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324章

逆明1644-第324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是李自成麾下的人,后来又投靠了满人,帮满人做了不少事情,他很清楚自己在大明眼里肯定跟李峻,庞开石等人是一伙的。

    其实满人一开始西迁,他最想的便是直接投降大明,事实上他正准备那样做,可是,还没等他的信送出去,大明皇帝的圣旨便传来了,原先帮助满人做事的汉奸残余可以投降,但只能无条件投降,而且还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大明只承诺不满门抄斩而已。

    那时,霍靳梁一口气没上来,终究没把自己的请降信送出去,他把自己和李峻等人归为一类,觉得大明不允许李峻等人提条件投降,也一定不会给他提条件的机会,就算他真的主动投降了大明,大明也一定不会留下他的性命,这才是他最担忧的。

    霍靳梁犹豫不决,他不甘心就算自己投降可能也无法保住性命这一结果。要说他是汉奸,他绝对不会承认的,他虽然帮满人做了不少事情,可心里还是一个汉人,危害汉人的事情他没做多少。

    霍靳梁根本不清楚大明对于汉奸的定义,那便是投靠异族,帮助异族做危害汉人的事情,霍靳梁两样都占了,他说自己没帮助满人做多少危害汉人的事情,可是真要数起来,也真有那么几件,既然做了,那么不管做的是多是少那都是做了,便要为此承担应有的责任,汉奸之名,霍靳梁无论如何也摘不掉。

    “报”

    “大人,明军攻破天水,已兵临兰州城下。”有士兵匆忙来报。

    “什么!这么快!”霍靳梁大惊失色,惊骇于明军的迅勐。

    霍靳梁面色多变,不断思考着自己的退路,不过他仍没有松口要主动投降明军,他还在拖延,期盼着可能性几乎为零的变数。

    霍靳梁想带兵抵抗明军,不过他手中只有五万兵马,比李峻等人还不如,别看明军同样只有五万人,甚至不到五万人,可是两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霍靳梁一直在犹豫,怎么都不甘心主动放弃抵抗投降。

    半日后。

    “报”

    “大人,明军铁骑攻破兰州,正往凉州扑来!”又有士兵匆匆来报!

    “啪!”霍靳梁被吓得手一抖,手中茶杯摔在地上碎裂。

    “什么!明军这么快又攻破兰州了?”霍靳梁简直不敢置信,明军怎么能这么快,就算明军全部都拥有战马,但兰州是甘肃第二大坚城,怎么也能支撑一两日吧,却不到半日就被攻下了。

    霍靳梁不知道的是,明军威势太盛,兰州守军根本没有勇气抵抗,明军抵达的时候,连城门都懒得用石头封死,导致明军一炸便开,待明军冲进城内后,大量士兵便直接投降了,所以才让明军这么快就攻下兰州城。

    甘肃只剩下凉州城了,此时,霍靳梁一头的汗水。

    “大人,明军威势太盛,我们无法抵挡,不如在明军兵临凉州城下之前,主动投降吧!”凉州副将前来劝说。

    霍靳梁咬着牙齿,无比隐忍,投降便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性命,虽然能保住一家老小,可是他霍靳梁根本就没有几个家人,有也是这几年新娶的几房妻妾和两个几岁的孩子,要让他为了她们放弃自己的性命,他实在难以决择!

    “我再想想,你先出去!”霍靳梁挥了挥手道,他还要犹豫。

    “大人,明军就要”那名副将最后两个字还没有说出来,就被霍靳梁打断了。

    “不必多言,你先出去吧!”霍靳梁怒道。

    副将不敢真个激怒霍靳梁,隐忍的走了出去,出了门口后,副将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霍靳梁,你想带着一家老小一起去死,我等可不想,这个关头你既然还要犹豫,就别怪我等不仁义了。

    副将不再理会霍靳梁,而是自己去布置。

    半个时辰后,张魁山率领五万明军铁骑抵达凉州城下。

    “快,快,打开城门,迎接朝廷大军进城!”在张魁山等明军铁骑抵达之前,凉州副将便先一步控制了城门,这个时候打开,便是为了迎接明军铁骑进城,立下一分半毫功劳。

    “吱吱”凉州城门被打开。

    城外,张魁山一愣,随即下令铁骑冲进凉州城内。

    有了凉州副将的带路,张魁山等明军铁骑进城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势如破竹的往霍靳梁府邸所在的方向杀去。

    “大人,不好了,明军铁骑攻入凉州城内,正往大人府上杀来!”

    “什么!”霍靳梁瞪大了双眼,瘫坐在椅子上。

    完了,什么都完了,其实霍靳梁不是真打算抵抗到底,至少当明军抵达凉州城下的时候,他便会做出决择,可惜他还是犹豫过头了,有人不给他机会,明军抵达城下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的耳朵里,城门便被打开了。

    霍靳梁没有心思追究是谁背叛了他,因为他就算知道了也无济于事。

    很快,张魁山领着明军铁骑杀入霍靳梁家内,霍靳梁没有做任何抵抗便束手就擒。

    凉州城一破,甘肃再没有了可值得一提的反抗势力,很快,张魁山便完全控制了甘肃。

    控制甘肃之后,张魁山马不停蹄,直扑宁夏。

    有李峻等人和霍靳梁的前车之鉴,满人封的宁夏巡抚不敢抵抗,带着宁夏兵马出城投降,张魁山等明军铁骑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下了宁夏。

    随着各个汉奸残余势力全部被清剿干净,大明不仅恢复了万末期以前的疆域,还多出了蒙古草原那一大块。

    大明四方皆定,重新恢复了统一。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四章 铁骨铮铮

    大明中兴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张魁山等人压着霍靳梁等俘虏回到北京城。

    张魁山进宫拜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末将张魁山,幸不辱命,已清剿西部所有汉奸,光复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各地,请皇上明鉴!”张魁山恭敬的向朱慈复命。

