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93章

伐明-第93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一章扩军

    等陈铁牛第七营与点灯子所部回到霍州城后,刘宣马上为第七营抽调骨干,编练了一个老兵占据多数的新编哨。这个哨的哨长也是刘宣军中新投的勇士杨亮。

    杨亮此人三十余岁,还是北方很少见的浙江义乌人,此人早年间参加了戚金编练的戚家军,担任过戚家军的队长,还在浑河血战中与满洲八旗军几番血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浑河血战之后,白杆兵残部被秦良玉带回了四川,而戚家军主将戚金死于阵上,朝廷也没有从新编练一支戚家军。杨亮等戚家军残部最后被分散到辽东军镇当中,在萨尔浒之战后,杨亮跟随败兵逃亡回关内,被河南巡抚张我续追杀,不得已返回延绥边境讨生活。

    在刘宣渡河前夕,杨亮带着十来个旧部前来投奔,在攻打霍州时杨亮奋勇争先,成为率先登城的勇士,这才在刘宣军中闯下了名头。

    这次陈铁牛第七营失去了最精锐的张五斗哨,战斗力几乎折损一半,刘宣为了保持第七营的战斗力,从其他几个步兵营中抽调了七十个见过血的老兵,以风头正劲的杨亮为哨长编组了一个新的步兵哨调入陈铁牛营中。

    除了补充第七营的人员外,刘宣打下霍州城后,利用城中的钱粮开始又一**规模扩军。

    这一路上了,刘宣在永和县编练了廖狗儿一哨,在隰州编练了张五斗隰州守备营五百余人,在汾西县编练了一个守备哨,调任了第八营副哨长刘体纯担任哨长兼任汾西县县尉。在大本营霍州城,刘宣还编练了霍州守备营,这个守备营兵力庞大,下辖四个步兵哨,员额不下于主力步兵营,守备营的营长刘宣已经任命了赵弘。

    赵弘此人虽然不是勇将,但是本人却极善于练兵,此人本来就是刘宣军中有数的老资格哨长。刘宣也是不放心第六营营官赵鲁,才将他调入第六营中担任副营官。但是现在刘宣手中极度缺乏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个守备营的营官才便宜了赵弘。

    进入山西开始,刘宣尽管没有扩充野战主力,但是却一直不遗余力的扩军。加上各地扩编的守备部队,刘宣已经扩充了八个步兵哨,相当于两个野战营的兵力。

    这八个守备哨除了两个哨老兵外,大部分都是新编部队,兵甲武备也没有齐备,大部分士卒的手中只有长矛刀剑。至于火铳弓箭等远程部队,因为合格的兵员兵器不充足,八个哨加起来也只有四百余人。

    至于这个时代最重要铠甲,守备营中更是少之又少,总数不到两百领,大部分都装备了身材高大、骁勇善战的骨干老兵。

    跟随陈铁牛来到霍州城的点灯子赵胜部,因为大部分都是骑马的马贼,被刘宣大手一挥编成了骑兵地三营。

    赵胜所部骑兵只有四百三十余人,战马反倒有些富裕,为了充实编制,刘宣给第三营补充了二百名会骑马的新兵,从李旭升刘勇手中调来了不少基层骨干,就连担任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的也是骑兵营老人张效仁。

    骑兵第三营因为大部分都是见过血的老贼,尽管因为连续遭遇败仗损失不小,渐渐的失去了锐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加上刘宣军中赏罚公平的刺激,反而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尽管还比不上李旭升刘勇麾下的精锐骑兵,但是战斗力已经颇为不俗。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的战斗经验中,各支野战营因为军种单一,独立战斗的能力非常虚弱,尤其是缺乏合格的炮兵。

    所幸过去一年中刘宣没有分兵打仗,这一个缺陷也被掩盖起来。从渡河之战开始,刘宣不得不分兵作战,各营只能从总部抽调炮兵。

    但是这样的办法并不能长久,总不能每次作战都要从总部抽调炮兵,所以刘宣开始为各支野战营或多或少的配备了炮兵部队。

    现在八个野战步兵营,三个骑兵营,每一营或多或少有一个炮兵哨,按照刘宣制定的标准,应该每一营装备二十门虎蹲炮。

    但是因为刘宣手中火炮较少,没有一个营能够满编。即便是战斗力最强的李旭升骑兵第一营,也只装备了十五门虎蹲炮,其下一等的骑兵第二营,步兵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五个营只装备了十门。至于剩下的最近编练的各支野战营,只有六到八门。

    反倒是各支守备部队,因为每个城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城头上的火炮,并不缺乏炮火支援。但是这些城头火炮不是老旧就是太过沉重,也没有多少野战能力。

    所幸从延长县开始,刘宣就非常重视手下的各种工匠,尽管那时他的麾下还没有合格的军工人员。但是在刘宣的大力支持下,延长县的铁匠还是制造出了简单的三眼铳。

    工匠缺乏的问题在刘宣攻破延安后才有所好转,延安是陕北数一数二的大城,更是延绥镇的后勤基地。里面不仅堆放着大量的军资,就连打造军械的匠户也有许多。

    有了这些匠户的加入,刘宣军中兵器制造能力大幅度提高,除了刀枪弓弩之外,就连各种各样常见的铠甲,现在也已经能够成批量打造。就连鸟铳、虎蹲炮等边军装备的火器,刘宣也打造出了不少。

    这些打造军械的匠户,现在全部归武备司管辖,因为刘宣麾下缺乏骨干人才,这个武备司司长的职位现在也是刘宣兼任。武备司下面,有铠甲科,火铳科,火炮科,刀枪科,大型军械科五个科,这五个科的科长,全部由各科下面的匠户担任。

