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267章

大汉列侯-第267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郡最不缺的是土地,最缺的是人口,朝廷给每个户主5级大夫爵的本意是按照汉律大夫爵允许合法占田5顷,每家每户有500亩荒地开发权,放牧牛羊的数量暂时不做限制,哪怕汉民对耕作的热情不高,每亩产粮1。5石左右,一年也能收到750石粮食。

    第一年开荒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粮食产量,但第二年到第三年会逐渐提高到750石的理想值,三年免税期可以让一个家庭至少存下500石粮食,同时还有能力饲养几百只牛羊,以后再收税也不用担心面临忍饥挨饿的风险。

    此外,边郡畜牧业发展保证充足的肉类供应,长安城扩建带来的快速发展机遇,新增的二十多万城市人口让长安城变的富有活力,同时也让肉类禽蛋等副食品的供应出现不足,东市牛羊肉价格连年看涨,即使加大养殖也无法满足需求,有钱的长安人更喜欢吃肉类食品,发展边郡也可以解决肉类供应的困难。

    “车骑将军治政水平依然出色,朕也可以放心让你去陇西郡经略河西了。”

    曹时瞪大眼睛不可思议道:“陛下……”

    “之前朝廷讨论过车骑将军的安排,朕觉得让你留在长安是浪费才能,所以朕决定让车骑将军去经略河西,给右贤王狠狠一刀,你有信心吗?”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曹时选择低下头:“臣谨遵圣命!”

    ……

    “父亲?”

    曹襄睁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高壮的男子,一年前他刚学会说话就与亲人别离,至今对父亲的记忆只有朦胧的一丁点,印象里依稀记得有这个身影。

    刘婠轻轻抱住稚子,语气温和:“襄儿那就是父亲,你不是最喜欢听父亲的故事吗?父亲就在面前。”

    陌生的怀抱,宽厚的肩膀,小曹襄伸出稚嫩的手摸摸男子脸上的胡茬,天真道:“娘亲,父亲皮肤好黑,胡子好硬。”

    刘婠倚着丈夫目光温柔似水,眨眼间时光飞逝,夫妻俩别离良久,以至于孩子都不认得父亲,心里有千言万语牵肠挂肚要诉说,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她很害怕自己哭出来。

    卫君孺抱着孩子走来,刚满周岁的小曹嫤正呼呼大睡,被曹时抱在怀里也没反应,小嘴咂咂不知在做梦吃什么好东西,巴掌大的小脸有四分像曹时,六分像卫君孺,比起一年前皱皱巴巴的小婴儿好看太多。

    小曹襄越长越像他父亲,双眼皮大眼睛眸子棕褐是夫妻俩共同点,雪白的皮肤随他母亲刘婠,五官线条却继承曹时的相貌,曹家人的五官线条都是一个样子,曹家的几家远亲和曹时的五官线条非常神似。

    曹嫤睡的香甜,曹时不忍心打扰女儿的好梦,曹襄陪着大人枯坐一会儿就无聊的闹着去玩,曹时就让婢女抱着胖乎乎的儿子闺女去休息。

    “最近妾身听到许多不好的传言,很多人说咱们曹家声势太盛,妾身很担心。”

    “你有什么风声?”

    “天子的态度让妾身琢磨不透,几次去未央宫与天子叙话不如以前热情了。”

    刘婠秀眉微蹙若有所思,从小长大的弟弟自己最清楚,生活在宫廷那个复杂的环境里每个人都要有点小心思,刘彻就属于个人的想法主意拿的正,性格的正面意义类似先帝的刚毅果决,反面意义也是先帝的刚愎自用,不是特别善于纳谏从然如流的人。

    曹时微微一笑:“风声传出来又能怎样?以为我是周亚夫就大错特错了。”

    “君子……”

    “周亚夫的牛脾气没人能忍的住,你看我像牛脾气的人吗?”

