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伐明 >

第19章

伐明-第19章

小说: 伐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宣让众多流民一一按了手指,其中有一位应该识字,见到这封投名状,顿时瑟瑟发抖,说什么也不按下手印,刘宣心中发狠,直接用小刀割破了这人的手指,强行签上了名字,按下了手印。

    刘宣不理会这位识字的老兄嚎啕大哭,开口说道:“这东西名叫投名状,大家都听过戏文,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上面写了辱骂当今皇帝的话,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

    “按下了这个手印,就要彻底与官军决裂,哪怕以后被朝廷招安,只要这东西还在,大家也会被诛九族。”

    刘宣之所以采用这一招,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他这支队伍,哪怕加上李家父子,才五个男丁,根本不可能控制人数众多的流民,如果不拿住众流民的把柄,只怕马上就有大祸

    这一招在人数较少之时,还能勉强用一用,如果大规模使用,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传了出去,只怕会被官军当做生死大敌,穷追猛打。

    刘宣招呼了李旭通夫妻,决定先吃一顿饱饭,恩威并施慢慢的让这些流民归心。

    李旭通夫妻砌了一个土灶,升起了火,煮了满满一大锅大米饭,看起来应该有三十斤。

    在陕北这个贫苦之地,因为气候寒冷,雨水稀少,除了靠近河水的水田,大部分旱田都只能种一些杂豆,小米这种耐旱的农作物,哪怕是富裕人家,也很少能吃上大米饭,白面馒头这类细粮。

    这一伙流民已经几个月没吃过饱饭,每日吃的也是榆树皮,野菜,偶尔吃一些麦麸,小米这种粗粮,如今见到香喷喷的白米饭,顿时拥挤不堪,纷纷向锅边抢食。

    刘宣奋力大喝了几声,抽出腰刀,用刀背奋力抽打着这些插队的饥民。

    刘宣让众多流民按家庭为单位编组,分开次序一一过来打饭,这些流民,遇上了难得的美味,恨不得长了两个胃,竟然吃了足足一石(一百二十斤)陈米,让刘宣心中大大的心疼了一番。

    在刘宣的组织下,众人弄了写水,将一些丝绸用沸水煮过晒干,为几位被羽箭射伤的流民裹上绷带。

    因为吃的太饱,这些流民都走不动路,刘宣等人也只好在附近扎下营寨,停留下来。

    对于三位俘虏的官军,刘宣也一视同仁,让他们美美的吃了一顿大米饭。

    刘宣等他们三人吃饱喝足,才开口说道:“为了避免被官军察觉到虚实,你们三人肯定是不能放回去的,如果今日你们不落草入伙,那么这一顿饭就是你们的断头饭了。”

    刘宣将写好的投名状拿了出来,让三人签上姓名,三人都出身官军,见识比普通百姓强出许多,自然知道这东西的厉害,但是见刘宣面露凶光,在逼不得已之下只好按下手印。

    刘宣低头一看,这三人分别名叫陈铁牛,杨守义,白富贵,其中陈铁牛是官军斥候,看上去也最为强悍。

    第二天一大早,刘宣将乱哄哄的流民强行分开,将青壮一一登记在册,加上三个官军俘虏,一共有青壮五十一人,其中流民青壮四十三人。

    刘宣将队伍分开,青壮组成战兵营,老弱组成后勤营,以戚继光练兵实记为准,以十一个青壮编成一队,除了没有火兵,受到条件的限制,兵器也与戚家军大大不同。

    刘宣共编组了四个队,共四十四人,分别以李旭中,李旭升,流民头领赵鲁充当队长,剩下的一队,队长由刘宣亲自担任,以两个腿脚麻利的少年充当通信兵,用来传递信息。

    剩下的七个挑选下来的青壮,还有四个昨日受伤的伤员,刘宣全部拨给了李昭云,充当后勤兵,这些人中,还包括那位识字的童生孙登。

    编组好了人员,刘宣将缴获的兵器也全部分发下去,与李家众人相遇后,刘宣先后打了两仗,第一次与下山虎争斗,第二次与刘屠户交锋。

    所幸刘宣两次大获全胜,缴获了不少好东西,积攒了一些家底,刘宣清点了一番,共有三眼铳二杆,三张猎弓,雁翎刀十二把,藤牌八面,长矛十六杆,牛尾刀十把。

    刘宣自己手中还有西洋燧发手枪两支,异常锋利的戚家刀一把。

    因为武器太杂,刘宣只好用长矛,雁翎刀各自编组了一队,交给最精锐的李旭中,刘宣两队使用,剩下的两个队,只能使用各种杂乱的兵器。

    刘宣将三只猎弓,两只三眼铳这种远程投射武器,全部交给李旭升统领,暂时充当远程投射部队。(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十八章规矩

    ps:看《伐明》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刘宣大致整编好队伍,让李旭升统领的一队战兵充当尖兵,向马头岭方向而去,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反而又收编了十几个流民。

    这些单独的流民,大部分都是青壮,偶尔充当盗匪,远远比赵鲁这些刚刚出门的流民难以管理,对于这些流民,刘宣也一直暗中戒备,并没有发放武器,随时准备杀鸡儆猴。

    刚刚过了中午,刘宣等人已经进入马头岭范围,刘宣侦察了一下地形,决定在延河岸边的一处高地扎营。

    延河是延长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流域一处重要的支流,靠着这条河流,延长县两万百姓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最多的房屋就是窑洞,刘宣嫌弃挖掘窑洞非常麻烦,决定先搭一些茅屋,让众人有一个暂时容身的地方。