    除了秦汉等古典军国主义国家,魏晋以来,匠户一直都是卑贱的贱业,很少有工匠能走上官场中。刘宣虽然是一个造反的流贼,但是却非常重视这些匠户,还让卑贱的匠户担任官吏,尽管刘宣任命的官吏都是伪官,但是还是让这些匠户感动不已。

    正是因为刘宣对武备司的重视,武备司才能制造出大量合格的兵器,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武备司打造了二百余领铁甲(大部分是锁子甲),四百余支鸟铳,六十余门虎蹲炮,其余的刀枪剑棍,藤牌圆牌等军械更是不计取数。

    正是因为武备司源源不断的制造出各种兵器,刘宣才能又一次大规模扩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二章矿工

    太阳慢慢西落,天色已经到了黄昏,知了也开始吱吱的嘶鸣。现在正是秋收的季节,今年北方雨水很少,霍州城附近的粮食也要减产五成。

    七月的霍州城已经有几分秋高气爽的凉意,一年之中刘宣最喜欢的就是七八月的秋季,因为这个季节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刘宣吹着凉爽的秋风,将手中一叠文书处理干净,伸了伸懒腰走出了房门,刘宣贴身的文书叶谬之见刘宣走出门外,马上放下了手中的杂物,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

    自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后,刘宣先后攻破了四个城池。尽管这些城池都是平阳府北部山区的小城,人口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十万人。

    但是管理十多万人的吃喝拉撒,还是让刘宣每天非常忙碌,一刻也闲不下来。尤其是现在刘宣手中缺乏合格的文官队伍,大事小事也全靠他亲手处理。

    刘宣走出了霍州府衙,看了看身边的叶谬之说道:“叶先生,咱们的招财榜文贴出去已经半个月了,是不是还是没有读书人愿意投效?”

    “回禀将军,咱们现在动辄抄家灭族,要求士绅捐资助饷,哪里会有读书人愿意投奔。”跟随在刘宣身边叶谬之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对刘宣实话实说。

    “况且咱们现在实力弱小,除非万不得已,读书人是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跟随我们的。我看将军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落魄的底层文人,比如街头的算命先生,混不下去的游方郎中,这些人尽管没有功名,但是未必不是有用之人。”

    听了叶谬之这番话,刘宣深有感触的说道:“叶先生说的不错,现在只好这样了。现在汾西县还没有县令,叶先生跟随我已经一年多了,不知道先生愿不愿意主政一方,为我治理好汾西县城。”

    刘宣现在的治下共有四座城池,分别是永和、隰州、霍州、汾西四城。这四座城池位于吕梁山南麓,都是非常贫瘠的山区城池,四座城池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足十万人。即便加上刘宣从陕北带来的三万多老弱,也不可能长时间供养刘宣麾下的上万大军。

    刘宣现在之所以还能养兵,其实也是靠着以前的老底子支撑。如果不打击大户士绅,就搜刮不出钱粮土地,长时间没有钱粮供养,即便官军不来攻打,这上万大军也会一朝尽散。

    面对这种情况,刘宣只能尽快扩展地盘,最好将平阳府全部拿下来,有了富庶的平阳府支撑,到时候也能继续扩军。

    听到刘宣有意让叶谬之担任汾西县令,叶谬之心中暗暗惊喜,他强行压住脸上的喜色,不动声色答道:“将军的厚爱,卑职真是无以为报,只能为将军治理好汾西县城,来报答将军的知遇之恩。”

    汾西县尽管贫瘠,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县城。像叶谬之之类的读书人,除非祖坟上冒青烟考中了进士,否则哪怕做一辈子官,也很难成为主政一方的县令。

    叶谬之本人不善于八股时文,高中秀才已经算是幸运了,根本没有想过能担任一方县令主政一方。即便刘宣任命的伪官不值钱,但是一旦刘宣成就大业,叶谬之本人也能混一个开国功臣。

    尽管刘宣的文书算是位居中枢要地,但是现在叶谬之却尽干一些鸡毛蒜皮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于外放出去主政一方的李翰胡宽之辈也是羡慕万分。

    现在听见刘宣有意让他担任汾西县令,叶谬之几乎没有丝毫推辞就接受下来。

    刘宣沿着霍州城转了一圈,告别了跟在后面的叶谬之,正要返回霍州县衙休息睡觉,只见他的亲兵队官冯双礼走了上来说道:“将军,您要见的那些矿工工头已经带过来了。”

    自从廖狗儿去了永和县担任县尉后,刘宣的亲兵队官就换成了冯双礼。冯双礼从野战部队调任了刘宣的亲兵头领,地位上无疑上升了许多,毕竟刘宣随身的亲兵队官,地位不亚于一般的哨长,甚至犹有过之。

    刘宣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点了点头道:“我不要那些士绅老爷家的监工,而是要那些真正在矿工中大有威信之人。”

    “将军放心,这些人都是按照将军的要求找来的,都是在矿工中威望很高的勇武聪慧之人。”

    刘宣听了冯双礼的话,一言不发的走进了府衙,只见二堂里面站着十来个穿着破烂之人。这些人皮肤黝黑手脚粗大,正局促不安的站立在厅堂的角落中低声交谈。

    见刘宣一言不发的走了进来,大马金刀的坐在了帅椅上,这些苦哈哈的矿工首领更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刘宣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都噤声,然后说道:“今日之所以将大家请来,是因为在下想要组建一支善于挖掘坑道的营伍,诸位都是霍州城附近威望很高的老矿工,还希望大家多多出力,不要有丝毫怠慢之心。”

    见这些矿工头又开始交头接耳,刘宣脸色一肃,厉声喝道:“噤声!”

    刘宣见这些矿工头不敢说话,满意的笑了笑说道“不管你们愿不愿意,三日之后都要去东门校场报到,到时候谁敢不去,就是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