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204章

逆明1644-第204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天和。

    虽然决定留一线,不过能有这么多钱也足以让朱慈踉兴奋的了,算上上次清洗盐政所得,大明当前的国库已经有了超过六亿两的财产了。

    “有了那么多钱财支撑,何愁大事不成!”想到这超过六亿两的钱财,朱慈踉心中不由得豪情万丈,有这么雄厚的只差,若是他还不能带着大明重新走上辉煌,简直不配做人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腥的震慑(二)

    朱慈踉这次改革牵连的人无疑是极多的,除了被因为反抗而被当场格杀的,足足抓获了十几万人。怎么处置这十几万人是一个难题。

    “皇上,对于那些造反的人,是否应依法斩草除根,全部杀尽!”广报司的钱不钱小心的提议道。

    李岩皱了皱眉,但并没有说出反对的话。

    “李岩,你以为如何?”朱慈踉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看向李岩。

    李岩微微沉吟了片刻说道:“皇上,臣认为此举有些不妥。”

    “何以?”朱慈踉继续问道。

    “回皇上,依法,造反者当株连九族,然此次抓获了足足十几万人,近万户人家,若是为了斩草除根就牵连下去,怕是太过广泛了,不可能行得通。”李岩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只杀抓获的人是吗?”朱慈踉继续问道。

    李岩摇了摇头:“不,皇上,就算是抓获的人也不该全部杀了,毕竟是十几万人,若是全部杀了,必然血流成河,会伤了天和,此次士族宗室等造反,许多都是一时冲动,或者首恶该杀,其家人能放过还是应该放过。”

    李岩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十几万条生命,他也不免生出一丝不忍。

    钱不缺一听完李岩的话就想跳出来,但临了他先偷偷看了一眼朱慈踉的脸色,连朱慈踉面无表情,他才放心的说出的自己心中的所想,反对道:“李尚书,按你这么说,造反都不杀,那大明的法律还怎么维持,若今后人人效仿,又该怎么办!”

    说到这,钱不缺转而对着朱慈踉拱了拱手道:“皇上,依臣看,就算不牵连九族,所有参与造反者也该满门抄斩,以震慑他人!”

    说到大明的法制,李岩一时之间也不好怎么开口,毕竟按照大明的法律,造反是要株连九族的,就算不足连九族,最轻也该满门抄斩,朝代无不如此,就算当前人数多了点,但也要看皇上的心意来决断。

    “臣的建议已经说出来了,请皇上圣断!”李岩对着朱慈踉说道。

    这种事情,最终还是要朱慈踉这个皇帝来做决定,甚至朱慈踉另外还要跟满朝文武商议过后才能处理这样的大事。

    之所以事先让李岩和钱不缺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朱慈踉也只是想先做参考,究竟该怎么处理他还要在思考一下,等到明日早朝的时候才会真正表态,毕竟事关重大,十几万人的性命,不能草率。

    为了怎么样才能最好的善后这件事情,朱慈踉足足想了一个晚上。

    日次早朝。

    跟朱慈踉预料当中的一样,满朝文武的意见跟李岩和钱不缺的大相径庭。

    一些人强硬的说要按照法律株连九族,一些人则如同李岩一样,心有不忍,只建议斩杀首犯,最后的大部分稍微中立,但也要求满门抄斩,这就意味这抓获的十几万人全部都要杀死。

    朝代,造反都是大事,最轻也是满门抄斩,重则株连九族,没有例外,毕竟这关乎到一个王朝的稳定,若是不能对有造反心思的人形成强力的震慑,如何避免将来更多的人参与到造反当中去。

    朱慈踉想了一晚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决断。

    “诸位爱卿的建议朕都知道了,朕已有决断,只杀贼首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其余人等全部流放!”

    原本朱慈踉是只偏向斩杀贼首即可,但想到此次跳出来造反的只是其中一般的士族和宗室,还有另一半的士族和宗室利益同样受到损害,许多人就算还没有参与造反,也有些蠢蠢欲动,要震慑这些人,单单斩杀贼首怕是还不足够的,天下百姓也不会心服,毕竟事关造反,几乎是最严重的一例罪行,只杀贼首和十岁以上的男子,即不太善,也不太过,朱慈踉觉得正好。

    群臣在下面小声商议了一阵,除了少数几个依然坚持满门抄斩外,大部分同意的朱慈踉的处置。

    随即,下朝后,朱慈踉立刻颁布圣旨。

    为了取得更好的震慑效果,朱慈踉虽然不会牵连更多的人,但也没有一次将所有人一同处置,而是将他们分开,每次处理一省。

    大明日报紧跟报道,将每日处置了多少人,谁谁被杀头全部登报,虽然朱慈踉只下旨斩杀每户十岁以上的男子,但人数毕竟太多了,每日也有数百人被杀头,一连一个月下来才全部处置干净。

    接下来便是流放,按照参与造反的程度选择流放的地点,同样处理了一个多月。

    大明日报连续两个月,不是杀头就是流放,滚滚血腥,就算是没有任何造反念头的普通百姓也看得头皮发麻,剩余的士族宗室等更是走路都发颤,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参与造反逃过了一劫。

    剩余的士族和宗室们不得不怕啊,他们虽然没有参与进去,但也知道天下各路反军加在一起足足一百多万,但却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扑灭了,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应龙军的功劳,应龙军无疑威名更胜。

