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646章

逆明1644-第646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激烈谈判,最终,各国和奥地利各退一步,达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意大利半岛方面,奥地利军队放弃进攻罗马城,并撤到罗马城以北一百多公里外的圣马力诺城。波兰方面,奥地利军队完全撤出波兰。各国则承认奥地利对意大利半岛以北,热那亚,米兰,威尼斯,圣马力诺等地的占领。这些地方,囊括了意大利半岛北部几乎所有的地方,近半意大利半岛的领土。

    战争以这样的形势结束了。

    奥地利虽然没有能够吞并整个意大利半岛,也没有占领波兰一丝一毫的领土,但却占领了意大利半岛北部大约十三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领土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意大利半岛是欧洲人口最稠密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被奥地利占领的北部领土上面至少有六百万的人口,让奥地利一瞬间成为了欧洲大陆人口最多,疆域也仅次于沙俄帝国的国家,奥地利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而各国能够容忍奥地利占领意大利半岛的北部,除了奥地利军队一直在罗马城下威胁罗马城之外,也因为奥地利是第一个同时拥有新式火药和底火技术,并最先建立战斗力强大的新军的国家。

    奥地利的新军已经多达五万,各国的新军加在一起都还没有超过一万,在这种情况下组成联军和奥地利开战,各国将蒙受重大的损失,而如果等到各国新军的数量也上来的话,则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个时候,奥地利必然已经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甚至连波兰都占领了,各国再和奥地利开战,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所以,只要奥地利撤兵,他们还是可以在能够容忍的极限之内,承认奥地利对意大利半岛北部的占领的。毕竟,占领意大利半岛北部的奥地利,或许国力得到一定的增强,不过却还没有能构成威胁到各国的条件。

    不管怎么样,这场时间不怎么长的战争结束了,也预示着奥地利在欧洲大陆真正崛起,一举成为了各国认可的欧洲最强国之一,地位大大提高,奥地利皇帝非常满意。

    ……

第一千零四十章 实力大增的满清

    奥地利和满清之间进行交换,让奥地利领先欧洲各国研发出新式火药之后又获得底火技术,成功制造出新式枪炮,让奥地利军队质变,战斗力成倍上升,最终搅得欧洲大陆极为‘热闹’,奥地利夺取意大利半岛北部,一举崛起,成为欧洲大陆公认的最强国之一。

    满清方面,倒是毕竟平静。

    不过,从奥地利交换到新式火药技术之后,满清同样在大量制造生产填装了新式火药的子弹,炮弹等等,满清步枪军也得到了一次质的变化。

    满清步枪队士兵所用的步枪,本就是仿制大明的第一代步枪所造出来的,虽然不比大明原装步枪性能先进,但也不是很差,杀伤力只有不到两百米,不过是因为他们只研发除了底火,而没有研发出新式烈性火药,所用的子弹填装的还是黑火药罢了。

    现在,换填了新式火药,清军步枪军的仿制步枪的威力一下子就彰显出来了,杀伤射程一举达到三百五十米上下,威力成倍增加。

    大炮方面同样如此,换填了新式烈性火药的炮弹,不仅射程增加了近一倍,威力更是增加了一倍不止。

    枪炮性能的质变,让清军步枪军的战斗力成倍增加了。

    “哈哈哈哈,我大清由此两种武器,终于有了一些抵抗大明的实力了!”多尔衮极为高兴。

    在此之前,大明一直是压在大清头上的一座大山,重得大清喘不过气来,无法动弹,似乎随时有可能被压死。

    便是因为大清军队的战斗力相对于明军来说,实在是太弱了。而这,又因为大清军队的武器远远落后明军的缘故,明军拥有先进的枪炮,大清想要跟明军抗衡,至少要拥有和大明差不多少性能的武器。

    二十几年来,为了能够拥有和大明差不多少性能的武器,大清每年投入大量金钱,不惜一切代价的研发,终于在数年前研发出了大明枪炮两样核心之一的‘底火’,向最终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原以为底火研发出来了,新式烈性火药用不了多久也能够研发出来,可是没有想到,好几年过去了,新式烈性火药仍旧不能研发出来,而大明全面进攻大清可能就在眼前,大清根本没有时间了。

    正在这样紧迫的时候,奥地利带来了他们研发出来的新式火药技术来和大清交换大清拥有的底火技术,一瞬间解了大清的燃眉之急。

    半年时间,满清又生产了四万支仿制步枪和上百门野战大炮。

    如今,满清近两百万军队,其中已经武装了十六万燧发枪军士兵,五万步枪破龙军士兵,总共二十一万热武器军队。

    这些都不够,大清的军事实力必须更强。

    靠着又紧急生产出来的数万支仿制步枪,多尔衮终于开始换装满八旗了。

    大明中兴三十四年,多尔衮下令满八旗彻底放弃弓箭,换装仿制步枪。

    大清满八旗,是大明万历时期,大清崛起的根本,大清依靠着满八旗的骑射打天下,可以说骑射是满八旗的信仰,正是因为悍不畏死的精神加上精湛的骑射,满八旗打出了天下第一骑兵的威名,至少在西迁之前,满八旗所有的士兵都为自己精湛的骑射而骄傲。

