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117章

逆明1644-第117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都给朕闭嘴!”朱慈勐地一拍暖榻旁的茶台怒道。

    刘宗周和马士英等人立刻停了下来,并偷偷观察了一眼朱慈的神色,眼见朱慈发怒了,一个个顿时都闭嘴了,不敢在吵下去。

    朱慈憋着怒火,指着马士英等人就要发作大骂,但想到今天打算要做的事情,便又忍了下来。

    “海棠,你过来,给朕揉一揉太阳穴。兰香,你也去给朕泡一杯清心静气茶过来。”朱慈对着守在不远处的兰香海棠两个小丫头说道。

    兰香半蹲着行了一个礼之后,立刻去泡茶去了,海棠看了马士英等人一眼,也很快爬上暖榻给朱慈揉太阳穴。

    好一会,朱慈的火气才彻底降下去,恢复了心平气和。

    朱慈斜了马士英等人一眼说道:“朕不跟你们废话,你们可知道朕今天招你们来这里,究竟是想干什么吗?”

    “臣等不知!”马士英等人心里也怪异的很,根本摸不着头脑,皇上今天实在是太奇怪了,他们要是能猜出来是为什么,哪里还用的着这么战战兢兢。

    “哼,一个个小心翼翼的,哪像什么朝中重臣,朕又不是老虎,又不会吃了你们,你们干嘛一副生怕出错的样子。”朱慈边说边叹息。

    马士英等人根本摸不着头脑,但听了朱慈的言语,嘴角不由得暗暗抽搐,心里腹诽,都说伴君如伴虎,皇上不是老虎是什么,要不是害怕说错话会被治罪,他们至于这么小心翼翼的吗?

    眼前这位皇上登基了大半年,虽然不像先帝那般动不动就治罪,更换大臣,但有其父必有其子,谁知道眼前这位爷哪天会不会就变成先帝那样,一语不如意就发火,贬官治罪,甚至杀头。要知道,眼前这位爷的杀心可不比先帝小,刘泽清,刘良佐,东林党,魏国公府等,前前后后死在眼前这位爷手中的官员不下数百人了,一意孤行的脾气跟先皇一模一样,他们岂能不小心翼翼的夹着尾巴做官。

    马士英等人正想着,又听到朱慈说道。

    “其实你们根本不用这么怕朕,朕承认朕虽然有些脾气,但一点都不昏庸,你们大可不必跟朕说话拐弯抹角的,拿点气魄出来,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建议尽管提出来,实事求是就行了,说错了朕也不会胡乱治你们的罪的,刘宗周刚才说得很对,你们就是虚伪,不如刘宗周来得直接,你们看刘宗周这老家伙说话,跟朕死杠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朕要是昏庸无道,没有半点容人之量,这老家伙早就被朕弄死了,哪里还有他蹦的机会。”朱慈说到一半,指着刘宗周说道。

    “皇上!”刘宗周老眼睁得老大,一张老脸都气得通红,马上就要反驳。

    “你少废话,你个老东西,你以为朕说得不对吗?你自己想想,你呛朕的次数还少吗?老在朕面前摆着一张臭脸,朕看着就讨厌,但朕哪次真治了你的罪了,撤了你的职?”朱慈瞪着刘宗周说道。

    刘宗周冷哼了一声,一甩袖口,不说话了。

    “朕不是昏君,只要你们真有才能,朕就会用你们,只要你的建议是对的,朕也会取纳。以后在朕面前说话,少在哪拐弯抹角的,这才真的是让朕看着讨厌。朕告诉你们几个,从今日开始,以后谁给朕上奏折,说一件事要是超过五句话都还没有说清楚的,朕立马给退回去让你们重写,奶奶的,明明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偏要给朕拐弯抹角,你们不嫌烦朕还嫌烦呢,都给朕挺清楚了。”

    朱慈开门见山,决定跟这几个阁老好好谈一次心,他觉得吧,有时候偶尔能跟臣子们谈一次心,让臣子了解他这个皇帝的性情,这样他们才能放下心里的芥蒂畅所欲言,尽最大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刘宗周心里微动,马士英等人更是五谷杂味,他们算是听明白了,原来皇上今天打的是这样的心思。

    李岩暗暗点了点头,无比欣慰,就差给朱慈竖起大拇指了,这样的皇帝才是他心里的明主,才是天下百姓之福,将来就算他粉身碎骨,他也会死心塌地的辅佐这样的帝王。

    “朕金口玉言,说了往后不会随便治你们的罪就不会随便治你们的罪,你们往后尽可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自己站在这里想想吧,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告诉朕。”朱慈说完,继续批阅今天还没有批完的奏折。

    整个干清宫内寂静一片,朱慈一席话,给马士英等人的震动很大,让他们一时之间很失神,没有反应过来,一个个呆愣在了哪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皇上英明,乃天赐大明的英主,微臣拜服。”良久,钱谦益才第一个反应过来,跪拜在地上道。

    “臣等拜服!”马士英等人也跪拜在地。

    包括李岩在内,七人均心悦诚服,敬佩万分,皇上再过月余才满十六,却已有这般胸怀,实在难得,乃大明之福。

    “哈哈哈哈,好,众爱卿能够想通,朕甚是欣慰!”朱慈大笑。

    “既然如此,众爱卿等会就要畅所欲言,如今清虏南下之意非常明显,清虏如今已然占据了我大明近半江山,与大明乃生死大敌,注定是不死不休的,朕不想听到什么议和之类的软弱言论,尔等就说说该如何应对清虏之事吧。”

    朱慈也不知道有没有解决马士英等人心里的芥蒂,但这样的事情急不来,日后自然会看到效果的。

    如今大军虽然调集到了江淮和山东地区部署防备,但将来大战一起,可不单单是调兵遣将就可以的,还要有粮草,止血治伤之类的药材,更要有银子,这些都需要筹划。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全力备战

    由于不知道清兵什么时候南下,马士英提议,大明不仅要在江北山东等地提前部署防御,还应将所能调集的大军尽量调往南京城周围待命。户部也是事先准备好至少四十万石的粮食以备不时只需,还有止血治伤的药草等,尽一切可能全力备战。

    “马爱卿所言甚是。”朱慈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户部尚书刘宗周:“刘爱卿,户部如今还有多少钱粮储备?”

