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妻贵 >

第279章

妻贵-第279章

小说: 妻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事实让无数人深感绝望,而后更是那些贪官恨得咬牙切齿的,恨不得能生啖其肉。

    这样的痛恨汇聚在一起,便成了令上位者也惊惧不已的民怨。

    大武朝当初能够建立起来,不仅是因为赵天南等人能打胜仗,更因为他们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若有一天,为人君者被所有臣子百姓联合起来反抗,那他这个帝王无疑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笑话。

    赵天南此时就有这种感觉。

    他这时亦有些后悔,若是先前他真的下定决心,严查与官粮相关的商人,并从他们手中抠出些粮食来,这时的他想必就不会是如此被动了吧。

    京城身为大武朝最重要的心脏,比起其他地方来,这里的情况无疑好了很多,大街小巷上偶尔虽然也能看到几个形容凄惨、与乞丐野狗抢饭吃的灾民,但数量却并不多。

    不过,赵天南也知道,这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

    天下百姓都知道,京城是大武朝最为富庶之地,那些灾民又如何会不知道这一点,绝望之下他们自然会本能的往京城走。

    恐怕,再过上一段时间,京城里就会多出不知道灾民。

    而到时候,赵天南这个帝王,到底是要赈灾,还是要将这些灾民赶出京城去?

    赵天南倒是想开创放粮赈灾,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他心里肯,空荡的粮仓也不会容许。

    可他更不能将灾民赶出京城去,若他真这样做,只怕本就已经激起的民愤会更加剧烈,说不定一个不好就要让天下百姓生生将他从皇位上拉扯下来。

    在龙椅上坐了二十几年,赵天南早已将这大武朝的江山当作是他以及赵家的囊中之物,他又岂能容许这样的事在他的眼皮底下发生?

    召集了不少大臣在御书房里议了大半天,直到有些年老体弱的大臣都快累瘫了,赵天南才终于做出了决定。(未完待续。)

    ps:  今天只有两千字,以后再补,这几天实在抽不出空来……

第162章 父子

    江南等地大旱虽然对大武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也并不是大武朝所有地方都遭了灾,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在京城及其附近区域,这一整年却还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的。

    赵天南倒也没打普通百姓的主意,在这整个大武朝都被饥荒的阴影笼罩的时候,若他还想从普通百姓手里抢粮食,只怕也只能将百姓们生生逼到反他的那一面去。

    百姓们手中的粮食有限,可不代表京城这些大家世族没有多余的粮食。

    细数京城的大户人家,哪家没有个几处田产,那些庄子上送上的粮食果蔬等出产,只供各家主子享用,只怕就是几辈子他们都用不完。

    既然如此,让这些贵族阶层为了大武朝尽快度过这次动荡而出些血,赵天南是半点也不会心有不安的。

    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宫里就传出消息,当今皇上为了省下更多银子以助天下百姓度过此次饥荒,下令精简宫里的一应吃穿用度,就连太后及皇上的一日三餐,也都精简成了最最普通的两菜一汤。

    为人臣者,最需要学会的,就是体察上意。

    赵天南如此动作,朝中的臣子又哪里能理会不到其中真意,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纷纷慷慨解囊,为百姓们的生计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除了捐银子,各大世族的女眷也都纷纷因体恤灾民的日子艰难而在城北搭棚施粥,虽然只是一碗清粥。但好歹能让灾民们靠此活下来。

    人只要还有生存的希望,就断不会往绝路上走。

    如此一来,京城那些因灾民而生的各种事,倒是一夕之间少了许多。

    赵天南对朝中臣子们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不过,他的最终目的可不是大臣们献上来的这点银子,与赈灾所需相比,朝臣们贡献的这点无异于杯水车薪,他真正的目光,还是放在那些掌握了大武朝经济的富商巨贾身上。

    要让百姓挺过这次灾荒。光有银子是不够的。得有足够的粮食,才是完美的解决之道。

    在粮仓里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手中有足够粮食的,也就只有各大粮行了。

    赵天南的本意。是想以自己为表率。让这些粮行的幕后之人看到他赈灾的决心。他都想好了,只要这些粮行能够拿出足够多的粮食让他将大武朝的这次动荡应付过去,就算是叫他这个一国之君允诺他们些好处也不是不可以。

    赵天南的盘算很好。可是他却错估了如今的形势。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如今的灾荒对于各大粮行来说无疑是个发财的大好时机,他们捏着手中的粮食等到粮价涨到最高处牟取暴利都来不及了,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就因为赵天南的一个表态而将自己手中的东西白白拿出来。

    事实上,若是换了往常,遇到这样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粮行愿意提供粮食的,毕竟商人虽然有逐利的天性,但他们也同样在乎如今这安稳的盛世。

    可谁让江南等地才出了那样的事,听说当地官府为了让当初收过那些官粮的商人们将粮食吐出来,都已经动用官兵杀了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还像个傻子一样将粮食交出来,那可不就是告诉旁人他们是人傻钱多吗?

    指不定他们这边刚流露出点要提供粮食的意思,下一刻就被朝廷官兵围剿了,那他们辛苦几十年赚下的家业,岂不就要白白落入朝廷的手中了?

