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71章

伐明-第71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三章攻城二

    随着刘宣亲自指挥炮兵,超过五十门火炮开始发射弹丸攻城。尤其是那十几门佛郎机巨炮,那真是威力惊人,十几斤重的石弹击打在城墙上面,顿时地动山摇,溅射的碎石打在守城的士卒上面,刹那间非死即伤。

    如果那一人运气不好,被发射的石弹直接命中,更是血肉横飞、尸骨无存。

    延安城作为延绥地区有数的大城,城中的武备也比较充足,各种能够使用的火炮也有超过三十门。

    再加上这些火炮位于城头,更有射程优势,尽管火炮数量较少,但是却并不落在下风。

    在延安城头火炮的打击下,刘宣修筑鱼梁道的后勤营也死伤不少,毕竟那种简易的木驴车只能抵挡发射散弹的虎蹲炮,如果遇上佛郎机、红夷炮、大将军炮等大型火炮,几乎触之即溃,不能起丝毫作用。

    眼见后勤营出现了伤亡,已经有些骚乱,刘宣马上下令鸣金,停止了建造鱼梁道,让这些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壮丁回到中军大营。

    后勤老营尽管人数众多,加起来已经不下于万人,但是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青壮之人不到三千,即便这些青壮,绝大部分都是军队挑选剩下的胆弱之辈,根本不适合打仗从军。

    见刘宣开始示弱,停止了修造鱼梁道,延安城头的守军顿时欢声一片,仿佛已经打退了刘宣大军,解了延安城之围。

    尽管现在延安城的防务是刘勇做主,但是延安城内最大的官却不是刘勇,而是延绥巡抚岳和声。

    岳和声升迁延绥巡抚还不到两年,但是陕北的情况已经非常败坏,整个陕北之地,遍地都是流贼盗匪,能攻破县城的巨匪大贼已经不少于六股。

    面对这种严酷的局面,因为能力上的关系,再加上岳和声运气不好,赶上了固原兵变,牵制了最精锐的榆林镇官军,岳和声没能第一时间平定叛乱,只能看着陕北的局面越来越糟糕。

    因为刘宣连续攻破两城,王嘉胤连续击破白水、澄城,富平等地的官军,岳和声已经彻底失去了朝廷的信任。

    尤其是崇祯皇帝,竟然在诏书严厉的训斥岳和声。

    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岳和声只能冒险邀名,亲自赶到延安府监军。岳和声本来以为延安城池坚固,流贼几个月没有攻打延安,必定是没有心思攻打坚城。

    没想到刘宣休整两月,竟然全军拔营,朝着延安进军。面对如此情况,岳和声也只能咬牙支撑,所幸他还不是非常愚蠢,将权力下放给了刘勇,自己率领延安的文官全力配合守城。

    因为刘宣对待士绅激烈的政策,延安府的官绅非常仇视刘宣,他们派遣家丁族人,一共聚集了两千余民军,配合刘勇守城。虽然这些民军没什么训练,盔甲更是凤毛麟角,但是也极大地缓解了刘勇兵力不足的局面。

    有了这些民军加入,刘勇尽管缺少精兵,不敢出城野战,但是守城时兵力也不像以前那样吃紧。

    双方的炮战还在继续,火炮发射的声音隆隆作响。刘宣火炮众多,射术较精,官军火炮位居城头,占据射程优势,两方优劣相互抵消,居然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占不了上风。

    虽然炮战还在持续,而刘宣军中却有了大行动,他让传令兵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出动,第三营、第四营、第五营三营步兵列阵而出,朝着张芳位居城关的营寨逼近。

    李旭升麾下的骑兵营也全部列阵,严密的监视着城内的动向,准备随时随地击败城中的援军。

    三营的步兵,足有三千大军,列成的阵型宽度达到了一里,呈扇形朝着张芳大军逼迫过去。这三营的步兵,每一营还伴随着十门轻便的虎蹲炮,浩浩荡荡的半包围住了张芳的营寨。

    几个月前,张芳与刘宣麾下的骑兵营已经交过一次手,那一次交手,张芳狼狈而逃,遭受了从军以来最大的惨败。从此之后,张芳对于刘宣麾下的军队,天然就有些畏惧,他麾下的士卒,或多或少也都有一些胆怯之心。

