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355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355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燕倏咽下一口热茶,坦然相告道:“爷叔,不知道你听说过中国公学否?”

    “中国公学……”司徒大龙头稍稍沉吟便想了起来道,“可是梁任公主持的中国公学?”

    “正是。这所学校的教务长张君东荪发了一封聘书给我,邀请我担任他们的经济学系教授,还要开一门写作课,月薪……”

    说到这个月薪,我们的袁大师也有点得意来着:“300银元。”

    按照此时汇率,200银元只相当于150美金,都赶不上他开给自己女秘书艾索尔…摩曼小姐的每周50美金的薪酬,他又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好吧,这帐可不能这么算。

    1917年胡适之归国进了北大的月薪也不过只有260块银元,今年吴雨僧受“学衡派”大佬梅光迪之邀到东南大学任教每个月才拿到120银元。

    倒是1926年何淬廉受到了上海暨南大学的聘书,每月300块银元。不过他认为京津地区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教育水准较全国其他地方均胜一筹,于是他决定放弃暨南大学优厚的待遇,反而选择了每月只有180块银元的南开大学的聘书。

    这里要说一下,暨南大学这么有钱是因为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专门招收侨生,当然主要是南洋侨生的高等学府,很多南洋富商向这所大学捐赠了不少钱。

    不过此时的暨南大学还叫暨南学堂,在南京而不是上海,这所大学的身世后来也挺坎坷的,永远健康还撤消了这所大学,所以就不细数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袁大师现在的身价比当初的胡适之还高了那么一点,所以他难免就有点得意了。

    其实张东荪也是调查过他的底细,才开出这样的高工资的。

    在这个时间点上,袁燕倏他爹身兼好几家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董事,老袁家完全不差钱。

    而袁燕倏他前丈人还开着银行,而他的前小舅子尚在襁褓之中,老周家正好需要这位前女婿帮衬。

    在张东荪想来,我们的袁大师不管去继承“金融帝国”还是去当“点石成金”,这钱还能少挣了吗?

    再加上鸿渐先生现在是蜚声中外的大作家,还没有回国就被当成新文化运动之领头人,白话文运动之干将。他要是肯去教书,那还不是想去北大就去北大,想去圣约翰就去圣约翰啊……而且这些大学还不得倒靴相迎。

    其实,袁燕倏这段时间收到了不少大学的聘书,其中真的就有北大和圣约翰。

    顺便说一句,清华大学现在还没有设立大学部,所以没有资格邀请我们的袁大师……这话听着就是倍儿爽啊!

    北大他是不会去的,因为他两辈子都是江南人士,住不惯北方。

    而且帝都接下来几年乱糟糟的,明年四月份就是直奉大战。另外,北方军阀的势力又大,还很不讲“文明”,万一人家不顾忌自己高等华人的身份呢?

    所以为了安全考虑自己还不如呆在上海的租界里面呢。其他租界不说,想来日租界肯定会很安全的。

    对了,现在他跟日本人走得太近日后怎么办?

    好办啊,未来他就成了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日本专家了,他说一亿日本国民全都是天脑黑卡的武士和姬武士,除了去九段坂之外没有旁的办法能驯服,到时候谁敢反对?

    想来日本人自己都不会反对的吧……不但不反对,他们还要感谢有袁大师这样的知己啊。

    圣约翰他是去不了的,因为这是一所教会学堂,他这样的无神论者兼“敌基督”怎么能去教会学堂教书呢?

    魔都那些大学之中也就中国公学比较出名,给的待遇又高。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所大学以“自由”而著称。至少在二十年代,中国公学里面的学者们教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学说的都有,没有什么顾忌,思想非常活跃。

    这就对了袁大教授的胃口,所以他最后选择了中国公学。

    “既然鸿渐你有了决定,那老夫就不多言了……”

    其实司徒美堂也接到书信,有人想邀请袁大师去广东担任教职。不过人家已经有了决定,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他有些感慨地道:“鸿渐,老夫要对你说一声谢谢啊。要不是你的五加皮,我们安良堂……”

    “爷叔,你说这个就见外了。毕竟小侄也是洪家兄弟吗,帮衬一把有什么好感谢的呢?”袁燕倏打断了他的话头道,“要是真的感谢小侄的话,还请爷叔帮我一个小忙。”

    司徒大龙头那也是江湖人士,一听这话便拍着胸脯道:“鸿渐,你有话直说,还怕老夫拒绝吗?”

    “爷叔,小侄那就说了啊……”瞌睡来了一个枕头的袁燕倏欣然说道:“我想招揽一些人手,不知道爷叔可不可以帮我个忙呢?”

    “人手?你要什么样的人手?”司徒大龙头有些不解地道,“鸿渐,你也知道我们安良堂可没有什么正经的知识分子……”

    袁大师摆手道:“爷叔,你误会了。我不是要找知识分子,要那玩意干嘛呢?小侄是要找一些……那个一些拥有特长的人才。”

    “什么样的特长?”司徒美堂好奇地问道。

    袁燕倏斟酌了一下词句道:“爷叔,想来你也听过孟尝君故事的吧?小侄此去英吉利就想当当现代的孟尝君,所以需要一些鸡鸣狗盗之才。”

    “哈哈哈……现代孟尝君……哈哈哈……”司徒大龙头笑着问道,“鸿渐啊鸿渐,我现在相信你真的是我们洪家弟子了……”

    “不过,鸿渐你要这些人是去偷什么?总不见得是去偷英国国王的王冠吧?”

