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86章

伐明-第86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守军人数较少,但是背靠黄河天险,正是一夫当关的险要之地,加上守军在渡口之处安放了不少火炮,如果死打硬拼,可能就会死伤惨重。

    刘宣率兵来到延水关下,亲自查探了两处渡口的地形,但是显然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采取群策群力的老办法,听一听大伙儿的意见。

    刘宣在延水关镇内,召集各营、各司哨长以上骨干前来开会。在大会之上,刘宣将全军的困难大致说了一番,希望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看有没有渡河的好办法。

    在清扫渡口战役中,表现出众的刘宗敏最终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趁着黑夜,挑选一小部分精兵,使用羊皮筏子或者小船从水流平缓的地段顺流飘过去,然后集结兵力,攻打渡口守军,袭扰渡口守军的注意力,大军然后趁机渡河。

    刘宗敏还表示,他本人水性娴熟,愿意再立新功,带领一部分精兵夜渡黄河,为大军夺取对岸的渡口。

    上一次刘宣与杨四宝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用来安抚军心。因为刘宗敏不知情,当场给了杨四宝不少难堪,多多少少得罪了杨四宝本人。

    杨四宝见刘宗敏又要争功,马上有了几分火气,表示自己也愿意亲自带队偷渡黄河,夺取对岸的渡口。

    二将争执不休,都想要争取这个任务建立功勋。最后还是刘宣拍板,杨刘二将各自挑选二百人渡河,渡河之后大军归杨四宝指挥,寻机袭扰夺取对岸的渡口。

    刘宣之所以让杨四宝刘宗敏各带二百人,也是因为刘宣军中熟识水性会游泳的士兵非常稀少。毕竟刘宣起兵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大部分士卒都不会游泳。而偷渡黄河的任务又非常危险,如果不熟识水性根本不可能完成。

    再加上这一次偷渡黄河,为了避免被对岸官军发现,刘宣的声势也不可能弄得很大,使用的兵力也不可能太多。毕竟如果行动不密,被官军察觉,这一次行动也失去了作用。

    晋陕峡谷除了少数渡口之外,两岸大部分都是高山悬崖。张五斗、刘宗敏诸人,仔细观察了附近的地形,终于找到了一处偷渡的地点。到了深夜子时,他们悄悄地乘坐小船,带着随身的兵刃,顺流而下朝着对岸飘过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这首浪淘沙形象的描绘出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滚滚奔流的黄河水仿佛万马奔腾,小船被河中的浪花打的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各自站在一艘船头,他们的脚下仿佛稳如磐石,一点儿不为波浪晃动。

    刘宣朝着杨刘等勇士挥了挥手,送走了麾下最勇武的两员虎将,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好消息。而李自成、张虎成二人尽管都有些心焦,担心他们好兄弟的安全,但是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担忧,反而出自内心的散发着几分自信。

    因为官军人数较少,加上长时间欠响引发的士气不足,所以并没有放出太多的哨船,并没有察觉出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带着小股精兵偷渡过河。

    等过了一个时辰,对岸慢慢的点起了三堆篝火,这三堆篝正是大部安全过河的信号。刘宣见到这三堆篝火,心中终于放心下来,他挥了挥手,带着张虎成、李自成等前来相送的军官回营。

第一百一十章渡河三

    杨四宝等人渡河的这个夜晚选的非常完美。这一夜没有一丝月光,几乎伸手不见五指,而黄河水万马奔腾的咆哮中,又巧妙地掩盖了渡船渡河的声音。除了几艘渡船运气不好,被奔腾的黄河水打翻在河中外,杨四宝诸人总算是安然无恙的偷渡了黄河天险。

    在黑夜之中,杨四宝等人先慢慢靠岸,岸边是一片平缓的山坡,杨四宝带领麾下的战士抛出绳索,沿着绳索爬上了这一片山坡上。

    因为天色黑暗不见五指,杨四宝这些人也不熟识地形,所以没有轻举妄动。他们砍伐了一些树枝,点燃了三堆不大的篝火,传递出了平安渡河的信号,然后清点了人马,充实了编制。

    在刚才的渡河过程中,共有三艘渡船运气不好,在黑暗的夜中翻船。而船上的人员,连同船工和战士,几乎马上消失在奔腾的河水中,除了运气好到了极点,这些人应该很难幸存。这三艘渡船,上面乘坐着三十余名士卒,相对于杨四宝、刘宗敏四百精兵的总人数来说,还算不得伤亡惨重。

    杨四宝等人清点了人员,勉强吃了几口干粮,等待着天色明朗继续下一步行动。这一次跟随杨四宝过河的向导共有三人,这三人都算是延长县本地人,加入刘宣军中的时间也不算长。他们对于黄河对岸的地形并不算熟悉,他们只是走过清水关渡口去山西的道路,所以才会被加强到这支精干的队伍中。

    在杨四宝刘宗敏等人焦急的等待中,夜色仿佛如此漫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逐渐的明亮,启明星冉冉当空,东方也出现了几分白色。

    杨四宝见夜色退散,现在已经勉强看清楚了前面的道路,马上让麾下的士卒查看地形,走出了这一片平缓的山地。

    黄河以东的山西省,虽然在中华文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地理条件却算不得很好。整个山西省中,向来有九山一田之说,境内的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中条山、五台山、恒山等大型山脉将山西省分割的支离破碎,除了大同、太原、临汾等少数盆地外,山西省其他地区都算是贫瘠落后的荒山野岭。

    在农业文明时代,虽然山西省地势险要,对于华北大平原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但是因为产粮区很少,山西与陕西一样都算是贫瘠的行省。

