玄感与几千骑兵乘机进攻,卫玄军于是大败,只带了八千人逃回了洛阳。

    “卫玄也老了。”李信摇摇头,在乱世之中,文臣武将很多,关键是能不能用。最起码现在李信知道的有张须陀、罗士信、秦琼还有屈突通都是难得的将才,还有一个李靖,也不知道躲在什么地方,这些人随便选上一两个,足以消灭杨玄感,可惜的是,杨广不能用。

    “将军,现在元务本驻守黎阳仓,杨恭道进攻临清关,杨玄感攻打洛阳,弄不好现在已经攻入洛阳。樊子盖将军已经率领大军四万人从大兴出发,武卫将军屈突通将军率领大军两万从河东杀来,驻守河阳。在下认为,我等先进攻黎阳仓,占据黎阳仓就等于截断了杨玄感的粮道,再横扫临清关,最后进攻洛阳。将杨玄感围困在洛阳,和卫玄将军、樊子盖将军和屈突通将军一起围攻杨玄感,相信杨玄感插翅也难逃。”陈棱指着面前的军事地图大声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你们呢?都可以说?”李信扫了麾下的将校一眼。段齐、严肃、苏定方等等都位列大堂之上,李信虎目圆睁,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苏定方身上,说道:“定方,你来说说。”

    “是,将军。”苏定方心中一喜,赶紧站起身来,说道:“末将以为,我们根本不必管元务本或者说,也管不到我们和陈将军的兵马加起来不过两万人。黎阳仓地势险要,想要进攻黎阳仓,两万人马虽然可以,但是耗费的时间过长,若是元务本来一个鱼死网破,一把火烧了黎阳仓,就算我们最后占据了黎阳仓,恐怕皇帝陛下也不会原谅我们的。属下以为,黎阳仓我们放着不管,等灭了杨玄感,黎阳仓自然会落到我们手中。我们此刻应该立刻起兵南下,剿灭杨恭道,然后与越王会师洛阳,将杨玄感堵在河洛之地。”

    李信点了点头,苏定方到底是有帅才的资质,一下子就找到了要点,元务本不过是小蚂蚁,真正的大头是杨玄感,只要杀了杨玄感,元务本就是秋后的蚂蚱,想动都动不了。

    陈棱听了脸色不好看,最后却是没有说话,只是冷哼了一声,李信却是哈哈一笑,说道:“陈将军,不知道将军是和我一起南下进攻临清关,渡过黄河,剿灭杨玄感,还是驻守黎阳呢?”

    “本将有守土之责,就留在黎阳防守了,李将军乃是陛下派来平叛的,还是去剿灭叛逆吧!”陈棱冷淡的说道:“不过,本将军有句话想告诉将军,将军南下平叛,那元务本也是叛逆,手下不过两千人,将军有万人之多,黎阳仓更是关系重大,它能为叛军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将军却不夺下黎阳仓,反而去河南进攻杨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