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逍遥小书生 >

第104章

逍遥小书生-第104章

小说: 逍遥小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似乎是刘知县?”

    崔延新放下酒杯,眼神一撇,望见不远处一人,怔了怔之后,向着那边走了过去。

    【ps:我就是爱码字,别让我停下来……大家小年后的第一天快乐!】(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宁王之怒!

    崔延新和江子安都是庆安府人士,但却并非安溪县学子,之前和刘知县没有什么太多的交集。

    当然,以他们之前的身份地位,也够不上这个层次。

    然而今非昔比,依照朝廷以往的惯例,对于每年的新科进士较为看重,最低也会委任一个七品县令,前途更是光明一片,远非通过其他途径入仕的人可比。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是有了和刘县令平起平坐的资格。

    看着崔延新起身向刘县令的方向走去,江子安目光闪动了一下,略一踌躇之后,同样站起身来。

    “晚学敬刘县令一杯。”崔延新走到刘县令跟前,笑着举杯说道。

    隔着几步远的距离,刘县令就闻道了一股浓浓的酒气。

    抬头看到来人,刘县令的眉头微微皱了皱,刚才此人和李县尉的冲突他全都看在眼里,自然也对这崔延新没有什么好感,但伸手不打笑脸人,象征性的举了举杯,抿了一口酒就放下了。

    他刚才倒是喝的微醺,但偶然见到的那一幕,酒醒了一半之后,再也不敢多喝。

    崔延新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低头时才看到刘县令的酒杯中还是满满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悦之色,很快就隐去了。

    此时,江子安走过来,同样口称“晚学”,对刘县令行了一礼。

    “庆安府的新科进士之中,安溪县便占去半数还多,刘大人教导有方啊!”崔延新在刘县令对面坐下之后,先开口恭维了一句。

    刘县令心中冷笑,安溪县是庆安府第一大县,无论是学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胜其他,府学之中人才济济,哪一年科举不是此等情况,这小子没话找话,显然不安好心。

    “都是知府大人和冯教授的功劳,本官不敢居功。”刘县令淡淡的说道。

    刘县令这种不冷不淡的态度倒是让崔延新和江子安心中生疑,心中猜测着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他,绞尽脑汁的回忆了许久,依旧没有想起。

    崔延新今晚本就心情郁闷,不过是为难了一个地位卑贱的伶人,就被那姓李的用一首诗词抽肿了脸,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如今想过来和刘县令套套近乎,若是能让他在日后给那县尉穿穿小鞋自然最好,没成想话还没说出来,就被这幅冷冰冰的态度给堵了回去。

    成为新科进士之后,他的自信心就有些膨胀起来,崔氏也算是豪门大族,朝中大有人在,他此后的官途,必将是平步青云,根本没有将一个小小的县令放在眼里,借着酒劲,阴阳怪气的说道:“倒是不知道贵县居然出了李县尉这样的厉害人物,诗才之高,连王爷都十分重视,刘县令手下,还真是人才济济啊!”

    这句话对于刘县令来说不是夸赞,而是讽刺。

    若是在几天之前,听到崔延新的话,刘知县心里肯定会十分不爽。

    毕竟他才是安溪县令,被手下一个佐官压在上面,任谁心里都不好受。

    但亲眼见证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早就熄了这些心思,世子,王爷,公主,陛下……,这些人哪一个是他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接触到的,能和陛下谈笑风生的人,他心里敢有一丝丝的不满吗?

    或许,他刘县令这辈子能否更进一步的契机,就在这里了。

    “呵呵,如此说来,倒是要恭喜刘县令了。”江子安在一旁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作为县令,风头被手下一个县尉盖过,心里定然会不舒服,江子安干脆再添一把火,若是让刘县令心里产生了嫌隙,那人日后的日子必定难过。

    “本官的事情,就不牢二位操心了。”刘县令袖袍一摆,冷声说道。

    他又如何听不出二人话语中的深意,心中也是微怒,毕竟二人还并未封官,言语中竟敢讽刺自己,若不是此时是在王府,恐怕他早就训斥过去了。

    “怕只怕那姓李的恃宠而骄,到时候,刘县令怕是要头疼了吧。”崔延新似笑非笑的看了刘县令一眼,笑着说道。

    一个新科进士,对于一县长官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有些放肆的意味了。

    但一来崔延新身后还有崔氏家族,心里对于刘县令这种没有什么背景,出身寒门的官员自然会存有轻视,二来今天晚上她真的是喝了不少酒,这里地方偏僻,又没人什么人在,说话自然也随意了一些。

    刘县令闻言,便是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勐地从座位上站起,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训斥,另一道严厉的声音已经在两人的身后陡然炸响。

    “放肆!”

    崔延新和江子安勐地回头,看到站在他们身后,一脸冷色的中年男子时,额头上的冷汗滚滚而落,双腿一软,差点瘫软在地上。

    “王,王爷……”

    “混帐东西,读了这么些年的圣贤书,就学了这些本事吗!”随着宁王冰寒的声音传来,崔延新和江子安的心沉入谷底。

    “那是……王爷?”