    刘宗敏虽然有些看不惯杨四宝,但是军中等级森严,过了黄河之后,他还要乖乖服从杨四宝的军令。

    刘宣之所以放心二人一起过河,故意将互相看不顺眼的两员勇将弄到一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一年多相处,他对杨四宝也算比较了解,杨四宝虽然外表粗俗,但是内心却相当精细。过河后他当上了主将,为了完成任务,他肯定不会因私废公,故意刁难刘宗敏个人。

    而历史上的刘宗敏,能成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肯定不会是一个无谋莽夫,自然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加上两人互相有些小矛盾,竞争之下反而更有建功立业之心。

    杨四宝一行顺着山沟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一处小村庄。这个山村人口不多,看上去只有十几户,杨四宝担心暴露了踪迹,加上需要本地百姓辨认道路,于是派兵围住了小山村。

    小山村中的百姓都是一户人家,几十年前才迁徙到这里,村中的百姓都是同宗同族,因为迁徙过来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凝聚力非常强。

    因为身处深山,小村经常会遇到盗匪,自然有一套生存的办法。村中的族长见到杨四宝人数众多,知道不是对手,所以痛快的打开了寨门。

    杨四宝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这个小村,指了指村中的族长问道:“老先生,你姓甚名谁?”

    “此处名名叫叫何地?归哪县管辖?”

    “距离清水关渡口有多远?”

    杨四宝话如连珠的有一番盘问,让小村族长有些膛目结舌。因为口音的不同,杨四宝说的话小村族长也很难听懂,只知道是像是陕西那边的口音。杨四宝出身于河北,后来常年在陕北活动,口音本来就比较怪,除了熟悉之人,其他人也很难听懂。

    虽然陕西山西隔着一到黄河,两边的百姓距离不超过十几里,但是因为交流很少,口音相差非常大。最后还是跟着刘宗敏前来的刘芳亮比较有耐心,他连比划带瞎蒙,终于与这位小村族长成功的沟通。

    小村的族长心中也非常害怕,见到这些少见的陕北强盗,因为口音不便,他的心中一直非常紧张,最终还是刘芳亮比较和气,才将杨四宝的话翻译过来。

    小村族长吓的哆哆嗦嗦,连续对着杨四宝磕了几个响头说道:“此地名叫孟家寨,小老儿孟广明,归大宁县管辖,距离清水关会峰寨三十余里。”

    会峰寨就是清水关渡口对岸的官军营寨,里面的官军人数不多,哪怕经过了山西镇总兵张鸿功加强,现在也只有官兵六百余人。

    杨四宝本来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这个叫孟广明的老头居然能回答上来,看来应该是走州过县、见多识广之辈。

    他指了指孟广明,一字一句慢慢说道:“本将属于延长刘将军麾下,刘将军拥兵十万,不日将渡过黄河,兵临山西。本将作为先锋,肯定要攻打渡口,接应大军过河。本将初来乍到,不识此地道路,还请老人家带路去会峰寨。为了避免消息泄露,只能将老人家族人全部带在军中,还请老人家不要见怪。此外,等本将打了胜仗,肯定会重重酬谢老人家带路之功。”

    杨四宝这一次说的较慢,孟广明终于听了清楚,他听闻杨四宝要将他的族人全部裹挟从贼,顿时汗如雨下,他想要反抗也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全家族血脉,他只能与杨四宝合作,充当渡河军队的领路人。

    在孟广明这个本地人的带领下,杨四宝一行经过一日艰难行军,终于来到会峰寨下安营扎寨。

    杨四宝看了看快要坠落西方的太阳,也没有挑灯夜战的打算,他趁着天明,派出几名信使,坐着随身携带的羊皮筏子,向清水关对岸的友军报信。

    今天周一,在求一求推荐收藏

第一百一十一章渡河四

    早在杨四宝等人渡河之初,刘宣等人就经过了多次讨论,决定主力在清水关渡口渡河。

    清水关虽然是民间渡口,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延水关渡口,但是对岸守军人数也较少,只有六百余人,只要杨四宝能牵制住会峰寨的守军,刘宣主力就能快速的渡河。而延水关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渡,算是官军重点把守的要地,守卫渡口的官军人数众多,足有一千余人。以杨四宝他们的兵力,未必能牵制住延水关官军。

    尽管黄河水流湍急,但是杨四宝派来送信的信使都是水性最好之人,他们乘坐着羊皮筏子,顺流而下飘过了黄河,虽然也有运气不好之人死于黄河水中,但是还是有两个人安全渡过了黄河。

    两名死士过了黄河,多走了十几里冤枉路,直到深夜子时才回到了清水关大营,见到了刘宣本人。

    清水关大营中,现在驻扎着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第八营五个步兵营,加上骑兵第二营,炮兵营大部,刘宣随身的亲兵,还有一部分后勤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千五百人。

    而延水关留守的兵力,只有骑兵一营,步兵三营大约三千余人。此外延水关外面,还有刘宣麾下所有的中军老营,如果算上这些老弱妇孺,刘宣留在延水关的人马足有两万余人。

    刘宣收到杨四宝的来信,定下了明日清晨全军渡河的决心,他没有再次与杨四宝等人联络,他相信大军渡河之时,杨四宝一定会竭尽全力,牵制对岸渡口的官军。

    第二日太阳刚刚露头,刘宣全军吃罢早饭,全军拔营而出,众将士整装待戈。

    三通鼓响,众人纷纷乘坐渡船,在船工的号子声中,上百艘大小渡船全部开动,朝着黄河对岸划去。

    杨四宝虽然一夜未睡,但是却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