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553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553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自己的父亲,李世民还是知道一些的,李信就是他的魔障。不消灭李信,李渊晚上都睡觉都不安稳,现在的他,遇见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岂会轻言放弃?甚至,这件事情不光是自己猜到了,就是对面的李信也猜到了,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命令大军后撤,开始迁徙灾民。

    “殿下,此事也怪不得殿下。李信进攻太过突然,手段卑劣,所以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处在下风。殿下能将山东维持如此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王珪这个时候忍不住说出了一句公道话。

    “得王大人此言,本王就算为千夫所指,也心甘情愿啊!”李世民听了顿时露出一丝笑容。然后说道:“王大人,眼前的局势恐怕是已经明朗,迁徙百信的事情还是要加快脚步。这个时候黄河水并没有多少。加上还有一个大野泽,大概也能分担一些,真正的黄河水冲下来,也不过方圆数百里而已。我们和李信一起努力就是了。嘿嘿。什么时候,本王和自己的仇人在一起合作了。”

    李世民心中说不出的苦涩,可以想象,一旦黄河决堤之后。所有的骂名不会向着他李世民,但是好的名声也不会留给他,而是给了对面的李信。李世民想到这里。顿时好像是吃了苍蝇一样的难受。

    “殿下,李信此人奸诈,从他当初离开唐国公府的一刹那,就决定了此人绝对不是简单的货色,是不会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其他人的,现在也是如此,下官以为,李信绝对是不会就这样看着齐王,自己躲在一边,只是等待而已。下官以为他肯定有其他的手段。”王珪想了想劝说道。

    “嗯,王大人所言甚至。”李世民猛的惊醒过来,点了点头,说道:“李信此人阴险狡诈,肯定会有其他的举动的,只是在什么地方,却是不知道了。”他仔细的看着眼前的地图,李信现在的大军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在眼前的平陆(今汶上一带),加上赶过来的罗士信的四万大军,加起来也有十万人;另外一路,就是秦琼和程咬金联合起来的军队,也有六万人。也就是说,李信在山东有十六万人,攻略整个山东还是可以了。只是李信现在在干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要盯紧了李信,他的兵马一旦出现任何异样,我们都要小心,还要告诉李元吉那里,李信若是想将黄河什么时候决堤,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第一步肯定是要对付齐王的。”李世民指着平陆说道:“就算他不从平陆出兵,也有可能从河南出兵。若是此事掌握在李信手中,我们只能是撤兵了,否则的话,是抵挡不住十六万大军的进攻。”

    “两路大军就好像一把钳子一样,夹住了我们。”王珪也是面色凝重。

    “李信此人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李世民在地图上寻找着对方有可能出兵的地方,面色逐渐凝重起来,最后说道:“世民认为李信最有可能出兵的地方就是元吉这里,这个地方必须要加强大军的保护。我准备让裴龙虔前往,王大人以为如何?”李世民目光闪烁,盯着王珪说道。

    王珪也望着李世民,他认为李世民此举并不仅仅是保护黄河大堤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想将此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就怕齐王不愿意啊!”王珪十分平静的说道。

    “这?”

    “殿下,崔大人回来了。”李世民正待说话,却见远处有长孙无逸领着一个中年人大踏步的走了过来,不是崔民干是谁。

    “崔大人。”李世民心中欢喜,赶紧迎了上去,笑道:“世民惭愧,让崔大人沦落敌手,正准备让王大人去李信那里,父皇有言,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也要赎回崔大人。”

    “多谢陛下。”崔民干面色凝重,朝北方拱了拱手后,询问道:“秦王,听说你和齐王准备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山东?”

    李世民脸色一黑,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旁边的王珪赶紧上前,苦笑道:“崔兄,你可是误会秦王了,这是齐王的主张,现在秦王和齐王的奏章都已经到了陛下那里了,这闹的,哎!就等着陛下的明断了。现在秦王还在想办法解决此事呢!”

    “崔大人,李信为何会放你出来?”李世民这个时候想到一个问题,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我也不知道。”崔民干摇摇头说道:“是秦琼亲自放我出来的,说是奉李信之命。”崔民干也是一脸疑虑,摇摇头。

    原以为李信将自己擒获,会向李赵索取大量的好处,可是他连面都没见着,就让自己离开临淄,这让崔民干十分好奇。

    李世民和王珪两人相互望了一眼,李信这么做,不仅仅是知道对崔民干劝降无望,更重要的是好像结交崔氏,不管怎么样,现在虽然为仇敌,可是一旦有点关系,日后李信大军进入河北之后,凭着这点关系,崔氏也能和李信搭上联系。

    李信野心不小。

    “对了,秦王,临淄城现在空虚,为何不击之?”崔民干忽然说道。

    “临淄空虚?这是为何?”李世民很惊讶的询问道:“虽然黄河有可能会决堤,但是想淹没临淄,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李信是不是在迁徙临淄的百姓?”李世民看着地图摇摇头说道。

    “这个,下官倒是不知道,下官在临淄倒是有些关系,临走的时候,曾经有人向下官抱怨,军营太吵,每天都有大军出动。出城的时候,下官也偷偷的看了一下城防,城防比以前松懈了许多,故此可以断定,临淄城现在应该防御很弱。”崔民干有些尴尬的说道。