    因这种种,赵天南始终也没等到各大粮商的慷慨解囊,意识到这一切都缘于江南等地发生的事,想到那些被他派去追赃的官员为他以及大武朝惹下这等祸事,赵天南连生撕了他们的心都有了。

    各大粮行不肯主动献粮,赵天南纵然心生恼怒,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就强令他们将粮食交出来,如今本就是多事之秋,他若是再如此做了,恐怕会将大武朝拖入更深的泥潭之中。

    赵天南自然不会做如此愚蠢之事,但是每每只要想到自己身为这大武朝的主宰,却拿这些靠着他过活的奸商没有丝毫办法,他心里就暗生隐怒。

    这些年朝廷待商人的温和,大概已经让他们忘了前朝时商人是何种低下的地位,既然他们已经对朝廷失去了二十几年前的敬畏,那他,也不介意让他们好好清醒一下。

    只要,待这次灾荒能完美度过,他绝对会好好收拾收拾这些看不清楚时势的商人的。

    那些为了保住自己身家而紧捂口袋的粮商们可不知道,就因为他们此时的没有及时解囊,就让赵天南下了要狠狠收拾他们的决心。

    而赵天南,赈灾的不顺让他的心气也跟着不顺起来,“嘭”的一声摔了一只青花茶盏之后,许是怒极攻心,一时之间竟然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皇上,您怎么了?”

    随侍在赵天南身边的林公公一见赵天南的脸色不对,一边面带急色的就要扬声唤人请太医来。

    “不用了,朕没事。”赵天南深吸几口气,待眼前的晕眩回复过来,才抬手阻止林公公唤太医的举动。

    为了能看顾这片他亲手打下来的江山更长时间,赵天南这些年一直极为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是以才能明明已过半百之龄,却较之那些四十许的人都要来得康健。

    可是,自从那次亲眼目睹了寒素的尸身被烧成那副模样吐了一口血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就每况愈下,到得如今,他竟一天天的就感觉到了自己的老迈。

    这让赵天南极为不甘。

    他是这大武朝的主宰,臣子百姓口中的万岁。哪怕他也知道活到万岁是不可能的,可若叫他就此倒在这半百的岁数上,他恐怕就连死了也合不上眼。

    可是……

    就算赵天南再怎么不甘,他也知道,人是不能不服老的。

    他鬓边一天天多起来的霜色,与他眼角日渐加深的皱纹,都在告诉他,他确实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四处征战的赵天南。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死。这一点赵天南最为清楚。

    他原本。也是对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好了的,所以他才会不惜求助皇觉寺的高僧,也要将早已死去二十几年的寒素的尸身完好无损的保存起来。

    纵然这些年他一直极力避免提起寒素这个人,但在他心底。他对寒素到底还是有愧的。

    他本想。他们活着的时候不能相守在一起。那么待他身故后,他甘愿与她一起长眠于地下,他定会用接下来这漫长的时间。让素素原谅他当初的举动。

    只是,世事难料,他没想到,一直被他看作是蠢妇的苏沉鱼,居然会因心中的那点子嫉妒而对素素的尸身下那般毒手。

    他一个君王,当初亲眼看着寒素死在他怀里也就罢了,如今竟连他死后给他留下的唯一一点念想都保不住,赵天南当时真是恨不得生生掐死苏沉鱼。

    如今,素素已经落了个尸骨无存的凄惨下场,那他百年之后,又能有何人陪伴在侧?

    这样一想,赵天南早已修得寒暑不侵的心无端就有几分悲凉。

    然后,他突然就想起了那个被他怀疑是寒素的凤止歌。

    微微一顿,他道:“派往湖州的人,可调查到了什么?”

    说话之时,他想起那天与凤止歌见的那短暂一面。

    自那天的见面之后,他不仅向身边的死士下了击杀萧靖北的命令,同样也遣了人去湖州调查凤止歌这些年的事。

    只不过,他的死士不仅没能杀得了萧靖北,还被萧靖北杀了将尸首挂于城门处,那么些费了大量心血才培养出来的绝对忠于皇家忠于他的死士,就这样死于萧靖北之手,赵天南心里的痛简直无法形容。

    偏偏,他还只能生生吃了这个哑巴亏,咽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听赵天南有此一问,林公公垂下眼,恭敬地回道:“回皇上,派往湖州的人还未归来,毕竟威远侯府当年发生的事已经过去许久,一时查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也是再所难免。”

    事实上,并非赵天南派去的人查不到任何消息,威远侯府在湖州扎根二十年,既然存在过自然就会留下痕迹,以赵天南手下人的本事,要查出些什么自然不会太难,甚至于关于威远侯府以及凤止歌早些年的消息早就送到了林公公手里,只是被他使了些小手段瞒下来了而已。

    林公公自然知道,他不可能永远将这消息截在手里,不过,能多给皇后娘娘留些准备的时间,当然是好的。

    听了林公公的回答,赵天南也没有半分怀疑。

    细数他身边的人,若说有一个人能得他全部的信任,那这个人必定是林公公无疑,早些年他也不是没有怀疑过林公公是寒素派到他身边的探子,可是寒素都死了这么多年,林公公这二十几年的忠心不二,已经足够证明他的可信。

    心里涌起阵阵烦躁,若不是林公公还在面前,赵天南指定就得忍不住这股子郁气在御书房里发泄一番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不管是做什么总是万事不顺,江南等地大旱,大批官粮被盗卖,还有如今因江南等地粮食减产而引起的灾荒,大武朝正是人心不稳的特殊时期,就连他派人下去查点事都这么久没有回音。

    登上皇位二十几年,赵天南还从来没有如此不顺过。

    强忍下心里的烦闷,赵天南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