    “爷叔,那玩意有个屁用?我是想去偷一个人……”

第二百五十一章 洪门宴 下

    本章副标题:行动部门,沪上名门。

    ………………………………………

    “鸿渐,你要去英吉利偷人?!”

    “不不不,我还需要偷人?爷叔,小侄是要去偷个人……”

    我们的袁大师也懒得解释,索性直接要求道:“总之拜托爷叔了,帮我找几个胆子大,心眼细,口风紧,手上有真活的兄弟们……”

    司徒美堂原本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可是看他现在这幅认真的样子,不由得诧异地问道:“鸿渐,你不会是真的要去拉肥羊(绑肉票)吧?!”

    老子还小肥羊呢?

    任天堂圣贤二爷霸气侧漏地瞥了一眼安良堂大龙头,淡淡地道:“爷叔,你刚才也说过我是洪家弟子。这几年我们洪门太过沉寂了,那么我这个洪家弟子就要干上一票大的提振一下我们洪门的声势!”

    袁燕倏最不满意洪门的一个地方,就是在历史上他们光顾着窝里斗,根本没在国际上搞点大新闻。

    等到专政铁拳出现在大陆上之后,洪门也只能缩在香港这个鼻屎大的地方,干的都是一些狗逼倒灶的事情。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袁大师打从心里面就不太愿意加入黑社会,因为他觉得这有损于他的逼格。

    现在他既然无奈地“加入”了,那就要把洪门打造成更加“高级”的政治组织,比如赤军啦,比如基地啦,比如哈马斯啦,比如真主党啦,比如爱尔兰共和军啦,比如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啦……

    人家那才是搞事,洪门不过就是搞钱。高下立判呐。

    其三呢,话说scp基金会这样堂堂的邪恶的神秘的组织,如今的“行动部门”只有两位成员,而且只有一位宝剑10先生在干脏活,这实在太不像话了。

    这不禁让我们的袁大师想起后世听过的一个相声《小偷公司》……

    宝剑10先生再能干也没长翅膀,这年头也没有灰机,他最多也就管得了纽约到华盛顿这个区域。

    可见“愚者大人”还真要去当当民国孟尝君,为scp基金会的“行动部门”挑选几个得力的人才。(笔者注:有病友想报名吗?再说一遍,慕容只接受起点评论区的报名。)

    司徒美堂闻听此言,瞅了袁燕倏半天,突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他一挑大拇指,豪爽地道,“好、好、好!既然二爷有此雅兴,老夫定当成全。你要的人手我一定帮你找齐了!”

    我们的袁大师长身而起,手抱“三把半香”,朗声道:“多谢大龙头!”

    和司徒美堂敲定了这件事情之后,袁燕倏就向他借用了一下会客室,并且让人请来了黎北海和杨经邦。

    “黎二哥,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沪上小杨。”

    “小杨,这位是香港的黎家二哥。”

    “请坐请坐。”袁大师招呼两人落座之后,就点起了一支雪茄。

    他抽了一口烟,幽幽地道:“兄弟我找二位来就是想说说开电影公司的事情……”

    话音未落,杨经邦就跳出来反对了:“老袁,no sense。个开电影公司关阿拉啥事体……”

    袁大总统俊脸一板,很不高兴地说道:“小杨,说国语!”

    小杨生煎气势一滞,只好讪讪地改口道:“嗯……老袁,没道理啊。这开电影公司关我什么事情?”

    “这当然关你的事情咯。我开电影公司肯定要开在上海的啊,这不就跟你有关系了吗?”

    “开公司邪气……嗯,太过麻烦了。而且我在美国呆的蛮开心的,不想回去。”小杨生煎很是直接地摇头拒绝道。

    我们的袁大师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皱着眉头问道:“小杨,你是不想回去结婚吧?”

    “嗯……”杨经邦难得脸上一红,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继续摇头道,“老袁,反正我不回上海……”

    “册那!”袁燕倏突然一拍大腿,骂了一句沪上标准粗口。

    然后他倒是开始飚起了沪语,“侬各只小赤佬要讨呃新娘子是席家小姐啊……册那!”

    这是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了,小杨生煎的未婚妻乃是沪上名门,朱家角的席家后人。

    这席家可不得了啊了不得,后世魔都还有著名连锁饭店就叫“席家花园”呢。

    其实真正的“席家花园”在苏州,又名启园,位于苏州东山半岛北端的湖山之间。

    这座江南名园是在1933年,大金融家席启荪(1871…1943)花费十万银元兴建的,而这里正是当年席家祖上迎候下江南的康熙皇帝的地方。

    唐末之时席家祖先为了避黄巢之乱从关中长安一路逃到姑苏东山,这一支就名为“东山席氏”。

    东山席氏正是以金融世家著名。我大清末期,席家分别有24人任职麦加利银行、台维银行、德华银行、有利银行、新沙逊洋行等买办。席启荪乃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席家有一个分支落脚在青浦朱家角,被称为“珠溪席氏”。珠溪是朱家角的一个别称。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英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珠溪席氏中的席裕祺出任经理。在他死后,他的弟弟席裕福继任经理。

    宣统元年(1909年),英人美查回国,申报由席裕福出资收买,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握,席裕福成为中国人自己办报之先驱。

    而《申报》要说自己是民国第二报,那真的没有一家报纸敢说自己是民国第一报。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