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美国当大师 >

第350章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350章

小说: 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4年出版的《无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social justice without socialism)》在后世连中文版都没有,可见其反动之处了。

    当时很多知识分子认为要实现社会公平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主义,比如著名的英国作家兼同性恋王尔德有一句名言:现在,我们都是社会主义者了。

    但是克拉克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一样能实现社会公平,当然不是社会主义者宣称的“绝对的公平”,而是一种相对的公平。

    总之,他老人家亲口承认自己作为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证明资本主义“有存在的权利”。

    道理很简单,当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家,你就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你就得给资本主义唱唱赞歌。你就是要证明其合理性和先进性。

    不然你还想成为大经济学家?做梦去吧!

    克拉克先生听到我们的袁大师这几句话,露出赞(得)赏(意)的神情说道:“袁博士,你果然是一位勤奋而有天赋的经济学家啊!”

    他转过身向着众人扬声说道:“先生们,让我们欢迎我们的一位新成员尼奥…袁博士。”

    “啪啪啪……啪啪啪……”

    室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等到掌声稍息,克拉克教授转头道:“袁博士,很遗憾你的论文答辩会没有如期举行,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要向你请教呢……”

    “不敢不敢。”袁燕倏立马摆手道,“克拉克教授,我也很遗憾没有机会得到你和其他经济学前辈们的指正呢。”

    对方自然而然地道:“袁博士,那不如我们就借这个场合来举行一个非正式的q and a吧。你觉得怎么样?”

    我们的袁大师总不见得摇头say no,只好立马点头道:“当然可以。”

    其实他这次得到美国经济学会的邀请,一方面经济学界对于这位死而复生还兼职大作家的赛里斯经济学家非常好奇。

    另一方面呢,就是有些人难免对黄种人有点偏见,而还有些人读过《socialism》这本大部头之后,觉得这种成熟的经济学著作不大可能出自一位不成熟的年轻经济学者之手。约翰…贝茨…克拉克也是后者中的一员。

    不过本来人家都要死了,那么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克拉克教授也只好算了。现在人家又活过来了,自然要找个机会来摸摸底。

    要知道,北美边际主义第一人可是袁博士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主席,这要是以后袁博士的水平丢人现眼,那是在丢他的人现他的眼啊。

    袁燕倏本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敢不答应啊。

    他看了看室内的环境,就走到了吧台之前,向里面的侍者要了一份饮料。

    然后我们的袁大师转过身向着众人微微一笑道:“先生们,please……”

    《socialism》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其实在一百年后的豆瓣、当当、卓越上还是看得到也买得到的。

    不过除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吃饱了撑的慌人士,谁会去看呢?

    这本书的第一卷分为三个部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民主制度的功效主义论证》和《家庭政治经济学》。

    在第二卷,米塞斯……那个袁燕倏转而考察社会主义本身。

    首先,他阐述了socialism经济现实中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在这种制度下,管理者需要决定所有生产要素的“分配”,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要决定如何使用每一片土地,还要决定如何分配“人力资源”。

    即个体必须服从中央计划者的意志,显然,socialism绝对不会是“自由”的体制。

    “达文波特教授,socialism是一个发布和执行命令的巨大**主义联合体。这就是所谓‘计划经济’和‘消灭生产的无政府主义’的含义。想象军队内部的结构,就可更好地理解这种社会的内部结构。”

    不仅劳动供给方面有问题,资本供给也受到影响。在这种国度,储蓄的动力又在哪里呢?

    显然,他不知道……应该说忘记了赛里斯人是多么喜欢储蓄的民族。

    其次,socialism的另一个死敌便是道德风险。

    socialism制度使得下级单位的决策者可以不负责任,通过个人行为的社会化,socialism在社会的每个层面都诱发了道德风险。

    “这位先生,比起一个实行严格私有产权制度的社会,在socialism下,人人都更容易鲁莽行事。因为在私有制下,除了行为者本人之外,没人能为他分担风险。”

    不得不说,历史证明这点还真没说错。

    最后,前面提到过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软弱和妥协”,也就是工资问题。(见第一卷第二十章《气势逼》)

    “这位先生,你看。socialism怎么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分析了socialism社会之后,我们的袁大师在第三卷把目光转向了socialism本身的理论。

    首先,他否定了阶级斗争。

    因为阶级斗争无法解释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暴力确实在社会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暴力冲突是否有建设性,这是一个问题。

    “这位先生,在我看来,人类之间的协作关系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他否定了垄断理论。

