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362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362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伦敦的生意兴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国游资引入资金极度匮乏的美国。“摩根帝国”由此诞生。

    话说摩根财团的缔造者之一的皮博迪也算是一个奇人,前半生令人不可置信地吝啬。

    传说有一次他病的厉害,他的合伙人js摩根劝说他回家休息,于是他拿上雨伞走出办公室。

    20分钟后,朱尼厄斯发现他还站在路边淋雨,就跑出来问他:“皮博迪先生,你该回家了。”

    他答到:“是呀,我是要回家。可是只过了一辆2便士的马车,我想等一辆1便士的。”

    而此时他的银行帐户已经有100万英镑。

    可是此君到了后半生,那是令人不可置信地慷慨。当时人说,“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贪婪一样无度”。

    他给伦敦的贫民建造社区,因此获得了“伦敦荣誉市民”的称号。在美国,他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向哈佛大学捐赠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还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会。

    甚至连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乔治…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在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s…摩根公司(junius s。 manand pany)

    所以他的儿子jp摩根才能去瑞士和德国留学,还读过著名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就是叔本华和尼采当过教授的那个哥廷根大学。

    实际上,十九世纪末到一战之前,美利坚很多富家子弟去德国求学,比如“北美边际学派第一人”的克拉克教授。

    因为当时正是德国处于世界学术最顶端、最辉煌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学生纷纷以去德国留学为荣,尤其是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这两所名校。

    在这个时期如果一位学者没有德国的学习经历,会被认为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术训练。而德语也成为了国际通用的学术语言,甚至英美国家的许多论文都是直接以德语命名的。

    就经济学而言,这个时期德国历史学派如日中天,完全能和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分庭抗礼。而其中的新历史学派便是后世各种社会改良运动的渊薮。

    而等jp摩根学成归来,他父亲就安排他进入朋友的邓肯商行学习,不久之后还为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对过开了一间摩根商行,就是我们袁大师目前所在的华尔街23号。

    而相比之下,老洛克菲勒的父亲只是一个没有行医执照还卖假药的江湖医生,按照赛里斯的说法就是走方郎中。

    而且他爹真的也是一位人才,不但犯有重婚罪,还曾经被控告性侵自己家的女佣。

    众所周知,摩根商行在南北战争时期发了一大笔战争财,到了战后生意日趋兴旺。他从前的同事、邓肯商行的查尔斯…达布尼及他的表弟古特温都加盟了他的公司,公司的名字也因此改为达布尼…摩根商行。

    从那个时候开始,摩根商行实行了高级合伙人制度,这也是美国合伙人制度的开端。日后美林、高盛等等无不照搬这套制度,再后来欧美各种行业也开始实行,到最后就连赛里斯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高科技新兴行业也是如此。

    jp摩根终其一生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在1907年美国“大恐慌”这场经济危机之前,这一金融集团和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连结,总值近200亿美元,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

    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三分之二!

    生产事业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业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美国钢铁、通用汽车公司、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大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好几家铁路公司。

    摩根体系拥有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所有企业资本的四分之一!

    整个美利坚共有167名董事执行着由华尔街23号发出的指令。

    就是靠着这样的庞庞……大大的资本,jp摩根可以自己扮演央行的角色,硬逼着美国各大银行降低准备金率给恐慌的市场注入海量的资金,安然度过了1907年的“大恐慌”。

    当时《纽约时报》上面说,“权力集中到私人手中的这种程度,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说真的,如果黑色星期四发生的时候有这么一根“中流砥柱”,大萧条不一定会席卷全球。

    就像jp摩根自己说的那样,“我们就应该摒弃那种站不住脚的教条,即认为自由竞争能保护公众利益”。在他看来,将行业交给他这样的人来管理才能有序运行、确保公众的利益。

    这是何等霸气冲天的霸业!

    这是何等力大无比的力量!

    这是为什么林登万他们谁都不炸就跑来炸摩根财团的缘故了!

    想到此处,我们的袁大师不由得心潮澎湃,老子要是能成为摩根财团在东北亚地区的高级合伙人,何愁大事不成啊。

    现在是1921年的5月底,距离“民十信交风潮”不过半年,正是最好的时机。

    也不用多,从摩根财团这里借个一、两千万美金就行了。

    自己最快七月份就能带着这笔钱回到赛里斯,先在股市里面兴风作浪一把,把行情举高高。

    同时再来个金融创新,用那些“金融衍生产品”把能圈的钱全都圈进各级交易市场。

    用这些高杠杆投资工具,不要说工资存款了,就是主妇们的小菜铜钿和小孩纸们的零花钱,袁燕倏都有信心让他们交在自己的手上。

    自己暗搓搓做个大空头,等到明年春节前银根紧缩的那个时候,让整个市场摔碎碎。

    想想看,这一波能赚多少钱?弄死多少人?

    不对,要弄死人干嘛啊?!