    “回皇上,去年数场大战,加上难民迁移湖北安置一事,总计耗费了数百万石粮草,如今户部最多只能拿得出不到五十万石粮草和四百万两银子了。”刘宗周叹息的说道

    “刘阁老,去年国库不是还有两千余万两银子吗,为何只剩四百万两了?”马士英皱着眉头问道。

    “不错,刘阁老你掌管户部,这么多钱都到哪里去了?”钱谦益等人也看向刘宗周,面色不善,那神情,就跟刘宗周把户部的银子贪了一般。

    刘宗周老脸一黑,冷哼了一声:“去年数场大战,大军总计伤亡数十万,光抚恤一项就耗费了近四百万两银子,皇上组建应龙军,所用全部都是火器,一杆燧发枪就是二十两银子,还有消耗的弹药,数场大战下来便消耗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弹药,另外还有军饷,应龙军的军饷是每万人每月平均六万两银子,去年大半年,三万多应龙军总计各类费用便耗费了五百多万两银子,而今年皇上又将应龙军扩充到了十二万,光每个月的军饷就是七十多万两银子,还要制配火枪,户部如今还能剩下四百万两银子就不错了,都不够朝廷给全国大军再发四个月军饷,这些都有据可查的,可要老夫拿着户部的账本给几位查看!”

    有户部的账本,所有的收入和开支都有据可查,刘宗周虽然是户部尚书,但的确不可能贪得了户部的一分银子。

    “应龙军竟然耗费如此之巨!”马士英倒不怀疑刘宗周了,但听到应龙军的一应耗费,特别是弹药一项,无不全部倒吸了一口凉气,李岩也同样如此。

    虽然他们都知道应龙军几乎都是用银子堆起来的,但这样的耗费实在是太可怕了,去年应龙军三万多人不过是参加了三场大战罢了,就耗费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弹药,这要是十二万应龙军全部参战,岂不是一场大战就要耗费一百多万两银子,这应龙军的火枪打出去的不是什么弹药,简直就是银子啊。

    “皇上!十二万应龙军所耗费的银子都可以组建一支普通的百万大军了。”马士英等人看向朱慈。

    朱慈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就知道应龙军太过烧钱,所以才只敢组建十二万,再多大明朝也养不起了,现在都有些养不起了。

    “朕虽然早知道会耗费如此多的银子,但诸位爱卿何不想一想,以去年应龙军取得的战果而论,所耗费的钱财究竟值不值得,三万多应龙军若是换成三十万普通大明军队可能取得那样的战果?”朱慈反问道。

    “这………”朱慈这一问,马士英等人立刻沉默住了。

    马士英等人虽然不想承认,但也清楚,大明朝的普通军队战斗力之底下,若是去年三万多应龙军换成三十万普通大明军队参战的话,别说剿灭左良玉了,不被左良玉剿灭就不错了,更别说还北上山东击败了十几万清军,以及武昌城外击败张献忠的十万大军了。

    “大军贵在精而不再多,清虏当年区区数万八旗发展至今,便能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而我大明当年百万大军,又能拿清虏如何?诸位这样想来,大明养十二万应龙军可否值得!”朱慈笑道。

    听闻朱慈这样一说,马士英等人叹息了一声,倒不在纠结此事。的确,若当年朝廷能有一支应龙军,何以让区区数十万人口的清虏发展到如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样吧,去年查抄东林党官员和魏国公府等除了金银珠宝之外,还得了八十万亩良田,这些良田大部分都在江淮和江南等富庶之地,朕下旨全部发卖出去,预计能有六百万两左右的银子收入,朕全部拨付给户部预留如何。”朱慈想了想说道。

    这些良田朱慈之所以一直留着,便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今日正好派上用场。

    “谢皇上恩典。”刘宗周脸色这才好看了不少。

    有了这六百万两银子加入,国库便有了一千万两银子了,刘宗周估计,应对满清的南下应该不成问题。

    “皇上,微臣觉得,不仅要准备好钱粮,还应收拢民心,让广报司大力宣扬清虏的种种恶行,让百姓更加看清楚清虏的真面目。”工部尚书章宗义也提了一个意见。

    “嗯,理当如此。”朱慈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朱慈早有此打算,但他很欣慰有人能提出来,这说明众人确实是在尽全力,第一次没有夹带私心的想着怎么抵御满清的事情。

    接下来一段时间,为了应对满清可能随时南下,兵部调动大军,几乎把大明所能抽调的所有大军都集中到了江南以及江淮地区驻守待命,除了十二万应龙军之外,山东,江淮,江南等地集中了十一镇总兵大约三十万的兵力,连同应龙军一起,大明可以调动四十二万大军参战。

    同时,广报司大力宣传满清的种种凶残行径,以及关外汉人在满清统治下的悲惨,重点介绍了被满清充当包衣奴才奴役的那些汉人。

    “想不到清虏如此野蛮残暴,竟然以汉人为奴才,肆意打骂****,甚至残杀,原来在关外,满人可以随意打骂我们汉人,而我们汉人却不能有任何反抗,否则全家都要被杀,这简直是……”南京城一角,一名认识字的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