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列侯 >

第172章

大汉列侯-第172章

小说: 大汉列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人得知消息时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儒家就有许多人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得是多好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二千石高官只要呆在朝堂,就有机会跻身最高权力的几十个人名单之内,可是纯儒各大派系里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人。

    最有机会的王臧、赵绾大败亏输,生生被踢出朝堂永远不得录用,好端端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那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太子少傅,稍进一步混个真二千石的左右内史轻而易举,运气好说不定一步迈过几道门槛,几十个候补者的位次成为中二千石的上卿。

    儒家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可他们没有办法反抗,原本有心助力孔安国的也没下文,只有脑袋进水的奇葩才会支持他,傻子也看得出情况不对,曹时的地位如日中天,个人威望通过击溃三公九卿建立起来。

    曹时已然天下无敌。

    窦婴很无奈,他并非纯儒出身,得不到纯正儒家大派系的支持,学术上的影响力永远只有那么高,哪怕他曾官拜大将军。哪怕他是外戚窦家的人,哪怕他位列太子太傅领受真二千石俸禄,对于高傲的纯儒而言。所谓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提,他们到皇帝面前只有一个念头。

    大展所才,治国平天下。

    纯儒求的是功名,利禄反而不重要,所以儒家眼里功名利禄排序不同,朝廷发放的俸禄摆在最末尾,于人于己的利益排在倒数第二。名声是儒家非常重视的,他们认为儒家应该比道家更优秀,实乃冠绝百家的最上等学说。应当被顶礼膜拜的镇国宝器,孔子应当封一个堪比周公的圣人之位。

    最后也是最高的是是功劳,治国之功、辅国之功、中兴之功,所谓名声的极限莫过于有大功。文圣周公。武圣吕尚(姜子牙),两位的名声之大如山如海,无非是有开国、辅国、治国之大功加身,开启大周八百年的两位超级功勋,在大周王朝是名副其实的神灵,祭祀他们的社就等同于神庙。

    但是眼下不同了。

    因为孔安国的傲慢和愚蠢,儒家遭受重大打击,就连一向安分守己的孔家也被殃及池鱼。曹时并不是个心胸宽广的真君子,在他的号令下孔家被迫离开时代居住的祖庭。前往赵国邯郸暂时居住,但是孔家并不甘心受到牵连,他们依然想返回鲁国的祖庭,那里有他们的根。

    所以,最优秀的继承者,被称为完美的儒生,新一代儒生的领袖,顶着无数光辉灿烂的称号,肩负着无数人的殷切期盼的年轻人,孔家嫡长子孔武,离开邯郸来到长安城。

    忽然孔武双腿支撑,正姿起身行下顿首礼:“惊闻吾弟莽撞说了不该说的话,对大农令多有得罪,在下代吾弟向大农令道歉。”

    “大农令大可不必多心,孔武是孔家最知书达理的年轻人,他父亲是个难得的开明之士,比起孔家那些老顽固好说话的多。”辕固生笑眯眯的说道。

    窦婴放下心来,温和地一笑道:“孔生无须多礼,我与孔安国没有私怨,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起了些争执,事情过去就不用再多提了。”

    “我孔家也早有意接触杂学之道,家父差遣在下就为了向大农令学习杂学。”

    “孔生,莫不是在说玩笑话?”

    “在下从不打诳语。”

    窦婴骇了一跳,所谓杂学是儒家学派以外所有书籍总称,儒生们对其他学派保有藐视的心态,所以无论是黄老无为的道家,还是申韩霸道的法家,兼爱非攻的墨家,白马非马的名家,攻城略地的兵家等等学派都属于杂学。

    另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是诸家学说,本意也是远逊于儒家的学说之称,在高傲的纯儒眼里,孟子和荀子也属于诸家之列,并不能位列孔子、曾子的儒家排序之内。