    可是,徐州一战,明军北伐,打得八旗两次惨败,无数八旗士兵死在明军的枪炮之下。

    在明军密集的枪炮火力之下,号称天下第一骑兵的八旗,犹如被屠杀的羔羊一般,竟然没有多少还手之力,八旗的骄傲,一下子被打落谷底。

    在威力强大的热武器之下,以骑**湛悍不畏死闻名的八旗已经落后了,八旗似乎仅剩下悍不畏死一条了,所谓的骑射,在明军面前,成为了一个笑话。

    面对明军,八旗只有改变,唯有如此,才有机会雪耻当年明军给八旗带来的耻辱。

    而改变,就在今天。

    满八旗大营,以多尔衮直接统帅的两白旗开始,两白旗的满人忍痛扔掉了手中的弓箭,换装了一支支仿制步枪,领取了子弹。

    多尔衮站在四万多两白旗士兵面前,扫视着他们。

    “两白旗的勇士们,虽然放弃了弓箭,但这不代表骑射就不是两白旗的骄傲了,论骑术,你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强的骑兵,而‘射’只不过改成了用步枪射击,你们仍旧是射得最精准的骑兵,你们仍将靠着天下无敌的‘骑射’打败一切敌人,而你们的敌人是‘大明’,是大明曾经带给了你们难以忘怀的奇耻大辱,八旗的辉煌,需要大明的鲜血来重塑!”多尔衮大声说道,鼓励放弃弓箭而换装步枪之后的八旗士兵。

    “打败大明,血洗大明,重塑八旗的辉煌……”两百旗的满人听到多尔衮的鼓舞,齐声大吼,杀气腾腾。

    随即,两白旗的满八旗骑兵,开始最先的骑术持枪射击联系。

    两白旗第一批换装之后,随着更多的仿制步枪生产出来,所有满八旗都渐渐开始换装仿制步枪,从原先的冷兵器骑兵,转变成了一支手持步枪的热兵器骑兵,战斗力大大增强。

    除了给满八旗换装步枪,配备随军野战大炮之外。

    多尔衮还下令大清火气制造局仿造了大明的手榴弹!

    做为最早见识过大明手榴弹威力的大清,二十几年来除了研发底火和新式火药之外,同样也在仿制大明的手榴弹。而且,很早大清便仿制出来了。

    只不过这些年,大清的工艺比较低,手榴弹的造价比炮弹还要贵,而手榴弹的威力远逊于炮弹,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制造。

    如今新式火药研发出来了,大清制造工艺经过二十几年的磨练,近期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手榴弹的造价低了不少,威力却因为换填和新式烈性火药而成倍上升,已经值得大量制造出来装备大军了。

    装备了仿制步枪,仿制野战大炮,又配备了一定数量手榴弹的清军满八旗和步枪军,至少明面上,在装备上,似乎已经和大明二十年前的军队差不多了。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多尔衮几乎倾尽大清当前的国力支持,下令大清火器制造局不惜一切代价的日夜制造步枪和大炮,终于渐渐将总数达到十七万的满八旗换装完毕。

    算上五万破龙军,大清装备了仿制步枪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二十二万。

    然而,光是这二十二万装备了威力强大的仿制步枪和大炮的大军实力,显然还不足以在将来抵抗大明的大规模进攻。

    多尔衮没有多少犹豫,继续装备更多的步枪军。

    满人虽然因为人口的限制,已经没有更多的兵员了,但大清麾下还有更多人口的印度人,波斯人,奥斯曼人等等。

    原先,多尔衮只能容忍印度人,波斯人,奥斯曼人等装备性能落后的燧发枪军。

    不过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明带给大清的压力越来越大,大清的军事实力必须还要进一步扩充,只有装备更多先进的步枪军。

    同样的,多尔衮最信任的还是几乎不会不会反抗的印度贱民们,其次才是波斯人和奥斯曼人。

    多尔衮最终决定倾尽国力,尽可能的再装备二十万人的印度旗步枪军,六万人的波斯旗步枪军,和四万人的奥斯曼旗步枪军,让加上八旗,破龙军之后,大清装备有先进步枪大炮的军队总数达到五十二万,与大明可能全面进攻大清的明军数量相差不多,只有这样,多尔衮才有信心抵抗大明的进攻,甚至击败大明。

    随着大清装备越来越多的先进步枪军,多尔衮眼中的自信,开始一点一点的恢复。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决心灭清

    五十二万装备步枪和大炮的清军,其实以满清当前的国力,极难做到,就算勉强做到,也很难养得起,毕竟这可不仅仅是装备了步枪和大炮就行了的,后续是更多的子弹和炮弹。

    不说今后的作战,单单是训练,一名清军士兵训练花掉最基本的一百发子弹,那么五十二万士兵就是五千多万发子弹,以满清的工艺和制造水平,想要制造出这么多的子弹很难。

    更何况,一旦靠站,耗费将更大。

    组建是一回事,养不养得起又是另一回事了,而满清,其实是养不起的,哪怕满清有一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七千多万的人口也不行。

    只不过,多尔衮感受到的大明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那么多装备有他认为和大明士兵相差不是很大的先进装备的大军,他没有信心抵抗大明的大规模全面进攻啊。

    可以说多尔衮是在咬着牙,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撑,为此,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满清境内的赋税那是加了又加,那些被满清统治的各族百姓几乎被满清如此重税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民怨沸腾。

    许多人受不了满清这样的重税跳出来反抗,特别是刚刚被吞并了没有多少年的奥斯曼人。

    波斯人人和阿拉伯人也有不少跳出来反抗。

    倒是印度人,在满清的统治当中,占据过半人口,可哪怕许多人因为重税被生生饿死,奇异的是,也仍旧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种姓制度之下,当真是奴性十足啊!

    面对反抗的奥斯曼人和波斯人,多尔衮只有一个字,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