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龙腾原始 >

第220章

龙腾原始-第220章

小说: 龙腾原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族人进城,嘿嘿……”

    说罢,武将的左手做了一个“意思意思”的小动作。

    一阵无语,自己现在是穷得叮当响了,这条拦路狗倒是发起灾难财来了。钱要花,但要看花得值不值得。区区一个伍长(因为华曦就看见他身后5个士卒,估计就是个伍长)不值得自己如此破费。

    看到华曦没有意思一下自己的意思,伍长面色顿时不悦,立即喝斥道:“呔!你没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华曦看都懒得看他一眼,装作恼怒严肃的样子,用笔那伍长还要高的声调猛喝道:“放肆!我等押送山戍俘虏给大酋长,你小小一个伍长居然三番五次阻扰我等,是不是意图不轨啊?”

    “什么,山戍?”那伍长一听,骇然失色,看来山戍在这些人心中想必已经是一个恐惧的存在。

    仔细观察之下,伍长也确认眼前这个披头散发,浑身散发出一股恶臭气味的野蛮人是山戍了,连忙赔着笑脸道歉:“不,不好意思,还请大人见谅。小的我着实不知…………”

    很快,在伍长死死哀求之下,华曦他们押着那山戍俘虏前往大酋长的行宫。在前面还有6个士卒在前面开路,其间不时用手指着那些挡在前面的族民,口中骂骂咧咧的。伍长不知为何,好像比捡到金子还要开心,口中不停地大喊着:“快来看,快来看,这个是晋岭的山戍头目,咱们的华曦大人…………”

    伍长的一番吆喝,倒是吸引了不少族民前来围观。到了后来,一些菜头、碎石和木块不时从人群中飞出,砸向那个山戍头目,可见人们对这些为非作歹的山戍极是痛恨。

    不过,痛恨归痛恨,族民们的情绪华曦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华曦同意这种过激的行为。先不说会不会把那个山戍头目给活生生砸死,就说那些碎石、木块、菜头的准确率是不敢恭维的。本是砸向山戍头目的“远程武器”,都他妈的砸到自己身上了。强悍如百战都披彩了,额头和四肢多处软组织出血。百战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华曦了。

    最后,在华曦大发王八之气下,那伍长耗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把群情汹涌的族民情绪给安抚下去。队伍继续得以前进。

    此时,城内跟城外的景况是截然不同。长阳城内除了原有的六千居民外,现在又多出了千余名过来的部落首领、奴隶贩子、作坊主、采购商,城内的街道更见热闹。此间本是熄灯睡觉之时,但城内依然灯火通明,到处人来人往,集市上,甚至连作坊区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大声吆喝声,高举着注明价格的木牌坐着生意。或是出售材料、武器、装甲、农具、粮食,但更多的是来往其间,希望能买到自己心目中价格商品的买家。

第270章 长者句龙

    “快来瞧瞧啊,出售上好的兽皮。批量甩卖!大量兽皮急待处理,快快来啊!过期不侯。”

    “哎哟喂,上好的耕犁卖了,20铜一把,快来……”

    “看看了喂,大米…………”

    “这个多少钱……”

    “操,这么贵,能不能…………”

    “长期收购大量兽皮、兽骨,多多益善少少无拒了喂——”

    满大街的叫嚷吆喝声,几乎能把人震得昏头转向。

    百战对眼前的这些吆喝声还算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华城以及铁壁的集市在赶集时也是这般光景。不过华曦却是平静之中又带着一点兴奋,心情甚是复杂难言。

    物价的飞涨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所以显得相当平静。但转眼便可趁着倒卖获得一批丰厚的财产和封地,却让华曦感到一丝丝兴奋。虽说自己志在千里,手中掌握的土地已经高达几万平方公里。但在这片土地上,即将获得的东西却是自己打开这块土地大门的钥匙和根本,怎能不激动呢?

    华曦一行二十多人从军营区穿越过集市的外围,许多眼尖脑活的“原始商人”们立即被队伍马背上的9张猎弓给吸引住了。这些“饥饿”,头脑灵活的商人立即像潮水般涌了过来,想要铠甲收购他们的猎弓。华曦就差点没把这些热情似火的商人族民们给淹没。幸亏有百战和20名族人拼死保护,华曦那强壮的身体也算是保留了完整的贞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人,这9张猎弓卖给我吧,65枚铜币一把,怎么样?”

    “我要,我出70枚!”

    “大人,你别给这些捂着良心的禽兽给骗了!我出市场最高价73铜一把!”

    “操,你这老头敢跟我们抢,是不是身子痒了,想给我修理一下?”

    “操…你…妈的,敢这样和我们坊主说话,是不是活腻了?”

    “靠,你们这些外来瘪三,得瑟个什么球劲,敢得罪我们阴康氏,小心活不到明天!”