    他认为工业上的“集中”是有益的,前所未有地降低了生产的单位成本。甚至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经济集中还是必要的。

    “这位先生,像中世纪教会那样操纵着向信众施与恩典的权力……逐出教会,停止教权如同死于口渴和窒息一样恐怖。在socialism社会,国家作为组织起来的社会将形成这样的垄断,所有经济物品将集中在它的手里,因而它能强迫公民执行它的命令,实际上它是让个人在服从和饿死之间选择。”。

    最后的总结,socialism=毁灭主义。

    “先生们,事实上,socialism压根就不是它所宣称的那种东西。它不是一个更美好、更精彩的世界的拓荒者,而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的破坏者。它不事建设,因为破坏就是它的本质。”

    “socialism不生产任何东西,它只是坐享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创造出来的东西。既然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只有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经济秩序的碎块才能生存,所以走向社会主义的每一步必然毁坏已经存在的东西,从而导致它自身的灭亡。”

    “就像我说的,人类社会是一种精神现象……”

    “创造历史的是观念,而不是“物质生产力”,不是唯物史观那些让人如入云里雾里的神秘主义图式。只要我们能够战胜socialism观念,只要能让人类认识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必然性,socialism肯定会推出舞台。”

    “先生们,而这就是我和你们这样的经济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在如雷的掌声之中,袁燕倏喝了一口饮料,暗自皱了皱眉头,因为杯子里面可不是爷们该喝的果汁。

    “先生们,还有问题吗?”

    “袁博士,我有一个问题。”只见那位半秃头博士站了起来道。

    “嗯,霍兰德博士,请问吧。”

    “袁博士,请问你会如何恢复金本位或者如何取代金本位……”

    “哦,关于金本位制度么……”

    我们的袁大师心说,老子太特么知道了啊!

    2017年到1921年的历史进程如同走马灯一般在他脑海中一晃而过,最后就出现了一枚亮闪闪的金币。

    他深吸了一口气,因为这个世界上也唯有他一个人知道,今后的历史都将为gold而动……

    就是在明年的日内瓦会议之后,各国央行决定建立一个有致命缺陷的混合金本位,即由黄金、不兑换的纸币、中央银行混合起来的“现代金本位制”,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古典金本位制”。

    顺便说一句,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称为“后现代金本位制度”。

    美利坚成为全世界唯一实行“金币本位制度”的国家,美金正式成为各国的锚定货币,也就是基本储备外币。

    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度”,也叫“金条本位制度”。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战后的金本位中心的这三个盈余国的央行,有很强烈的动机去积累黄金。而央行从外汇储备转向黄金储备会减少世界货币供给,这就增加了金本位的货币紧缩倾向。

    而其他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度”。在该制度下,这些国家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好吧,说了这么多。那么为什么这种混合的的“现代金本位制度”会导致大萧条一发而不可收拾呢?

    因为谁都知道1929年的黑色星期二,但是不是谁都知道黑色星期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时英美两国的应对。

    这个时候胡佛政府和美联储干了一件天大的“蠢事”,他们不但没有降低贷款利率释出货币重建各级市场的信心,反倒提升了利率希望制止外资逃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通货紧缩。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救市都借不到钱了。

    好吧,他们这么干不是因为真的犯蠢,最重要原因就是为了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这也是金本位制度最大的问题。

    而对当时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英国来说,其实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既然他们的表弟一不小心搞成通货紧缩了,那么他们这个做表哥就应该来一次通货膨胀呀。

    当然啦,狂印钞票是会让英镑贬值,但是一来这可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从而提振本国经济表现。二来也可以把钱借给资金紧缺的欧洲银行,给全世界金融界打一记强心针,至少不会像原本那条时间线上崩盘得那么快。

    然而在凯恩斯这些有“自尊心”的英国经济学家们的坚持之下,正如历史上很多次危机到来之前一样,英国政府选择了在惊慌失措中傻傻地什么也不做。

    于是真正的大萧条向着所有国家呼啸而来,最后让全世界充斥着尸山血海。

    而八十年之后的那次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主席正是那位“经济学神童”本…伯南克博士,他写过一本《大萧条(essaysthe great depression)》,里面就指出一战后重建的混合金本位体制正是引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既然他对于通缩如此警惕,难怪他执掌下的美联储坚定不移的执行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丝毫不理会国内自由主义者的抨击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满。

    某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97年那一次为了“国际观瞻”硬挺着没有贬值,这一次可不用管人家怎么想了。

    所以在未来的那场次贷危机之中,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