    窦婴不太明白孔武的意思,纯儒都是骄傲的,心里塞满优越感的,已经优越到歧视所有自己人以外的同胞,认为自己说的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言,其他人说的只是日常交流的无用话,以及狗屁不通的杂学废话。

    孔家是纯儒里最骄傲的,他们拥有最高贵的血脉,那是来自孔子传下来的精神,为了发扬孔子的学说,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扶持资助各地来求学的穷苦学生,因此孔家上下素来不太富裕,被赶到邯郸城支族闹着分家置产的孔家更是大不如前。

    以孔家的骄傲,就算丞相亲自来请,也很难说服孔家家主离开家乡出仕,唯有天子才有能力请出他,可眼下的情况恶化到无法满足孔家正常生活的地步,孔家家主也是个非常有主见有决断的人,很快下定决心让孔武出来走一走。

    窦婴开动脑筋瞬间联想到的可能,或许孔家已经不愿意继续保持沉默,于是笑道:“我原以为,孔家只是派孔生出来了解点情况,在长安城走一遭就返回邯郸。”

    孔武摇摇头。

    “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我们孔家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我听说少府曹时曾经说过一句话,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不认同他的大部分看法,但是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适应时代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适者生存。

    辕固生闭着眼慢慢咀嚼四个字,过了许久又摇摇头,万万没想到孔家的人继承人是个儒家改良派,他一直以为孔家人的脑袋是四四方方的,那么保守传统的世家也忍不住做改变,或许孔家的危机已经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否则孔家那几个老顽固绝不会同意让嫡长子孔武去学什么杂学。

    “好吧,希望你会对外儒内法感兴趣……”

    窦婴没有打愣的答应下来,他又不傻,焉能看不出孔家的含义,或许这是一种双赢的新方式,对他对孔家乃至对整个儒家都是好机会,孔家赌的是窦婴的身家前程了不得,窦婴又何尝不需要有一大助力支持自己,孔家做背书再请儒生入府做门客就容易多了。

    大雨停了,一阵六级大风从东南吹拂而来,强烈的劲风吹的路上的大姑娘小媳妇衣袂飘飘,许多女子漂亮的印花裙子被吹起来,露出两条纤细修长的小腿上的彩色丝袜,孔武正巧转过头看个正着,脸一红连忙转过脸放下帘子,口中默念:“非礼勿视,非礼勿视……”(未完待续……)

第178章 我想会一会曹时

    PS:现代有些女子宁愿偷情也不愿意被亲嘴,虽然她们的逻辑很奇怪,但是这并不是她们发明的,从上古以来就一直这么奇怪。求订阅,求月票!

    窦婴挑起竹帘,瞧见路上的女子惊叫着捂住长裙,捂着脸一路疾跑消失在宽阔的巷道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为悦己者容,丝袜再好看那也是穿给夫婿,情郎增加情趣的小物什,让她们穿着丝袜露出长腿在大街上走,这就好比扒光衣服在外衤果奔,还不如一刀杀了她们。

    窦婴忍不住呵呵笑了几声。

    一刮大风大姑娘小媳妇就尖叫,这是长安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修身的裙子可以压住强风却不利于行走,宽松的长裙利于行走却不利于压风,除非是细长筒子型裙,否则再小心的裙子被强风一吹也要露出双脚和小腿,运气好的看的更多。

    以前没有丝袜的时候,每到夏天都会有男子在街上晃悠,碰到大风吹来顿时长裙飘飘,露出一双洁白粉嫩的长腿,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看的精光,因为汉初及上古时代的女子没有穿下身内衣的习惯,一条盖住脚的长裙是唯一的下身衣裳,一阵风吹过去看个精光的也不奇怪。