    远处,正在交谈的仕子官员也发现了这里的异状,互相对视几眼之后,起身向这边聚拢而来。

    …………

    二更天已过,深夜临近,王府的宴会也终于结束。

    来自于庆安府城的宾客纷纷起身告辞,一辆辆马车从王府门口驶离,城内的宵禁对他来说来说不算什么,巡逻的士兵早已得到命令,不会阻拦。

    从更远地方来的宾客,王府自然会给他们安排休息的地方。

    崔延新和江子安两人走出王府的时候,还有些浑浑噩噩,大脑里面空白一片,残存的一个念头,怕只有如何挽救从光明变成灰暗的仕途。

    亦有其他仕子从门口走出,看着两人的背影摇头叹息。

    两人刚才在王府中大放厥词,碰巧被宁王听到,接下来便是一顿不留情面的训斥。

    对于新科进士,朝廷在正式委任之前,会先看看本地官府对于各仕子的评价,这关乎府内学子的仕途,按照惯例,自然是夸赞居多,但这一次,崔延新和江子安二人,在这上面,怕是会有抹不去的污点。

    作为被宁王重点提及的人,两人若想捞到什么好的差事,已经近乎于痴人说梦了。

    当然,对于那位虽然露面短暂,实则才是这一切事情源头的李姓县尉,也被所有人记在了心里。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贪墨赏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昨夜宁王府宴会上发生的事情,第二日便在文人仕子之间流传开来。

    当然,消息之所以流传的这么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让无数才子膝盖中箭。

    一些才子在听闻此诗之后,再看自己之前的得意之作,词句之间透露出的种种愁思,脸色一红,将其藏好之后,再不会轻易示人。

    身处富庶的江南之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闲来无事了吟吟诗,写写词,这才是文人风雅的生活。

    然而若是没有足够的阅,是不可能作出好的诗词的,他们整日读读书,开开诗会,兴致来了去青楼妓馆体验一下民间疾苦,又哪来那么多的国仇家恨,但为了写出诗词,也只能是“强说愁”了。

    无病呻吟,无愁说愁,这无形中就增长了江南文坛这种浮夸的诗风。

    不过,纵然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但也不会挑明出来,毕竟总不能为了写首词,非得亲自去边关体验体验戍边的情形,体验体验家国灭亡之痛……

    而这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则像是一记狠狠的巴掌抽在他们的脸上,提醒他们要面对现实,怕是从今以后,有人再做此类诗词的时候,还得在心中掂量掂量,是否有“强说愁”之嫌。

    随着这首词以一种风靡之势,横扫各处的青楼妓馆,被更多的人听到,久而久之,整个诗坛的浮夸之风居然也有所消减,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造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正在自家院子里吹着暖风,躺在摇椅上优哉游哉。

    李易很闲,已经好几天没有去铺子里面看看了。

    如意露和烈酒每日带来大量的利润,其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王府分出来的份额,如意坊的生意比以前更好,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却越来越少。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怕是会将铺子关了坐等收钱,但一个如意坊,却关乎寨子里许多人的生计,他们愿意去做,李易也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

    他这几天在等金山。

    算算日子,皇帝应该早就回宫了,那天晚上他说的赏赐,应该还算话吧?

    百亩良田百匹绢,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一万两金子,这得花到什么时候去啊?

    想着有这么多钱正在向他飞奔而来,李易赚钱的**就更小了。

    躺在摇椅上,身上某些地方还隐隐的有些酸痛,是因为这两天练功过度的原因。

    脾气暴躁的小姨子惹不得,不就是前两天不小心看到她在院子里洗肚兜吗,用不用这样报复自己?

    要不是拜托如仪用独门手法按摩了几下,恐怕现在走路还会打颤。

    一阵杂乱的声音忽然从门外传来,院门没关,两名面白无须,表情冷傲的男子推门而入,李易抬头一看,看到两位面熟的太监,心中不由的一喜。

    送钱的来了。

    “两位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吧,要不要先进屋喝杯茶?”这一次,李易对两人的态度和之前截然不同,热情到了极点。

    毕竟这一次人家是来送钱的,和谁过不去,也不能和金子过不去。

    李易的态度,也让两位传旨宦官一愣,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时间才隔了几天,态度变化如此之大,两人稍稍有些不习惯。

    不过好歹这次讨了个笑脸,两人冰冷的脸色稍缓,语气也比上次柔和了许多,说道:“陛下有旨,李县尉,接旨吧。”

    小环被如仪姐妹带着下山逛街去了,家里只有李易一个人,刚才两名宦官进寨的时候,估计又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向门外望去,有不少人好奇的向着里面张望着。

    如仪家这姑爷是怎么了,这才没几天,咋又有圣旨来了呢?

    他们祖祖辈辈都算起来,怕是也没有见过一次圣旨,如今倒好,几天时间里就见了两次,虽然圣旨不是给他们的,但以后出去,也有东西可以吹嘘了。

    老子可是圣旨面前下过跪的,圣旨那玩意儿稀罕着呢,你们见过吗?

    于是,李易还没跪,门外先跪了一片。

    “安溪县尉李易,创“心肺复苏”之法……”

    一个宦官开始面无表情的念圣旨,圣旨中并未提及李易救驾有功之类,毕竟皇帝这次也是偷跑出来的,不能太过张扬,用的是李易贡献出心肺复苏术的理由,夸奖的话说了一大堆,还没有说到重点。

    “……有百世之功,赐绢百匹,良田百亩,赏万金,钦哉!”

    等那宦官念完,李易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接过圣旨,口中道:“谢陛下恩典!”

    一套正规的流程走完,接下来自然是李易最期待的环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