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213章

大汉列侯-第213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酒好厉害的酒劲呀!”

    曹时端起酒盏道:“微微精馏过的白酒,你看酒水可是清澈如水。”

    低头一瞧,果然如此。

    酒水透明像一汪清泉般。若不是辛辣刺鼻的酒气四处飘散,他绝不敢相信喝进肚子里的是这种无色透明的酒水。

    窦婴作出解释:“此物是平阳侯府所制新酒,分高中低三种度数,你喝到的只是中度酒,还有高度酒喝下去像刀子刮喉咙,心口窝像一团火在燃烧,倘若不善饮酒者一杯醉倒。”

    公孙弘想了会儿道:“可有低度酒,在下年岁大了受不住刮骨之酒,换个低度酒应当可以试试。”

    侍奉的婢女为他换上一壶新酒。除了颜色以外口感和普通浊酒完全相同,只是用木炭吸出酒水里的杂质,让浊酒变的清澈透明。

    公孙弘有些不好意思:“扰了诸位的酒兴,对不起了!”

    魏其侯摇头失笑:“公孙生不必拘束。我们刚才正说到对孔家的安排,你想听听吗?”

    “愿闻其详。”

    “孔家返回鲁国祖地定居,孔家人派出代表做儒学的更新研究。研究的方向以结合当前社稷情势做出新尝试……”

    公孙弘听着心里不是个滋味,抬头目视董仲舒。见他冲自己摇头,才闭上嘴巴认真聆听。

    董仲舒也有自己的苦衷。

    他也不想妥协。可不去妥协又能怎样呢?

    保持儒生的风骨饿死不碰嗟来之食,做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儒家究极本意,然后儒家完蛋,儒学断代的责任无人能承担得起。

    孔家人早就有心妥协,孔家再牛那也只是个在野学派家族,空谈几百年家史纯粹找不自在,当今天下最强的刘氏皇族不太认可儒家,功勋贵族们对儒家也没有好脸色,朝廷律法制定和执行绕不开贵族影响,不妥协永远回不了鲁国,飘荡在邯郸城两三代人就彻底断了根。

    起码,孔家承受不住那样的打击,他们本来也没犯过不可饶恕的大错,老实本分的耕读诗书安静渡过几百年,纵然有少部分孔家人为人处世之道太差,品行不端说出匪夷所思的言论也不应让孔家人集体受罪。

    董仲舒不擅长廷辩,公羊学派就没有雄辩滔滔的大人物,他喜欢静下心来做学问,自己走的路子本就是结合儒家经典,杂糅百家学说另辟蹊径搞出特色儒学,他本人非常喜欢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只因为泰一教的兴起,关东几座大城都在兴建泰一神庙,他也不方便再提天人感应。

    窦婴把几个人的表情看的通透,曹时的心思不好揣摩,相比之下儒生还不会隐藏心思。

    他本人很欢迎孔家妥协,因为他本人并非纯儒,打压纯儒符合他的利益,窦婴也不指望一棍子打倒纯儒,他本人就是个儒生,很了解儒家的旺盛生命力,就像不起眼的野草,永远根植在大地上,无论风吹雨打都不怕。

    只有丧心病狂的搞出大灭绝,把所有通儒术读过六经之人杀死,秦始皇嬴政都没有那么做,曹时更不可能去做,没有皇帝会对有学识者赶尽杀绝。

    窦婴只需要得到纯儒的部分支持,站稳脚跟起码不用为学术的争端牵扯精力即可。

    几方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余下的酒宴突然变的索然无味,连美丽的舞蹈也没人去欣赏。

    曹时离开时心情轻松。

    他才不在乎儒生们的勾心斗角,放儒家一条生路符合他的个人思想,儒生里有一群爱乱说话的大嘴巴,最近几年被敲打的不敢乱说话了,建立起初步的敬畏感,至少不会对他吐口水骂奸臣贼子,继续打压下去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逐渐叠加憎恨感。

    平白无故的,何必让一群刷笔杆子的人恨上,万一他们想不开写出点不三不四的文章抹黑自己,辛苦积攒的清誉可就全捐出去了。

    对待儒生的态度始终不变,既要有包容也要有压制,得让儒家人看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学术界的重要份子,而不是罢黜百家唯舞独尊的强横嘴脸,百花齐放和谐共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正确的做学问之道。

    “窦婴大张旗鼓的邀请我出面商谈,其用心值得深思呀!”

    曹时很快把窦婴的烦恼丢到一旁。

    车轮一转来到城北住宅区里的司马家,这儿住着司马谈的家眷。

    司马谈的夫人姓李,年纪二十四五岁左右,每天在平阳制衣坊里织布赚钱,丈夫去了遥远的西域一别几年,她一个女人照顾五岁半的儿子司马迁,还要赡养司马谈的父母,生活过的很清苦。

    李夫人素面朝天姿色中等,看着一大盆衣裳浆洗,听到院子里传来动静一抬头,惊讶道:“哎呀!君侯您又来了,上次您送来的粟米粮油还没吃完,请不要再破费了。”

    “司马谈是我一手培养的大才,也是我伊利推荐他出使西域增长见识,没想到一别两年还没走完行程的一半,给司马家带来的不便始料未及,送些东西聊表心意请不要见外,毕竟司马老先生和老夫人还需要赡养照料。”

    曹时走进门向司马老夫妇作揖,两位老人连忙谦让躲避开,口中连称不敢承受大礼。

    司马谈的老父亲是个六百石的小官,祖上是老秦人的职业官吏出身,眼睁睁看着大秦帝国彻底崩塌下去,归顺大汉帝国从基层小官吏一步一个脚印站起来。

    两位老人家本分老实,儿子司马谈跟着黄生学习黄老术,又学习黄老新学成为曹时的得力干将,派到遥远的西域去建功立业,作为老秦人对军国大事的认识度极高,老两口从无任何怨言。

