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97章

大汉列侯-第97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大汉江山内外的不同之处,避开百官公卿的影响看到每个闾里村落,每个民夫家庭的生存状况,有助于太子了解汉家也有助于针对谁的改革。”

    刘彻惊讶道:“为什么还要出去,我坐镇长安不也一样可以调兵遣将吗?”

    “大风歌人人会唱,可是太子殿下知道威加海内的意思吗?太祖高皇帝的军功至高无上,不论诸侯王或者列侯都远远不如,可以把军队运用的有如臂使,军中上下崇拜太祖高皇帝的强大,文武百官不敢在面前露出丝毫轻视的态度,只要您做到那一步就永远不用担心那些顽固不化的大臣不服您,天下的百姓和军中将士也没有不服您的。”

    刘彻眨眨眼,更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少年:“那我该怎么做?袁盎曾经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郅都劝说父皇亡一姬复一姬进,母后从小教育我我不可以做任何危险的事情。”

    曹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文臣处于保护朝局的稳定性。强制天子不可以做任何危险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仿佛把天子关在牢笼里,只有少数几个安全的行宫可以自由出入。出巡时必然是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唯恐平民出现惊吓了车架,保护可谓细致周到。

    但那样的帝王生于深宫禁省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不知农时不辨五谷,纵然富有四海却如笼中鸟被锁起来彻底和世人隔绝,即使几代皇帝没有感觉。可时间长久下去皇帝会变的越来越无知,就像被蒙上双眼绑住双手,如果出现权臣或者官僚集团**变质。天子就只有依靠外戚、宦官来行使权力,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

    刘彻瞪大眼睛:“不会吧!竟然那么严重?”

    天子微微一笑侧耳倾听,他已经很久没听过精彩的策论了,自从他病重以来百官公卿见到他时说话的语气变的温柔许多。声音细小的像只蚊子嗡嗡叫。若是不仔细听就会漏过许多重要的工作汇报,他知道这是百官公卿对自己善意的地方,但是身为天子不可以只想着自己收服,那是仆人对主人的正常关心,而不是治国干臣对皇帝的直接负责。

    太子监国半年总体情况良好,修了个新长安城劳民伤财不算多大事,那点花费还没有吴楚七国之乱打三个月的花销多,打七国那可是真金白银的砸出去就没了踪影。重建长安是把真金白银砸在最显眼的地方,每天早晨进出长安城的商旅们都会第一时间看到崭新的帝都。对于提高汉民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皇帝有些累,倚着王皇后的胳膊继续看两人的对话。

    “殿下一定不会认为太祖高皇帝打天下时害怕过,假如当年太祖高皇帝也这样谨慎惜命,讲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绝不可能三年灭秦五年灭楚登基称帝,有为的皇帝必然要懂得军事,军国大事首先是军在前面,有了军事大权国事再议也不迟!国政方略是几代人仁人志士改良调剂到目前最佳状态,即使优化改良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唯有军事不受国政的影响可以随时上手,并且能够影响朝堂上百官公卿对太子殿下的态度,太祖高皇帝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威加海内,这不是新君用诏令赏罚随意就可以替代的,让士卒发自内心的爱戴需要殿下自己去努力。”

    曹时认真的讲解,太子仔细聆听,天子在听,皇后也在听。

    王皇后的见识不算差,在未央宫里每天都会听到各地的奏报,每天要去长信宫里拜见窦太后,经常见到黄老学博士在那儿为老太太讲经,即便最初不太懂,时日一久也渐渐熟知了。

    以她的见识,黄老学派讲的全是陈词滥调聊无新意,翻来覆去讲的都是一套东西,老生常谈无休无止。

    儒家的新意是有了但是起的调子太高,动辄三纲五常君臣大义礼听的让人高山仰止,但是听起来就不太像治国有方的样子。

    法家人留给世人的印象太差,要么是铁面无情的扑克脸,要么奸猾狡诈心机深沉的卑鄙小人。

    其他的诸如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全是不入流的,农家小说家连宫禁外的大门都不得碰,更不用说到禁省之内实战口才。

    眼前这个少年截然不同,他说的东西和以前那帮文官说的全然不一样,他拿出三代以来每个君主对外征战的辉煌纪录,告诫太子皇帝的威望是依靠掌兵权打胜仗,不断积累威望树立起国家的强大控制力,太祖高皇帝就属于这一类君主。

    另一类则是通过法定继承皇位,正统性毋庸置疑但是他们不喜欢掌握兵权,更不喜欢对外发动战争,只是依靠权术和皇权的力量操控军国大事的变动,让官吏和将军们畏惧他的手段,而绝不是心悦诚服的敬佩君主的个人威望,先皇汉文帝就属于这一类君主。

    皇后越听心里就觉得不是个滋味,怂恿自己儿子以身犯险去危险的地方,要换做普通大臣她早就发飙撵人了,可是她发现曹时说的非常有道理,她想了半天竟然无言以对。

    这个计划非常庞大,首先需要刘彻至少会骑马步射,懂得军事常识和行军操典,作为一个小型骑兵队的统帅,亲手训练属于自己直属的骑士,直到他统率的骑士奔赴南北军中乃至边郡作为中坚力量,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刘彻听的心情激动两眼发亮,操作得当不出十年就可以得到一支属于他自己的强大军团,而且这种操作最大限度的规避百官公卿的干扰,再过十年刘彻也才十四岁,有的是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啪啪啪!