    “好,哈哈哈哈,爱卿与众将辛苦了,待回到南京城,朕将论功行赏,绝不亏待诸将!”朱慈踉哈哈大笑道。

    对于张魁山等人如此迅速的扫平西部汉奸残余,朱慈踉感到很满意。如今大明所有本土回归,内外皆定,各军将领都为此立下汗马功劳,回到南京城后,论功行赏是必须的。

    “谢皇上隆恩!”张魁山也不推辞,笑着谢恩道。

    当前,朱慈踉在北京城还有一件事没有做,那便是重新按照帝王的规格安葬崇祯皇帝,待这件事情做完,他才会回到南京城。

    重新安葬崇祯皇帝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事实上从事情提出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时间了,可大量准备工作都还没有准备好,而且太后也打算亲自来到北京城参与,算算时间,太后大约还要两天的时间才到。

    “皇上,掘土工作已经进行了大半,各种葬品也从江南陆续运来!”钱谦益全权主持修建崇祯皇帝陵墓一事。

    崇祯皇帝陵墓的位置就位于天寿山北侧,大明自成祖后的皇帝都是葬于天寿山,崇祯皇帝的陵墓的位置其实早就有了决定,只不过这些年大明内外交困,连年征战,崇祯皇帝为了节省经费,才一直没有开挖自己的陵墓,而崇祯皇帝死后,李自成为了面子才葬了崇祯皇帝,只不过做为造反起家者,李自成当然不可能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安葬崇祯皇帝,帮他挖陵墓更是不可能,所以便直接挖开已死去的田妃的墓穴,将崇祯皇帝葬进了一个妃子的墓中,不免也有些侮辱崇祯皇帝的意味在里面。

    满人占据北京城的时候,为了笼络民心,原也有为崇祯皇帝重新修炼陵墓安葬一事,事实上,满人已经挖开了近半土石,表面墓园也都修了不少,若不是后面徐州之战满人战败,或许满人已经将崇祯皇帝重新安葬了。

    也正是因为满人帮助挖开了近半土石,现在大明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个程度。

    “尽量加大力度,预计能否在年前将陵墓建好?”朱慈踉问道,心里他还是希望能赶回南京城过年的。

    “请皇上放心,满人先前已经帮助建了不少,大大节省了工期,大约五日之内,陵墓工事便可完工,正巧赶上二十四日宜安葬之时,届时便可重新安葬先帝!”钱谦益说道。

    “嗯,如此就好!”朱慈踉点了点头,满意道。

    …

    两日后,周太后抵达北京城,朱慈踉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儿臣参见母后!”朱慈踉对周太后行了个礼道。

    “皇儿快起来。”周太后上前将朱慈踉扶了起来。

    不到四十岁的周太后并不显老,风韵犹存,当年她三十二岁随朱慈踉南下南京城,至今已经六年多过去了。

    周太后看着眼前的正阳门,当年她便是从这座城门离开的北京城,如今又要从这座城门进入北京城,六年多以来,她无时无刻不再想这一刻。

    “皇儿,辛苦你了,你比你父皇厉害,你父皇在天之灵,能看到你光复北京城,驱逐鞑虏,重新统一大明,当可安息了。”想到当年崇祯皇帝的死,周太后很是伤感。

    她十五岁便嫁给崇祯皇帝,跟崇祯皇帝夫妻十八年,虽然说不上多么伉俪情深,但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朱慈踉淡笑不语,这些都是他做为大明皇帝该做的而已,并不觉得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刚刚完工的崇祯皇帝陵墓正好赶上了今日的宜安葬的日子。

    田妃的坟墓被掘开,崇祯皇帝的遗骸被取出重新安葬。

    周太后亲自为崇祯皇帝的遗骸盖上皇袍明布,入殓盖棺,将崇祯皇帝的棺木护送入陵墓内。

    随着各种陪葬品被送进去后,墓口渐渐被封闭,但这并没有完。

    “抬上来!”朱慈踉下令道。

    当即,一块盖着白布的石碑被抬了上来。

    白布被掀开,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铁骨铮铮’露了出来,旁边还有几行小字‘不称臣,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

    看到这样一个石碑,不管是周太后还是钱谦益等参加安葬的重臣,所有人心里都震动了,特别是那一行小子,显尽大明立国至今的铮铮铁骨,不管是当年英宗被瓦剌俘虏,受多少折磨都宁死不降,北京城下,被钢刀架在脖子上都唿喊大明抵抗瓦剌的进攻,还是六年前的崇祯皇帝,在北京城破之前,明明有机会逃离北京城,但他就是没有逃,北京城破之后,宁愿自缢煤山,也不愿向反贼投降,更留下血书‘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连李自成等反贼看了都动容,不得不钦佩。

    不说崇祯皇帝有多英明,但至少君王死社稷,铁骨铮铮,他做到了,所以当得起这块石碑。

    立下这块石碑,朱慈踉可不只是立给崇祯皇帝的,更是立给大明后世帝王的,他相信,有这块石碑在,上面的字便会成为铮铮祖训,今后的大明代皇帝,不会有谁敢违背上面的铮铮祖训。

    朱慈踉立下这块石碑,也是立下今后大明的铮铮铁骨,更是立下华夏民族的铮铮铁骨。

    华夏民族宁折不屈,唯有不断发奋图强,自强不息,才能在今后的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最辉煌的一页。

    周太后流下了泪水,在场的所有男子都睁大着双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