    他是一个文人,自认为这样的判断是没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被李世民询问了,故此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不,临淄城或许是真的没有多少的士兵守护了。”李世民听了之后,却是面色凝重,仔细的看着临淄一眼,说道:“李信是不愿意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他肯定是有其他的算计,自己的大军在这里看着本王,徐世绩马上就要来了,我们的军队合二为一,实力增加了许多,李信的兵马却是分散的,所以,他有机会,也有能力解决其他的事情。临淄的秦琼和程咬金也是如此,就是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秦琼的兵马就是分击山东,李信这是要在黄河决堤之前,收复更多的土地,山东中南部,恐怕都会落入他的手中。”王珪长叹了一声,虽然李世民能维持东平一线,但也是因为李元吉的威慑,所以导致李信不敢进攻东平,可是其他的地方,李信却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

    “若仅仅是这样,那就不是李信了。”李世民摇摇头,在面前的地图上寻找起来,说道:“李信绝对不会如此简单的。秦琼和程咬金、罗士信三名大将,放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这个时候放在一起,李信肯定是有更大的图谋!”

    “殿下以为,李信的目标是在哪里?”王珪和崔民干两人听了之后,也是面色凝重,两人也围了上来,紧张的询问道。

    “诸位看看这里,临淄周围,淄川、章丘,还有这里齐郡。齐郡啊!李信这是要断我们的后路。他的目标肯定是齐郡。”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气大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五章  掘开黄河大堤

    “齐郡?他的胆子这么大?”崔民干失声惊呼起来,齐郡就是在兖州的大后方,一直以来,齐郡这个地方地形复杂,而且民风极为彪悍的,当年的张须陀在这里征战数年,才解决了齐郡的盗匪,张须陀死后,齐郡再次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后来李建成南征,将齐郡纳入李赵的怀抱,实际上,因为李建成在南方时间短的缘故,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齐郡的问题。李赵在齐郡的统治力还是比较脆弱的。

    “有什么不可能的,不要忘记了,秦琼和罗士信是什么地方的人,他就是齐郡的人。当年,秦琼和罗士信两人,跟随张须陀,征战齐郡,在齐郡打下了赫赫威名。”李世民发现到这个问题之后,顿时心情就不好了。可以想象的到,秦琼和罗士信两人回到齐郡之后,齐郡上下谁敢抵挡这两个杀神,齐郡必定会十分轻松的落入秦琼之手。

    “殿下,必须立刻加强对齐郡的防御。”王珪赶紧说道:“我们迁徙了大量的百姓,但是也只是让他们北迁,可是这个时候还没有渡过黄河,大部分的人还滞留在黄河以南,齐郡就聚集了不少人。若是齐郡被攻破,恐怕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部分都帮了李信了。”

    “让本王写封信,让霹雳堂的人送到齐郡去,尽人力,听天命吧!”李世民长叹了一声,若是自己猜测的不错,这个时候,秦琼的兵马已经出发,淄川当初就被程咬金攻下,下一个就是齐郡,齐郡有多少人?哪里能抵挡的住秦琼和罗士信、程咬金三人的进攻。甚至在齐郡城内,一旦知道赛孟尝回到齐郡的话,不用秦琼攻打。当地人就将齐郡献给了秦琼。

    “李信运气是何等之好,居然有秦琼这样的猛将支持。”李世民心中再次长叹了一声,虽然他也有瓦岗寨的大将支持,但是这些人现在都在抵御苏定方的进攻,根本就没有机会来帮助自己。

    “眼下恐怕也只能是如此了。”王珪等人也只能是叹了口气,实际上,兵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李世民的一大难题。现在这样的恶果再次爆发出来了,齐郡有陷落的危险。

    “王大人,准备撤兵吧!齐郡失守的消息一旦传扬开来。父皇肯定会掘开黄河大堤,阻断李信的追兵。”李世民长叹了一声,说道:“齐郡关系重大,这次又是本王失算了,原以为李信撤兵百里,就是准备以大清河为界,双方休养生息,现在看来,李信不是如此。他是要以黄河为界。”

    李世民心中说不出的沮丧,李信这一下实在是太狠了,原以为撤兵只是为了防御黄河决堤,没想到。李信根本极是耍了一个幌子,让秦琼等人在侧面攻占齐郡,要断自己的后路,若不是崔民干机警。在回来的时候扫了一眼临淄,恐怕自己还是在梦里,等到秦琼占据齐郡之后。南下进攻东平,到时候,自己就只能被困兖州,甚至还会被李元吉掘开黄河水,活生生的淹死自己。

    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决定,多少是有些无可奈何的,东平距离齐郡实在是有些远,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李信在虎视眈眈,一旦李世民的兵马出动,李信立刻就会冒着黄河决堤的危险,挥军北上,占据东平,然后一路追击,就算黄河决堤了,李信也可以转战齐郡。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是没有办法,才会继续坐镇东平,等到李元吉在最后动手的时候,才离开东平,那个时候,东平周围方圆百里范围内,都是一片泽国,李信本事再大,也只能等上一段时间。

    而且大水之后,一般就是瘟疫,可以说,没有半年的时间,李信是没有办法北进的,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相信李渊肯定会答应李元吉计划的原因之一。一道黄河决口,可以为李赵换来半年的时间,李渊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呢!

    实际上,李渊并没有完全赞同李元吉的观点,当李元吉的奏章和李世民、王珪等人的奏章一起摆到李渊面前的时候,李渊迟疑了,他召集裴寂进宫。

    “齐王上的这道奏折,朕是拿不定主意的,哎,好是好,就是危险太大了,一个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