    刘婠和卫君孺摇摇头,丈夫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两个女人守着曹家的基业到不怕被欺负,不过时日愈久接触到的知识也更多,对汉家政治的理解提高不少,尤其是阳信长公主刘婠了解到的宫闱政治最多。

    “妾身担心的并非重蹈覆辙,而是君子功高震主为天子所忌,周亚夫死于脾性不合,假设是周勃呢?”

    曹时摇摇头:“不用多想我自有主张,天子的猜忌不会太久的,出路总会有的。”(未完待续……)

第273章 不负重托

    建元五年十月初,新年交替之际,辞旧迎新之交,长安城内外张灯结彩,东西两市欢声笑语,最初的春节庆祝就来源于十月初的庆祝,既要举行祭祀庆祝新年,也是在庆祝丰收的一年。

    至此时节,朝廷下达朔方设郡的诏命,设本来置新郡本不算稀奇,汉初开国近七十年每代皇帝都会再行政区划分上做文章,撤换更迭郡县每隔十年二十年就会来一次,涉及帝国中层的行政区域变化最多影响某个郡县的具体主官利益。

    别说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微乎其微,从郡县到乡里各级基层官吏也没太大影响,撤换合并新增郡县并不影响他们的俸禄,直接受到影响的郡太守和县令、郡都尉、县尉之流也不会减少收入,朝廷不会因为撤换行政区减少俸禄,除非该官僚初犯刑律丢官免爵。

    新增朔方郡带来的变化很小,唯一称得上影响的是边郡百姓的心思受到影响,政令的核心内容是增设一个全新的郡,而且并不是普通的边郡,而要在阴山阳山包围下的河套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区增加30万人口的大型边郡。

    遍数天下各郡,边郡里就没有一家超过30万人口,雁门郡与陇西郡为代表的大郡约有25万人口左右,云中郡与上谷郡之流20万人口都比较勉强,边郡的农业环境远不如内郡是部分理由,面对匈奴入侵的威胁朝不保夕无心耕作是另一部分理由。

    至于朝廷强行迁徙百姓,导致边郡百姓普遍缺乏耕作**,混日子得过且过等等理由是不便多谈的。没有人敢在公开场合讨论类似话题,自己找不自在不说。还会被县尉踢到边郡当罪民,既然你那么同情去边郡的百姓。不如就去那里深切体验下边郡的苦寒生活。

    “关中人要迁徙?”

    南庄村民坐在墩子上发呆:“咱们过的挺好的,祖祖辈辈住在关中,凭什么要迁徙?”

    “凭什么?凭的就是咱们是关中人!”

    关中迁徙令张贴在闾里的门口,并不是南庄独一份享受特别待遇,关中七十五个县都张贴着相同的朝廷诏令,内容是号召关中百姓自发的充满责任感的迁徙到朔方郡居住,朝廷将给予迁徙者极大的关爱和照顾。

    “五年内全家免税,每户户主按照爵位给予不同提升,低于大夫爵提升至大夫爵。高于等于大夫爵则擢升一级,最高不得超过公乘爵,公乘爵给予全家免徭役三年的补偿照顾,并补偿乡里官吏一人,五大夫爵以上可以选择担当郡县官僚作为补偿。”

    这道政令比最初的版本有大幅度修改,可以当做变相卖官鬻爵的行为,但是关中百姓并不认为朝廷的诏令有不对之处,迁徙到边郡可不是闹着玩,尤其是从关中迁徙到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差不多相当于一线大城市搬到偏远地区居住,交通不便的不毛之地到是小事,毗邻国境线对面就是凶残的匈奴人才更要命。

    老实巴交的农民没几个人想去边关受苦受难,匈奴人逞凶北疆边境六七十年积威深重。纵然汉军一而再再而三的击败匈奴人,可普通百姓也很难沾得上几分光彩,万一来年匈奴人突然杀入边境报仇雪恨。死的不是汉军的黑甲羽林骑,而是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