    毕竟刘宣手中的粮草不多,只有区区十八石,也就两千多斤,消耗不了十天半月,不可能在这里长时间居住。

    现在刘宣手下的人口共有一百二十七人,马六匹,骡子十匹,牛十一头,尽管这些大牲畜,可以用青草喂养,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吃粮食的话,也会慢慢瘦弱病死,养了这么多张嘴,刘宣的粮食,哪怕精打细算,也只够吃半个月。

    这一百多人中,共有青壮六十五人,除了被刘宣编为战兵营的四十四人,剩下的二十一人全部编入后勤营,交给李昭云管理。

    这二十一人,除了三个昨日受了箭伤的伤员,其余之人全部接受军事训练,如果战兵有了缺额,就要从这些后备兵员中补充。

    刘宣带领着众多青壮,砍伐树木,搭建茅屋,收割青草,还建造了一个地方不小的牲口圈,众人忙的热火朝天,到了傍晚黄昏,才将这些杂事一一做完。

    因为今日体力劳动很大,刘宣决定让大家继续敞开吃一顿饱饭,众人顿时欢声如雷,大家点起篝火,煮了六十斤小米粥,加上老弱妇孺一下午采集的野菜,吃了一顿在这个乱世到来的前夜,非常难得的饱饭。

    在大家吃饱喝足之时,刘宣上前几步,站在流民中间,大声说道:“大家既然已经吃饱喝足,我这里有几件事要宣布,一件肯定是好事,另一件对大家来说却是坏事。”

    “我就先说好事,过几天,等大家安顿下来,择一个好日子,我与李家娘子就要定亲了,到时候杀一头肥牛,大伙儿好好欢聚一番。”

    “另一件对大家来说却是坏事,今天,我要宣布几条纪律,给大家定些规矩,希望大家好好遵守,如果谁敢违反规矩,休怪老子翻脸无情。”

    “第一,不准乱杀百姓,不准欺凌妇孺,谁敢违反,格杀勿论。”

    “第二,不准私吞粮食,尤其是伙房,马夫这些人,老子一定会死死盯着,谁敢私吞粮食,克扣战兵伙食,牲畜的口粮,全部叉出营外,乱棍打死。”

    “第三,打仗征战,缴获的财物要归公,一律不准藏私,战后论功行赏,也会做到公开公正,谁如果敢私藏财物,杖责三十棍,插箭游营。”

    “第四,战兵打仗之时,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无令后退,胆敢后退一步者斩,队长退后,革职斩首。”

    “第五,从今天开始,每日的粮食会定量发放,战兵每日粮食一斤,后勤营壮丁七两,伤员七两。老人,妇女,十二岁以上少年六两,十二岁以下少年每日三两。”

    “后勤营也要分组整编,以家庭为单位,三到四十人编为一队,李旭通,孙登二人各为队长,每日到我岳父那里领取粮食,后勤营中,队长以上的人员,粮食按照战兵领取。”

    “第六,从明日开始,战兵每日学习操练之法,不能无故缺席,更不能心中怠慢,谁敢违反规矩,杖打十棍。”

    “今日的规矩,我会写在纸上,每日夜间,我会连续朗读三遍,十日之后,务必让大家伙牢牢记住,免得被人说成不教而诛,后勤营队长,战兵队长也要树立表率,不要带头违反规矩。”

    刘宣将这些规矩一一讲来,然后对着几位核心人物开口说道:“岳父大人,兄长,赵大哥以为如何,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问题。”

    刘宣与李昭云,李旭中已经算一家人,今天早已经暗中商量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刘宣的规矩众多,足有三十一条,还是李昭云提出意见,认为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立下如此多的规矩,反而一个也记不住,不如精简一番,刘宣想了片刻,觉得李昭云说的非常在理,才改成了六条。

    这些规矩虽然少,只有六条,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包含了军纪,法律,物资分配,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能一直实施下去,刘宣这只队伍的纪律也会更加严明,战斗力也会慢慢壮大。

    一支队伍,纪律是最重要的东西,是这只队伍核心的灵魂,只有在建军的初期,纪律问题也是最好抓,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一旦这支队伍军纪败坏,暮气沉沉,到时候如果再想严明军纪,只怕是千难万难了。

    赵鲁这个人,其实是现在刘宣这只队伍中影响力最大的人,他的这股流民,也是刘宣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伙,足有九十余人,这一伙流民,因为同出乡里,自然非常团结,尽管他们刚刚出来,还没见过任何市面。

    这一伙流民,领头的共有四五人,除了赵鲁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平庸无能之人,所以刘宣才提拔赵鲁充当战兵队长,用来拉拢人心。

    刘宣想要立下规矩,就必须取得赵鲁的支持,赵鲁见刘宣这几条规矩条理清楚,光明正大,当然没有反驳的道理。

    况且这些流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的核心还是李旭中,李旭升,刘宣,李昭云四人,即便投降的官军陈铁牛,杨守义,白富贵,战斗力也远远强过没有见过血的普通流民。

    尤其是陈铁牛,本来就是官军斥候,还是颇有本事的,如果不是骄傲轻敌,被李旭升埋伏,也不会轻易被俘。

    见赵鲁没有意见,刘宣将这六条规矩连续大声朗读了三遍,让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才安排了值夜之人,让大家安心睡去。

    这些值夜之人,刘宣没有用一个今天来的青壮流民,反而用了赵鲁手下的两个士兵,另外两个后勤营的老弱也被安排成暗哨,避免发生不测。

    就连李旭中,也是假装熟睡,其实正在暗中戒备,毕竟刘宣与这些流民相处的时间还短,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