    “拜见曹公。”

    五岁半的司马迁像个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的跪下来稽首行礼,司马家虽是小门小户,对礼法的要求却丝毫没有懈怠过。

    司马迁是长孙,从小受到他的母亲李夫人,以及祖父祖母的严格教育,三岁识字,五岁读书,如今可以通篇背诵《老子》五千言,还可以背诵部分《管子》的名篇要录。

    曹时和司马迁早就相识,早在司马谈离去之前拜访司马家,亲眼见识司马迁的聪明天赋。

    没等李夫人反应,曹时俯下身问道:“听说迁儿很喜欢黄老,你可愿跟随我修习黄老之学?”(未完待续……)

    PS:许多人的命运在变化着,公孙弘是,司马迁也是。

第216章 献俘太庙

    辘辘车声如水去,前路相望成片的建筑鳞次栉比,整齐的排列开来。

    “这儿就是太学了。”

    冯单和剧信跳下马车,太学四个报名点外排起了长长的人流,巨大的露布像广告牌似的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一行字“大汉太学招生报名”,左右两边还有两块露布写着招生的基本要求。

    招生要求二十岁以下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犯罪记录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初试。

    “凭什么要求二十岁啊!我今年才二十一,完全可以报上的嘛!”

    “就是,我今年二十三觉得还可以呀!让我报个名行不?”

    “我告诉你们,我爹叫李叉,你不给我面子也得给我爹面子?甚嘛?你说你没听说过李叉?瞎了你个狗眼,我爹在东市是响当当一号大人物,当年还接待过丞相那样的贵人。”

    队伍里有人哄笑,这猪头三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大胖子,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仗着有个爹在西六市里当个小官牛的不行。

    排队的人是什么都有,上到三四十岁的大叔,下到七八岁的小孩,还有老头抱着三岁的小孙子来报名,感情是把大汉太学当成他家幼儿园了。

    太学的架子打起来,还没划好归入哪个口子管,连报名点的招生人员都是从三公九卿抽调来的。

    抽调来的大农令府的小吏愁的不行:“我说大叔,您就别来凑热闹了,我们这说的很清楚。二十岁以下,您这年纪得有二十岁的一倍了吧?”

    “呵呵。这位小哥错了,我今年三十有九。过了十月份才满四十岁。”

    “甭管您几岁,咱们招生只挑二十岁以下的,您这年纪不行。”

    老头抱着孙子挤过来:“这位小哥您看,我这大孙子咋样?快叫声哥哥。”

    小男孩只有三岁大,在老头怀里很腼腆地叫了声:“哥哥早上好!”

    大农令府的小吏苦着脸:“您这是……”

    “你看我这小孙子可聪明了,一岁就会哼哼唱歌,你看到他脑袋后面两个旋,你一定听过两个旋聪明,我这小孙子就顶个的聪明。”

    另一边遇到的情况更棘手。

    “凭什么不让我家闺女报名啊!你是不是瞧不起女人啊!我告诉你。每个人都有亲娘,你小子没有亲娘吗?你好意思瞧不起女人吗?”

    腰肢有水桶粗的胖妇人,挽起袖子站在招生点前骂街。

    她闺女是个干干瘦瘦的姑娘,好似一阵风吹过来就会摔倒似的,始终躲在母亲身后不敢抬头。

    “这位大婶有话好说,不要堵在这儿骂街,你看大伙都看着你们不是?”

    “别给我来那一套,今天不让我闺女进太学,老娘就在这不走了。”

    第一天招生就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已请来南军维持报名点的秩序,泼妇骂街和耍横无赖的全部被撵走驱散。

    露布也被撤下来,换了幅新招牌,招募14岁以上。20岁以下,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犯罪记录的男子。

    轮到剧信和冯单来报名,小吏简单询问他们的姓名、年龄、住址就给了张表格。标注有姓名、年龄、住址、籍贯、特长。

    “特长是啥?”

    “你会什么就写什么,会种地就写种地。会打柴就写打柴。”

    “什么都不会呢?”

    那小吏瞥过两人的粗壮身板:“什么都不会就空缺着,你们俩应该会点特长。”

    “是会点,我会剑枪,他会弓枪。”

    “那可是好的很呐,军事学院正缺你们这样的汉子。”

    填完表格兴冲冲的往太学里走,半路被南军卫士拦住了去路,大牌子上写着禁止入内,两人不太理解。

    南军士兵冲着角落努努嘴,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大致意思是报完名还不能算太学生,必须通过考试合格方可入选。

    入选标准不一,根据学院不同有所区别,总共有九大学院多个分系,填写表格里有个希望学习的院系,剧信报的军事学院,冯单报的医学院。

    “怎么办?还要考试。”

    “怕啥,咱俩不用怕被考住。”

    “说的也是,平常考试难不住咱们,实在不懂就交白卷。”

    羽林骑也有考试,并且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考核,假设,剧信曾经有幸见识过一次,会场里一万五千名羽林骑拿着炭笔冥思苦想,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他很羡慕羽林骑的生活,但是他过不了羽林骑的苛刻审核标准,他的骑术只能用普普通通来形容,射术稀烂,枪术尚可,在一群骑射强人扎堆的羽林骑眼前不堪入目。

    强行走后门只有当数第一,还要背负巨大的舆论和心理压力,剧信骄傲的性子哪忍得住这样的侮辱。

    不够格就不去,要求稍低的重骑兵根本不如他的眼,羽林骑训练出来每个人都是基层军官,重骑兵练出来也是大头兵,顶多是一群冲锋陷阵的超级大头兵,在枪林箭雨里拼杀一丁点功劳,还要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