    怕死并不可耻。体内的基因告诉我们有时候必须要学会忍,遗传不怕死基因的人不是都死在野兽的口中。就死在竞争对手的屠刀之下,活下来的大部分选择明哲保身,所以活着的人类都是明智者的后代,怕死并不代表他们是懦夫,只是不愿意无谓的死亡罢了。

    想让关中百姓去关东都没那么容易,只能挑那些闾左浮浪人口下手,连哄带吓的把他们赶到关东,另一边从关东强行迁徙四十万豪强地主到长安陵邑就闹出大岔子,少府曹时被关东豪强掳到南越差点没能逃出来,就因为这事朝廷差点把陵邑迁徙制度给废掉。

    幸好曹时福大命大逃回来,并在朝廷里发表演说坚定的支持汉家祖制,并列举陵邑制度对调节贫富差距降低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才保住大汉帝国制度里为数不多的社会润滑剂。

    南庄村民不高兴。

    自家小日子过的挺好,突然号召关中百姓去草原大漠边缘的苦寒之地居住,哪怕给出优厚的条件也不乐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毕竟是少的,宁愿做大都市的小市民也不当穷乡僻壤的土豪劣绅的人终归是最多的。

    袁种来了。

    他知道朝廷的政令必然引起反弹,肩负着重大使命而来:“乡亲们稍安勿躁,我是来为大家答疑解惑的,这道政令其实出自君侯之手。”

    “袁先生不要说笑,咱们有点意见可不是冲着君侯。”

    “不不,我说的是真话,天子就设立朔方郡的方略问策于君侯,于是才有朔方郡迁徙令的一说,君侯的本意是巩固国防安全,边郡居住戍守三十万人才能保证绝对安全,边郡安全才有能力保护内郡不受威胁,然而愿意迁入边郡的人终归是非常少的,于是君侯提议以重奖之策发遍天下,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重赏与迁徙。

    南庄的乡民游移不定,难以作出抉择。

    仔细想来那么优厚的待遇的确很像平阳侯的手笔,按照朝廷的惯例又怎会心平气和的提出丰厚补偿换取百姓自愿北上戍边,通常是一纸诏令让某某县举县北迁,过程肯定是大军押送前簇后拥浩浩荡荡,被押送的百姓泪流满面与家乡挥手告别。

    政令思想的差距,决定处理方式的不同,朝廷更愿意用自愿的形式换取百姓的支持,安抚性补偿有效弥补基层与朝廷的潜在矛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利益可言又怎么能谈的上百姓的拥戴。

    “君侯的动议是迁徙百姓入住朔方郡戍边边塞,给予每家每户五年免税外加提爵的优厚待遇,不用打仗全体提升爵位的机会可不多,按部就班给普通人三十年时间也别想超过5级大夫爵,军功爵之所以难就在于杀敌立功的难,这次不用杀敌立功也能提拔民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郑老心急道:“是不是让咱们迁到朔方郡?”

    “不,君侯准备让你们等一等,朔方郡至多需要六万五千户30多万人口,关中一百三十万户近640万人口,最近两年新生婴儿潮带来六十万新生人口,再加上非常驻的两百万流动人口长期在京师附近活动,以目前的城市基础关中早已人满为患。”

    “近几年连续丰收,我们种田的庄稼汉都知道粮食产量大增,难道长安城养活不起几百万人吃饭吗?”

    “养的起,但是基础建设跟不上,投资建设新县城绝非简单的一句话,仿照长安城降几个档次的微缩城市也得花费至少一亿钱,长安城75个县城至少75亿,重修驰道整修水利设施还得花费50亿钱,朝廷虽然非常有钱每年收入也非常高,但是我们还有北方的强敌挡着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和匈奴人打仗,花钱的地方太多实在没办法挤出多余的钱修关中。”

    袁种简单提及今年的外战,从年初田汀毂О芤岳矗盒倭骄松逼甙烁鲈虏磐O吕矗倥乃鹗部蝗ス埽壕魈跽较哒剿郎贤蚴勘苌说氖孔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