    面对刘宣全力而出的三千大军,张芳根本不愿意出战,两方稍作接触,张芳马上溃退下来,带着麾下的骑兵全部逃到城墙之下,带领士兵鼓噪的要进入城内休整。

    而张芳在城关修造的营寨,马上便宜了刘宣,营寨之中的各种后勤物资,张芳也没有放火烧毁,完好无损的交给了刘宣麾下大军。

    张芳之所以不坚壁清野,并不是他真的愚蠢,而是暗中耍了一个小聪明,他留下大寨物资,就是为了让刘宣麾下的步兵为物资耗费心神,不继续追击自己这支城外孤军。

    张芳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刘宣为了清点营寨之中的缴获,并没有冒险追击张芳。

    刘宣之所以放过张芳,第一是张芳在城头火炮保护之内,避免无意义的伤亡。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张芳麾下已经丧胆,根本不敢对抗刘宣大军,这样一个敌人,不仅不是刘宣需要重视的对手,反而是官军的猪队友,能为延安城的守将刘勇带来更多的麻烦。

    攻破了张芳这支军队的营寨,刘宣今日的目的也算达成,他让炮兵营,第三营驻扎在张芳营寨之内,派遣后勤营搭造高台,在城关高台之上安放火炮,这样一来,刘宣麾下的火炮高度不下于城头,在与官军火炮对射中也能占一些上风。

    还没有半个时辰,张芳就已经失去了大寨。面对这种局面,刘勇也没有好的办法,毕竟李旭升麾下的骑兵虎视眈眈,刘勇也不敢派出援军支援张芳。

    而张芳要进入城池的要求,刘勇也不置可否,现在两军对阵,刘勇也不敢冒险放张芳入城,以免流贼马队趁机偷城。

    最近一段时间,张芳一直受到刘勇的刁难,不仅被调拨出去不少马匹铠甲,就连麾下的精锐士兵,也被刘勇抽掉了不少。

    如今更是被打发在城池外面把守城关,相对于城内坚守城墙,把守城关无疑是一个苦差事。因为想要把守城关,就需要与攻城一方野战,而面对精锐的流贼大军,张芳出寨野战无疑是自寻死路。

第八十四章攻城三

    张芳要求退入城池,但是延安参将刘勇担心流贼趁机偷城,并不允许张芳入城。

    在刘勇想来:“流贼马队骁勇厉害,如果露出了空子,有很大的可能就会被对手抓住。毕竟张芳五百多人马,通过狭窄的城门,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如果此时流贼马队冲击城门,城内的大军恐怕抵挡不住。”

    刘勇拒绝了张芳入城的要求,没想到张芳神通广大,居然将事情闹到延绥巡抚岳和声名下。岳和声不懂军务,在他想来:“城中的军队能多一分,守城的把握就大一分。”

    岳和声对于张芳与刘勇的矛盾也多有耳闻,这个矛盾还要追溯到上一任延绥巡抚朱童蒙手中。朱童蒙出任延绥巡抚之际,张应昌当机立断的依附阉党,搭上了朱童蒙,成功的将老对手刘勇排挤出延绥镇。

    如今张应昌彻底失势,而刘勇却从新获得重用,自然会排挤张应昌的嫡系张芳。

    如果没有刘宣穿越的蝴蝶效应,张应昌也因为剿贼有功,在崇祯五年升任延绥总兵,成为剿灭农民军的急先锋。但是这一次张应昌吃了大败仗,现在还被关在诏狱中,只怕以后复起艰难,很难再被崇祯皇帝重用。

