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234章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234章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在自己骨肉面前。也是露出了母亲的慈祥。

    大业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唐国公李渊之女李秀宁在鄠县高举反隋大旗,用兵三万人。马三宝、史万宝、李神通等人聚集在一起,攻占了鄠县,关中震动,关中诸多盗匪诸如当初在李信手上逃得性命的是向善志等人纷纷加入李秀宁的大军之中,不过月余,李秀宁麾下居然有七八万人。当然这个七八万人也是有水分的,真正的可战之兵,大概也就是三四万人而已,但是就这样的军队出现在关中大地上,关中的影响该是多大。

    龙门,高立成望着远处的小渔村,远处的一片芦苇正冲出了熊熊大火,烟雾已经直上云霄,脸上露出兴奋之色,他是锦衣卫中的成员之一,原本不过是一个冯翊的乞丐,加入锦衣卫之后,才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虽然这一个见不得光的职业,可是他很珍惜它,毕竟从此之后再不用挨饿了,等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加入军队,成为监察官,监督军队法律,从此行走在阳光下,他是来购买渔船的。按照锦衣卫制定的方案,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渔船,是给予三倍的钱财购买,对于其他的官船、世家大族所拥有的船只,就是用火油尽数烧毁。这种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干了,刚刚他就烧毁了十艘渔船,这是整个渔村之中最后的十艘船。

    这样的事情,高立成还知道,将在蒲津桥、风陵渡等地方出现,一个月内,他和他的兄弟足记踏遍了整个黄河两岸,近千人进行这大规模的焚烧渔船的行动。他知道这些事情或许已经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和重视,但是他们焚烧的是渔船,而不是官船。官船在哪里?就在不远处,那个叫做梁山的地方,那里有一个水师大营。里面有无数的战船。高立成和他的伙伴们下一步就是要焚烧梁山水师大营。

    梁山水师大营虽然有不少的船只,当然这种船只多是用来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真正的水师战船并没有多少,但是防守的有两千人,想要焚烧这些战船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高立成不知道的是,在历史上,李渊就是得到了梁山水师战船,才轻松渡过了黄河。

    驻守梁山水师大营的是一个叫做段广的将军,段广是谁,传闻是兵部尚书段文振的族弟,因为有些武艺,所以才做了梁山水师大营的郎将。高立成知道,这是一个比较难啃的骨头,但是也不得不啃。因为这个段广肯定会投靠李渊的,锦衣卫的情报显示,段广的侄子,也就是段文振的儿子段纶已经娶了李渊的女儿,这种关系,想不支持李渊都是不可能的。李渊南下,想要渡过黄河,肯定是需要水师的。不然的话,想要渡过黄河,恐怕要走更远的蒲津桥。

    黄河岸边,有一艘小船,距离岸边大约也过五六尺而已,高立成先是吹了一个口哨,然后就见船只缓缓的划了过来,露出一个中年人的身躯来,赫然是沈千秋,没想到他已经赶到了黄河岸边。

    “立成,事情都完成了吗?”沈千秋也紧张的说道。

    “指挥使,已经完成了,最起码两个月内,民间不会有半艘船出现在黄河岸边。”高立成心中震动,从蒲津桥到龙门,中途也不知道有多少船只,就被锦衣卫或是购买,或是焚烧,这得花费多少的钱财。

    “大都督为了这次行动,付出了整整十万贯,还有将近二十万亩的土地,若是你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恐怕无颜见大都督了。”沈千秋叹息道。若是尽是用钱财,自然是不能支撑下去,索性的是李信还用了土地,西北广阔,土地也不知道有多少,李信很干脆的用土地来换取渔船。这才能焚烧了这些船只,但是沈千秋还知道,在民间或许还隐藏了一些,以后李渊想寻找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现在关键是前面的梁山水师大营。这个大营若是不能攻破,前面几个月耗费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也就没有任何作用。

    “大人,既然我们不行,就让别人来干。”高立成眼珠转动,忽然说道:“关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不喜欢隋军,我们干脆就让那些盗匪来干。”

    “谁能行?”沈千秋苦笑道:“关中盗匪虽然很多,但是能进攻梁山水师大营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秀宁,还有是孙华。李秀宁是唐国公的女儿,岂会帮助我们,至于这个孙华,听说极为痛恨隋军,李渊前来,他只是会倒履相迎,岂会帮助我们?”

    “大人,不试试如何能知道呢?”高立成拱手说道:“大人若是信得过属下,就让属下去见孙华。属下必定能说的孙华来降。”

    “你要什么条件?”沈千秋好奇的询问道。

    “孙华乃是冯翊人,可以做冯翊太守。若是可以的话,可以赏赐侯爵。”高立成想了想说道。

    “你这家伙胆子不小,我都没有封侯,你却可以赏别人为侯。不过,孙华用兵两万人,他个人也是十分骁勇,若是能焚烧掉梁山水师战船,封个侯也勉强够格。”沈千秋想了想说道:“此事我代大都督答应你。不过,若是不成,你小子就去高昌去。”

    “是,大人就等着瞧吧!”高立成听了之后心中却很是高兴。孙华是谁,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高立成也是冯翊人,最起码也是有老乡的情义,乡党在任何时候都是吃得开的。高立成相信,自己就算不能说服孙华,也能借一部分兵力,攻占梁山水师。

    忽然外面又传来一声口哨,沈千秋望了过去,面色顿时变了变,他认得此人是何潘仁身边的下人。此人前来,恐怕有事情发生了。他招了过来。

    “鄠县发生什么事情了?”沈千秋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那名下人在沈千秋耳边轻轻说了两句,沈千秋面色顿时变了起来,看了高立成一眼,说道:“立成,这边的事情你来主持,我要去一趟鄠县。等鄠县的事情解决了,我再来寻你,记住,安全为上,解决梁山水师,也不一定需要我们出手。”