    天子在鼓掌,他感到非常欣慰,曹时的进言几乎没有私心。

    对皇帝而言臣子没有私心是件好事,纯臣是皇帝最放心的一群人,就好比当年他很喜欢的万石君石奋,就是个恭谨听话的纯臣,曹时不是恭谨听话那一类型,但是他的才能也绝非石奋所能比的。

    曹时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以他的年纪本也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私心,从刚才的回答里让天子看到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人该有的特征,敢想敢为不管艰难险阻也要勇敢的去尝试。

    即便天子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也不影响他对年仅十六岁的九卿产生的好感:“你的想法值得称赞,细节之处还有待商榷,朕对你的考察顺利通过了,希望你坚持自我不要被物欲所困扰,努力做好差事为汉家江山,为太子守护好这片基业不倒!朕给你的承诺是保证军功爵制重新焕发光彩,太子会按照朕的想法去执行,你要做的是辅佐太子歼灭匈奴,开疆扩土做出不世功业,朕也乏了,你退下吧!”(未完待续……)

第116章 你是刘陵?(一更4000字)

    PS:对于所有称乌梅是刘陵粉的控告,乌梅坚决反对!刘陵是重要的人物,但代表她必须是曹时的后宫,这女人哪是那么好招惹的。今天是2更1万字,晚上18点送上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离开未央宫时,太阳歪歪斜斜的挂在西方天边。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宫中逗留了两个时辰,此时只觉得口干舌燥肚子饿的雷声滚滚。

    登上马车看看日头已经过了午时,回到少府继续处理政务前必须得弄点吃的,于是驾着马车直奔东市的酒肆,不管怎样先把肚子填饱才是正事。

    长安城重修的过程中东西两市也被推掉重修,所有易燃的土木建筑被全部换成坚固耐用的砖石结构,原本人市前的夯土台也变成石台阶,人市前聚集着来自各地的客商看奴隶,小贩们吆喝着南腔北调兜售自家的货物,东市永远是那样的喧闹吵杂,永远是人流如织的繁盛景象。

    东市的三层酒肆也被推倒重建,作为餐饮服务业酒楼能用三层建筑,可以冠绝长安的大多数建筑,新酒楼的格局和以前大体相同,背后的东家出资稍稍扩充一圈,中间空地的天井原本直通天开了个大口子,现在变成加盖屋顶的里天井,这样雨季到来时不会让酒楼显得潮气太重。

    曹时也没去打听酒肆东家的背景,只是隐约知道这家酒肆的背景不太简单,不少列侯都和酒肆关系不浅。酒肆的服务放在这个时代可谓出类拔萃,不但投入重金把内饰装修的金碧辉煌,来往侍奉的女子清一色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巴掌大的小脸精致穿着漂亮的衣裳十分动人,更难得胸前鼓鼓身材颇有料,这份心思和手段绝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比拟的。

    根据他的观察,酒肆里服务的对象至少也是来往京师的豪商,往上走高爵和百官时常出没也不稀罕,曹时就在这里碰到过几个上卿同僚,目测除了卫绾和直不疑不怎么来以外。九卿都在这个酒楼露过面,普通黔首平民根本见不到一个人影,大概酒肆里也是有一定身份限制的。

    “平阳侯辛苦了。忙到现在才抽出时间来进餐。”

    “平阳侯执掌少府日理万机,不知城南的赛马场建的如何?粮秣可够支撑?在下这里有储粮三万石任由少府度支,价格一切都好商量,在下只想与少府结个善缘……”

    “嘿。我说兄弟啊!听你的口音是淮上来京师的。还不知道少府的规矩是迎来送往的事一切免谈,别说你那有三万石粮食白送,就是三十万石也休想入少府的家门,贵胄之家为天子纸张内帑,用的着你那点粮秣做事吗?”

    顿时戏谑地笑声传过来,曹时微微一笑对着左右分拨的商贾颔首致意,那几人兴奋的拱手回礼,只要他的马车一出少府大门就会碰到类似的商贾。求收录和求攀附的人最多,其次就是打着各种旗号来结善缘的人。他们打的算盘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商贾们又岂会做无利可图之事,他手里抓着皇家的诸多产业,免不了被那帮食利之徒盯上。

    自从曹时创造许多新厨具开始,新式菜肴的制作方法逐渐流入长安,短短一年之间养出不少爱好美食的老饕,他们总结出了炸爆烧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这二十八种烹饪方法,并自称平阳侯府二十八法为天下正宗,未央长乐两宫的尚食殿专门派人去平阳侯府学习烹调技巧云云。

    传闻说的有鼻子有眼,俨然如亲眼所见般笃定,要不是曹时身为当事人知道此事子虚乌有,换个身份说不定还真的就相信有这一出,就他所知的情况是宫里的御厨没有到平阳侯府讨教厨艺,但是宫里的御膳菜肴的确在不断向平阳侯府的大宴改进,大概是太子刘彻在侯府用过几次膳食,于是回到宫里大大夸奖侯府的菜肴精致可口,才让那帮眼高于顶的御厨动了改流派的心思。

    这家酒肆情况类似,店里的酒菜完全仿照平阳侯府的规格,仅他看到的菜单上就有大菜三十六样,小菜一百零八样,汤羹二十八种,卤味腌品还不计算在内,菜品的丰富几乎赶得上几千年后的标准,曹时也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只是受限于眼界无法看的更远罢了,只要给他们一个启发古人也能做的有模有样。

    规格样式相同倒也罢了,最让人意外的是酒肆做出来的菜肴多少有些改变,并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味,最精贵的几道菜全是与甜品有直接关系,曹时知道这年头没有白糖,连红糖都没有,只有那种初榨出来的黑糖,汉地本土也不产黑糖,而是从远在万里之外的摩揭陀(印度)几经周折运来,此时黑糖的名字叫石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