    华曦他们相视无语,一阵汗颜。最终,在百战和那名伍长带领的5个士卒“拼死浴血”之下,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向了长阳城中央的大酋长行宫,身后只留下大群混乱吵骂的人群。

    大酋长的行宫,也就是榆罔日常行政办公的那所连体院落。这一次华曦倒是仔细看了一番,行宫的建筑材料是用一些大型的木石材料搭建而起,显得甚是大气和庄严。不过,建筑的风格和榆罔的性格却是有点不同。

    也许是自己与榆罔的接触不多,还不知晓他的真实性格吧!华曦想到。

    这次在伍长的引领下,华曦他们转到一个拐弯角才发现的旁边还设立了一个专门领取封地任务的办事点,不需要凡事都要大酋长亲自发布。一个身穿布衣,脚踏“皮鞋”,一身高级行当的官员正在与几名小吏打扮的族民在那忙里偷闲聊着一些天南地北的话题。

    伍长走后,华曦和百战以及20名手持长矛、猎弓的战士一下子就把那几个官员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问明情况后,得知华曦居然还俘虏了一名山戍俘虏,不由大喜,连忙让一个小吏去禀报大酋长榆罔。同时,那负责封地事宜的官员也让华曦和百战坐下说话。

    此时的大酋长榆罔却正在红木案几前皱着眉头,批阅底下各级官员呈上来的竹简。

    一个身穿色调柔和雅素布衣的老者缓缓进入园中,朝榆罔躬身施礼,道:“大酋长召见,不知何事!”

    榆罔抬头一看,连忙起身相迎,十分恭敬地说道:“句龙老师您来了,请坐!”说罢,示意这个叫句龙的老者坐下,言辞间十分恭敬。(句龙其人,请看本章结尾的注释!)

    仆从很快取来蒲团,二人各分主次坐下。

    榆罔忧心忡忡,眉宇间仿佛有什么天大的难事让两道浓密的剑眉纠结在一起。老者微微笑道:“大酋长,可是为了这城中各地迁来的几百个部落而烦恼?”

    榆罔闻言一惊,叹道:“老师不愧是老师,学生心中忧虑还是瞒不过老师!”稍稍一躬身,说道。

    “学生正为此事头疼,我长阳城人口虽达万人之众(整个长阳部落的总人口高达5万),而新来的部落人口已经超过三万人。再过上些天,只怕还有更多的部落迁徙而来。学生深感担忧,照此情况下去,恐怕不妙啊。”

    榆罔将心中所虑全盘托出,不过老者句龙却是一脸镇定自如,没有一丝的忧色。

    “呵呵!大酋长,请问请问一头狼,会畏惧几头羊?十头?一百头,还是一千头?”

    榆罔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奇怪道:“狼自然不会畏惧羊……”

    “啊,老师的意思是?”

    句龙轻拂了一下已显花白的须根,笑道:“不错,新迁来的部落虽多,但是却有如晋岭山戍,一盘散沙,互不统领,不足为惧。我们只需要因势利导,便可确保安然无恙。反而,我们长阳则可趁此大好良机一振兴旺。如此一来,对大酋长您问鼎帝位大有帮助!”

    榆罔闻言大喜,连忙诚恳道:“学生愚昧,还请老师指点一二!”

    句龙不慌不忙,看起来心中早有谋略,道:“眼下有三大隐患,必须迅速处理!否则对大酋长您的政绩和我们长阳部落的根基会有很大影响!”

    榆罔一听,居然这么多,急切问道:“哪三大?”

    “一是新迁加入长阳的部落和贵族。这些人里面尤其是一些大贵族,无所事事,专门惹是生非,在城里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提出这点,句龙没有再往下说,停顿了一下眸子紧紧地盯着榆罔。

    关于贵族的一些所作所为,其实榆罔早有所闻碍于一些复杂的原因,未作出什么态度。如今见自己尊敬的老师似乎是在看看自己的立场。思忖再三后,榆罔立即坚决道:“这些害虫之马,我定当从严处置,以示我族庄严刑法!”

    句龙见榆罔当面表态,呵呵一笑道:“呵呵,大酋长不必如此动怒。这些新迁贵族其实只是因为还未获得封地,聚集在此而徒生事端,只要取得各自封地,自会回到封地上安守本分,耕种农地。”

    ====================================

    注释:句龙,上任炎帝姜来执政时,知人善任,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任命炎帝魁隗氏后裔共工氏的后代句龙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官号为后土。

    古文献上记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

    句龙在担任后土时,工作极为认真,给民众办了许多好事,人们都非常尊敬他,爱戴他。句龙死后,为了纪念他,帝姜来顺应民意,加封句龙为“社神”,还在汾阴睢(sui)为他修建了后土祠。《水经注,河水》记载:“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睢丘,上有后土祠。”

    汾阴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这里的后土祠从炎帝时期至西汉时期一直存在着。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后土祠因时间久远损毁严重,汉武帝下令在原址重新修建了后土祠。重修的后土祠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汾阴睢崩毁,被黄河水冲走。

    关于后土,还有许多神话故事。传说阴间的幽都就是后土所建,并且由他治理。还说后土生的头像猛虎,而且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天堂,一只眼睛看人间,一只眼睛看地狱。他的身子却像牛,肥大粗壮。

    句龙(后土)的后代很多,大部分都居住在汾水流域,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华夏民族的主体。

第271章 获取封地

    “啊,老师说的是,那么还有其余二患呢?”榆罔点头称是。

    “二是我长阳缺粮,产生许多流民,容易招致暴动之祸!”

    “啊,此事滋扰我甚久,只是无奈我长阳地广人稀,哀哉奈何!”

    “大酋长,如今各地迁来的部落人口正是解决此患的绝佳时机。可让这些新迁部落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我部落的实力,避免因为缺粮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而引起暴动。只要把大部分地贵族安顿好了,种上了地,刀兵之祸也就兴不起波澜来了。一切事务,大酋长当以此事为重啊。”

    榆罔面有难色道:“老师所言甚是,只是赐封封地之事,按祖训必须立有战功或是对部落发展有接触贡献之人。此事……并不是两三天便可解决的。”

    对榆罔的顾虑,句龙似乎早已料到,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