    “是。”高立成不知道鄠县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敢询问。

    “走。”沈千秋吩咐完高立成之后,自己却是招呼那个下人,出了船舱,在远处树林中寻了两匹战马来,飞快的上了战马,飞奔而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攻占陇西

    陇西,陇山小道旁,李信笑呵呵的摆弄着手中的圣旨,上面是代王杨侑用杨广的名义册封李靖和裴仁基两人,当然李信关心的是代王杨侑给自己的安排,领军一万进驻陇西,李信顿时笑了起来,杨侑或者说卫玄等人还真是天真,以为现在还有人听他的。

    天下大乱,只要李渊敢南下,李信就敢东进,争夺关中,然后王天下,这是李信既定的目标,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计划,就算是代王也不行。

    “大都督,指挥使送来的紧急情报。”大帐外面走来一个身材干瘦的年轻人,唯独是一双眸子闪烁着精光吗,隐隐有一丝阴毒,正是沈千秋的副手,叫做纪纲,以前曾经是军中监察使,被李信任命为沈千秋的副手,是为副指挥使。

    “李渊那里怎么样了?”李信接过情报,打开看了一眼,面色一愣,紧接着就询问到。

    “那边恐怕不大妙,根据兄弟们说,突厥人已经杀过去了,刘武周、梁师都等人都已经向突厥人称臣了,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十几万大军已经杀到了太原了,李渊这次恐怕要吃大亏了。”纪纲却是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

    “放心,突厥人奈何不得李渊的,晋阳宫中多珍宝、美女,李渊皮糙肉厚,他肯定会向突厥人求饶的,徒突厥人来是为了钱财和人口,李渊会满足他们的,甚至还会给的更多,突厥人的骑兵可是相当的厉害,若是给一些钱财,就能让突厥人帮助自己打仗,学着我们的样子,也不是不可以的。”李信不在意的说道。在历史上,他就记得李渊曾经臣服在突厥人的旗帜之下,为了迎合突厥人。李渊父子先后搬空了太原和大兴的府库,才能满足突厥人的贪婪。

    “李渊也是沽名钓誉,真是无耻。”纪纲不屑的说道。雇佣胡人为自己开疆扩土,这是西北的独家手段,毕竟西北汉人稀少,胡人众多,李信的钱财很多,所以才有这个资本和条件,可是李信花费是自己的钱,李渊花费的却是朝廷的钱。是朝廷的民脂民膏。

    “传令下去,明天清早启程,迅速攻占前面的城池,前往陇西,既然代王命令我们进陇西,那我们就进入陇西吧!”李信不在意的说道,他等着一天已经等的许久了,他知道,既然突厥人已经杀到了晋阳。那么就是李渊南下的时候。

    “是。”纪纲面色大喜,终于再也不用躲在山沟里了,终于可以杀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李信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冲出了陇山小道。朝陇西杀了过来,因为有代王圣旨,加上李信的兵马极为雄浑,谁也不敢阻拦。纷纷放李信大军进城,不过两三日的时间,陇西城襄武县城出现在李信大军面前。

    而襄武县城早就是混乱一片。陇西太守赵匡生赶紧召集郡中上下,还有李氏的李淮秀前来商议如何应对李信大军。

    “李信狼子野心,居然敢进攻陇西,这就是在谋逆,绝对不能放李信进城。”李淮秀的声音在府衙内传了出来,他老脸涨的通红,充斥着愤怒之色,只是双目中隐隐还有一丝恐慌。李信是李渊的敌人,若是让他占据了陇右,陇西李家将会面临灭顶之灾,李家的钱财虽然多是支持李渊了,可是李家的粮草却是囤积在粮仓之中,李淮秀可没有把握,李信会不会对付李家。所以他坚决反对李信进入陇西。

    “可是他有代王的命令啊!代王坐镇京师,虽然不是圣旨,可是与圣旨差不多。”郡丞王叔直眼珠转动,摇摇头说道。

    “他是乱命,我们岂能听他的。”李淮秀哼哼的瞪了王叔直一眼,说道:“李信此人狼子野心,天下之大谁看不出来,若是让他占据了陇右,我们这个地方距离京师多少路,下一个就是天水,然后就是三辅之地,很快就能进入关中。”

    “哼!听说唐国公李渊已经杀了高君雅和王威两位将军。要是说造反,恐怕唐国公的问题最大吧!”王叔直不屑的说道:“李信大都督是奉了代王之命前来陇右,他奉的是圣旨,我们不让他进入陇西,那我们是什么,违抗代王的旨意吗?那我们就是乱臣贼子。”

    “哼,代王只是代王,不是皇帝,李信本身是西域都护府大都督,不是陇西太守,如何能进驻陇西?”李淮秀大声反驳道:“赵大人,您说呢?”

    赵匡生面色变了变,最后叹息道:“虽然如此,可是李信麾下兵马两万人,我们陇西才多少人?恐怕不是李信的对手啊!李信奉的是代王的诏命,我们反对的是代王的诏命,这传扬出去,我们就是反贼啊!”赵匡生也是很无奈。

    “赵大人,唐国公会记住你的。”李淮秀低声望着赵匡生说道:“赵大人,你以为我们还有退路吗?”

    赵匡生听了面色一变,他猛的想起自己的侄子已经娶了李渊的女儿,他与李渊也是姻亲,一想到这里,赵匡生顿时用复杂的眼神望着王叔直,王叔直是郡丞,和他关系也很不错,辅佐他治理陇右,只是现在他却只能对不起自己的好友了。

    “太守大人,李信拥兵两万,我陇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