    岳和声自认为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想要做一个和事老,调节张芳与刘勇的矛盾。

    明末之时,文武殊途,文官的地位远远高于武将,岳和声为官四十多年,算是高配的巡抚,已经是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自认为是位高权重,能够轻易压服刘勇张芳之辈武夫。

    也就是现在延安城危如累卵,随时都有破城的可能,所以岳和声才如此好说话。如果在太平时节,即便斩杀了刘勇这一级武官,朝廷也不会有任何异议,更没有人会为这些武官做主。

    午时一刻,刘勇正在城头上巡查,忽然听到家丁通传,说岳抚台紧急召见。

    刘武马上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急匆匆赶到岳和声的节堂。

    岳和声进入延安府之后,延安知府的府衙自然让了出来,岳和声也就以知府衙门当做了自己的行辕。所幸岳和声还是很有自知之明,他因为不懂军事,并不干扰刘勇的工作,反而给了刘勇不少支持。

    刘勇一路上急匆匆的赶来,还没有喘一口气,就听见知府衙门中传来一阵声音。

    “奉国将军,延绥参将,上护军,陕西都指挥使同知刘勇到。”

    明末武官的官职,尽管地位不高,却非常繁杂。镇国将军是刘勇的勋级,延安参将是实授,上护军时散阶,陕西都指挥使同知是刘勇的官位。

    明末的武官制度,简单的说官位和品序以及散阶、勋级是挂钩的,实授则无对应关系。比如刘勇品级为从二品的都指挥使同知,勋级的镇国将军也是从二品,因为战功卓著,散阶升迁为正二品的上护军,实授的官职则为延绥镇延安参将。

    武官的品序是发放俸禄的依据,与官位挂钩。散阶、勋级则是荣誉称号,官员提升后都会有初授散阶,三年初考优异则会升授散阶,六年再考优异则有加授散阶,同时会授予勋级。武官外出领兵则要加实授官职,如实授总兵则有可能挂将军印。

    以刘勇来说,这些散阶、勋级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明代武官制度,这种勋级散阶只能领取很少的银钱俸禄,也就是名声上好听一些罢了。

    以刘勇现在的官位,每年只能领取禄米五百七十六石,如果按照寻常的年景,也就大约四五百两白银。

    如果靠着这一点俸禄,刘勇根本不可能恩养几个家丁,所以明末的武官,大部分都贪污成性,因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明末卫所制度彻底败坏,根本没有可战之兵,朝廷的边军全靠募兵,而家丁的军饷也全靠将主拨付,所以军队中的空饷常常吃了五成以上。刘勇也是如此,他为了恩养这一千家丁,大肆裁撤张应昌的嫡系,吃的空额比张应昌还狠,只有这样,他才能恩养一千家丁。

    刘勇进入岳和声的节堂,麻利的上前几步,双膝跪倒磕头,然后说道:“标下听闻老抚台有急事召见,不知老抚台有何事需要标下去办,标下一定尽心尽力,不负老抚台提携之恩。”

    虽然岳和声与刘勇一样都是从二品的官员,但是地位却天差地别,一个七品县令,面见岳和声一般也不行跪礼,但是哪怕是一品总兵吴志勉,面见岳和声也要双膝下跪。

    不要说是巡抚岳和声,就是见到七品官陕西巡按御史李应期,吴志勉这类军头也要乖乖的跪倒在地,口称大人。

    岳和声端坐在椅子上面闭目养神,他听见刘勇的参拜,勉强睁开了双眼,疲惫的说道:“老夫年纪以老,精力也有些不济,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有些困倦。今日之所以召集刘参将,只是有一个疑问,还请刘参将如实相告。”

    刘勇见岳和声没让他起来,心中也有些失落。这些天来,因为岳和声必须倚重刘勇,所以对他相当客气,常常不让他行大礼参拜,刘勇心中也有些暗暗得意。但是今日岳和声也许年老健忘,也许对刘勇有些不满,所以没有任何礼让,直接让他跪倒在冰冷的地面上答话。

    尽管刘勇有些失落,但是却不敢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