    有应龙军的强力震慑相信那些剩余的士族宗室等是不敢在生出造反的心思了,大明重新恢复了稳定。

    “驾!”上百骑快马奔向各地,带着朱慈踉的圣旨和法令。

    反军的覆灭,没有人再敢质疑朱慈踉的圣旨。

    从今日起,大明将进入限制土地兼并,限制土地租赁价格的时代。

    有土地的百姓也不用日日忧心自己的土地被有权有势的地主豪强惦记,没有土地的普通佃户百姓再也不用每年为了给地主的重税后还能剩下更多的粮食,而日夜流血流泪的耕种上百亩土地仍不够养活一家人,一遇灾年便需要卖儿卖女的日子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改革成功

    此次剿灭各路反军,足足近万户士族豪强富商被清洗,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土地田产,查抄下来,大明不仅得到了总价值四亿八千多万两的各类财物,更有超过一亿亩的田产。

    这一亿亩田产之下,是千万人口的佃户。

    理论上来说,这抄上来的田产自然也是属于朝廷的,但那些佃户也必须要妥善安置。

    朱慈踉经过一番思虑,做出了以下决择。

    佃户可以按照每户每口人限制五亩以下的前提向朝廷报备领取土地耕种,而本身就有土地的普通百姓,若是每户每口人不足五亩的也可按照每口人五亩的极限向朝廷报备领取土地耕种。

    当然,这些土地的产权仍旧是属于朝廷所有,领取土地的佃户和普通百姓在连续耕种二十年后,可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向朝廷购买产权。

    这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均田令。

    朱慈踉之所以不直接把土地无偿送给百姓,是因为土地若是挂在朝廷的名义上,百姓们便不可以随意的买卖,他要以二十年的时间来真真正正的限制土地的兼并,而至于二十年百姓需要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来购买土地,是为了让百姓一直都会记住土地的所有权是朝廷,而且二两银子的价格,相对土地本身来说已经太低了,二十年后百姓们就算掏钱出来购买,也完全有能力,而却可以给朝廷增加可预见的两亿两的收入,对大明今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当一切都安置妥当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兴二年六月中旬。

    这段时间里,有各军在各地强力镇压,又有连续一个多月大明日报****血腥报道的震慑,这个时候,大明境内已经全线稳定了下来。

    六月中旬,正是一年的第一季粮食夏粮开始收割的日子。

    由于朝廷的土地跟普通的土地一样,都是二十税一的税率,相对于以前地主四税三,甚至五税四的重税,可谓是低太多了。以前的那些地主的佃户虽然平均每口人耕种十亩的土地,但每年能剩下的粮食也根本不够吃的,而当前,他们虽然每口人耕种的土地由十亩减少到了五亩,但剩余的粮食却是以前的三倍多,分到朝廷土地的佃户和普通百姓们极为满意朝廷政策的,对大明的拥护也毫无疑问的超过了以往。

    “李老爷,今年的地税可否还收七成?”湖南,一位老农对着一位身穿绸服的员外问道。

    这位李员外是当地的一个地主,家里有一千亩土地,因为没有参与造反。最终土地得以保全了下来,而那位老农正是李员外家里的佃户,按照以往,李员外虽然没有丧心病狂的向佃户们征收八成的地税,但也有七层。

    “不,不,不!不要七成,两成就够了!两成就够了!”李员外一听底下佃户的询问,立刻不断的摇头说道。

    有福王和潞王等近万户地主豪强的前车之鉴,李员外没有参与进造反里面,本来就胆小,哪敢违抗朝廷的法令,受人把柄,要是被人误以为他不服,心存反意,那很可能会害死全家的,李员外绝对不敢这么做。

    虽然地税一下子从往年的七成,变成了现在的两成,少了两倍还多,但李员外咬了咬牙,还是觉得一家人的性命更重要一点。

    见李员外这么说,那位老农心里暗暗一喜,今年他一家足足耕种了近百亩土地,若是只交两成的地税给李员外,那么他便还能剩下近八十亩的出产,不仅足够养活一家人,甚至还能将一部分卖钱,有了那些钱他便可以多盖几间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终于也可以有房子娶媳妇了。

    由于最死硬的地主都因为造反被抄家流放了,有了这些震慑,剩余的地主无论如何也不甘不服,朝廷的法令得到了全面的执行。

    士族宗室永不纳税的特权被取消了,地主土地租赁的价格也被死死的限制在了两成以下,得到实惠的普通百姓们欢声鼓舞,这个夏收犹如过年,百姓们对大明的拥护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北方,北京城,满清摄政王府。

    多尔衮刚刚平定了造反的蒙古各部回来,就听说了南方大明所发生的事情。

    “朱慈踉竟然真的成功了!”

    “汉人都是废物,一百多万反军,才短短一个多月就被扑灭,就算是一群猪让应龙军去抓,一个多月也不一定能全部抓完!”多尔衮脸色无比阴沉,忍不住破口大骂了出来。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朱慈踉竟然就将如此大事做成功了。

    “应龙军!应龙军!”多尔衮咬牙切齿。

    仔细看完探子搜集上来的情报,多尔衮双目冷得都能够冻死人。

    他看到了什么!

    在九江,应龙军两万大军就敢与福王的三十万大军硬碰硬,而且还迅速将福王击败,福王的三十万反军全线溃散。

    在南京城下,大明皇帝朱慈踉也是带着两万应龙军就敢直接出城跟潞王的近二十五万大军硬碰硬,并且同样将潞王的近二十五万大军硬生生的击溃。

    还有在两广,应龙军第三军一部,五千人击溃了桂王了六万大军

    在湖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