    到时候自己就是收拾残局的大善人,拿出点钱来托个底,那还不让人交口称赞啊。

    再把低价收购的那些债头转成实际的股份,入主自己看中的银行、钱号、企业和交易所……

    当然啦,说说容易,做起来少不得要洋人的撑腰,军阀的帮衬和地下势力的效劳。

    嗨,有了这一千万美金,这三者还愁没有吗?。

    只需要短短一年都不到的时间,自己就是赛里斯的摩根了啊!

    什么“身先士卒孙檀香”,什么“从不买票曹仲珊”,什么“学富五车张大帅”,什么穿林北腿,什么天魔传人,什么军道杀拳……都逃不过余之一握!

    “皮卡皮卡。”

    “哎……”

    这次袁燕倏连回嘴的兴致都没有了,只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老子本来能当站在世界之巅俯视众生的众神之王……至少也是王族一员吧。

    现在有了这个破系统,只能当个狗屁大师。居然还有人问为什么老子要带着这个破系统?!

    “boss,他们请您上去呢。”

    “我知道了。你们两个自己去吃午饭吧。”

    意兴阑珊的袁大师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心情,打发了自己的女秘书和男司机,跟着引路的办事员来到了顶楼。

    “笃、笃、笃。”

    “请进。”

    “摩根先生,袁博士来了。”

    办事员闪开身子,露出了一间宽大豪华却绝对不能说奢侈的办公室,还有办公室中坐着的几位绅士。

    其中自然有他认识的乔治…贝克先生,不是老的那位,而是乔治…贝克先生二世。

    有着一副运动员般的好身材的贝克先生利索地站起来迎接道:“尼奥,你来了?”

    袁燕倏快速地摘下礼帽,风度翩翩地躬身道:“是的,贝克先生。我们很久没见了。”

    “是啊,我们是很久没见了,上次还称呼你密斯陀,现在要称呼你道可托了。”

    小乔治…贝克先生开了一句玩笑,便道:“袁博士,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贝克先生二世指着身旁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年人道:“这位是托马斯…拉蒙特先生,现任摩根财团的副总裁。”

    原来就是那位把墨索里尼和罗斯福并排挂在一起,还有着“摩根财团史上最成功的总裁”的高级合伙人。

    “拉蒙特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袁博士,我也很高兴能认识你这样的家。对了,我听人说你还是一位非常有见地的经济学家。”

    “拉蒙特先生,这都是经济学界前辈们的鼓励,请不要当真。”

    贝克先生又一指一位身材敦厚留着络腮胡的绅士道:“这位是乔治…惠特尼先生,他马上就要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英文简称,nyse)。”

    没错,这位就是把倒吊男称为伟大的爱国者,还认为节制是挽救德国的大英雄的nyse主席。

    “惠特尼先生,那我要恭喜你了。”

    “袁博士,我也要恭喜你获得phd。啊。你的《socialism》我也拜读过了,写得相当不错。”

    “惠特尼先生,这是我的荣幸。”

    听听,老子跟着两位实在太有共同语言。

    “而这位便是……”贝克先生二世指着屋中最后一人。

    此君上唇留着一副一字胡,眉毛浓密,眼神深邃,鼻子高大,和他父亲倒是很有几分相似。他看上去六十左右,正是大人物们最为黄金的年龄。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们的袁大师一见之下就觉得人家贵气逼人。

    果然就听乔治…贝克二世介绍道:“杰克…皮尔庞特…摩根先生!”

第二百六十一章 小摩根 中

    本章副标题:开往东方的列车……上不上呢?

    …………………………………………………

    比起摩根财团的创始者约翰…p…摩根,他的儿子杰克…p…摩根的名气要小了不少,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低了不少。

    所以也有人说老摩根之后,“华尔街再无王者”。

    平心而论,倒不是这位二代目真的比不上一代目,只不过守成者总比不上开创者那么传奇。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美利坚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于摩根财团这样的超巨型托拉斯都非常警惕,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全世界人民那是越来越警惕。

    十九世纪末,美利坚就兴起一场反托拉斯运动。在这个背景之下,189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顾名思义,这个法案就是为了反垄断。第1条就规定,以托拉斯或任何类似形式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违者处以5千美元以下罚金,或1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兼科。

    这个法案让洛克菲勒家族不得不在1911年把自己的“标准(美孚)石油帝国”拆分成37个独立的地区性石油公司。

    1914年又通过了补充《谢尔曼法案》不足的《克莱顿法案》,这个法案比前者更进一步,预防垄断某行业的托拉斯成型。比如其中的第七条,严格规范企业获得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股票,防止恶意并购。

    但是这两个法案对于金融界的垄断行为几乎没有怎么着力。

    而到了三十年代,大萧条中损失惨重美国人民把矛头指向了华尔街,树大招风的摩根财团自然是首当其冲。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针对华尔街的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