    男人的头,女人的脚是不能碰的禁区,长腿和秀足乃是夫婿的专利,许多女子宁愿和野男人野合也决不让碰一下脚,这并不是古人很愚蠢,只是时代文化不同。理解不同造成的偏差。

    孔武满脸通红,其实他在家里有一妻一妾,还孕育了一双年幼的儿女。并非完全不同的雏。

    只是他在家里向来严肃,与夫人说话也是正儿八经,夫妻俩行敦伦之礼非常刻板,女子不敢叫,男子不敢哼,本来挺爽的事变的都不爽,来到长安第一眼就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他的心里真可谓五味杂陈,不知是该骂那些女子不守妇道,还是该赞叹长安风范果然不同。

    辕固生斜睨一眼冷哼着不知嘴里骂着什么话。他曾生活在长安城足有十几年,类似的风景线看过不知道多少回,他不晓得那些女子穿着的花色“裤子”叫什么名字,大概是某种防止走光的新事物。女人家的东西总是让人不懂。辕固生觉得长安的风气真应该治一治。

    想了想,辕固生说道:“我想会一会曹时。”

    “我会为你安排。”

    一场暴雨冲刷掉长安四周的浮尘,雨水的频繁到来也预示着雨季来临。

    陈叔站在庭院中的大树下,举目四望:“这园子真好看,比咱们侯府的园子好看多了。”

    “陈叔若喜欢,就住在这儿安享晚年吧。”曹时认真的对老人说道。

    他对陈述的心情很复杂,他是曹时来到这个时代第一个认识的人,这位可敬的老人对君侯的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非常幼稚可笑的疑问也不吝回答,从不会怀疑君侯的身份。像个勤恳的老牛努力犁地,直到累死那一天为止。

    “您就留下来吧!”阳信公主刘婠劝说道。

    夫婿的心思瞒不过她,陈叔的名气也着实不小,活过七十多岁的每一个军功爵老人都在主爵都尉那儿挂着号,每年节日都会有主爵都尉派人送去礼物,过年还要被天子请到未央宫坐席饮宴,曹时希望年老的陈叔不用再操劳,侯府的家事有的是忠诚勤恳的家吏来解决,他不用再继续劳累下去了。

    “君侯觉得老仆不堪重负了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朽还能吃的下两万粟米饭,吃的下三斤羊肉还有一壶酒,比不过三十岁的勇壮,但对付五六个年轻后生不成问题。”陈叔的胸口拍的砰砰响,曹时真害怕他一下把自己给拍背过气了。

    陈叔的坚持让两人很无奈,曹时很明智的选择转移话题,不知不觉聊到陈叔的孙子陈掌身上,老人家顿时露出笑容:“那小子挨顿鞭子总算开窍了,说明以前老仆还是打的少,不听话就得好好收拾一顿,棍棒下出孝子。”

    曹时擦擦冷汗,幸好他没有这样的长辈,动辄挨鞭子可真够恐怖的。

    陈掌成婚了,媳妇就是淳于缇萦的女儿王蕤,现在她已经跟随继父改姓家召蕤,反正王家的家门已经没人了,差不多和卫青改姓是一个道理。

    听说召蕤一进门就怀了身孕,暂时还不清楚坏了几个月的身孕,但是陈叔得知了消息就高兴的嘴巴合不拢,老人家一大把年纪就陈掌一根独苗,全靠陈掌传宗接代,得知孙子有了后高兴的不得了,就指望他把老陈家的血脉开枝散叶出去。

    老人家难得到长安一回,曹时把府中各庄子的老人都请来,开了个缩水版百叟宴,三十多个七旬上下的老人家吃吃喝喝,全当是找个机会乐呵乐呵叙叙旧。

    曹时是个小辈,地位又高,老人家一上桌,他去敬了杯酒便走了,免得自己在场老人家侃的不顺畅。

    刘婠午后要午睡,陪着夫婿用了午餐就早早的休息去了,近来两个老婆都有海棠春睡的习惯,腿脚也不如以前勤快了,制衣坊的事全是夏玉和卫子夫在打理着。

    曹时骑着紫骝漫步于阴湿的石板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